王阳明心学二十句精选75句文案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王守仁
1、王阳明心学20句 通俗易懂
(1)、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2)、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3)、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4)、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5)、“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6)、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7)、周敦颐说,太极就是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8)、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9)、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
(10)、大意: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11)、但人存政举,使奉行不至;则革弊之法,反为流弊之源。
(12)、木之生,风霆之鼓舞,炎暑之酷烈,阴寒冰雪之严沍剥落,俾坚其质而完其气,非独雨露之沾濡生成之也。
(13)、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
(14)、王畿年少时豪放率性,日日在酒肆博场中,每天都涉足酒楼茶馆和赌场。王守仁很早就想结识他,可是始终没有适当的机会。
(1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6)、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7)、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传习录》
(18)、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
(19)、树暝栖翼喧,萤飞夜堂静。遥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窅然坐幽独,怵尔...
(20)、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2、王阳明心学二十句
(1)、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2)、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3)、注意知行合一要表达的并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思)。明白心即理,做事致良知,不断循环往复就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4)、“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5)、致良知,就是讲虽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符合天道至理,但人受了欲望影响,迷糊了本性,使人的内心偏离了天道,人要记住自己给自己的内心纠偏,给自己的良心洗澡,向内求,问自己良心天性是否还在。
(6)、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7)、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8)、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9)、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
(10)、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指的心,这句话是说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心就知道这事是善还是恶。这无法推理证明,但可以举例子说明。比如,我们知道无缘无故打人就是恶,再比如,为了救人而击倒歹徒就是善。同样是打人,一恶一善,我们的心是明了的。
(11)、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12)、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1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4)、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15)、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16)、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17)、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18)、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19)、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20)、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3、王阳明,王守仁
(1)、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2)、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3)、最后总结。理解心学概念易,践行心学难。学心学不是理解了概念就结束了,就无敌了。它不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它是为我们行走于世指明了方向:培养强大的内心,不为外物所扰,为人、做事业遵循天理则更容易立功业。
(4)、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5)、善恶是心的不同表现,当心未表现为行动之时(即传习录中说的“未发”),自然也就无所谓善恶。所以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
(6)、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8)、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9)、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10)、静不静,动不静。当心恐惧是思想。为什么要区分动和静?
(11)、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2)、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13)、取自《传习录》,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意思是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14)、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15)、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6)、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17)、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18)、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19)、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损,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20)、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4、王阳明心学精髓十句
(1)、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
(2)、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3)、他是资深学者:先后进行儒释道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其他领域文化研究近20年,现任洙泗书院国学院副院长。
(4)、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
(5)、《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6)、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7)、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8)、他是名校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生,师从当代哲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9)、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10)、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11)、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12)、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13)、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14)、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15)、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