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精华30句精选115句文案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内心光明
1、王阳明心学十句话
(1)、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所谓的天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系列严格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种天理下,所有人都被压得死死的,也就越来越扭曲越腐朽。王阳明曾经也追求这个天理追求格物致知,但是他后来产生了不同意见,觉得这个天理不妥,真正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所看到的外在都是内心的投射反应,也就是心外无物,而这个心也代表着人的良知,而致良知就是要把这个良知反映在实践中。
(2)、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3)、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4)、当你内心极度渴望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拼尽全力去做,即使一路坎坷,也绝不放弃,直至成功!
(5)、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6)、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及。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
(7)、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8)、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9)、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10)、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11)、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12)、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13)、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14)、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15)、心学是教会了很多人使用权术,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不用,这才是它之于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最根本的意义。
(16)、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躲过战乱和文革,靠什么传承至今?
(17)、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8)、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19)、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20)、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2、王阳明心学精华30句
(1)、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2)、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3)、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4)、虚云老和尚117岁走路不沾地,手提400斤!
(5)、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6)、但在王阳明的概念里,不是这样。知行合一的意思,是说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这两个字说的是一件事,不存在脱离知的行,当然也就不存在脱离行的知。
(7)、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8)、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9)、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
(10)、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11)、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12)、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13)、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14)、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15)、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16)、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7)、他强调通过审美体验,去把握那种具有永恒性“至乐”的圣人境界。这种境界与“七情六欲”的感观之乐不同,是一种以 “ 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的圣人之乐。
(18)、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9)、“志”中有“心”,就代表从心底里想要追求这个东西。
(20)、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
(1)、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2)、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4)、顺从自己的内心,达到致良知的境界,即使没有生前的荣誉,也是顺从内心,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另一种境界,也就是人一生追求的圣人境界。
(5)、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6)、但是,良知只是被遮蔽,而不是消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知道对错的。
(7)、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8)、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9)、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1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11)、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1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3)、有点像绕口令。我曾经也百思不得骑姐。这话要是放在日常伦理里面说得通。王阳明也举过例子,一个人,如果没有孝顺父母的行,那就说明他没有掌握孝顺父母的知。
(14)、因此王阳明提出:“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15)、你播的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你的人生如何,取决于你的内心。
(16)、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17)、为了实践心中良知,王阳明一生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他说:“我的良知之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
(18)、政治上可以犯罪但绝不能犯错。眼看伍符就要铸成大错,江彬急中生智,假装醉酒,将伍符扑倒在地,咬着他的耳朵小声道:“书呆子,该输了!”
(19)、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20)、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4、王阳明心学精髓4句
(1)、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2)、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3)、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4)、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5)、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6)、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7)、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8)、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9)、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10)、我们努力去学习,不停的跨界去掌握未知的世界,但是,有些人未必有很好的效果,表面上看,好像没有遇到真正的良师,没有一个提携自己的贵人。其实,真正的老师和寻觅的贵人就是我们自己,有的时候学会了很多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的道理,却忽视了对自己认识。
(11)、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3)、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14)、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之用,不用于商业。)
(15)、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6)、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
(17)、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18)、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9)、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20)、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王阳明心学100句经典语录
(1)、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
(2)、五大名医集体总结:60岁之后不生病的10大铁律!(非常难得)
(3)、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便以此话回答朋友,仔细品读,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4)、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5)、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炎炎之火,灭期近矣。
(6)、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7)、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8)、从心学核心思想体系的倾向性来看,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是相通一气的。比如,“良知”一说,其实质与儒家的“性本善”没有什么不同;“致良知”与儒家的“克己复礼”没有什么不同;这样作为独立的哲学流派来说,未免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9)、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
(10)、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
(11)、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12)、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1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4)、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15)、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
(16)、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17)、阳明心学不是成功学,学习阳明心学,你不一定能成功,但肯定能做个好人。
(18)、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9)、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20)、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1)、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2)、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渊默之心,临危不乱之心。君子的权术是高超实用的艺术,小人的权术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样成为君子?拥有光明之心。如何拥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说服自身,内心平静。
(3)、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仿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来古今,四极八荒似乎都已凝滞在此时此地,寰宇之间,只有他师徒二人的交谈之声,讨论着世间最朴素,最纯粹的道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4)、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5)、小偷有点懵逼,摸了摸前胸后背,很诚实地说,这个真木有。王阳明说,这个可以有。然后,他就像个老流氓似的,让小偷脱衣服。小偷不敢不从,脱,脱,脱……脱到内裤时,有点小羞涩、小犹豫了,不知道官人到底什么取向啊?!
(6)、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7)、乍一听还是有点懵逼。你一看花花草草,花的颜色就明亮起来,你问过花的感受吗?这好像还是有点狡辩。野花也是有尊严的,就算它是寂寞开无主,也不能否认人家的存在吧?
(8)、所以说,阳明的心学,是在“感悟”引发的思考中产生的。
(9)、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10)、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1)、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世间的道德伦理,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天生就具都有,而不是要去外面格物求取才能获得。心和良知已经光明了,没有杂念邪念了,那还求索什么呢?已经满足了!心的本体是没有好坏善恶之分的,善恶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人有了意念、思想后就有了善恶。
(12)、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13)、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14)、(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15)、一个人的7大天规,违反必有灾!(此文无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