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精选140句文案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
1、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原文
(1)、大数据分析,在中国,找个身高1米7年入20万的老公,到底有多难?
(2)、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3)、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
(4)、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5)、"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6)、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
(7)、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8)、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9)、知行合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无善无恶,是未发之中,也是心之体,是天下之大本。天下最根本的东西,那是“道法自然”,无善无恶的未发之中说是心之体,换句话叫“平常心”。人因知而生“喜怒哀乐怖惧悔”,有这些情绪说明“知而未达”,人可以因一叶障目而不识泰山,又何尝不会因为自己固执的偏见而不知善恶呢!念头产生了且都符合规矩这才是和,和就是夫子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但是和是“天下之达道”,通达之道是要走通了、到达了才算的,不曾真正到达,未必真知。>登高自卑之语犹在,要爬上山顶还得从立足之地开始。格物致知只为诚意正心,也就是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是让人“人在事中磨,静亦定、动亦定,才能立稳脚跟”,这里求的事与“动静”无关,在于定。心志坚定,内外如这是>八目里的“诚意”、“正心”。通过格物、致知的知行合一求取“诚于心、精于行”的“一以贯之而止于至善”。以知行合一来不断自新“亲民”,以达到“明明德”,所求者>,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10)、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
(11)、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12)、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13)、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4)、也就是说,因为“心外无物”,万物的意义由“心”赋予,而我们生来就有“良知良能”,所以“仁义礼智信”等在我们身上的具体表现,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的外在显现,这种“显现”是与外界和他人无关的“心外无物”的“本心”体现。
(15)、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6)、王阳明认为,人只要知识储备足够,彼此之间的智能差别并不大,而一旦上了战场,胜负的归属很大程度上看的是谁的心能不能被千变万化的局势所撼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竞争,要想实现自我价值,达成人生目标,也同样需要掌握好“此心动与不动”的智慧。
(17)、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18)、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19)、王阳明心学告示世人,在红尘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诚意净心,事上磨练心境,提升心性,就能获得"动亦定,静亦定"的良知力量与智慧。
(20)、高高在上的态度,在什么事情上都是不应该的,濒临饿死的乞丐还不吃嗟来之食,何况朋友间,纯洁的友情更是容不得那些高傲的态度去伤害的。
2、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1)、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2)、释文: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3)、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燥不安,那么就静坐。如果不想看书,必须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4)、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传习录》
(5)、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6)、释文: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7)、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8)、“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9)、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10)、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11)、所谓心即理,即王阳明反复强调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呕心沥血的格了七天竹子,试图弄明白竹子里包含什么道理,直到身体虚脱,真的吐血也没将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他格竹子是想弄明白为什么人要把竹子和君子联系在一起,“正直”、“有节”的品质,是竹子告诉我们的吗?还是这是人本身的想法,看到竹子之后发挥想象的结果呢?王阳明认为,所有这些品格不都是人内心本来就有的吗?难道是通过格竹子格出来的吗?
(12)、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13)、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4)、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15)、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16)、阳明心学的关键词很多,诸如慎独、立志、知行合致良知等,根本上说的其实都是诚意。
(17)、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8)、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19)、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20)、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3、王阳明心学精典
(1)、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2)、释文: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3)、中央d校教授刘余莉:落实中央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4)、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5)、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想浑浑噩噩白过一生者,唯一的途径、不二的法门就是去绍兴,去找王阳明——这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6)、惟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
(7)、感悟:抛下杂念,享受当下,安静地吃饭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8)、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9)、他是名校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生,师从当代哲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10)、阳明心理是中国哲学和伦理学史上的一所重要学派,是其思想的中心和本质,是其哲学、良知和良知的核心。文章以王阳明的王阳明研究理念为中心理论,对阳明的学术思想进行追溯,回归到现代社会的理解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11)、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12)、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13)、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14)、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15)、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6)、曾国藩把知行合一作为人生的第一准则,终成为中国史上的半个“不朽圣人”
(17)、“无事时是独知,有事时也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有力,只是在人所公知处用功,便是诈伪。”
(1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9)、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20)、释文: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而收摄不住。
4、王阳明心学二十句
(1)、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2)、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3)、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4)、良知是天理之昭然明觉,良知就是天理。天理也就是仁义礼智,忠孝悌信五伦百行的道德规范。
(5)、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6)、王阳明始终认为,一个傲字,是人生所有大病的根源。为人子女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对父母肯定不孝顺;为人属于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就肯定不忠诚。一个人骄傲自大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人所有恶劣品质中最恶劣的一种。
(7)、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8)、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9)、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10)、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11)、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12)、“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
(13)、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14)、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15)、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16)、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17)、这种时候,我们的知行合不再单纯的是“想法”和“行为”保持一致,而是“想法”和“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心”的“念头”的结果。近乎到了“一念不善,便是行恶”,便是“本心被蒙蔽”的体现。
(18)、周敦颐说,太极就是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19)、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20)、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5、王阳明心学经典著作
(1)、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2)、所以修习阳明心学,要抓住两大关键词——心能诚意,事上磨练。修心做事两不误,出世入世能兼得,这正是王阳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3)、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躲过战乱和文革,靠什么传承至今?
(4)、“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5)、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6)、在现在这个社会做到很难,主要是人们过于眼前利益,一个人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忘初心是很难的事情,会被周围的人看做是另类,会被侮辱,嘲笑,难免会波及内心,大部分人会着急,生气,很多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随波逐流,有的很可能会对原来的作法,想法产生怀疑,这样就不能守住初心了,不但外部环境这样,就是家人也不可能支持,别人改变能够给家人和亲人带来物质的享受,而自己因为坚持不能得到物质上的既得利益,而放弃一些基本的道德,是难免的。
(7)、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8)、这句话个人认为是王阳明最经典的语录。所以放在了第一条。王阳明认为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心的存在。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就在我心中。这句话在古印度的哲学著作《奥义书》中也有差不多的表述“我是一切创造的总和,在我之外,一无所有。”衍生开来去讲,就是人生难免诸多沉浮,以淡定心面对之。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勿让心随境转。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0)、木之生,风霆之鼓舞,炎暑之酷烈,阴寒冰雪之严沍剥落,俾坚其质而完其气,非独雨露之沾濡生成之也。
(11)、人的外在行为本就是受到意识影响的,一个人的行动和认知不应该出现巨大而偏差。
(12)、大膨胀时代,富人财产大缩水,穷人受冲击最大,中产最焦虑!
(13)、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14)、这句话的意思,大概类似于诸葛武侯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万事万物呈现心中时,寂然无我,当人达到极静的寂然无我的状态时,万事万物自然也会呈现在心中。就像如果我们全神贯注的静观空中宇宙的无限辽远,沉思过去数千年或者未来数千年的无限连绵;如果夜晚的天空有无数的星辰显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时,作为个体的自我也会像水滴融入大海一样,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15)、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6)、知行合就如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说要遵守承诺,不得说一套做一套,搞阳奉阴违。知行合一是说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至理,不得违背天意,个人利益必须自觉让位于国家、集体的整体利益。
(17)、这个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很多人的瓶颈。很多事情想想蛮好,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但往往最后却成了"心高命薄""小姐心丫鬟命"。问题是想的不去做,想做做不了,越做不了越想得多,最后只能靠想象抚慰自己了,把自己给打了个死结。
(18)、“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
(19)、政治上可以犯罪但绝不能犯错。眼看伍符就要铸成大错,江彬急中生智,假装醉酒,将伍符扑倒在地,咬着他的耳朵小声道:“书呆子,该输了!”
(20)、(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探访“中华家道”思“快慢”
(1)、20岁喝酒,喝的是情绪;30岁喝酒,喝的是事业;40岁喝酒,喝的是责任;50岁喝酒,喝的是生活;60岁喝酒,喝的是人生;每次喝下的都是经历与故事。
(2)、中国的“饭局江湖”李嘉诚看座、王石看吃、董明珠看相!
(3)、这四句话很简单,又很深刻。有个故事完美的阐述了这四句话,有位老农穷的吃不上饭了,找到王阳明卖地,王阳明看他可怜,不忍心买他的地,就先借钱给他。后来王阳明游玩时,看到一块风水宝地,他说:“这块地的风水太好了。”他的弟子告诉他,本来老农要卖的就是这块地,王阳明后悔了,但他又说:“我怎么会生出‘后悔’的想法呢?”于是他闭目冥想,过了一会,睁开眼说:“刚才的私欲已经被我克掉,我的心情又回归愉悦了。”
(4)、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5)、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6)、王阳明当年经常被质问,他的学说和佛家的禅宗有什么区别?王阳明用一句话就堵住了这些人的嘴:我尤其主张的是要去事上磨练,而不是像木鸡一样只是坐在那里想;道理都在我心中,积极的心态就能成就大事。
(7)、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8)、而致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有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吸收创造,认为人皆有良知。当你看到幼儿落井,你想去救,当你看到飞禽走兽悲鸣,会有不忍之心,当你看到好端端一个茶杯,被无辜打碎,会有惋惜之情,这都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这些心情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你看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看到美食,自然会咽口水。有人可能会说:“老太太躺地上,我的良知告诉我不能扶,扶了就要倾家荡产。”但我要说:“这并不是你的第一感觉,故而不是你的良知,当你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很痛苦的时候,你的良知会告诉你赶紧去扶,但生活经验会告诉你扶她有风险,即使你没有扶,也不能说你没有良知。”
(9)、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0)、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1)、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12)、王畿年少时豪放率性,日日在酒肆博场中,每天都涉足酒楼茶馆和赌场。王守仁很早就想结识他,可是始终没有适当的机会。
(13)、见一落叶,而知秋临;睹洼中之冰,而晓天寒。
(14)、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5)、白酒的有趣冷知识,让你在酒场上吹最科学的牛!
(16)、“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7)、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18)、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9)、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
(20)、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1)、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2)、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一深沉的思索是王阳明心学智慧的一个重要部分。阳明心学的一大特点是“以正人心为本”,所谓的心中贼,其实就是那些我们常见的消极情绪、念头、习惯、恶行等等。王阳明心学认为,人们的各种私欲植根于心,只有通过自省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按照道德规范去进行和生活,这就是“破心中贼难”之所在。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从自己内心开始,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
(4)、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5)、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6)、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谄谀逢迎之辈,君子鄙之。何以货利而少舛?上之需也。
(11)、按照常理,即使是同等品级的宦官,地方官也不敢得罪,这一点从《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织造局总管杨金水(宦官)和浙江巡抚、布政使之间的尊卑关系就能看出。
(12)、以上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精髓,心学并不是读懂了几段文字就说你真的学会了,要做到知行合一可能是一生要践行的事情。
(1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14)、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15)、(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16)、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17)、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18)、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19)、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20)、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