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精选104句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作文开头(关于端午节的佳句开头)

美词美句 2024-03-06 14:05:15
导读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开头 1、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开头怎么写 (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开头

1、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开头怎么写

(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午日处州禁竞渡》

(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5)、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出于:赵蕃《端午三首》

(8)、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9)、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0)、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1)、上阕首句用倒装的句式,写了过去每逢端午这位美人儿总要精装打扮、欢度佳节的情形,这应该是倒叙,强调了词题“重午”。第二句连用“银瓶”、“露井”、“彩箑”、“云窗”等四个美丽的事物,描绘出昔日的欢会,环境美好,人也年轻、风流倜傥。末两句分别运用了“写裙”和“黄粱美梦”的典故,写出了作者与美人的爱情韵事和光阴似箭,从景物衰败中感慨人事变迁。

(12)、赫奕蕤宾月,宫庭乐事频。便从端午节,排当过天申。

(13)、端午佳节,诗人却漂泊在外,“眼已花”,到底是零落天涯、举目无亲、佳节思亲时泪水模糊了眼睛,还是老眼昏花、视野模糊呢?流浪的人儿啊,漂泊无依,远方为家啊。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5)、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1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17)、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都有他的多篇作品。

(1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19)、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0)、都说作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2、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作文开头

(1)、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出于:文天祥《端午感兴》

(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3)、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4)、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5)、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6)、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8)、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唐 · 李白《詶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9)、舒頔(1304-1377),元曲作家、诗人、词人。他忠于元朝,入明不仕。

(10)、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1)、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

(12)、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13)、这个是描写端午划龙舟比赛的场景,热闹非凡,是不是感觉就是在你家乡划龙舟时也是这种场景呢!

(14)、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5)、钟馗啖鬼事荒唐,我却时思捉鬼尝。鬼混人间却不捉,君何能度好端阳。

(1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7)、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8)、大意: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过去的朋友已经死了,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19)、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语。

(20)、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3、关于端午节的佳句开头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3)、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4)、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6)、元代贝琼:端午节感伤怀才不遇,不过仍旧洒脱。

(7)、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8)、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9)、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0)、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11)、大意:微微小汗***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12)、该词描写了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等端午风俗。然而,次主要描写的却是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用五色新丝缠裹粽子,并且用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来;她还要洗一个香花澡,然后休息、做个美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

(13)、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4)、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5)、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6)、李隆基(685-762),也就是传说中的唐玄宗啦,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1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8)、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他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19)、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20)、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4、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开头

(1)、该作品写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上阕开头写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描绘了一幅世人忙于庆祝节日、热闹繁忙的景象;“空惆怅”一句感慨世人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下阕首句道出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也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无人解”一句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的情怀。

(2)、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3)、二:关于端午节的作文300字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屈原跳江后,有些渔夫去打捞屈原的真身,有人把粽子扔进江里,为了让鱼虾蛟龙吃饱,不要吃屈原。  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吃。粽子的做法很简单:先在糯米上放材料,把糯米做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艾叶包好,蒸上一会,粽子就做好了。  每家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我把各种东西放在糯米上,妈妈把糯米做成立体三角形,爸爸用艾子叶片包好,最后放在锅里煮。粽子就做好了,闻一闻,香气扑鼻,吃一口,甜而不腻。  这一天,人们还要赛龙舟,就是比赛划龙形的船。可是我只是在电视里看过,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激烈的场面,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亲眼去看。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

(4)、晨兴才启户,艾叶拂人头。知是中天近,邻居为我留。

(5)、开始闯关!小学语文50道趣味题,答对40道就是学霸!

(6)、节日简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7)、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9)、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1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1)、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2)、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3)、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14)、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15)、这首诗沉稳平淡,风格朴质,包含着诗人对爱国民众英雄的崇敬心情。

(16)、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17)、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18)、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9)、颈联进而转向了对屈原的思念。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祭念屈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风俗至今仍然存在。

(20)、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描写端午节最有名的诗句(精选55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5、端午节用诗句开头怎么写

(1)、该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先是简洁明了地叙述后人用端午活动纪念屈原,继而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不断祭祀,想屈原投江这样的悲剧毕竟是发生了,这样的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该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让人深思。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3)、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5)、翻译: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在人世间了!

(6)、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7)、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8)、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9)、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0)、这首词从内容上看,是当时客居淮安的作者在端午佳节思念一位有才华的女子。这位女子应该是作者的家人吧。作者以端午的天气、习俗作为线索,贯穿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

(1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2)、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13)、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

(14)、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当暑著来清。

(15)、高咏楚辞端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16)、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1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8)、陈与义(1090-1138),这首词是陈与义作于1129年,当时宋高宗南迁,***遭受兵乱。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怀旧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19)、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20)、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4)、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首词比较突出的是对比的运用。上阕“众人庆祝节日的繁忙”与作者“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与“作者对《离***》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