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的诗全集精选119句文案

美词美句 2023-10-16 16:27:37
导读 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 1、白居易的诗词大全100首 (1)、《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

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

1、白居易的诗词大全100首

(1)、《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望月有感》、《放言》、《池上》、《缭绫》

(2)、老人家衣裳单薄,却希望天更冷一些,好让炭更好卖出去。极度的矛盾突出了他的悲剧内核。

(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5)、丰子恺说:唯有孩子,能让人忘却世间烦恼。看来,千古依然。

(6)、最新发现!白居易诗刻现身800多年前金代墓葬

(7)、太和六年(832年)七月,诗人白居易把自己为元稹撰墓志的钱,捐献给僧人修正香山寺,使香山寺面貌一新。

(8)、第一位浚六井,解决饮水问题的官员是李泌。李泌所始建的六井,不是从地表向下深挖而取地下水的井,而是引西湖水通过管道到一定位置而蓄水的井,类似于蓄水池,其水源就是西湖。只要西湖水不干涸,城内井中就淡水不竭,居民们就可免除远途取水疲于奔波之苦。

(9)、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0)、诗人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诗人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11)、这首诗,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似疑实断,以问为答,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从头至尾,“何人”、“底事”、“但爱”、“可知”、“终非”、“岂是”、“不取”、“何殊”,连珠式的运用疑问、反诘、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给读者以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诗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祸,他的辨伪之说并非泛泛而发的宏论,而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针砭,是为抒发内心忧愤而做的《离骚》式的呐喊。

(12)、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4)、“衣食支吾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支吾,表示可以对付,衣食支吾意即对穿衣吃饭要求不高,能应付就行。下一代男婚女嫁已完毕,不需再操心,可以集中精力到自己的修行上了。对很多在家修行的居士,看到白居易这首诗一定是感触很深的。这时一般来说,人已过中年,此生时间所剩不多,前半生忙忙碌碌,现在真正能够放下一切,专注修行了。

(15)、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6)、诗人白居易是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彻底治理西湖这一工程提到议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捍湖大提,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证农田有水灌溉,人民有水喝。

(17)、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

(18)、会昌四年(844年)春,诗人白居易已73岁了,他还到赵村(今洛阳市东南部)观赏杏花,写了《游赵村杏花》诗。

(19)、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

(20)、余生很长,在这个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时代里,愿我们都能理性思考,温柔待人。

2、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的诗全集

(1)、一天,他与友人谈起50多年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相关遗闻传说,不胜感慨,于是为之作歌,由此被呼为“《长恨歌》主”。

(2)、饥止一簟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

(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花非花》颇有一股“朦胧”味,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5)、“细看便是华严偈”该诗将深奥的华严义理赋予一株芳树,在愉悦的审美中,抒发诗人的禅悟。体现出了诗人深厚的遣词用字功力和佛学造诣。

(6)、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7)、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8)、府池东北旧亭台,久别长思醉一回。但请主人空扫地,自携杯酒管弦来。

(9)、《夜闻歌者》诗人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10)、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

(11)、开成元年(836年),诗人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65卷,共诗文3255篇。藏于洛阳圣善寺钵塔院,为后人研究唐代的社会情况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就有800多首。如《洛城东花下作》中的“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柳枝词八首》中的“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人们了解了洛阳的美容,对洛阳更加热爱。正如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的“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12)、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3)、“华严偈” 华严偈:即《华严经》。该经梵本传说有十万偈。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五:“《华严经》有百千偈,故名‘百千经’。”晋译《六十华严经后记》:“华严经梵本凡十万偈。”因此《华严经》又称《华严偈》。该诗中《华严偈》,亦可泛指佛教之经籍。

(14)、唐代中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诗名相当,世称“元白”。二人友谊深厚,唱和诗极多,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更是数不胜数。

(15)、原来,杭州濒临钱塘江,由于受钱塘江咸潮的长期侵蚀,地下水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喝。唐代的杭州范围比今天要小得多。城中居民大多住在井边,取井水饮用,而井水却是咸苦的,到西湖取水还有一段距离,到四周山中溪涧取水,路途更远。居民为解决日常引用水问题,往往跑来跑去,浪费时间又浪费力气。

(16)、杭州这个山明水秀的城市,三面环山,山泉淙淙不竭,又有周边三十里的西湖,蓄着一湖淡水,按说水源还是相当充裕的。但是在唐代,居民的饮水却大成问题。

(17)、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

(18)、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19)、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20)、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如此秀丽,诗人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3、白居易的诗 古诗大全

(1)、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2)、(第六卷:七言律诗)《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3)、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4)、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也宛如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

(5)、此外无长物,于我有若亡。胡然不知足,名利心遑遑。

(6)、如满禅师住持洛阳佛光寺,他曾经对唐顺宗关于佛的提问有过一段精彩的对答,受到唐顺宗的器重,在当时很有名望。这是白居易到佛光寺朝山归来,如满禅师送他下山时所赠的诗。白居易在佛光寺小住后,辞别佛光禅师下山,但佛光禅师坚持要送他。这样的情分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7)、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醉酒后盼着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

(8)、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岂独...

(9)、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1)、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

(12)、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13)、《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人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14)、彼时,有酒,有故事,围炉而坐,促膝而谈。即使天寒地冻,只觉温暖如春。

(15)、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瑟瑟,风吹草木之声。此以枫叶、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景象写秋夜送客的凄凉之情,是以哀景写哀情的笔法。虽不及哀伤一字,却让人由景而生悲。

(16)、直到诗人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17)、出自唐·白居易《种桃杏》。只要有随遇而安的心态,也就没有乡愁了,表达的是一种达观的乡土观。

(18)、开成元年(836年),诗人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65卷,共诗文3255篇。藏于洛阳圣善寺钵塔院,为后人研究唐代的社会情况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就有800多首。如《洛城东花下作》中的“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柳枝词八首》中的“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人们了解了洛阳的美容,对洛阳更加热爱。正如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的“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19)、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20)、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草木...

4、白居易的诗秒懂百科

(1)、读诗如读人。今天,就来盘点一下白居易最经典的十首诗,品味惊艳千年的流彩华章之美。

(2)、江南是隐隐青山,是迢迢碧水;是烟雨迷蒙的诗意,是小桥流水的精致;是文人气的园林,是青石板的老巷……

(3)、会昌四年(844年)春,诗人白居易已73岁了,他还到赵村(今洛阳市东南部)观赏杏花,写了《游赵村杏花》诗。

(4)、这首《池上》只用20个字,却生动地刻画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5)、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6)、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多花时间去了解他的内心。

(7)、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

(8)、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眼暗头旋耳重听,唯余心口尚醒醒。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9)、《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10)、他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11)、“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所以,最后诗人才有“不取”、“可怜”的感叹。

(12)、在诗人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整治。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这种情况使西湖不能尽到最大的效用,造成农用和民用的水源都发生问题。

(13)、突然间,想到老友远去他乡不可见,屈指算来,你今天行程该到梁州了。

(14)、《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1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会昌五年(845年),诗人白居易和在洛阳的6位年过70的朋友,组成7老会。后来95岁的僧人如满和136岁的李元爽,也参加了7老会,号称“九志图”。他们饮酒赋诗,在诗坛上传为佳话。

(17)、诗人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对诗人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诗人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18)、会昌六年(846年)八月,诗人白居易与世长辞。临终前,他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龙门东山琵琶峰上。人们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在琵琶峰上对其墓加以扩建,建成了“白园”。整个白园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布局结合地形,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依山筑房建亭,高低错落。

(19)、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20)、贞元十六年初,诗人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诗人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诗人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诗人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诗人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5、白居易的诗20首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

(2)、时光流转,春亦匆匆。趁着这个最美好的春赏时节,当然要做最赏心愉悦的事,才不辜负好岁月。

(3)、  像花不是花,像雾不是雾,夜半来了,天明了就走了。来的时候像春梦能有多长时间?走的时候又像朝云一样散尽没有觅处。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4)、诗人白居易是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彻底治理西湖这一工程提到议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捍湖大提,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证农田有水灌溉,人民有水喝。

(5)、总有人会抱着一种乐观的心态来看世界,哪怕寒风彻骨,哪怕大雪将至。

(6)、贞元十四年(798),诗人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诗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诗人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7)、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9)、总有人会抱着一种乐观的心态来看世界,哪怕寒风彻骨,哪怕大雪将至。

(10)、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也宛如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

(11)、出自唐·白居易《青门柳》。诗句描写离别之人望青树而伤怀的悲情。“伤心色”,是移就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人在特定情境下将自己的情感移注于物的结果。这里写离别之人见树色青青而伤心,正是他不忍离别的忧伤心境的外向投射。

(12)、白居易是关心百姓疾苦的,这首《卖炭翁》就是其中的杰作。

(13)、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14)、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15)、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16)、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笙歌作乐章。

(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9)、唐代中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诗名相当,世称“元白”。二人友谊深厚,唱和诗极多,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更是数不胜数。

(20)、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诗人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据《穷幽记》记载,诗人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1)、诗人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对诗人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诗人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2)、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3)、当然诗人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例如,当时有些人对筑堤设闸、决放湖水来灌溉农田的举措十分担心,而且提出了反对意见,诗人白居易对此一一作出了解释与批驳。并且,诗人白居易也对湖堤筑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与放湖水灌农田的实际功能作了细密的测算。

(4)、月出照北堂,光华满阶墀。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桐柳减绿阴,蕙兰消碧滋。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安得...

(5)、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6)、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7)、直到诗人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8)、“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9)、野火烧不尽爱与希望,随着春风吹来新的生机,每一棵平凡而又坚韧的小草,终将向上生长连接成茂盛的草原。

(10)、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这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诗人的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诗人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11)、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我已七旬师当知后会在他生。

(12)、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13)、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14)、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5)、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6)、如果说前半生的乐天,是命运眷顾,上天垂怜;后半生的乐天,就是纵有风波,依旧内心淡然。

(17)、他,就是苏东坡的偶像,被日本人奉为文殊菩萨,人称“长恨歌主”,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白居易。

(18)、《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19)、      “竺乾” 印度的别称,也指佛陀,称佛陀为“竺乾公”。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