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简介精选62句文案

美词美句 2023-10-16 16:03:05
导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讲了什么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线读 (1)、他想照顾她,保护她,享受有她在身边的快乐,又觉得不必为一个女人改变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2)、像欣赏古典音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讲了什么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线读

(1)、他想照顾她,保护她,享受有她在身边的快乐,又觉得不必为一个女人改变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2)、像欣赏古典音乐一样去体味所有的人性故事,其实不一定要懂,也能有感动。一切的人物都是动机、主题、旋律、变奏和尾声。

(3)、“性”算是昆德拉作品里一个长期存在的主题了,不仅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所体现,《生活在别处》等其他书籍也有所涉及。

(4)、昆德拉的小说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除了情节故事还穿插了大量议论,可以说没有议论就没有昆德拉。其中很多议论精辟、深刻,表现出昆德拉与众不同的思考。

(5)、萨比娜移居到了巴黎,背叛让她激动不已,使她一想到眼前铺展开的崭新的道路,是又一次叛逆的冒险,便满心欢喜。只是一旦道路走到了尽头,又会怎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亲人、配偶、爱情,但当这一切都没剩下了呢?还有什么好背叛的?

(6)、本书的第一章第二节里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四个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这一问题,他们是或轻或重的选择者。

(7)、这一张名片,赋予特蕾莎离家出走、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于是,她带上《安娜·卡列尼娜》去往布拉格,也就有了后来与托马斯的婚姻故事。

(8)、不尽然。虽然萨比娜曾因弗兰茨感动不已,在去阿姆斯特丹的列车上,她几乎大脑一发热,对弗兰茨说“别放开我,把我留在你身边,让我做你的奴隶”;而弗兰茨更是甘愿为萨比娜离婚,直到死前,他眼前浮现的仍是萨比娜的身影,但萨比娜与弗兰茨并不相互理解,两人之间的不解之词几乎可以编成一部字典。与其说弗兰茨对萨比娜的感情是爱恋,倒不如说是崇拜。

(9)、灵与肉,是爱情的两大代表,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爱情产生之时并不完全靠性冲动,它靠着灵魂与肉体的共同吸引。也许在恋爱初期,肉体还能对爱情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到了后期,则几乎全是灵魂的作用。

(10)、她翻看托马斯和情人之间的来信,和他大吵,甚至以死威胁!

(11)、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12)、再者,“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之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了太空,它是明天不复存在的任何东西。”

(13)、就这样,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托马斯觉得特蕾莎和他所有的情人都不一样,自己完全无法离开她,于是不久,他们就结了婚。而特蕾莎也为自己在布拉格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兴奋,她终于摆脱了平时在小镇上伺候那些酒鬼喝酒,周日又得给弟弟妹妹洗脏衣服的生活。

(14)、毕竟作者笔下媚俗的代表弗兰茨,是一个必须活在别人眼中才能有存在意义的人。但在萨宾娜面前,他愿意放弃一切强力。虽然很感人,但是对于萨宾娜,是这一刻,她永远把这个男人剔除掉了。

(15)、因此,他决定往后单身,过一种灵肉分离的生活。

(16)、背叛,在萨宾娜眼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背叛,当然是她以进为退的最好盾牌。因为我怕你离开我,我就先一步背弃你。“背叛,就是脱离自己原来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而萨宾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17)、死亡是对人类最直接的威胁,而战争是导致死亡的一种途径,爱情自然是人类精神世界互通有无的方式。一切宏大主题的相关对象都是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性”即是这样一个主题。

(18)、而不会照镜子、不寻求意义、每天重复几个简单动作就知足,遇到就会认定主人一生的动物,这种简单的二元论世界却可以有大把大把的幸福。而特蕾莎自己的一生,纵然一直为一个男人疯狂的费尽心机,辗转难眠,到头来真正完全拥有他的时候,却只能是坟墓那头的一堆尸骨。

(19)、再来说说托马斯,他因为前一段不太成功的婚姻,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灵肉分离,只爱上女人的身体,绝不掺杂爱情。于是他拥有了众多的情人,他极尽享受着这种不被束缚的自由。直到遇见了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20)、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看这本书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简介

(1)、他本是一个生命之轻的人,为了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空间,他始终标榜着自己的一套生活理念,他不需要为谁付出多少,也不希望别人向他索要,他在肉体上放纵,不愿被家庭束缚,甚至不愿意对儿子承担责任。

(2)、最后,昆德拉说明“人不是自己的主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3)、我想,这大概就是爱情的多种定义。但米兰·昆德拉又给了一种新的定义,即“轻与重”、“灵与肉”。在这本《不能的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他讲述了一种更哲学的爱情关系。这种爱情打破了我对爱情的传统观念,有时觉得此种观念简直荒谬,有时却觉得颇有道理。此间种种,待读者读读便知。

(4)、那这本书真的是令人嗤之以鼻的吗?为什么它会成为昆德拉最负盛名之作?为什么还会被《纽约时报》高度评价为:“这是一本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5)、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逃离,特蕾莎逃离了昔日让她厌恶的生活,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全新日子。

(6)、因为最至上的爱情,是一种化学、物理甚至反人类作用的情感,正如诺兰的《星际穿越》曾说,爱是永恒不变的力量,能够超越所有维度,当我归来,你已垂暮,我一次呼吸,划过了你一辈子的岁月。

(7)、世俗的爱,接地气的生活,面对生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才是生命的意义。

(8)、因此尽管杜布切克一再向苏联方面保证,会紧密团结在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d中央周围,但因之前有匈牙利事件,再加上乌克兰打小报告说捷克人的思想很危险,于是苏联于1968年8月20日联合波兰、匈牙利、东德、保加利亚几个国家,出动50万大军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将杜布切克等捷d政领导人绑架,用飞机运到苏联喝茶。等他们再回到捷克的时候,已经妥协到“连一个句子都讲不完整”的地步了。

(9)、可托马斯并没有与情人断绝往来,因为他无法控制对女人的占有欲。这也让特蕾莎感到痛苦。

(10)、托马斯借这个故事发表了讽刺苏共的文章,指出了一个根本性事实:

(11)、亚马逊Kindle「来·往」投稿,欢迎分享转发朋友圈

(12)、   今年10月,我去了一次巴黎,去参加“国际法语国家组织”的一个文学奖的评审与文学交流活动。这个奖叫“五洲文学奖”。“国际法语国家组织”有56个成员国,28个观察员国,这个文学奖是他们设立的。此次去巴黎,我是应邀担任此次评奖委员会的委员。评奖委员会成员来自法国、加拿大、毛里求斯等国家,都是有名的作家和专家,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人文社科院院士、法兰西学院院士等。而我是唯一一位来自非法语国家的委员。但此次获奖的作品《河的女儿》是我力荐的作品。评奖过程很激烈,共有5轮投票,第五轮2选1的时候,我以为我推荐的这本书不能入选了,但在最后时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说:“我要彻底改变我的意见,把这一票投给我的朋友许钧先生推荐的那本书,即《河的女儿》。”最后6比《河的女儿》获奖,而前四轮勒克莱齐奥一直支持的《音乐之游戏》没有获奖。但最终,大家认为《音乐之游戏》也不错,给了它“特别奖”。问题是,勒克莱齐奥为什么在最后时刻改变了他的选择?前四轮投票,他都坚持把票投给《音乐之游戏》,到第5轮他为什么要改投我所选择的那本书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在投票前讲的那两段句话。第一段句话:“我认为一部书好与不好,要看它的生命是不是能持续很久。一部书的生命是靠阅读来成就的。这涉及到传播的地域,是只限于法语世界,还是说能够传播到法语世界之外的世界,比如英语世界、西班牙语世界、葡萄牙语世界,等等,尤其是,如果这部书能被汉语世界接受——要知道,讲汉语的人占了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这部书就会有更强大的生命。”第二段句话:“读者如何阅读与接受一部书,不同国家的读者是不一样的。东方读者,比如我,带有东方思维、审美、期待,如果一部书能让东方读者接受并且喜欢,那么在这样一种不同文化的交汇处就能拓展出更广阔的生命空间。在这两个层面,我认为《河的女儿》这部书可能会拥有更强大、更深刻的生命力。”

(13)、——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14)、刚开始托马斯不承认,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就设法说服特蕾莎。说他跟再多的女人风流都与他对特蕾莎的爱情不矛盾,然而他的说辞却前后不一:一会儿否认自己的不忠,一会儿又为自己的不忠辩解……

(15)、那天早上醒来,他发现特蕾莎还睡着,紧紧地攥着他的手。托马斯不敢把手抽出来,怕把特蕾莎弄醒,只好小心翼翼地侧过身,仔细地看着她。他再一次告诉自己,特蕾莎就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飘来的孩子,让他收留。

(1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说:“我不埋怨你,我爱你,爱的就是这个你,感情炽热、生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爱情可以是热烈的,一见倾心的,惊涛骇浪的,无可避免的,退无可退的,甚至也可以是爱不忠诚的。

(17)、在小说里,特蕾莎发烧的那一夜,托马斯感觉她就像个篮子里的婴儿漂到了床边,由此萌发了真正的爱。当我们爱上某个人,TA其实和我们心目中那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只是将TA比作了心中的那个人。用昆德拉的原话来说就是:那个人占据了我们的诗化记忆。

(18)、特蕾莎认识到了,她和卡列宁之间的爱比她和托马斯之间的爱更美好。这种互不要求、不存疑问、相互接受的爱,是本质的爱,简直如同牧歌一样。而通过卡列宁特蕾莎意识到,自己以前对托马斯的做法,似乎也有不当。托马斯老了,变得弱小,他们站在了相同的高度上,得以重新审视两人的爱情。

(19)、   我们发现几个词在刚才的讲述中反复出现:政治,性,轻,重。我们可以想一想,政治是什么?性是什么?“生活”与“生命”是不同的两个词,中文中的区分很明确。但是英文、法文中这两个意思是由同一个词表达的,英文是life,法文是vie。我们都活着,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不尽相同。生命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但一讲到生活,就是很具体的。同样,“存在”和“生存”这两个词意义也不一样。有一种“存在感”,是指有一种意义、价值,而“生存”往往给人一种很艰难的感觉,对吧?

(20)、他没有学习任何职业;他没有结过婚;他独自一人居住;他从来不去教堂;他从来不选举;他拒绝向政府纳税;他不吃肉,他不喝酒,他从来没吸过烟;他虽然是个自然学家,从来不使用捕机或是枪。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怎么样

(1)、人生就像一座天平,必须在轻与重之间,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2)、作为背叛的代言人,萨比娜一生致力于背叛:背叛母亲、祖国、情人。弗兰茨这个养尊处优的欧洲学者,对萨比娜的祖国遭到侵略感到好奇,他本人是个欧式巨婴,萨比娜和他约了几次便对其没了兴趣。

(3)、这不是一张简单的名片,这是所有偶然巧合的召唤,是这一切最终给了特蕾莎离家出走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或者说正是这一系列的巧合和偶然,唤起了她的爱情,成为了她一生汲取不断的力量之源。

(4)、托马斯向往自由,向往生活的“轻”,而灵与肉的统一则意味着他必须承受起生活的“重”,这对他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5)、“为了不出错我要问一句。(发生性行为)这是您自己的意愿吗?” “是的。当然是,(发生性行为)这是我自己的意愿。”当然这一组问答没有真的发生,实际的情节是特蕾莎主动去了陌生人家,让他解开了自己的纽扣,脱下了自己的衣服,褪下了自己的内裤。她既不自己脱衣服,也不反抗。 “不!(发生性行为)这不是我的意愿。”这是特蕾莎将被侵犯之前,以及快感来临之时不停喊出的话语。这下子我们可以认为,梦中的情节就是特蕾莎对外遇的一次重演,虽然行文顺序梦境是在发生外遇之前,但事实上这个梦的产生时间应该在外遇之后,准确地说在特蕾莎被警察威胁之后。梦中特蕾莎认为托马斯让她去死,现实中,在第四章第十五节,特蕾莎认为“是托马斯把她送到这个男人家来的”,因此,死亡或出轨都不是她自己的意愿。特蕾莎将自己对托马斯的忠诚看得很重,现实中托马斯告诉她爱与性不同,将她逼到了出轨的境地;梦中她直接将情节夸张恶化成死亡。因为要特蕾莎出轨,要她想到自己有爱上别人的可能性,简直如死亡般痛苦。

(6)、显然对于特丽莎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而此时的捷克政治动荡,于是两人选择了离开祖国,去到安稳的地方生活,但是特丽莎面对这样陌生的环境下,而且丈夫还与情妇私通,一气之下又觉得回到祖国捷克。

(7)、   人的一生实际上由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是公共生活,一个是私人生活。政治是公共生活的典型,政治是无所不在的。而私人生活往往涉及到“隐私”,这就跟人的身体相关。所以这两个词,一个“政治”,一个“性”,把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提取出来。有趣的是,在一般的理解中,政治都是公开的、高尚的,但是,一说到“性”,你们会发现,它往往是引向内部的、难以启齿的。与高尚相对,“性”一般都被认为是低下的。我们不禁要问:政治与性就一定冲突吗?人难道一定要生活在这种对立中吗?所以,昆德拉这本书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把这两个对立的问题直接放到我们面前,而这恰恰就是我们要思考的人生,这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

(8)、听凭内心的呼唤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呢?

(9)、轻和重的概念是本书的核心。昆德拉认为人生中存在形形色色的“轻”,只有一次的生命本身就是轻。德国谚语说:“一次等于零”。这样的轻让人无法承受。

(10)、但也有意外,他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萨比娜和特蕾莎就是他的意外。萨比娜和托马斯一样是轻的,你可以把她看作另一个托马斯,准确的说是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女托马斯。

(11)、   关于这部书的中文题目,如果你们上网查,会发现有两个:韩少功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我译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什么我要把题目都换掉呢?要知道,这种行为风险很大。因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个书名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用词,许多文章或者作品的标题都会套用这个语句,比如“中国教育不能承受之重”等等。

(12)、“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将牧歌献给另一个人。只有动物能做到,因为它没有被逐出伊甸园。人与狗之间的爱是牧歌一样的。这是一种没有冲突,没有撕心裂肺的场面,没有变故的爱。”

(13)、但是特蕾莎和托马斯结婚后,她才痛苦地发现,托马斯根本无法做到灵与肉的统一。托马斯必须保持着和外面女人的做爱关系,才能变得快乐,否则他就像蔫了的草。而特蕾莎则是全心全意地爱着托马斯,她无法容忍托马斯的出轨。

(14)、用时髦的话说,小说的主要人物托马斯和萨比娜是一对渣男和渣女。他们都好“为爱鼓掌”,但各自有各自的出发点。

(15)、很多作家的代表作都被解读成带有自传性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的故事本身,很难和昆德拉本人联系起来,但是这本书中,糅合了他对作为祖国的捷克复杂的情感。昆德拉蔑视战争,在谴责侵略者的同时,也对历史进行了怀疑主义的思考。

(16)、从苏黎世回到被苏联军队占领的捷克,放弃国外自由的生存环境,放弃辉煌的外科事业,回来后被审查、被监视、被放逐、被侮辱、被迫害……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仅仅只为了一个偶然相识的女子。正如特丽莎说过的那样,为了她,托马斯失去了其余的一切。但托马斯从未为这样的选择而后悔过。在这里,托马斯坚决的顺从了自身生命的真实需求,当他意识到自己需要特丽莎胜过需要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之后,他便像扔掉了一颗烟头一样地扔掉了其它的一切,而选择了特丽莎。

(1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

(18)、往深处说,这是一部哲理小说,关于灵与肉、轻与重,偶然与必然等问题,都有带来发人深省的启示。

(19)、所以,书中给了他们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个村庄、一只狗、一个大卡车、一片田地就支撑起了他们的生活,多美好啊。在托马斯身上,灵与肉,最终还是归为了统一。

(20)、所以,梦里也知身是客。我们是自然的寄居者,我们是宇宙的过客,人类的感情归根结底,是那样无足轻重地虚无缥缈。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原文

(1)、结合本书后面的章节,昆德拉认为人类在重大事件上所做的决定,往往轻率得可怕。比如因为某位领袖的好恶,几千万人会失去生命;某人因为冲动刺杀了一位政要,导致一次世界大战。生活当中的轻率更是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听见有人因为随便了个专业便从事了一辈子,因为路过某个城市而选择定居,因为一个隐秘的细节决定和某个人结婚。因为只能活一次,我们无法比较做出的重大选择是否正确,当造成恶果时,只能原谅和接受。因此昆德拉写到:

(2)、读《熊镇》时,漫不经心地读到一句话,当它在我的脑子里一闪而过时,我瞬间就想到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句话是:“责任是一种负担,自由是一种欲望。”我觉得用这几句来解释米兰 ·昆德拉提出的爱情中的“轻与重”的关系再好不过。米兰·昆德拉在书的开头写到:“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