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9句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及感受(论语学而篇每则感悟)
论语学而篇赏析感悟
1、论语学而篇每一则的感悟
(1)、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2)、 自今年8月份疫情席卷***多地,已有近3个月的时间大家都过着居家的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能与亲人团聚、不能与朋友面对面交谈、也不能自由自在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但从另外的一个层面来说,我们有了更多与爱人、孩子交流的时间,难道不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吗?如果我们能够用这样快乐的心态面对,那么学习的困难、合作的困难、别人不理解的愤懑都会迎刃而解。
(3)、从《论语》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学习的道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正直,谦逊,与人为善的人。《论语》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悟,感悟孔子精深的大智慧。
(4)、 一国之兴,在于得人,人才所出,在于师教,师道有复,则国有望。谨奉《论语》,北星共读,望万世之师表,期先贤之精微,修行师范,维以扬德,推仁布信,教义弘文。此泰山之任,加之吾辈,前路迢远,君其勉之!
(5)、 二是在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理解上,对朋和友的区别有了清晰的界定。深入学习之后,摒弃了距离的概念,有朋自远方来,并非远在千里,着重指心灵相通,神交已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个人的理解,远方是为了突出志同道合的重要性,有朋神交已久,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求学问道,这充分说明了在学问面前,再远的距离也不是问题,也阻隔不了两人在学问上的交流。“朋”须是志同道合的朋,为什么不说是朋友呢?我又查了一下词典,朋和友有所区别,同志和同和志也有区别。古人说:同志为朋,同师为友,朋就是有相同志向或者爱好的人,汉字中很多有肉的东西都是月字旁比如脚腿腕肘的,两个月就表示比较亲近的人。让你内心深处感到非常快乐的人,一定是和你的志趣相投,志向相同,能够产生共同语言的人吧!腾王阁序中“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第二条和第一条相对应,我们一个人学习实践后,找到了相同志向的人,一定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管这个人是从哪个地方来的。
(6)、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两个,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7)、人莫不由学,子亦“学而知之”,学是人之成人必由路经。《论语》为孔子弟子门人所编,弟子门人与孔子的关系建立根本于学上,学,同时又是大多数人都必经的提高途径(六祖慧能也是),又是承继弘扬孔学的核心所在,所以,本篇以学总起。学与做任何都类似,包括目的、路径、内容、方式、意义、体会、成就等等。首章学而总起综述,后15章即环绕学的方方面面做分述。
(8)、比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子夏的这句话意思是:”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这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叫孙敬的好学之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
(9)、正如孔子所说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希望大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机会就不要放弃学习。 示例 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的愿望。(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10)、《论语》学而篇的十六章每一章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在我们现在更侧重于知识学习而忽视品德修养的时代,更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我们应该静心沉入其中,远离尘嚣,返璞归真,寻找圣人留给我们的生活、学习之真谛。
(11)、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焦作市诗词学会秘书长,焦作大学客座教授,组织开展“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研究与推广。
(12)、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3)、《学而篇》开篇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但“君子”,我仿佛知道些。能称“君子”的人,应该是讲诚信的人。
(14)、选自先秦《论语·子罕》。后生,指年轻人。畏,敬畏。焉,怎么。来者,后来者,即年轻人。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就不如我们这些老人呢?这是孔子对年轻人的评价,也是对年轻人的鼓励,突出地表现了孔子关爱、奖掖年轻人的长者仁者风范。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前一句话,说明了取长补短的道理。后一句话,说聪明敏捷的人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句话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17)、对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无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商务场合,礼仪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作为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懂礼貌、重礼节、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但体现着个人的文化修养,也体现着医院的整体素质水平,并能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大大减少医患矛盾,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8)、论语教会我们从另外一方面看问题,学了就要运用,在实践中使用,因此学习虽苦,但是生活中通过学习能使事情容易不是个快乐的事吗?学而时习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看望自己,可以交流心得,不也是快乐的事吗?
(19)、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20)、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为贵,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它代表了***人最高的价值追求,几乎为***人家喻户晓,成为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一章着重强调了“和”是最高的价值追求,同时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之”,说明”和“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论语》将无原则的调和称为“同”,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为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
2、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及感受
(1)、(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付诸实践,这不是令人愉悦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正是共谋论道之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气度吗?”
(2)、选自先秦《论语·子路》。举,举荐。尔,你。知,了解。舍,舍弃。诸,之乎。举荐你所了解的人。你不了解的人,由他人举荐(即难道别人会舍弃他吗)。这是孔子教育学生仲弓举才用贤的方法,符合举贤用能之道,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3)、刚刚开始读《论语・学而篇》,我已深感其思想的深邃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的感触颇多,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在这一篇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讲的全是做人的道理,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4)、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圣贤也是人,身处无边的寂寞中,多么期望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千秋大业,与他谈论学问,和他有着共鸣,能够与其砥砺互进,那是何等的欣慰和快乐呀!所以“有朋自远方来”,这里“朋”可并不是指普通的朋友,而是指知己。“远方来”也不是简单地从远地而来如此,不但是指空间上的远方,亦是指时间上的远方。“人生难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士为知己者死”从些话语中不难看出有这样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自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说明真正的知己很难得。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教授给的知识,我自己是否进行过复习实践?
(6)、 有朋友远道而来,我们不用焦虑,这意味着有一位或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愿意靠近你。我们与他人合作时,要培养开放型的心态,这是一种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遇到事情不知如何处理,那么“学而时习之”吧;自己与外界合作时很痛苦,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好,但别人还不理解,那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吧!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论语》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这本书一共有20个篇章,每篇都有它的意义。
(9)、我想到自己看书时,看一会儿就想去玩,真是惭愧!对,我也要成为好学之人。只要下定决心,我能做到的。
(10)、看完这一章我的感悟就是,不管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有多好,一定要做到每天反省自己,要诚信待人,要学以致用,要温故而知新,才会让你的先天与后天条件更加完美。继续坚持读这本书,相信自己一定受益匪浅,一定会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11)、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12)、从这章里面我知道,一个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条件,自身修养,就必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书中说的是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对,一个人如果每天都从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养一定会逐步提高。“为人谋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应该尽心经力的去帮助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读最需要反省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诚信待人,以诚信为主,而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诚实是金嘛!诚实的同时还要守信用,就应该应那句信者,诚也嘛;“传不习乎”。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我觉得我做的有点欠佳,因为我不是一个自觉地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13)、 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14)、 “敬”我认为不仅是做好本职工作,而是从内心的敬重自己的工作。孔子说,当政者要恭敬谨慎对待政事,民众才会信服。老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总是对学生提出要求,也一样需要对自己提要求,常反省自己的教育。每日三省:今日我有尽职尽责吗?今日我有做好示范作用吗?今日我有做好聆听者吗?
(15)、他刻苦到夜里读书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这样他就不会看着看着睡着了。他就是凭借这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如果我们现在学习都能有他的这股头悬梁的劲头,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
(16)、孔子说:学习与实践是快乐的!和朋友交流沟通是快乐的!不轻易生气有修养的人是快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快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大家见面说说话,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沟通才是快乐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也不生气,因为有修养才是快乐的。没有修养的人,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生气能快乐吗?不快乐能健康吗?人的快乐的获得,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满足,还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这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自省自悟而获得。简短的两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去修正、提升自身。另一方面提醒我们要懂得欣赏、懂得宽恕。我想,生命的信仰亦应是如此。
(17)、“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18)、处世交友都是人生要义,当以人和为乐事,“人不知而不愠”才是我们做学问为人为事的最高境界。普通人遇到困难、遭到挫败,或被人误解时,往往满腹怨气,整日怨天尤人。
(19)、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20)、读完论语后,本人深有感触: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3、论语学而篇每则感悟
(1)、 直到晚年孔子才不得不著书立说,为什么改变了“述而不作”的从教态度呢?他写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史书《春秋》,就是要以历史记载的客观真实来警示天下的乱臣贼子,他们僭越礼制,弑君弑父的***行会遗臭万年;同时也赞美了那些忠贞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后世的士大夫树立了担当天下或仁爱修身的榜样。孔子的《春秋》,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2000多年以来,***封建社会公认的、正统的伦理道德标准。人生在世,追求的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伟大事业,追求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事业,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积极入世的精神,都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2)、“为仁之本”仁,是孔子所倡导的最高道德范畴。孝悌是仁心的表现,爱人从孝悌开始。孝悌是践行仁德所应遵守的根本原则。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几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就是***古代巨著《论语》里的第一篇。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4)、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5)、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6)、 从南怀瑾先生那里,我学到《论语》的每一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廿十篇又都紧密关联。比如:学而篇写求学之道,以好学为引领;为政篇写治国之道,以德治为根本;八佾篇写礼乐教化,以和为贵;里仁篇写个人的思想修为,以仁为美;公冶长和雍也两篇写孔门贤弟子和各国贤大夫行仁的事例等等。
(7)、《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0)、 在学而第三章孔子就提到了“孝悌”,“孝”为先,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以小爱承载大爱,所以对于亲近之人的爱是很有必要的。孩子需要被“擦亮”,有时只缺少一些契机。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让学生切实回家做调查,了解父母一日工作的情况,从一开始的班级同学对父母工作的“一问三不知”,到后面直表父母的辛苦,这就在点亮他们的“孝悌”之心,其实就是在做感恩教育。孩子从开始的一味索取,到懂得感恩,就会更加孝顺。感恩的种子一旦发芽,就会不断延伸。
(11)、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有着夫子“忠恕”的思想在里面。子贡曾问老师,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夫子告诉他就是“恕”,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反观夫子本人,他的仁政主张多被误解,周游列国时数次遭遇无端的诋毁和生命的威胁,但他从不怨恨,而是始终秉持理想,坚定地走在仁义的大道上。这不正是君子的胸怀吗?
(1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3)、(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古代士大夫的通称。另一种是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人的尊称。
(1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等等,都是在学校时语文课堂上学过的几句。不过在看过三字经之后觉得,不管是《三字经》还是《论语》还是《道德经》的相同之处,都是围绕我们中华民族最注重的礼仪、道德、仁义,诚信之事所写。论语的学而篇第一中共有十六章,我最喜欢的就属里面的第四章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所说的,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中间包含着能者为师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都可以为我的良师益友。就拿我们班来说,就有许多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见多识广、有的思维敏捷……如果向这些同学学习,不就可以使我这棵万顷绿田中的普通小苗汲取更多的知识的养分吗?
(16)、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夫子一生遇到了太多“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统治者,遇到了无数志不同道不合的当政者,也遇到了一些嘲讽、奚落他的隐逸者。但是夫子心中也有他的朋友圈,如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卫国的籧伯玉、陈国的司城贞子等,这些都是夫子内心敬重愿意与之做朋友的人。当然,这里的“朋”也指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志向笃定、心念虔诚的孔门弟子,比较突出的有四科十哲、七十二贤。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第三种快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也许这才是夫子真正忘我的快乐。
(17)、《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18)、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19)、《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20)、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论语学而篇每篇感悟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大意是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百姓的道德风尚就会日趋淳厚了。儒家不信鬼神,却很重视丧祭之礼。把丧祭之礼看作尽孝的情感寄托和表现。认真实行丧祭之礼,又可潜移默化的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使“民德归厚”,社会安定。
(2)、也许有人说,讲“孝道”是封建礼教,当今时代过分强调这一点,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其实这二者不矛盾,“孝”是做人基本准则,“民主”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在我们***,没有“孝”做基础,这样的“民主”是危险的,因为谁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培养的人“有才无德”,对***和民族产生更大的危害。
(3)、这就是把“时”给您具体化了,告诉了您到底何时复习。虽然与孔子说的“时”有所差异,这里更多的是教您如何通过复习而记忆。总结综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更多地是体现了复习,以及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重要性,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及态度。经验我虽然不懂教育,当年学习成绩也一般,可是毕竟是经历过高考的人,也好歹学习了那么多年,从小父亲就让我预习,可是他可能觉得我太聪明了,用不着复习,小学的时候确实没问题,学习的知识都比较简单,预习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更有针对性。
(4)、李奇是我从小到大的玩伴,我们可以称得上是形影不离。她可爱天真活泼又善良,最重要的是她讲诚信,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以能跟她认识为骄傲。有一回,李奇答应我一起去骑车,但是后来听李奇妈妈说:“李奇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我还是去了,看到了李奇,我万分高兴。谢谢你李奇,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5)、 二十余载收获满满,教书育人燃烧青春神圣使命仍在。在轮岗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爱心浇灌满园桃李芬芳!
(6)、从这章里面我知道,一个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条件,自身修养,就必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书中说的是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对,一个人如果每天都从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养一定会逐步提高。“为人谋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应该尽心经力的去帮助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读最需要反省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诚信待人,以诚信为主,而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诚实是金嘛!诚实的同时还要守信用,就应该应那句信者,诚也嘛;“传不习乎”。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我觉得我做的有点欠佳,因为我不是一个自觉地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7)、曾子一生未作官,隐居授徒,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非常重视将孔子的思想贯彻在实践中,并注重个人的修行。他重视孝行,传统认为《孝经》的成书与曾子有关。《***古代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就是他的故事。他强调诚信、忠恕,有名的故事是“曾子杀猪”,这些都构成了***文化极为推崇的传统美德。
(8)、你见过高山吗?你见过密林吗?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密林之所以密,是因为它不嫌弃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树苗。如果你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密林的亲密,就应寻找自己身边的良师诤友,吸取他们身上的点滴长处。
(9)、“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10)、总结下来,本章三句话中的前两句,实际是给《论语》定下了一个基调,从愉悦到快乐都体现在一个“乐”字,而读《论语》也注定在读一部快乐之书,找到了这一点,对理解《论语》将会大有裨益。最后一句着眼于一个“恕”字,宽恕是夫子一生的道德修养与处事原则,也是教给今天我们所有人最美最好的生活哲理。
(11)、说通假悦,高兴的意思,也就是学习并时常复习,是很快乐的。
(12)、经历了岁月的砥砺,会得到岁月很多珍贵的馈赠,只是在于自己善于学习。俗言说,兵无常势,文无定法。例如:平台前两天给我的两个百万阅读“爆款认证”,就是前面我所说的“实习”之结果……
(13)、 德行为先;德行:入孝、出悌、谨信、爱众、亲仁。
(14)、 做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对于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授方法,但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利用课间与学生对话,班级活动时参与其中;多与家长沟通,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并及时处理;在选择家委成员时,尽量选择时间自由,随时能够服务班级的家长朋友。通过这种多维度的班级管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学生、家长的凝聚力都得到了提高。虽然几年过去,我也许不再教这些孩子,但依然与家长们保持密切联系,孩子或家长有任何问题,看到了也会即刻回复。
(15)、由此我想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也应该把“孝弟”做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教育孩子首先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以此为出发点,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爱***、爱人民的人。
(16)、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1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8)、2022年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校“教改先进个人”
(19)、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
(20)、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论语学而篇摘抄和感悟
(1)、本章三句话叙述了一位学者一生学习不同阶段的感受,“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第一句是说初学时自己从学习中获得喜悦,第二句是说学习有遇疑难困惑时,有同道自远方来互相切磋,答疑解惑,从中获得快乐;第三句是说学有成就,不为人所知,而心无愠恼,是君子所应有的态度。
(2)、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学习知识,那么该如何行?无非是在正确知识引领下,更好地做人做事。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学堂里形成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
(3)、这句话表面上看着很简单,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其实还是很值得反复推敲的,我们再一次拿出这句话来讨论,不也是“学而时习之”吗?学生时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上学那会,应该是初中《论语十则》中学到的,当时老师是这样教的: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规定了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悌,规定了弟弟对兄长应有的态度。孝悌的本义是善事父母,兄弟,事亲敬长,属于家族伦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孝悌是儒家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家庭以至社会和谐稳定极为重要的道德基础。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穷而不谄媚需要无尽的骨气及傲气,富有而不骄傲自大则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能做到,贫***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做到这两点已属不易,更何况安贫乐道、富而好礼?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又有几人?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是否能够耐得住寂寞,不趋炎附势、沽名钓誉?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应该反思、拷问自己的问题。
(7)、“礼”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礼”是西周以来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它是用来维护上下尊卑关系的。因此,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礼坏乐崩”抱着惋惜的态度,把破坏礼的行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所以“礼”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礼”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应尊敬她们,对她们的教育,我们应认真聆听,保持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习惯。
(8)、而一个道德学问精深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反思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遭遇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该如何改进等。自持仁心,不断进德修身,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实、圆满,并最终获得幸福快乐。所以,人的一生,关键是自知自立。自己是否幸福快乐,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总结及感悟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第一章的首句话,浅释本意就是先学,再学习时要常常复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你说能不高兴吗?程子说过,“重习之,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这句话的重在“学”与“习”,后就是悦(说)。固知需学,德也需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养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精选89句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及感受(论语学而
- 精选68句论语经典名句及解析(论语经典名句三十
- 精选79句论语学而第一篇原文及翻译视频(论语学
- 精选108句论语论仁爱原文及翻译(论语原文及翻译
- 精选114句论语原文及注释完整版(论语原文及注释
- 精选99句失望的qq签名(失望的qq个性签名)
- 精选138句许四多真名(许四多31)
- 精选70句许四多视频老四秀(许四多全集视频)
- 精选85句优美语句摘抄大全初中80字(优美语句摘抄
- 精选132句有关讲诚信的我的故事的作文(讲一个诚
- 精选143句对女生表白应该说什么话(对女生表白的
- 精选141句我爱读书手抄报文字内容(我爱读书手抄
- 精选132句古代诗句唯美爱情(诗句唯美爱情告白
- 精选88句优美的句子摘抄开头结尾(优美的句子摘
- 精选91句优美的句子十个字(优美句子10个字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