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精选108句论语论仁爱原文及翻译(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注释)

美词美句 2024-03-29 09:41:54
导读 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 1、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朗读 (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试译:孔子说:“管仲器量小啊!”有人就问:“管...

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

1、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朗读

(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试译:孔子说:“管仲器量小啊!”有人就问:“管仲俭朴吗?”孔子说:“管氏享有丰厚的三归待遇,他手下的官员也因人设岗、从不兼职,怎么能算俭朴呢?”“那么管仲懂礼吗?”孔子说:“国君在宫门前立个屏风,管氏也在自家门前立个照壁。国君为款待外国君主,在堂前设有饮酒台,管氏也设有饮酒台。管仲要是懂礼,谁不懂礼?”

(3)、(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做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

(4)、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5)、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文。《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8)、(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口才呢?靠口才对付人,常常惹人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光有口才有什么用呢?”

(9)、(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鲁哀公时的正卿,鲁国当时最有***势力的人。②以:这里作连词用,同“和”。③劝:勤勉。④临:莅临。

(10)、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1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

(13)、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4)、(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15)、(注释)①所以立:“立”和“位”通用,“所以立”即“所以位”,也就是担任职位的才能。②莫己知:“己知”即“知己”,因前面有否定词“莫”而倒装。③为可知:被别人知道的依据。

(16)、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17)、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8)、11冉求曰:“非不说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汝画。”

(19)、试译:孔子评价子产:“有君子品质四点:他要求自己谦谨严格,为君王做事十分敬业,爱养百姓多有恩惠,使用民众公正合理。”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论语论仁爱原文及翻译

(1)、(注释)其:他的,这里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没:死去,与"在"相对。 三年:泛指多年

(2)、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4)、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6)、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孔子说:“该是‘恕’吧!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强加给别人。”

(9)、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0)、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1)、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12)、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3)、(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

(14)、(译文)孔子评论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15)、(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16)、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已。”

(17)、(注释)(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为直率。(2)醯:音xī,即醋。

(18)、(注释)谄(chǎn):巴结,奉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这两句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切、磋、琢、磨分别指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头为器物的工艺,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离开了切磋琢磨就不能成器。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切、磋是指加工牙骨的工艺,切开了还得磋(锉平);琢、磨是指加工玉石的工艺,琢(雕刻)了还得磨(磨光滑)。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要精益求精。从本节上下文的意义来看,宜作精益求精的理解。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测的语气。赐:子贡的名。诸:之。

(19)、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20)、(译文)祭祀祖先就好像祖先在跟前一样,祭祀神就好像神在跟前一样。孔子说:“我不亲自参加祭祀,就如同不曾祭祀一样。”

3、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注释

(1)、(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译文)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

(5)、(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6)、(译文)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狱之中,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7)、(注释)①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其他***的宰相。子文,姓斗,名豰于菟(gòuwūtú),字子文。根据《左传》记载,子文于鲁庄公三十年开始做令尹,到僖公二十三年让位给子玉,其中相距28年,在这28年中几次被罢免又被任命。

(8)、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9)、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10)、试译:孔子说:“安身在仁德里面,是件美事。不挑选仁德安身,怎么能说有智慧呢?”

(11)、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2)、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13)、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4)、(注释)①杇(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

(15)、(译文)孔子说:尧作为一个君主,真伟大啊!真高不可攀啊!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学习天。他的恩泽真是无处不到啊,老百姓真不知道怎么称赞他才好!他的功绩实在太崇高了,他的礼仪制度也真光辉夺目!

(16)、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7)、(译文)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18)、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9)、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0)、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论语原文完整版及翻译

(1)、译文:孔子说:“不论贫富、贵***,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类是指贫富贵***的等级区别。)

(2)、子:***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3)、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和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在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六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译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7)、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智?”

(8)、(注释)(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9)、(注释)①杇(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

(10)、23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11)、(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2)、试译:孔子说:“大家觉得我有什么瞒着没教,是吧?对你们我没什么瞒的。我没有哪件事不跟你们在一起过,这就是我。”

(13)、13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14)、(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都必定得知那个***的***情况。是他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获得的。老师这种获得的方法,大概和别人获得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吧?"

(15)、(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16)、试译:孔子说:“人生在世本当认准正道笔直走,可那些自欺欺人的,却老盼着天上掉馅饼,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17)、(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18)、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9)、「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0)、①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5、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拼音

(1)、(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2)、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3)、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4)、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小人反是。”

(7)、(注释)①耻:意动用法,以.....为耻。②躬:自身。这里指自身的实际行动。③逮:及,赶上。

(8)、试译:子路听到老师讲话,如果还没有做到,这时就唯恐又听到老师教导。

(9)、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1)、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3)、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1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5)、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6)、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7)、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1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译文)鲁哀公问宰我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好。宰我回答说:“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木做的意思是使老百姓望而生畏,战战兢兢。”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再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欤?君子人也!”

(2)、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3)、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4)、(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5)、「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衣***食者,未足与议也。”

(7)、(译文)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8)、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