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5句黒格尔哲学(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啊)
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
1、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
(1)、事实上,他的一生都是在冷静的哲学思考中度过的。他要探讨的,是包围着我们的现实存在在其深层是什么样子,而以思考与行动的方式生活在这种现实之中的人又是怎么回事。这是所有伟大的哲学家给自己提出的问题。理解黑格尔时也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不落窠臼,避免将黑格尔简单化、庸俗化,避免将他的思想功绩归纳为好像非常易学的辩证法,看成是正题—反题—合题的简单重复。只有从这出发,我们才能将他的思辨理解为活生生的哲学思辨,它源自于现实存在之中的具体问题,进而才发展成为系统的学说,成为西方思想史上最后一套伟大的形而上学理论。
(2)、于是我想讲三件往事,三件围绕着黑格尔的与张世英、杨祖陶和《守道1957》这本书有关的往事。
(3)、原来,高中时期的Booth每次回家的路上都会路过一个赌场,还交了很多不学无术的朋友,后来渐渐开始沉迷赌博,最终选择辍学,走上了不断犯罪的道路。而MindyGlazer身边都是爱学习的同学,在学校积极融入集体,不断努力进取,后来成为了当地的女法官。
(4)、因此,爱的过程是活生生的辩证过程,爱的结构是辩证结构。“被爱者并不是和我们相对立的,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只有我们自己。但是,他又不是我们。这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奇迹。”还有,既然爱是现实中的变化,那同时也就意味着:现实中存在辩证法,现实是矛盾与消除矛盾的过程。
(5)、如果上帝即精神,世界只是上帝表现自我的方式,那就必然得出下列结论:世界最终也是一种精神实体。事实上,黑格尔也确实得出了这个非常大胆的结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不只是人以及人的精神所创造的,而且包括了事物、山脉、动物、植物,简言之,整个自然在其本源上无非都是精神。只是由于我们看待事物的出发点是有限的、片面的,所以我们才以为事物具有物质性。但谁要是正确地理解世界,谁要是以哲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也就是说,谁要是准确观察了世界,他就必然地把世界看成是可见的精神,“因为只有精神才是真实的”。
(6)、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当时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德国也面临着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德国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不统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极为软弱,它虽然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去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倾向于自上而下的改良。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
(7)、以上是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稿》中的一段话,这段话,适用于哲学史,也适用于哲学和学哲学研究哲学的人。
(8)、黑格尔所从事的,当然是一项艰难巨大的事业。他要将整个现实解释成“绝对精神”的纯洁完美的表现。他要描述的是“绝对精神”自导自演的悲剧。“绝对精神”永远将自己客体化,在这种状况之中将自己交付给痛苦与死亡,然后又从灰烬中升起,进入辉煌神圣之中:“精神的生命,并不是害怕死亡,使自己免遭毁灭,而是忍受死亡,在死亡中保存自身。通过在绝对的分裂中找到自我,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自我。”
(9)、再来看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方式下,思维变成了认识,一种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这个说法更加荒谬,思维怎么会变成认识?有人这么说话的吗?思维是一个名词,它的动词形式是思考。思考能变成认识吗?这听上去极其荒谬。比如说,“我认识你”。我可以把它替换成“我思考你”,“我思维你”吗?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认识”和“思维”是不同的过程,说一个变成了另一个,这完全就是胡扯。正确的说法是,思维有可能促进我们的认识。这样就对了。但是黑格尔偏偏不这么说,他一定要说“思维变成了认识”,为什么呢?作为一个邪教头子,你就懂了嘛,你如果说正确的话,“思维促进认识”,这句话就是废话,大家都知道。你必须把这句废话打扮,加工,化妆一下,搞得一般人都不明白,又很难发现问题出在哪,这样就确立了自己教主的权威。
(10)、从历史上看,黑格尔哲学没能指导任何有意义的社会政治实践,也没能指导任何你们听得到的先进科学成果。但偏偏就是有一些人,从他对科学的藐视那里找到了安慰,以为自己读了黑格尔就掌握了绝对知识,它的普遍和深刻能超越一切科学和其他哲学——这不是邪教,是什么呢?
(11)、后世是怎样评价黑格尔的呢?应当承认,有段时间,人们几乎完全遗忘了他。但接着发生的,却和叔本华的预见完全相反。他的学说的意义越来越大,在近代,只有康德的理论才能与他的哲学匹敌。研究黑格尔的专著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全世界都在召开大大小小的黑格尔讨论会。黑格尔的追随者更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即便那些不愿承认他的学说的人,只要他们还想严肃地研究哲学,就必须老老实实地读读他的著作。更有甚者,通过他的学生马克思,黑格尔甚至间接地影响了这个时代所发生的具体的历史变化。他的思想和其他学说一起,发挥了改天换地的作用。
(12)、以下是国内研究黑格尔的著名学者邓晓芒写的关于黑格尔的一个评价:
(1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第一个走出德国古典哲学的人,而不是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更是在哲学史占据着枢纽的位置,将传统形而上学推向顶峰的同时,黑格尔又是第一个对现代性展开批判的哲学家,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兴起奠定基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
(14)、不久,他接任了纽伦堡中学校长一职,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他开始潜心治学,沉醉在他的哲学梦中。他再次获得了自由,并和一位聪敏、贤惠的小姐结了婚。事业、家庭都开始步入正轨,他的哲学思想也渐渐成熟起来,整天陷入对哲学的思考中。
(15)、与此相反,叔本华对黑格尔的攻击却被遗忘了。这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叔本华那种怒不可遏的诅咒也许完全是出自私怨。叔本华相信自己的学说非同凡响,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在还是个颇有前途的未经正式聘用的大学讲师时,叔本华就想和已经成名的黑格尔抗衡,故意把自己的讲座和黑格尔的安排在同一时间。学生们冷落叔本华,潮水般地涌进黑格尔的教室,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叔本华可怜地败下阵来,一学期后,就被迫中断讲座。因为在他的讲台前,只有一排排板凳形影相吊。
(16)、“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惟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8页)
(17)、但是黑格尔教义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否认这一点。他搞出一套辩证逻辑出来,认为命题是没有客观对错的,因为对错是一种对抗性的思考。只有否认对错二分法的辩证逻辑可以拯救世界,达到绝对知识,而其他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有条件的,局限的。他的说法极具诱惑力:普通的逻辑采用对抗性的思考,认为有限和无限是矛盾的,一个和多个是矛盾的,自由和必然是矛盾的,凡人和神圣是矛盾的。但是普通逻辑犯错了,因为它没有认识到这些对抗性的概念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矛盾的。
(18)、(2)黑格尔还认为,阳光本身不热,他说:“我们把光视为是与火和热结合在一起的,好像太阳光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地球上的光,它表现为燃烧。因而我们就会以为,为了能够用地球上的燃烧过程的情况去解释太阳发光,有必要指明维持太阳上的燃烧活动的方式,在这里要有火,就必须消耗材料。然而必须指出,地球上的燃烧过程是出现在个体化的物体上,而这类过程的条件在太阳上还没有在自由的质的关系里发生。我们必须把这种原初的光与火分开。地球上的光大多数都与热结合在一起;太阳光也确实是热的。但这种热却并不属于太阳光本身,而是光在射到地球上的时候才变热的。像攀登高山和气球飞行所表明的,太阳光本身是冷的。”
(19)、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20)、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上帝,但这个上帝不是基督教所说的上帝而是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绝对理念首先是逻辑地演进,从纯粹的存在、按照否定的原则一直发展到绝对理念,完成了理念的自我认识。
2、黒格尔哲学
(1)、现在,黑格尔便把观察人的精神时所发现的原理用来解释上帝精神。上帝精神也是一种发展着的自我意识,它的发展以辩证的方式完成。就上帝精神的第一点讲,黑格尔认为,上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自身具有发展的特点。上帝只有发展,才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意识,这是黑格尔的上帝概念与基督教的上帝概念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他的基本哲学思想是:上帝自己也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在有步骤地将自己的全部本质表现出来。
(2)、1983年的春天,就是在张世英、杨祖陶这两位同为西南联大同学(张世英1948年毕业,杨祖陶1950年毕业,当时都已回到北京大学)的教诲下,我慢慢进入了黑格尔的哲学。尽管在当时“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的浪潮中,我还是在坚持着康德立场,主要原因其实都是外在的:第黑格尔哲学太体系化,我们在观念上都有一种想走出体系的冲动,背后的尚处于无意识中的欲望就是从“集体主义”走向“个人主义”;第康德讲启蒙,讲人的主体性,讲道德自律,这也是我们那时候的理论要求;第黑格尔的辩证法,无形中已经成了一种诡辩,什么都有道理,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反正由着人们去说,到最后已经失去了善恶、对错、好坏的界限;第主观唯心主义无论如何强调的还是对人的重视,而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实在觉得我们太不把人当一回事了,不要说人的自由与尊严,就是生命,也强调的是“牺牲光荣”,比如欧阳海、刘文学等等。黑格尔是马克思的老师(我们其实并不太懂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我们当时最想了解的还是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学说,所以附带地也就把黑格尔放在了一边。但后来,自己又慢慢回到了黑格尔,这一思想的经历说起来也是话长。里面既有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也有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解。哈贝马斯在好几个地方反复强调,“黑格尔不是第一位现代性哲学家,但他是第一位意识到现代性问题的哲学家。”(《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51页,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他还说,“我觉得,我们的处境和黑格尔的第一代弟子并没有本质差别。当时哲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从那时起,我们在后形而上学思想面前已经别无选择。”(《后形而上学思想》,第28页,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无论怎样,面对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和后形而上学思想,我们还不得不再三再四地重新审读黑格尔的著作,并在自身的语境下重新经历一次从质的判断到反思的判断、必然的判断,再到概念的判断的过程,其中也就包括着“现代性”以及市场经济、所有权、人权、主权、民族、民粹、公民、基因工程、网络世界、伦理生活、种族歧视和自我认同等等概念。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下这24个字是很肤浅的,重要的是概念的自我敞开,是判断和推论。但我们的教育,却是从一开始就让这些抽象概念在你的脑海中生根,从不想到如何使概念达到具体化、个体化的“合题”。
(3)、黑格尔(Hegel),一个平庸、无知、愚蠢、令人讨厌恶心的江湖骗子,大胆妄为、放肆无耻到了登峰造极、空前绝后的地步。但他编造的一大堆胡言乱语,却被那些廉价的弟子们捧为万古不朽的至言,被笨蛋们当作真理科学。黑格尔败坏了整整一代学人。
(4)、在柏林大学期间,他已经名扬四海。他对死亡哲学的看法也更加精辟。他在《精神现象学》中把精神最内在的本质表述为“我=我”,意思是说精神是自身返回到自身的运动,实现返回这个过程,靠的是自己内蕴的否定力量。在精神所拥有的否定力量中,死亡是最能生动地表达“否定”和“虚无”内涵的。在黑格尔看来,精神生活是充满否定的生活,也就是充满死亡的生活。他说:“精神的生活不是害怕死亡而幸免于蹂躏的生活,而是敢于承担死亡并在死亡中得以自存的生活。”
(5)、本文转自“澎湃思想市场”,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位参考。
(6)、从黑格尔至今,我们再也找不到如此一位哲学大师了。
(7)、 改变家庭环境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或者现在
(8)、当时的《东方》杂志,是前中宣部宣传局局长钟沛璋受东方文化研究会领衔创办的杂志。本人曾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我知道在众多从事宣传工作的老干部中,一生也是坎坷的钟沛璋是属于思想开放的一类,因此能够在离休之后,把这本杂志打造成一个开放开明的思想平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思想的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创办三年被勒令停刊整顿的《东方》或许可与《炎黄春秋》媲美,是中国知识界必读的刊物之一。受钟沛璋邀请担任副总编辑的朱正琳无疑在其中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脚色,功不可没。
(9)、书名:《黑格尔历史哲学(新版)》;作者:黑格尔;译者:潘高峰;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11年09月。
(10)、我知道黑格尔的名字是在1966年之前。那时我是高中学生,不知怎么就忽然对马克思的一脸大胡子有了兴趣;后来参与每时每刻无处不在激烈进行着的大辩论,才知道除了毛主席语录,还可以引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语录。那时全社会都在打“语录仗”:谁引用的语录多,谁能说出别人都不知道的马、恩、列的语录,谁就立即在理论上占了上风。于是我也就很快有了一本《马恩列斯语录》,是《人民日报》无产阶级革命派、首都红代会中国人民大学三红和陕西师范大学革命委员会联合印制的,比《毛主席语录》更厚。有点遗憾的,就是所引马克思的话并不多,恩格斯次之,多的是列宁和斯大林的语录。就在这不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录中,出现了黑格尔的名字(恩格斯借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去反驳杜林)。杜林肯定是“坏人”了,黑格尔是好人还是坏人?不知道。1966年前如我这样喜欢读书的人,也是首先要搞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都是自己心中所喜欢的人物,但又不可能说他们是“好人”。这个问题纠缠了我们这代人很久,一直到刘少奇、邓小平、林彪、彭德怀、“四人帮”的出现,好坏之分依然是一个说不大清楚问题,尽管已然是在更深层次上的区分与思考了,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本该超越了质的判断、反思的判断和必然的判断,达到了概念判断的层次。紧接着的,应该是下一步的推论了。那是要冒一定的理论风险的。只不过当时并不懂得而已。但自小就灌输进大脑里的一大推抽象概念,却一直是我自己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11)、然而,在历史上却曾经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德国人不认可古代的中国发展,反而觉得中国古代只有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的轮回而已,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12)、陈家琪|将事件揉进思想——我读托克维尔的《回忆录:1848年革命》
(13)、上面这段话,简单明了,直抒胸臆,无须任何解释。但是,它并不是某个人一时糊涂,信口开河瞎编出来的。这段话是作者三思之后写成的,并且准备印发刊行。它的作者也并非一般的无名小辈,而是大名鼎鼎的叔本华。
(14)、因此,黑格尔也可以把这种“无限的宇宙生命”称作“神”或“上帝”。“万物生活在上帝之中”,“上帝”是“无限的生命”。这样,黑格尔的思想便成了披上哲学外衣的思辨神学。哲学的对象不是别的,只是“时代和解释上帝”。“将上帝绝对地放在哲学的顶峰”是哲学的根本任务。
(15)、黑格尔之后,作为无所不包的思想体系而存在的哲学消亡了,欧陆哲学的主流被存在主义占据。黑格尔的著作以哲学的高度几乎涉猎了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历史、自然、法学、伦理.....他那广博的知识与深邃的思考,至今读来依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16)、巢凤寺住持通植法师,毕业于湖南大学哲学系,后在贵阳洪福寺出家,然后在上海佛学院深造过。本来是大家参与的座谈聊天,因为这位高僧与正琳“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他们二位的精彩对话,有关佛学的交锋与对谈,不时闪烁出的思想火花与妙语连珠,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这个门外汉对佛学与佛教有了更多的了解。
(17)、人的精神范围内所发生的一切,人的精神所创造的一切,在其本质上,都是上帝的自我认识。这种自我认识表现在个人的存在之中,同样表现在历史之中,以法律、国家、科学、艺术、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其最高形式则是哲学。如果通过哲学思辨,人最终将整个现实理解为上帝精神的表现,这就意味着:上帝结束了自己的世界化的冒险经历,结束了自我分裂的状态,重新回归到了自身。
(18)、列宁指出“对通常看起来似乎是僵死的概念,黑格尔作了分析,并指出,它们之中有着运动”,并从而概括出“概念的灵活性”的思想,认为概念反映事物的运动,因此它不是僵死的,而是可变的、灵活的。
(19)、本质和现象都是相对而言的,是个不断追溯的过程,本质一旦被认识,就成了现象;这时候又需要追索后面这个现象的本质。
(20)、当然,黑格尔在一些真正哲学人的心目中,永远是座不朽的丰碑。
3、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啊
(1)、真正明白哲学是什么的人,唯有对人类所有高尚心灵的崇敬之情,而不会是唯我独尊。
(2)、然而,我们也众所周知,马克思最终也没有完成一部真正的——哲学作品。
(3)、退休后的日子就是有计划看电影和胡乱看书,也随意想些问题,大概就是所谓的“意识流”吧,反正不会限制在某个专门的题目上。静下来仔细想想,脑子里出现最多的一位哲学家竟还是黑格尔。
(4)、2012年10月,北大哲学系成立一百周年,开了一个盛大的纪念会,邀请了世界各国大学里的哲学系主任参加。我作为同济大学哲学系主任也参加了这个会。看图片,听讲解,想搞明白为什么当时要把全国大学里的哲学系都解散,人员集中在北大,而陈老师、杨老师又是怎样从北大来到武大。当然,更重要的就是1957年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俄文楼二层南头等几个地方召开的那次“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以及会上的辩论。赵修义、张翼星等人编著了一本《守道1957: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实录与反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里面有金岳霖、冯友兰、贺麟、郑昕、朱谦之、朱光潜、何思敬、侯外庐、吕振宇、胡绳、潘梓年、于光远、艾思奇、任继愈、周辅成、汪子嵩、朱伯昆、陈修斋、张世英等等人物的发言或文章。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们这代人常常回忆1966年的事,那是政治大革命,与学术界应该关心的问题关系不大。对我们的老师那一辈人来说,1957年无疑就更为重要了,而且至少一开始讨论的就是专门的学术问题。这本书我反复看了两遍,记下许多笔记,想搞明白1957年,这些几乎已经全部过世(张世英先生是昨天去世的)的,在我们心目中都是学界大人物的思想家们当时到底在想什么?在争论什么?因为要与黑格尔有关,我就还是把问题集中在贺麟、陈修斋和张世英身上。
(5)、当前,人类正处于疫情危局所催化的高度不确定的历史关头,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隐喻似又重现。本文作者借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即“正反合”形式,先讨论作为“正题”的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后讨论与之构成“反题”的巴塔耶的普遍历史观,再把当下中美关系作为“合题”来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剖析人类历史轮回的规律。
(6)、是的,正琳,你走的时候,那滿天的星光,犹如人们在世界各地为你送行的眼睛在閃爍。你走后,知名音乐家刘索拉找出这首诗分享之后,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们就一直在转发,在引用,正如一位群友所说“觉得就是为这次的离别而作”。
(7)、因此,爱的本质这个问题便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通过观察爱,他得出了第一个决定性的发现,奠定了他的整个哲学思辨的基础,因为这个发现不是别的,正是辩证法。后来黑格尔才在整个现实中都找到了这个规律。因此,辩证法的根源并不是抽象的思考,而是完全来自于对具体现象的观察。辩证法不是哲学反思的对象,而是所有现实存在的本质结构。
(8)、建议家庭成员在相处过程中,要做到相亲相爱,遇到矛盾时也要学会平等有效地沟通,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
(9)、而像叔本华、尼采、马克思,虽然都有自己的特色哲学,但,其实并不是好的哲学。因为,他们的哲学的内容,掺杂了太多个人性情、情感等的特征,不是纯理性的知识。读这类人的哲学,要特别小心地去识别,哪些是纯粹的理性知识,哪些又是他们特有的性情。
(10)、现在,真正的哲学难题就出现了,哲学必须解释说明上帝是以怎样的方式通过自然以及人的精神表现自己的。更有甚者,上帝是否最终必然表现为世界。黑格尔要解决这个难题。采用的方式是:辩证法在其最高级的阶段即上帝身上同样出现,同样有效。既然上帝不是别的,就是那个“宇宙生命”,那他必然具有和“宇宙生命”一样的内部结构。“绝对精神”这个基本概念就是“绝对精神”通过“与其对立的、但仍然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结合而回复到自我之中”。“上帝将自己异化,使自己成为自己的对象,但在这种异化中又完全与自我统一。”黑格尔认为,神明自身具有的这种内部辩证发展过程,就是神明表现为世界的方式。
(11)、但这种说法是对普通的逻辑的歪曲解释。“有限”和“无限”仅仅是反义词而已。当我说,我的钱是有限的,这相当于“我的钱不是无限的”。我并没有主张,有限能脱离无限,因为二者是反义词,出现了一个必定出现另一个,这两个概念相互依存,这是废话。但相互依存的两个东西,尽管互相依存,但当然还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说他们“统一”,这是胡扯。夫妻之间相互依存,你就说他们“统一”,你是卖方便面的吗?正常人不会这么说话。而且,无限和有限之间当然也可以转化,因为时间在推移,事情总在变,每个人都知道。穷人过几年就可能变富,穷和富会相互转化,这是废话。把一句废话打扮一下,搞出一些人人自危的大问题,然后就把“无限”和“有限”给混淆,统一起来,然后再进一步否定普通逻辑,这正是邪教把一个荒谬的理论洗白所用的典型手法。
(12)、黑格尔以人的精神为例,想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因为人的精神是上帝表现自我的最完美的形式,因此就可以把人的精神看成是上帝精神的副本。而人的精神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呢,黑格尔回答说:人能意识到自我,“从本质上讲,精神就是自我意识”。但自我意识的特点却是:它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自我意识可以有许多阶段,它是一种成长着的、自我发展的意识。最能直接说明这一点的是,譬如儿童意识自我的方式就和成人的不一样。现在,黑格尔就要证明,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是辩证性的,通过三个阶段完成的,就像我们观察爱情及生命这些现象时所看到的那样:“精神的发展是经过超出自我、分裂自我、异化自我,同时又复回到自我之中。”
(13)、这样,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就离开了自我异化阶段,与自己和解,再次回到了自我,这就是自我意识过程中合题产生的时刻。结论是:人的精神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发展变化着的自我意识,是辩证性的。
(14)、黑格尔在纽伦堡的八年,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首先,他写成并出版了《大逻辑》。这是一本在欧洲哲学史上可以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相提并论的巨著。其次,他还讲授了包括逻辑学和古希语在内的多种课程。这多种门类的学科给他阐发自己的哲学体系提供了条件。特别是,正如黑格尔自己所指出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的讲授能力大大提高了,成了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5)、2008年,正琳兄在一篇回忆录中说,他们几个读书人被卷进了一个“反革命集团”案,“但我们自己心里却清楚,除了偷书我们没干过别的。”而且“我们所偷的书,在当时当然全是禁书。不禁又何必去偷……其中文学书籍不在少数,尤其是翻译文学。从今天的眼光看,我们几个毛头小伙恐怕也就是几个“文学青年”而已”。
(16)、我们所看到的物质及自然,实际上是上帝本身,而上帝却把这种自我看成是陌生的东西。在黑格尔看来,自然哲学就是上帝的学说,即关于上帝的自我异化的学说。“人的精神认识自然”这句话的意思便是:位于人的精神之中的上帝在认识自我。在这种自我观察的过程中,回归自我已经发生,自我意识的第三阶段开始。这时,上帝看到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本来是统一的,都是自我意识发展完成的根本标志。黑格尔认为,通过人,上帝这种回归自我得以完成。在人身上,上帝完成了自我意识,在人身上,自我意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达到了终点。这是怎样发生的,黑格尔在他的巨著《精神现象学》中做了描述。
(17)、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是不彻底的。
(18)、人的自我意识的第一阶段是:精神如同处于昏睡状态之中,人对自我还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这一点,可以从儿童的自我意识上看出来。儿童只是朦胧地感觉到自己存在,这种简单的对自我存在的感觉和辩证法中的正题相适应。但要真正地意识自我,人还必须从这种朦胧状态中醒过来,这是第二阶段。人开始对自我感兴趣,开始发现自我。就像黑格尔看到的那样,现在就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精神看到了自己,却觉得看到的是个陌生的东西。它对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感到诧异,惊奇地问道:这难道就是我吗?观察自我中,自我发生了异化,分成了观察着的自我和被观察到的自我。这种“自我异化”就是辩证法中的反题。在这个阶段上,人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完全的自我意识,因为真正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发现了,我在自我观察时所看到的就是我自己,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同一个自我。
(19)、----------------------------------------------------------
(20)、30年后,为何一个是法官,一个却沦为阶下囚?是什么让他们的人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4、黑格尔哲学到底有多可怕
(1)、也许,每个家庭的条件各不相同,但我们都需要竭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去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2)、我这么说,肯定有人不高兴了。因为如果承认黑格尔哲学是邪教,他们之中的许多就会丢掉饭碗和自己装逼的资本。但事实就是如此,黑格尔哲学是一种邪教,对于有理性和教养的正常人,它的哲学毫无说服力,但是却蛊惑了一大批理性天赋很差,但是梦想着在智力上超越科学家,超越企业家,超越一切普通人的哲学邪教徒。
(3)、正琳1947年生,文革时,读中专的他在校被打成“反动学生”,1971年因反“革命案被捕”入狱,至75年获释79年平反,随即于80年考上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硕士研究生。朱正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而且还是“进去”过的人,却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他特殊的经历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并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他最后被录取的消息,鼓励了无数好学上进的青年。
(4)、非常赞同朱明的看法。作为一位学者、编辑与书评家,正琳发表过不少作品,其中包括哲学论著、散文集、书评、随笔和回忆录,例如《布拉德雷评传》、《弗洛伊德评传》、《砍大山余响》、《哲学是爱智慧》、《文事•世事•心事》、《还有精神》、《读书是私事》、《里面的故事》、《外面的世界》、《读点》、和《痕迹》等。从这方面来看,正琳确实留下了不少令人深思的大作,但由于他做人非常的低调,因此并不广为人知。
(5)、罗素11岁时学习欧氏几何,问他哥哥:甲和乙都等于丙,甲乙是否相等?他的哥哥回答他:“要是你不接受这些公理,那我们就讲不下去了”。罗素长大以后,研究了无数的哲学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数学的逻辑基础问题,应该说这跟他从小善于思考有关。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精选65句黒格尔哲学(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啊)
- 精选85句果然造句大全二年级小学(果然造句大全
- 精选63句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只有轮回这段话出
- 精选118句除夕祝福语大全简短10个字朋友(除夕祝
- 精选62句长城的资料简介500字(长城的资料整理简
- 精选102句奥黛丽赫本和纪梵希的故事说明什么(奥
- 精选101句用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家喻户晓造句(至
- 精选61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真实生平(奥斯特洛夫
- 精选109句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第一幕简述(奥斯
- 精选118句夏天的古诗小学生(夏天的古诗小学四年
- 精选63句银行服务理念标语口号八个字(银行业服
- 精选77句农行企业文化口号(中国农业银行服务理
- 精选144句描写夏天的古诗二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
- 精选134句服务金句 十大金句(服务行业的口号大全
- 精选102句冬天的古诗100首(古诗夏天的古诗1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