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14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轶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二百周年
(1)、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2)、 1845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穷人》出炉,得到了风头正旺的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赞许,认为他“写出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但是,或许,激进的别林斯基在当时也没看出来,这篇表现“小人物”高尚的行为、磊落的胸怀、无私的爱情、美好的品德的小说,背后有怎样复杂的意绪在汹涌:贫穷、衰老、丑陋、卑微,何以获得尊严、何以留住爱情?
(3)、《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研究对象的人的思维》
(4)、A、表层结构上的强烈的戏剧性、悬念感、莫测性、突变性和聚集性。
(5)、与托尔斯泰不同,陀氏不再像19世纪中期的大作家们那样,把关注点主要集中对准于客观事件对人生结果所具有的决定性的明确作用上,而是走向了对人类精神流程本身及其复杂性——思想链条和灵魂的隐秘的揭示上来。关键情节(典型情节)的特写镜头让位于感情细节的精确描绘,人的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又难以把握的精神与肉体的流变成了作家把握的核心。这一点在陀氏身上更明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让位于典型思想中的典型心灵。陀氏与托氏不同之处在于,托氏重视的是在生活的广袤性的前提下,突现的是主人公从外部崩塌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反躬自省,通过自我净化,走向重生和自我完善,为外部世界寻找一条全新的健全的道路。因此在托氏笔下,对精致优雅事物和和谐完整人性的追寻成为其主要特征,不管列文是如何紧张苦恼,也不管安娜是如何惨烈,在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语言风格上,都显示出了托氏有条不紊的稳健智慧。而陀氏则不同,在重视精神的深度的前提下,精神的内在分裂性和紧张性成为其主要内容,主人公负荷着人类文明史的全部精神重负,思考的都是始终难以解决的中心课题,灵魂的动荡起伏、命运的突然逆转因而带来了情节结构上的突变性和语言上的痉挛性。陀氏把托氏视为“地主阶级完美人格和完善生活的历史学家”(中上等贵族),而托氏则把陀氏视为“一个在内心斗争,即在善与恶之争的最激烈过程中死去的人。”“一个浑身都是斗争的人。”我们的鲁迅也说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作家”,“无与伦比的心理学家”,“识透人心者”,他在犯人身上写出了一个“活的灵魂”。对人类灵魂苦难与存在荒谬的持续不断的忧虑与思考决定了陀氏成了一个继往开来的大师,决定了他在艺术上的创新性。
(6)、10月22日,报到(14:00-22:00)
(7)、谁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就能获得新生;谁能战胜痛苦与恐惧,谁就能成为上帝。
(8)、一个人如若不劳动,如若没有合法的、正常的财产,他就不能够生存,他就要腐化堕落,变成兽类。——《死屋手记》
(9)、观察和评论一个人的心灵是粗暴的,也是无礼的。
(10)、 莫斯科的陀氏故居公寓博物馆坐落在“玛利亚的小树林”区的“上帝之家”街2号,现在这条街改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街2号。这是从前玛利亚济贫医院边侧的附属建筑中的一处公寓。这幢附属建筑当年主要用于接待来就诊的患者、给医院的各类行政人员及医生们提供的公寓,产权为公家所有。
(11)、184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命成为中尉,并在一年后从军事工程学校毕业。1843年,他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译成俄文,但并没有人因此而关注他。于是在1844年退伍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12)、B、人物关系及其意识结构上的全面对话性——复调性。
(13)、卑鄙的灵魂摆脱压迫后便要压迫别人。《庄园风波》
(14)、《陀思妥耶夫斯基与1860年代关于唯物主义的争论》
(15)、伯纳德:迷失在家族祖先安乐椅和自我茫然中的人。我是谁?几个我?
(16)、(15)《白痴》南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19页。
(17)、他是一个奇特的人,甚至是怪物。不过,奇特与古怪只会令人生厌,不会博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当大家全都想把个别凑成一致,以便在普遍的混乱之中,竭力求得某种整个的涵义的时候。而怪物大多是个别和特殊的现象。不是吗?——《卡拉马佐夫兄弟》
(18)、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陀思妥耶夫斯基
(19)、结束在西伯利亚的流亡生活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重归故土。在他缺席的十年间,车尔尼雪夫斯基引导的“合理利己主义”统治了俄国思想。这一融合了费尔巴哈的无神论思想、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以及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思潮成为俄罗斯激进主义的基础。
(20)、19世纪20年代,十二月d人起义爆发,俄罗斯知识阶层与沙皇专制集团之间漫长而血腥的决斗拉开序幕。正是在这个知识分子深陷自身道德与精神危机的年代,挣扎于自我异化的人们试图寻找能够寄托生命意义的全新价值。1821年11月11日,命运将这一时代使命悄然交付给一个新生儿,他的名字是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简介
(1)、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陀思妥耶夫斯基
(2)、 众所周知,别尔嘉耶夫在思想上是个极其挑剔的人,甚至是有洁癖的人,无论什么思想,甚至是他自己的,他都会像个思想的骑士一样,动辄横加指责和批判,毫不留情。成为他的研究对象,几乎就等于接受他的批判(但不是否定)。只要我们看看他写的关于俄罗斯思想家们的那些文章,就不难确信这一点(这些文章大部分被收入别尔嘉耶夫文集,第三卷,《俄罗斯的宗教思想类型》,巴黎,1989年俄文版)。然而,也有例外,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许还有费奥多罗夫和霍米雅科夫)。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语调就变得缓和多了,他满怀爱意地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以及他的世界观,特别是他所喜爱的那些主人公,比如斯塔夫罗金、伊万·卡拉马佐夫等。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曾写过《宗教大法官》(1907年,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斯塔夫罗金》(1914年,论《群魔》)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关于人的启示》(1918年)等文章。他一直想写一部专门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观的著作,这个愿望在他流亡国外时实现了,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巴黎,1923年俄文版)。他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俄罗斯形而上学家”,认为他“最具有存在主义的特征”,“俄罗斯的哲学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在自传里,在提到自己的末世论情怀时,别尔嘉耶夫干脆承认,“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子”。
(3)、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完美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现实。
(4)、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画家的艺术视角处理自己的小说素材,通过明暗光影的配置、形与色的构图效果、色彩、空气、光的表现,还有绘画主题与作品主题的融通契合,将一幅幅呈现出共时性的内心景象画移位于线性文字之中,或者说,以线性文字构织出一幅幅鲜明逼真的画面一个个聚焦透视的立体空间,一个个光影斑驳的艺术世界。正是他有意识地运用绘画艺术的透视法(perspective),才能使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思想深度。
(5)、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他的人生的开始就与穷人保持着血脉联系。而作家最后一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标题,也呼应着作家关注人类命运的主题。
(6)、《作为哲学家的伊万·卡拉马佐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中的形象》
(7)、对我们这一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存在主义的鼻祖克尔凯郭尔,另一个就是俄国的小说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评)
(8)、要知道,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分岔多得不计其数。最高明的棋手、其中洞察力最强的也只能料到以后的几步棋。——《白痴》
(9)、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10)、 陀氏对于超越人之上的那个绝对存在的深切思考,使他的整个创作成为一部巨大而艰涩的哲学读本。他通过拉斯科尔尼科夫表达过对人类历史中的“超人”与“平凡的人”的困惑,他始终再追问,那些所谓的“强有力的个性”为什么可以杀人如麻、越过血泊,甚至那些被杀者的后代都对这些杀人的“强者”顶礼膜拜?而另一些所谓“只能繁殖同类”的“平凡的人”往往穷困潦倒,却因为良心的痛苦停在了“血泊”的这一边?“超人”和“平凡的人”,哪一个更讨喜上帝?还有,还有……太多的疑惑、太多的悖论!
(11)、嫉妒,实在是不可饶恕的激情;不仅如此,它甚至是——不幸!
(12)、 将女性之美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是俄罗斯文学的一种范式,俄罗斯思想家和哲学家索洛维约夫用“永恒的女性气质”(вечнаяженственность)这个概念为俄罗斯女性崇拜范式命名。据考证,此概念在俄罗斯哲学和神学里“与圣智索菲亚等同”而且通过拟人化的过程,使得某些女性渐渐地“与圣母相等同”在俄罗斯文化里,女性天然地与大地相连,女性所携带的悠远的神话“灵氛”(本雅明语)从未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消散。女性所充当的能够包容和拯救的功能不但有效地使俄罗斯原始土著宗教的玛科什和东正教圣母马利亚相互对等,而且成为神创造天地之始的背景因素,因为在神说出“要有光”(13)这个“要……就……”句型的时候,索菲亚(София)就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同时存在,她先于圣子,因此,她具有获得神之位格的资格。
(13)、低三下四是在屈辱中养成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14)、 在房间一角的地毯上,摆放着一些廉价出版物、木质的民间玩具,这是陀氏一家在去谢尔盖圣三一教堂的途中,陀氏的父母买给他们年幼的孩子们的。那些数学、拉丁文和历史教科书也是当年陀氏兄弟们用过的。墙上的版画刻印着中世纪教堂林立的莫斯科和谢尔盖圣三一教堂,这些地方都曾是古时候俄罗斯的精神中心。在陀氏看来,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更容易回到“人民的根基”。
(15)、人生是能够在爱情和家庭中尽善尽美地复活的。
(16)、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务必先对许多事不明白!如果明白得太快了,也许倒明白不透。
(17)、(19)ФлоренскийП.А.Столпиутверждение.ТомI.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Правда»,1990,с.5
(18)、①、思维观念成了艺术描写的主要成分,开创了观念小说。
(19)、作者简介:郑永旺,辽宁大连人,男,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俄罗斯宗教哲学和俄罗斯文学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游戏·禅宗·后现代——佩列文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俄罗斯东正教与黑龙江文化》《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理论分析与文本解读》等。
(20)、理性从来也不能确定善于恶,甚至部分辨不出善于恶……
3、陀思妥耶夫斯基轶事
(1)、(7)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下卷,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第593页。
(2)、 陀氏在给波别多诺斯采夫的信中谈到了这个问题答案:“您给我提出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实际上这个和无神论相关的问题答案我暂时还无法说清楚。也就是说‘无法说清楚’中隐藏着我全部的焦虑……”(2)
(3)、 明暗光影的配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融通视觉艺术的形态之它缘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多维观照和深刻理解。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不是理想化的宗法制世界而是病态、不和谐的现实连同它的明暗面,激烈冲突和不安,黑暗的深渊和对理想的突发激情成了他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的源泉。因此,伦勃朗似的明暗光影配置,既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诗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又更有一种建构在历史回顾和未来前瞻之上的上帝般的凝视和超越。这里汇集的是作家终极关怀下的大悲哀、大忧患意识。
(4)、文学复古浪潮,梭罗、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为何要读经典?
(5)、 мир(世界)的俄文释义为“人类日常生活所有形式的总括,和日常俗世生活相对应的是教会的、僧侣的和宗教的生活”俄语中的мир更强调这个空间中的人和人的生活。空间是人存在的前提,但人之间的相互遭遇或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相互照面”一定是在具体的空间中进行。个体拯救群体是这种“照面”所达成的理解,而理解只有在爱的光芒普照下才能发生作用的事件。遗憾的是,无论是索菲亚(即索尼娅)还是娜斯泰谢,她们所面对的生活或者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的人基本上缺少爱。对于索菲亚而言,拉斯柯尼科夫最后向警察自首,但他始终没有认真忏悔自己的罪过。在遥远的西伯利亚,“他感到羞惭,是因为他拉斯柯尼科夫,由于某种盲目的命运的判决,才如此无望无息而又愚蠢地毁灭了”如此看来,拉斯柯尼科夫能够自首,是因为他无法承受杀人后的恐惧,自首变成了自我救赎,但自我救赎后的拉斯柯尼科夫又深感对他的判决是“荒谬”的,换言之,索尼娅对他的拯救行为契合了他的自我放逐心理,流放西伯利亚也无法改变这种拯救仅仅是一种“巧合”的可能性,所以作家自己在论及《罪与罚》中索尼娅存在的价值时也不得不承认“索尼娅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希望的代名词”而斯维里加洛夫之所以选择自杀,是因为和杜妮娅的对峙唤醒了沉睡在心灵某个角落中如弗洛伊德所言的死亡欲望(破坏欲望)。他虽然一生放荡不羁,但却崇拜真正的美,这美不属于玛尔法,不属于他即将迎娶的小新娘,而属于杜妮娅。“情欲超人”是人间之恶的集大成者,但却因为美的存在而顿生自我阉割的欲望,他用自杀来完成对自我的拯救。
(6)、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7)、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特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8)、1830年春,《祖国纪事》杂志正式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圣约翰节前夜》,同年5月,他同仰慕已久的普希金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为果戈理走上文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9)、比如在《死屋手记》中以西伯利亚被流放的经历为原型,他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悲悯的心,看到在死刑犯麻木阴冷的表象下一颗颗隐藏着的受伤的灵魂。
(10)、《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基督教世界观(节选)》
(11)、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1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盛赞陀思妥耶夫斯基永远是最伟大的作家、天才的小说家;
(13)、小说的结尾,保尔在近乎绝望地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
(14)、一种是带入俄国社会现实,和现实紧密联结在一起;一种是视为新基督教式的宗教的阅读方式,将他的作品视为圣经一般的存在;一种是将他的作品和他本人悲剧性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记录他痛苦而复杂的灵魂。将作品视为一种精神载体,更注重小说人物的心理和感受;而最后一种是把他的小说当成情节离奇的纯小说阅读。
(15)、俄罗斯文学作为人类文学历史上的第三座高峰,陀思妥耶夫斯基更令其伟大。
(16)、无论是人类还是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生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17)、(14)《群魔》,南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86页。
(18)、苏珊:迷失于母性和妻性中的人,被男人使用过了。
(19)、我不能同镀金的邪恶和睦相处!陀思妥耶夫斯基
(20)、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必须先对许多事不理解!如果理解得太快了,也许倒理解不透。
4、陀思妥耶夫斯基全名
(1)、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
(2)、 “美拯救世界”在小说《白痴》中是一个伪命题。这句话是由一个身患绝症,处于极度痛苦之人的口中说出,“美拯救世界”这个命题本身就充满了陀氏苦难美学的诸多元素,虽然这句话首次出现在小说《白痴》之中,但却是陀氏创作的公共命题,适用于阐释作家的许多作品。
(3)、 小说中索尼娅的神性和孩童性相关。虽然《罪与罚》没有过多涉及到陀氏作品中比较普遍的“孩童性”问题,但字里行间索尼娅和儿童之间依然存在联系,拉斯柯尼科夫用“孩子是基督的形象啊”(24)来表达儿童和人子的关系,这话源自《马太福音》的“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阻挡他们;因为天国正属于这样的人物”小孩是澄明纯洁的,他们未被污染的灵魂以直觉的方式和上帝沟通,而这种“孩童性”同样也是美的载体索尼娅身上不可或缺的品性。只是索尼娅不是索洛维约夫《三次约会》中被神性迷雾笼罩的美女,也不是勃洛克的“陌生女郎”,她的神性体现为一种被终极痛苦压迫下并如约伯一样对信仰的坚守,她将自己当成神的祭品,让美在无边的苦难中升起,这意味着美源于痛苦,于是,“几乎所有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女性都在极端痛苦中挣扎着,作家把她们推向了审美和伦理的制高点”也许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女性”来标识索尼娅,但她身上的那种救赎他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无疑散发着神性的光芒。
(4)、一个作家应该极力在平凡中去寻找既有趣味,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情调。
(5)、 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描写的题材之一是彼得堡的夏天,如酷暑、尘土、碎石、垃圾,形形色色的小酒馆散发出来的恶臭等等。例如,《罪与罚》中的一个场景:“街上热得可怕;又闷气,又热闹,还有石灰,木料,砖瓦,还有他(拉斯科尔尼科夫)周围的灰尘和那种特别的夏天的臭气每个不能到效外避暑的彼得堡人对于这种臭气都是十分熟悉的这一切在这个青年人的已经紧张过度的神经上发生了痛苦的影响。”(10)
(6)、然而,细读他的作品,深入研读他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在这些阴暗的图景中,作家关切的是人的存在境界,是深陷迷惑中人的命运。
(7)、陀翁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无论行凶的理由是多么正当,无论那人是如何卑贱低劣,谁也没有审判的权利。生命是崇高而平等的。
(8)、无论是人类还是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生存。
(9)、要是你达到一个界线,你不能越过它,那你就会倒霉;但是你越过了它,也许你会更倒霉。——《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经典妙语录大全有时常听见形容人野兽般地残忍,其实这对野兽很不公平,也很委屈:野兽从来不会像人那样残忍,那样巧妙地、艺术化地残忍。老虎只是啃,撕,只会做这些事。它决想不到去用钉子把人们的耳朵整夜地钉住,即使它能够这样做的话。
(10)、 通常,读者被一位作家所折服,很少是因为他是道德楷模、令人高山仰止,而是因为他的作品、他的思想走了我们的心、入了我们的魂。在我们敬爱陀氏的情感里,交织着复杂的怕与爱。这是因为他像神一样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幽暗与深渊,同时又用深切的体恤和悲悯去照亮它、超拔它。他的“梗”让他获得一种既可以穿透地狱,又可以望见天堂的双重“视力”。每当我们捧读他的书,就仿佛在跟自己的灵魂对话。在这场无声的对话中,灵魂仿佛一忽儿被抱拥,那些幽暗的混沌和孤寂突然被照亮、被温暖;一忽儿又仿佛被剥了皮,瑟缩着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幸好,无论是怎样,透过精神最高层次的光亮,我们看到,他亦如此。
(11)、巴赫金的这种理论可能是受陀氏有关人类本质是自我矛盾的动物的观点的启发而形成的,他反过来又应用于揭示陀氏创作上的主要思维特征和水平状态,不能不说是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的。在陀氏的小说中,作者让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物汇合在一起,对人生、世界或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主张,有时自己甚至跟自己唱反调(双影人;二重人格),这样,每个人物的心中就是一部旋律繁复的交响乐,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灵魂大交响乐中的一个声部,一条旋律,所有的人汇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多声部的大合唱,多重奏的交响乐。一个由个体声音组成的众响世界;一个由众响世界组成的个体世界。灵魂中的多调性世界构成了一个深邃繁杂的主观宇宙,灵魂间的多调性世界则构成了一个更加深淼难测的客观宇宙。犹如一部交响乐中的一个个声部,人类精神在层层缠绕的交织中,被推向步步深化和变幻不已的变奏,逐渐显现着人类生活与灵魂的神秘性,莫测性。而作者以此来安排人物的精神结构关系和人物间的结构关系的方法,就称之为“复调对位法”。正如施泰因格在1923年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由体系》一书中所说:“陀氏用他的‘交响乐辩证法’对当代所有的相互对抗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地整理,使它们得以实现,把思想变成了一个个单体的角色,并在最后具体化了的思想中仔细考察其中的每个单体的命运。”他在建造“世界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里,人不是自己世界观的基质和体现者,恰恰相反,人的“思想”才是人的本质。对思想和人物的音乐化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是20世纪小说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列维·施特劳斯说:音乐是灵魂与肉体、空与时、感性与理性、隐喻和其他记号融合的媒体。音乐需要时间,但也否定时间。音乐把聆听时的时间变成共时态的、自律的整体。因而聆听音乐作品就是通过作品内部组织把流动的时间固定化,从而使我们接近了永恒。现代大师发现了音乐能抓住“流动的时间”的属性和表现多层次结构的能力,塑造了多个互为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无限复杂的心理宇宙:
(12)、《新京报书评周刊》11月5日专题《碎裂而尖锐的灵魂》,作者:王志耕
(13)、这一切、一切过去了的痛苦算得了什么呢!现在,在初次的精神振奋中,他觉得一切,甚至他的犯罪,甚至判刑和流放都是身外的、奇怪的,甚至仿佛不是他亲身的遭遇。——《罪与罚》
(14)、(32)转引自赖因哈德·劳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沈真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第208页。
(15)、活动价 ¥1433 预估到手价 ¥1193
(16)、在短篇随笔《农夫马列伊》中,对信仰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也成为作者创作中的重要问题。作家回忆起自己童年所接受的东正教信仰,并反思自己对激进思想的迷恋。作家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粗鄙的外表下,人民身上保持着信仰带来的爱。在这种爱的反衬下,人文主义者所高呼的“自由、平等、博爱”,因其否定传统信仰、无限肯定自我而显得苍白造作。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18)、《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地下室人”现象》
(19)、 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伊万对上帝存在真实性的质疑和阿廖沙因佐西玛长老尸体腐烂所引发的对信仰的动摇使该作品更像一部有关痛苦的百科全书。痛苦会破坏人对天国的想象,人因痛苦而失去理智,从而可能丧失被拯救的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将人从痛苦中拯救出来是否有可能,或者直接按伊万·卡拉马佐夫的方式来表述,将人从痛苦的苦海中打捞出来是不是值得。借伊万之口说出的这个问题似乎处于一种无解的状态,陀氏实际将苦难的问题和儿童联系在一起,他声称自己找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20)、在奔向目标的道理上支持不懈持之以恒,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5、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
(1)、书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混乱中高烧中说出的胡话脑子里的幻象,不断拷问自我灵魂,也挖掘到最隐秘幽暗的人性深处。
(2)、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3)、 美拯救世界之不可能同时表现在俄罗斯文化中对女性的态度。一方面,俄国文化将女性之美当成万物之美的最高表现形式,恰如别尔嘉耶夫所指出的那样,“俄罗斯民族不想成为勇敢的建设者……俄罗斯是温顺的女性国度”但俄罗斯民族对女性的崇拜并不妨碍这个民族的男性对女性的鄙视,即该民族对女性态度上存在一种悖论:在崇拜的同时让现实中的女性处于无任何话语权的地位,换言之,“永恒女性”一般存在于艺术的各种形式中,别林斯基在谈及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夫盖尼·奥涅金》的意义时指出,“男子在俄国社会所有的地位中,所有的阶层中始终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但我们不能说,妇人在我们这里扮演着次要的和低微的角色,因为她根本不扮演任何角色”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更能清楚地反映出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像“鸟要关在笼中,少女要关在阁楼里”、“谁给了妻子自由,就是盗自家财物”和“母鸡不是家禽,女人不是人”等诸如此类的沉淀于俄罗斯民族意识深处的谚语都是俄罗斯妇女真实地位的写照。
(4)、Онлайн-презентацияпроектаи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емероприятиясостоятся 14-18декабря2020 г. ввузахишколахКНРиКазахстанаидругихстран.
(5)、是说,我描写的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切。”“在小说里我要把所有的问题翻掘遍”,其目的在于表现“人在人类精神发展中感受”,并“靠着最充分的现实主义在人身上挖掘人”。鲁迅先生称陀氏是“残酷的天才”,“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这样,就显示出了灵魂的深。”在这“最高的写实主义者的实验室里,他所处理的是人的全部灵魂”。
(6)、(9)《别林期基选集》第三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449页。
(7)、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8)、事情是很简单的人,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以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9)、«ЛИТЕРАТУРНЫЕПУТЕШЕСТВИЯПОРОССИИ:
(10)、1871-1872年写成的《群魔》,源于现实中的政治谋杀事件,这让作家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参与政治激进组织“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时的情形。个体的经验在这里再次成为创作动机,更加恢宏、更加深刻地与时代命运相契合。
(11)、人生是能够在感情和家庭中尽善尽美地复活的。
(12)、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
(13)、(1)(34)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满涛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第319页,第375页。
(14)、这是一座半疯子的城市。如果我们有科学的话,那么医生、法律家和哲学家们都能按照自己的专业在彼得堡进行一次极有价值的调查研究。很少有地方像彼得堡那样使人的精神受到这么大悲观的、强烈的和奇怪的影响。
(15)、(14)(16)(17)(20)(21)(22)(23)(2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朱海观、王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第12页,第233页,第322页,第320页,第320页,第322页,第533页,第328页。
(16)、 所谓色彩的内在生命,可以通过画家的自我感受、选择和定位与公众的普遍的视觉社会心理达到一种默契。这本是传统画家的基本素质;而色彩的主观化,看出我们常人所看不到的色彩构成则是印象派画家的眼力。应当指出,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但拥有传统画家对色彩把握的一般素质,同时兼具印象派画家那种对色彩、光、空气的条分缕析的特殊本事。在处理作品中景物在空气与光的作用下的视觉效果时,陀氏的手法与印象派画风如出一辙。印象主义画派在阳光的探索与色彩的分析上曾经有了重要的发现,特别是自然景物在阳光大气和色彩感的表现上,丰富和扩大了绘画的表现技巧。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而它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中对景物描写的印象主义倾向的出现也大致为这一时期,这说明在文与绘画及其他门类艺术间存在着相似的内在发展规律,在特定时期内,它们所体现的艺术精神、反映的社会心理情绪和表现的艺术手段都存在着同源性。
(17)、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18)、他的处女作是以《穷人》命名的。莫斯科陀思妥耶夫斯基博物馆内的展品中,有一张作家的出生证明,夹在记录穷人孩子姓名的出生名册里。
(19)、 就绘画艺术而盲,形状和色彩是其基本的表现手段,这两者往往同时发生作用。有的时候,形状虽然也可以独立地表现画家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但离开了色彩的形状却很难传达画面内在的意境。陀思妥耶夫斯基准确地把握了这种形与色的辨证关系井游刃有余地将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使作品的空间具象和色彩感更富于耐人寻味的蕴含。譬如在《罪与罚》中,他描绘索尼娅的住处:
(20)、 1864年的《地下室手记》,我们既可以将其看做是作家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的论战,也可以将其看做是陀氏对于自己此前所信奉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一次清算。在这里,他犀利地剖析人性,第一次大胆地指出,“相对于创造,其实人更喜欢破坏!”人是“趋利避害”的吗?不,那个遭到冷遇的“地下人”不是用敲桌子、跺脚、假装牙疼的呻吟来反抗对于他的轻蔑吗。所以,陀氏证明道,更多的时候,人会为了那个自我、为了自由意志,去拿头撞墙,与“二二得四”的公理决一死战。因为人不是铁板一块,不是机器上的销钉。他更多的时候受控于意志和意愿,而非理性。陀氏以此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所代表理性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论战。他用“水晶宫”和“蚂蚁窝”的形象讽刺并揭示了理性主义一旦走向极权,人类社会将面临着“水晶宫”与“蚂蚁窝”的两极状态。人,卑微如蝼蚁,而物与概念,如“水晶宫”和所谓“美好的生活”则成为华丽的规训人、胁迫人的魔咒。作品中那个乖戾的“地下人”的形象从此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而深入人心,因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我们都能听到来自这些“边缘人”愤愤敲击的共鸣……
(1)、(33)Н.А.別尔嘉耶夫:《俄国魂》,参见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贾泽林、李树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第263页。
(2)、11月11日当天,在中华商务图书专营店购买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书目累计订单金额前10名的读者,可获得PUP新年礼盒&VIP权益,详情如下:
(3)、如果要说文学地位知名度之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要更高一点
(4)、活动价 ¥255 预估到手价 ¥225
(5)、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2月9日他的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弥留前妻子为他朗诵圣经。葬于圣彼得堡。
(6)、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群魔》
(7)、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的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8)、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选择题材和截取物象瞬间效果的手法上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风格最为相像。凡·高继承荷兰风俗画家的传统,多选取底层受奴役、被摧残的人们的生活为题材。画家的主观个性和激情使他创作出一幅幅为命运所撕裂的悲剧场景和形象怪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吃土豆的人们》、《自画像》《向日葵)等。两个艺术家相似的风格,尤其体现在凡高的《夜间咖啡座》中:混浊昏黯的灯光下,孤伶伶的台球桌置于广角的视觉中心。远处朦胧的光影下,情侣的狎呢和主人公的落寞形成对比。在凡·高的画面上,强烈而刺激人的视觉和感情色调与他那种急速蜿蜒的粗大笔触是相得益彰的。艺术家不能容忍在自已的画面上有任何平衡安静的气氛。色彩和光的笔触是相互追逐的,象急流中的旋涡与浪花一样,以紧张的运动和旋律谱成了他的画面。
(9)、几乎整部作品都是一位生活在地下室郁郁不得志的小公务员病态般的自述和心理活动,透过他的口探讨人的自由意志、身份的自我认同、理性与非理性的辩驳等诸多哲学命题。
(10)、《“俄罗斯理念”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晚期作品中的意义()》
(11)、当新的一代刚刚成长起来,并逐步占领他们曾在其中大显身手的那个舞台的时候,他们也就快得的出奇地渐渐被人忘却、被人忽视了。
(12)、可以发现有那么多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方法,陀学就像红学一样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13)、尼采说:“我内心会产生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来感谢他。我敬爱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如我对帕斯卡尔的爱一样。”
(14)、 揭开苦难深处的形而上意义的钥匙是在阿廖沙整理出的“已故司祭佐西马长老的生平”中找到的。在这一部分里,长老回忆了他在北方某省B城度过的童年。最能震颤长老心灵并影响到他对人生态度的是其哥哥马尔克尔在肉体承受极度苦难的情况下说出的他关于天堂的理解。在一只脚已经迈进坟墓的哥哥心里,天堂并不遥远。他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妈,你不要哭,生活就是天堂,我们都活在天堂里,可是我们却不愿意知道这个,如果愿意知道,那么明天全世界就都会变成天堂了。”(4)意识到生活就是天堂的真理需要付出死亡的代价,这并不是人们常常所说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简单。罗赞诺夫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苦难理解为“人的心灵极化的特征,这是神秘的和无法解释的特征”作家企图用孩童的痛苦来赎买成人世界的罪孽,因为“孩子们苦难的功课将伴随他们一生,如同落入地里的种子,在他们将要临到的人生境遇中提示他们孩童的真诚和善良,使之成为救赎的希望。”(6)只是,任何人都有过纯真的孩童时代,所有人都具有孩童性,即便在费多尔·卡拉马佐夫的身体里,也应该具有这种善的因子。但作家在费多尔·卡拉马佐夫的身上预设了无法更改的“恶”之基因,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他人制造苦难,“恶”作为一种遗传特征很自然地表现在“偶合家庭”里出生的孩子身上,如柯里亚·克拉索特金的行为里表现为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他的语言中有一种和儿童不相称的阴谋腔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精选114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
- 精选75句第一届教学节祝福语大全(第一届教学节
- 精选94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陀思妥耶夫斯基诞
- 精选148句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出了几本了(陀思妥耶
- 精选123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什么样的人(陀思妥耶
- 精选63句教师节特别祝福语霸气一点的(个性教师
- 精选109句对女教师的教师节祝福语怎么说(学校教
- 精选86句一些赞美老师的句子(赞老师的短句)
- 精选124句海德格尔全集(海德格尔是谁的作品)
- 精选104句海德格尔现象学主要观点(海德格尔现象
- 精选112句教师节寄语四年级(教师节的祝福语怎么
- 精选102句普希金最著名的几首诗(普希金最著名的
- 精选102句教师节祝福语 医学(教师节祝福语医学老
- 精选62句个人感谢舞蹈老师的话怎么说(感谢舞蹈
- 精选85句泰坦尼克号观后感80词(泰坦尼克号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