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精选63句英国的培根是什么家(英国 培根)

美词美句 2023-12-27 16:32:40
导读 英国培根简介 1、英国培根的代表作 (1)、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长期经受欧战中人民的痛苦形象的折磨,在他作品中出现一些怪诞的、充满痉挛和恐怖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是精神性格被...

英国培根简介

1、英国培根的代表作

(1)、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长期经受欧战中人民的痛苦形象的折磨,在他作品中出现一些怪诞的、充满痉挛和恐怖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是精神性格被扭曲了,就是长期被囚禁在阴森的牢房里的单个人物。材料多半来自照片,或借鉴影片中某个人物镜头,或诙谐地模拟某个艺术大师的作品的形象,再予以异化或悲剧化,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崩溃性。

(2)、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3)、弗洛伊德- LargeInteriorW11

(4)、 培根这种肉的主题,毫无疑问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三个线索。这些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对血和肉、对死亡和生命,对暴力和残酷,对于一切破碎而扭曲的身体的兴趣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的艺术潮流中占据着醒目的位置。我们当然不能说所有这些和培根都有直接的关系,但毫无疑问,培根(以及受他影响的弗洛伊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源头。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讨论了与此相关的艺术家。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英国的YBA(英国青年艺术家)流派及其中坚人物达明.赫斯特。他们当然是培根的英国传人。培根也罕见地对达明.赫斯特表达过认可(除了毕加索和杜尚之外,培根几乎没有认可什么艺术家)。培根仿佛是将肉身的闸门打开了,年轻的YBA将培根那些混沌肉身的主题和形式夸张性地扩大了,他们对这类残酷的肉身表现出强烈的痴迷。几乎是在培根去世前后的1990年代,YBA开始出现。他们和培根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是培根打开了一扇肉身大门让他们得以在这个领域自由地呼吸;另一方面,培根又构成了一个他们需要去跨越的界线。这些年轻艺术家因此要想尽各种方式摆脱培根。同样是身体和生命,但是,YBA这里,生命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禁忌,也因此没有任何张力。在这里,生命得到的几乎是直白的宣示:骷髅,死亡,尸体,残疾,药物,灾异,暴力和战争等主题和意象受到了这些年轻一代的偏爱。对这新一代的艺术家来说,这是生命的暗面,但是更有力量的一面,更具有原发性和创造性的一面——也可以说,是生命更逼真的一面。这当然是从培根和第一代伦敦画派那里学到的重要一课。这就是YBA和赫斯特所刮起来的视觉风暴。他们的形式也远不是绘画了,大量的装置,雕塑,行为、表演和影像,更加赤裸更加直截了当也更加触目惊心。反过来,这些作品也更少隐喻,更少隐晦,更少隐私,更少张力和更少禁忌。他们一目了然。他们充满强度,但是撕扯掉了培根画面上的那些忧伤和隐秘的光晕。他们和培根的不同(实际上他们每个人之间也不同)在于,培根的画面上有紧张和收缩的一面,那种扭曲正是收缩和抑制,也正是收缩和抑制这一面让培根的作品获得了充沛的张力和激情。也正是这收缩和抑制,让培根的无声喊叫显得异常地刺耳。他身体的扭曲与其说是死神的光临,不如说是努力摆脱死神的生命挣扎。这是生死之间的大战。我们可以说这是培根的生命意识。我并不是说后来的艺术家没有这样的生命意识,我只是说,YBA以及其他相关的身体艺术家,更强调身体的表演特征,强调肉身的景观化特征。哪怕是死亡和暴力,也是展示性的死亡和暴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或许是当代艺术的迫切律令,一个资本主义表演艺术的律令,在这样一个艺术律令的要求下,牺牲和死亡,暴力和悲剧也不免陷入消费主义的逻辑之中。不过,无论如何,这个与身体相关的艺术潮流终于在二十世纪开启了它的恶之花之旅。培根站在这个艺术潮流的开端,但他不是波德莱尔式的探索现代生活的现代主义英雄,而是尼采式的不倦地探索现代人性秘密的后现代英雄。 

(5)、招教考试经常会考查教育界或心理学界的大佬,这些常考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你能记住多少呢?

(6)、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1922-2011年),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偏好人物和人体画。他被泰特美术馆誉为“20世纪毕加索之外最伟大的艺术家”,就连英国女王也是他的忠实粉丝。

(7)、但是,在毕加索那里(甚至在更早的塞尚那里已经出现了端倪),这样一个有关灵魂的肖像画传统终止了。毕加索以全新的方式来画人物,他劈开了人物,他拆毁了人的结构,他不是描摹身体的表面,而是让这种身体的结构关系直接暴露出来。对他来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但它不是灵魂和心灵,而是被皮肤和肉所隐藏的身体结构。他画出了这种隐蔽的结构,它让这种隐藏的结构和表面的身体并置起来,让它们同时变得可见,或者说,他将内在性和外在性进行并置。他将身体看作是一个机器化的配置,将这个配置打开,拆散,然后又重新摆放和组装在一起。我们不仅看到了表面的配件还看到了里面的配件,不仅看到前面的配件还看到了后面的配件。就此,毕加索将客体从人们的透视暴政中解放出来。如果说,塞尚是通过对客体进行知觉悬置来撬动透视神话的话,那么,毕加索则是以分解客体的方式来摧毁透视的暴政。他拆毁了客体,从不同角度观看客体,重新组装和拼贴客体,这是拆毁和组装的过程。毕加索绘制的是这个过程。

(8)、 在培根逝世24周年纪念日上,历时10年的《弗朗西斯·培根图录全集》终于正式公开发行,这是首次对培根毕生作品的完整收录。

(9)、《DavidHockney:ABiggerBook》

(10)、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11)、就在培根仕途达到顶峰之后,1621年培根以受贿罪被弹劾。培根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他很快从消沉中振作起来,埋头著书立说。他先后出版了《论厄运》、《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并写出了《大不列颠史》的大纲。1623年,培根把《论学术的进展》译成拉丁文,并进行了增改,把篇幅扩大为九卷本,书名定为《论学术的进展与价值》。

(12)、培根提出了到达各种现象的一般原因的真实方法—科学归纳法。在《新工具》中,培根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看到了实验对于揭示自然奥秘的效用。培根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对于科学发展,尤其是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3)、 本书的研究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其可以视为对培根个案研究的一种独特的解读视角;其本书将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定位在20世纪“肉身转向”的哲学背景中,不失为研究战后英国艺术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其20世纪下半叶以来,身体艺术在当代艺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身体问题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与理论批评的重要议题,本文对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些哲学思想的脉络关联提供一个绝佳的范本。

(14)、For expertmencanexecute,andperhapsjudgeofparticulars,onebyone;butthegeneralcounsels,andtheplotsandmarshallingofaffairs,comebestfromthosethatarelearned.Tospendtoomuchtimeinstudies,issloth;tousethemtoomuchforornament,isaffectation;tomakejudgmentwhollybytheirrules,isthehumourofascholar.

(15)、培根主要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他一开始就探索实验方法的各种可能性,要做科学上的哥伦布,同时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使他们能把这些可能性变为现实。在方法论上,培根努力想把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以便导致他所说的

(16)、“他画得很慢。在这过程中,会和模特聊很多事。聊天的过程中,他就在冷静地观察你,从不同角度观察你的面部表情,并把这一切都记在脑子里。他就像是把你一层一层剥开一样,最终,你会在他画肖像画上,看到最真实的,最意味深长的你。”霍克尼说道。

(17)、还有就是关于兽印数目666和教皇名字的传闻。《圣经》启示录第13章第11-18他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在这里有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他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曾有人把某人的名字或头衔与666拉上关系从而“证明”他就是反基督者。其中之一是教宗,因为用罗马数字取代教宗的正式头衔“VicariusFiliiDei”(即天主圣子在世代表)的字母,就得出数字6但在天主教百科全书则否认这一词是教宗的正式称呼。这样的观点可以追溯到1612年新教作家AndreasHelwig的记录。一些新教徒将教皇视为敌基督。这种观点在海尔维格时代很普遍,例如信条路德教内的那些教会。

(18)、从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到马奈与德加,从梵高与高更到毕加索与马蒂斯,再到波洛克与德库宁,艺术史上这样的例子似乎并不少见。我们今天将要重点介绍的,是二十世纪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两位英国画家——培根和弗洛伊德。

(19)、作为一个也画画的人,我想说画培根这样的画面内容,需要的精神力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培根的画不仅是在呈现黑暗,更是在驾驭黑暗,何种力量可以驾驭黑暗,圣经中也就只有上帝。最后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培根的教皇系列作品,一切尽在不言中。

(20)、这幅画描绘的是培根的一位艺术家朋友弗洛伊德悠闲的坐姿。

2、英国的培根是什么家

(1)、Theyperfectnature,andareperfectedbyexperience—fornaturalabilitiesarelikenaturalplants,thatneedpruningbystudy;andstudiesthemselvesdogiveforthdirectionstoomuchatlarge,excepttheybeboundedinbyexperience.

(2)、佳作书局于1942年创办于上海,拥有亚洲艺术及文化领域非常重要的书籍资源。76年间,分别辗转纽约(1948年)、芝加哥(1991年)两大城市,并于2014年回到中国,落地北京。在持续发挥亚洲艺术、历史书籍资源优势之余,积极拓展其他经营类目,囊括了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门类的优质出版物。不仅如此,书店还拥有大量珍稀图书,如限量珍藏本及绝版著作。与此同时,佳作书局也始终保有出版业务,致力于出版和传播最高水准的艺术研究类读物,为国内艺术的发展与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文献参考资源。

(3)、直到20世纪50年代,他以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名画《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4)、在中国,这个法国哲学的身体转向已经得到了很多研究。但是,英国艺术的身体转向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考察——这就是范晓楠这本书《血与肉的扭结:培根与英国当代艺术》的主旨所在,也是其意义所在。培根在这个肉身转向中是无可置疑的主角。在这本书中,他处在三条线索的交汇点上。第一个是横向的艺术线索。在此,培根和他的同时代艺术家相互交叉,他和第一代伦敦画派的密切关系,他和弗洛伊德的关系,以及与他稍早一点的毕加索和贾科梅蒂的关系得到了澄清和肯定——我们可以说,培根正是在这个线索中发展出自己的绘画风格的。培根自己承认,毕加索对他产生过很大影响。人们可以指出毕加索无数的非凡创造,但是,对于培根来说,毕加索对人体结构的探讨至关重要。毕加索也许是直接画出了人体内在性的画家。如果说,欧洲有一个漫长的肖像画传统的话,这个传统总是试图通过肖像人物的外在性来表达内在性。人们总是画出了人可见性的脸、目光、姿态等外在性从而表达出他不可见的内在性——这种内在性总是关乎他没有形状的情感,灵魂,精神等等隐秘一面。这个传统假定人是灵魂的存在。肖像画的根本目标是要对此的准确捕捉,要画出一个人的肖像就是要画出他的灵魂——灵魂通过面孔往外涌现。伦勃朗是这种绘画传统的巅峰,他是自我灵魂的绘制大师。在伦勃朗的肖像画这里,面孔是历史的晶体,是将个体整个过去汇聚和浓缩起来的结晶体。一个人的全部过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灵魂都涌现在那张结晶的面孔上来,这样的面孔就是灵魂一览无余的展示。

(5)、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6)、“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确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7)、    正是在这里,我们回到这本书的第二个线索上来。这种灌注力的身体,不就是尼采的身体概念吗?对尼采来说,身体就是一个力和力的对抗战场,是狄奥尼索斯式的对生命的毁灭和肯定的永恒轮回式的悲剧剧场;也是阿尔托以血为标志的恶在努力运转的残酷剧场;也是巴塔耶让亵渎之物侵蚀圣洁之物进而让这二者保持一种奇怪的既充满敌意也充满亲密关系的神圣剧场。这是活生生的肉的世界,也可以根据梅洛庞蒂的说法,将这说成是世界之肉。这是肉的动荡的世界剧场。这是肉的本体论。正是力在肉中的穿梭,挤压,撞击和斗争,使得肉和骨头不停地扭曲,起伏,翻转,轮回、折叠。内在性和外在性的界线再一次被取消,骨头和肉的界线被取消,头和躯体的界线被取消,器官和器官的界线也被取消,身体失去了其中心性和层次感而变成一个混沌的身体,一个备受折磨但似乎也充满悖论地在享受折磨的身体。一个同时是施虐和受虐的身体。一个完全被力所驱动的充满强度的过程化的身体。培根采用三联画的方式让这个身体过程拉长,让它起着变化,让它的强度、差异和时间得以绵延,最终要让这个肉体剧场获得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框架,同时也让它们被格栅化和永恒化。这些画面就是这各种力的表演和角逐的混沌场所。培根让各种力自如地不受约束地驱动,从而导致一个极限的疯狂的屠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肉是核心。这就是德勒兹所说的,培根画出了可见的肉身,但是,也画出了不可见的力。力和肉成为核心,这个屠宰世界就并不意味着痛苦的充斥,它有时候也布满欢乐。这是德勒兹式的欲望生机论,也是梅洛-庞蒂式的肉的现象学;是阿尔托式的“无器官的身体”,也是巴塔耶式的邪恶之躯。范晓楠就是这样让培根和法国哲学勾连起来——她让法国哲学解释和翻译培根,也让培根解释和翻译法国哲学,正是这样的相互翻译之后,一个完整的身体和生命概念出现了——这是这本书的重点所在。也正是在这里,与身体有关的艺术和与身体有关的哲学牵连在一起了。这是这本书的第二条艺术和哲学的连接之线。

(8)、独特的4E教学优势,深耕学习三步驟,从课前、课中、课后,建构翻转教学的新理念,用科技賦能,让学习英语更具效果,让教学更具意义。

(9)、《DavidHockney:ABiggerBook》

(10)、Readingmaketh 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Andtherefore,ifamanwritelittle,hehadneedhaveagreatmemory;ifheconferlittle,hehadneedhaveapresentwit;andifhereadlittle,hehadneedhavemuchcunning,toseemtoknowthathedothnot.

(11)、培根的高价画还包括1976年创作的《三联作》,它在2008年以860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

(12)、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从《培根随笔》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13)、为什么古代大师画得如此完美?——作为艺术研究者的大卫•霍克尼

(14)、————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著名批评家)

(15)、艺术家培根生前曾烧毁了他创作的大量画作,留下来的共584幅真迹中只有一半公开过或者正在流通中。本书作者艺术史学家马丁·哈里森(MartinHarrison)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始终不断的对培根的每一幅画作进行追踪研究,他表示:“之前关于培根的著作,大多基于他生前创作的作品,但是数量可能只有真实数字的三分之一。不管现存的档案是如何定义培根毕生的作品,这次发行的这本全新编纂的作品图录最大的启示是首次将培根生前的所有创作都公开,并进行专业的评估,这将对培根画作的鉴赏和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16)、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

(17)、弗朗西斯·培根2017纪录片《ABrushwithViolence》

(18)、弗朗西斯·培根 《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1944

(19)、DavidHockney:ABiggerBook(Sumo)大卫霍克尼巨型画册:一本更大的书(带支架)限量签名本

(20)、同为英国画家,培根最大,霍克尼最小,三人的年龄分别相差了十几岁。在风起云涌的现当代艺术潮流中,他们仍坚守着看似保守的肖像绘画领域,并且都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最后,也是最难得的是培根和弗洛伊德,以及弗洛伊德和霍克尼,分别两两画过肖像。这在艺术史上难得一见。

3、英国 培根

(1)、弗兰西斯·培根-ThreeFiguresandPortrait

(2)、书名:LucianFreud/弗洛伊德全集

(3)、虽然培根并不是一个新教徒,但却从小生活在一个新教狂热的环境中。即便他自己说并不信新教,但对于《圣经》和天主教至少有个基本的了解。

(4)、1620年培根被封为子爵,这是培根政治上最显赫的时期。也就在这个时候,培根的重要代表作、著名的《伟大的复兴》出版了。这是培根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整个加以重新改造的一部未完成的巨著。他计划分六个部分来阐述他的科学哲学,1605年的《论学术的进步》是第一部分,现在出版的《新工具》只不过是第二部分。《新工具》中培根批判了经院哲学所坚持的亚里士多德那一套科学推理程序,提出了自己的实验归纳方法论。培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对观察和实验具有重大意义,奠定了近代归纳学说的基础,构成了自那时起科学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新工具》堪称近代最有影响的逻辑学、哲学著作之一。

(5)、培根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等地举办过画展。1992年死于心脏病。

(6)、培根的作品里有很多不凡的文章。著名的艺评作家如席维斯特(DavidSylvester)、赖瑞斯(MichelLeiris)和高文(LawrenceGowing)等人,都曾经写过非常棒的文章讨论培根作品的内在含义。我这里所谓的「内在的」(internal),指的是他在作品中定下的条件所主导的含义。培根的作品以「人的身体」为主题。人体通常被描绘成扭曲变形的,然而人们身上的衣物和周遭的景物却是正常未变形的。你只需要比较雨衣和被覆盖在雨衣底下的躯体,手臂和雨伞,以及喷出的烟雾和嘴巴。根据画家本人的解释,脸部和身体的扭曲变形是一种由发展「直接冲击神经系统」的特殊效果而演变出来的处理方法。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画家及观赏者的神经系统,而且声称神经系统是独立的,不属于大脑管辖范围。至于那种由大脑去欣赏的写实的人像画,培根认为是图解式的,很乏味。——我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将事实直接地、未经修饰地铺陈在世人眼前,然而,如果当事实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又觉得可怕骇人。为了使作品达到这样直接刺激神经的效果,培根非常依赖于随机创作他自己所谓的「偶然」(theaccident)效果。「在我的经验,我感受到任何我不曾喜爱的事物,几乎都来自工作中偶然的结果。」发生在他画作中的「偶然」是当他在画布上「无意的挥洒」时,他的「直觉」在这些挥洒的东西中开发形像。开发的形像对神经系统而言是具体的,但亦同时是有想象空间的。——我们总是希望一件事情能够尽可能的写实,然而同时又希望它能深具暗示性或具有神秘的感受而不同于简单插画般的平铺直叙,这不也是艺术所包括的吗? 对于培根而言,「神秘」的主体,经常是人的身体,他绘画中其它的东西(椅子、鞋子、百叶窗、灯的开关、报纸)都只是插画。——我想要做的是歪曲事物的外在,但是在曲解下却呈现事物真实的面貌。我们由以下的观察来解释这个过程:身体的外貌遭受到「无意挥洒」的意外痕迹,这歪曲了的形像直接进入了观赏者或是画家的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重新发现在外加物下身体的形像。除去偶发的创作所留下的痕迹,有时也在一个身体上或是在床垫上有刻意画上去的痕迹。通常会很容易看到的是一点点的体液——像是血、精液或排泄物。当事件发生时,在画布表面的污点,就像是表面上真的接触过身体的污点。关于绘画,培根经常使用偶然、生的(rawness)、痕迹(marks)这些具有双重意义的字眼,甚至于他自己的名字都似乎变成了激情的代言词,一种溯源于他自我意识雏型时期的经验。在培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选择,也没有出路。时间的意识或改变的意识也不存在。开始作画时,培根经常取材于照片去想象。照片记录了一瞬间。在绘画的过程中,培根找寻将一瞬间转成永恒的意外。在生命中,能够驱逐先前和其后的瞬间的,经常是实质痛苦的瞬间。痛苦或许会成为培根激情渴望达到的理想。然而,他画的内容,包括它们的吸引力却与痛苦无关,一如往常,激情的散失容易,而真实的意义却需另觅。培根的作品据说是西方男性心灵极度痛苦、寂寞的表现。他的形体隔离在玻璃盒中,在纯净色彩的范围中,在无名的房间中,甚或只是在他们自身中。他们的孤绝并不能阻止他们被注视。(有一组三联画就透露出这样的征兆,在画面上每个形体都是孤独的,但又可以为其它人所见。)虽然形体是孤独的,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隐私。他们背负的痕迹、他们的痛苦,看起来是自残的结果。一种非常特殊的自残并不是藉由个人而是人类这个种族,因为在此宇宙性的孤绝情境下,个人与种族间的区别变成毫无意义。

(7)、作者:MartinHarrison;RebeccaDaniels

(8)、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909-1992年),其作品以粗犷、犀利、具强烈暴力与噩梦般的图像著称,被称为“20世纪的黑暗之心”。培根几乎总是一个人单独作画,只有三种东西使他着迷:战争、肉食和独裁者。

(9)、TheEssays《培根随笔》是弗兰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世界经典的三部散文作品之一。这本随笔集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写得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是他的著名篇章,也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10)、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培根生于1909年,没有接受过正规艺术训练,画作中经常出现扭曲的人物形象,透露出痛苦、绝望或紧张的情绪。

(11)、当我们翻阅艺术史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艺术家们引人注目的作品,以及独树一帜的创作理念。而对于艺术家之间微妙的,既争斗又友谊的亲密关系往往被忽略了。

(12)、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13)、1940年代,当二十岁的弗洛伊德遇上三十岁的培根,他们开始了一段长达三十年、给彼此创作带来巨大影响的友谊。

(14)、    也许正是这一拆毁和组装的过程对培根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培根同样也将人体看作是一个过程,不过,这不是一个毕加索式的剖析,拆散和组装的机械化过程,而是一个不停地扭曲的过程,是一个展开折叠再展开再折叠的连续不停的过程。这是肉的撕扯过程,是肉的不断遭蹂躏而动荡而起伏而喊叫的过程。在培根这里,人体不再是一个结构,至少不是一个机器化的结构,人体是骨头和肉交织而成的整体,骨头和肉不可被切分,人们的痛苦和快乐就是这样一个整体身体的痛苦和快乐。伦勃朗的内在灵魂被培根的肉身彻底吞噬了——培根剔除了这个内在灵魂,对他来说,一切都是肉身,人的痛苦,它的动荡,起伏和扭曲,是肉和骨头这一身体整体的痛苦,是这一整体的动荡,起伏和扭曲,是全部的肉的扭曲。培根继续了毕加索剔除灵魂和心灵的努力,但是,它在毕加索的基础上添加了肉体这一维度,机械身体变成了肉的身体,可以组装的身体变成了扭曲缠绕的身体。如果说我们在毕加索的身体中看到的是机器,那么,我们在贾科梅蒂那里看到的是骨头。贾科梅蒂这里没有肉,肉从骨头上被剥光了;我们在弗洛伊德那里看到了肉,但没有看到骨头:肉太过肥硕了,它拼命地鼓胀以至于骨头被包裹得太深好像不存在似的——这是肉对世界的显现的敞开;肉是世界的中心。而在贾科梅蒂那里,是骨头和世界的撞击,是世界对没有保护没有缓冲地带的骨头的残忍冲撞。或者也可以说,是这世界剥去了人的肉。在贾科梅蒂和弗洛伊德之间的是培根:肉和骨头是一体化的共在,肉被切割,但是还没有彻底地剥光;骨头被敲击,但还没有彻底粉碎;器官被移位,但还没有彻底地失效。

(15)、晓楠博士勤奋专研,对英国当代艺术情有独钟,别有体会,故而写出了这部可读、可思、可学的专著,是对汉语言文本的艺术思想史的贡献,也是有思考、有见解的汉语言学者的功德。

(16)、以其哲学理念为基础,培根本人对于英国法有一个宏大的法典化、系统化的构想。他将英国法视为一个不定型之物,但可根据与自然法相一致的原则,以一部完整的法典的形式对其加以重塑,从而使其转变为一门彻底的科学。作为英国司法界的领袖,他认为自己必须担负起这一使命,而将之前零散的命令系统化的《大法官法院法令集》的编撰恰是培根履行这一使命的重要成果。

(17)、弗朗西斯·培根(1909年—1996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他是英国二十世纪一位风格怪诞的表现主义画家。培根通过作品中的怪诞形象来揭露当时世界和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灾难。丑陋的面容和极度痛苦扭曲的表情,让培根的绘画作品极具表现力和煽动性,也让培根成为二战后最有价值的艺术家之一。

(18)、很多人以为培根肉就是猪肉,是腊肉,因为看起来的确挺像的,然而不是。

(19)、约翰·洛克是最早将经验论系统化的哲学家。也是英国经验论最主要的代表。他说:" 我们的一切经验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 

(20)、弗兰西斯·培根- ThreeStudiesforFiguresattheBaseofaCrucifixion

4、英国培根的名言名句大全

(1)、Somebooksaretobetasted,otherstobeswallowed,andsomefewtobechewedanddigested;thatis,somebooksaretobereadonlyinparts;otherstoberead,butnotcuriously;andsomefewtobereadwholly,andwithdiligenceandattention.Somebooksalsomaybereadbydeputy,andextractsmadeofthembyothers;butthatwouldbeonlyinthelessimportantarguments,andthemeanersortofbooks;elsedistilledbooksare,likecommondistilledwaters,flashythings.

(2)、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他重视归纳法,强调它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但它否定了演绎法的作用是片面的。他把自然科学中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哲学上来,造成了欧洲近代哲学所特有的局限性。他的哲学具有神学的不彻底性,他主张双重真理,承认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等宗教教条。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亨利七世本纪》、《培根随笔》等。其中培根的《谈读书》入选人教版九上第15课。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

(3)、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