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精选112句王尔德唯美主义(王尔德唯美主义观)

美词美句 2023-12-27 16:32:26
导读 王尔德唯美主义 1、王尔德唯美主义悖论 (1)、(6)另外,根据艾尔曼等国外学者的说法,在王尔德四五岁的时候,母亲曾经秘密安排他与哥哥一起接受天主教的洗礼,但这次洗礼未曾注册...

王尔德唯美主义

1、王尔德唯美主义悖论

(1)、(6)另外,根据艾尔曼等国外学者的说法,在王尔德四五岁的时候,母亲曾经秘密安排他与哥哥一起接受天主教的洗礼,但这次洗礼未曾注册,也未能对兄弟俩的实际生活发生重要影响。 

(2)、很多学者认为,王尔德文学创作具有矛盾性,唯美主义者躲进艺术象牙塔,追求独立庸俗世界的唯美世界,却在实际创作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现实影响。19世纪的艺术家们不再受到皇室的资助,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个社会背景让王尔德创作在无形之中形成艺术象牙塔与庸俗世界的矛盾,他的童话大量使用饱含商品性质的物质描述,精美的钻石、中国的瓷器、华美的服饰也都展示出他受到当时商品社会的大力影响。

(3)、可只有夜莺了解学生忧伤的原因,她默默无声地坐在橡树上,想象着爱情的神秘莫测。

(4)、等她的歌声一停,学生便从草地上站起来,从他的口袋中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

(5)、  其次,王尔德认为心灵美的最高境界就是与神的契合,或在死后获得道德的知识(Jones,885)。自私的巨人经历了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升入了天堂。快乐王子把自己身上的黄金和宝石都送给了穷人,虽然外表变得丑陋,“比一个讨饭的好不了多少”,但心灵却散发出神圣的光芒,被天使选做“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进入了天堂。

(6)、其次是模糊的道德评价,王尔德童话的许多人物兼具道德与非道德两面,这与他“无法超越的超道德”艺术理论相关。王尔德童话中通常不会对此类人物进行直观道德评价,而是创造“美”让读者产生愉悦之感,并由读者自己辨别社会伦理道德。如《渔人和他的灵魂》中,渔人作为较为正面的形象忠贞于美人鱼的爱情、为爱殉情,但为爱抛弃灵魂、为美抛弃美人鱼却显出“恶”的一面。正如渔人自己所言,“我看到过恶,也看到过善”,渔人的善恶两面性最终因“美”获得上帝的宽恕,却始终没有体现作者王尔德的道德判断态度。

(7)、道林是一个美少年,他幻想一辈子都保持青春和美貌,这显然不可能,但是他的肖像画,却能够历久弥新,永远停留在美貌时刻。所以他祈求上苍,让肖像代人承担年龄的负担。最终,画像果然逐渐丑陋起来,而格雷本人则依然青春。可惜,日日见着画像的格雷,终于不堪其丑,拿刀子捅向画像——这个唯美主义的所有的反义词。

(8)、事实上,王尔德对此表达得非常清楚:“艺术家也接受生活的现实,但他们将其转化成美丽的形式,使其成为同情或敬畏的载体,显示其色彩、神奇和真正的伦理意义,从而塑造了一个比现实本身更加真实的世界,一个更具高贵意义的世界。”(9)显然,“生活的现实”与“真正的伦理意义”的世界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世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通过艺术创作来抵达这个“比现实本身更加真实的世界”。

(9)、他特立独行不仅仅表现在那些流传至今的强段子,还表现在他的性取向。临死前守候他的就是最初的同性恋爱人。那么他还有其他同性恋爱人?没错,不但有,还因为男友父亲的反对而进了监狱。

(10)、为他人而活,作为一个确定的自觉的目的,这不是他的教义。这不是他的教义的基础。他说“饶恕你的敌人”,但这不是因为你敌人的缘故,而是为了你本人他才这么说的,还因为爱比恨美。(6:1译文有改动)

(11)、纵观西方文学发展历史,尽管持续时间很短,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却拥有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重要桥梁作用,推进了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过渡发展。唯美主义发源地在法国,艺术纲领即“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反功利的美”在文艺作品中的地位。1918年,法国哲学家库辛在《美学和宗教问题》里首次使用此主张,后经戈蒂叶、波德莱尔等人完善推进,并由英国唯美主义者们进行本土化。王尔德就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唯美主义文艺理论,且使之付诸生活与文学创作方面的实践,为同时代产生较大影响。

(12)、20年的韵事使女人变成一片废墟,20年的婚姻使女人变成一座公共建筑。

(13)、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尔德一度走到反基督教的极端。他在作品和言行中不遗余力地颠覆基督教传统所设定的伦理规范、价值秩序,故意消解乃至亵渎其神圣象征。譬如,在《伊提斯的呻吟》(1890)一诗中,他挑衅性地宣称更加欣赏英国的罂粟花(poppies)而不是意大利的教皇们(popes)。在《人性》(1890)一诗中,上帝不仅权杖失灵,还被戴上了一顶罂粟花冠。在独幕剧《莎乐美》(1893)中,女主人公莎乐美为了亲吻圣徒乔卡南的嘴唇,竟然不惜以妖冶的舞蹈诱使继父希律王命人割下其头颅。《莎乐美》的题材虽然来自圣经,但王尔德对人物和剧情的大胆处理,却俨然是在刻意凸显亵渎行为的惊悚色彩。此外,他还在不同场合直接表达反基督教思想。1891年,当得知一个精神处于半疯狂状态的朋友自以为是圣经人物转世时,他评论道:“当我想到《圣经》带来的损害,我为它感到相当羞耻。”(12) 与尼采反基督教的深沉愤激相比,王尔德的反叛另有一种纨绔子式的放诞轻狂、玩世不恭。在巴黎的一次聚会上,他故作神秘地对纪德说:“你知道基督为什么不爱他的母亲?因为她是个处女。”(13) 据叶芝回忆,王尔德还如此篡改过耶稣复活的故事: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在坟墓里苏醒过来就逃了出去,又在世上活了好多年,并成为地球上最能洞悉基督教之虚妄的人。(14) 丹尼尔·贝尔认为,现代西方宗教的衰败过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宗教机构权威与职能的缩小,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文化范围内存在着亵渎行为。(15) 基督教在文化层面的衰败,在王尔德从审美到亵渎的转变过程中得到一种具体而微的展现。

(14)、Religionsdieeofusarelookingatthestars.——王尔德

(15)、1890〜1891年,是王尔德的奇迹之年。因为仅仅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共出版了四部书,其中有两部童话故事书,一部评论集,还有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PictureofDorianGray),甚至还发表了一篇政治长文《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灵魂》。要知道,他一生像样的作品,除此之外,也不过还有几部戏——《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不可儿戏》、《莎乐美》——还算为人们熟知。

(16)、把人分成好的与坏的是荒谬的,人要么迷人,要么乏味。

(17)、“噢,我要说,你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学生愤怒地说。一下把玫瑰扔到了大街上,玫瑰落入阴沟里,一辆马车从它身上碾了过去。

(18)、王尔德出身于新教家庭,却对天主教充满向往;他羡慕基督教关于神圣救恩的许诺,却无意以整个生存为代价去寻求它;他以植根于希腊文化精神的审美享乐主义对抗基督教文化的清规戒律,却又始终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罪感意识。狱中的王尔德曾试图重新转向耶稣基督寻求救赎,但他心目中的基督形象与其说是传递上帝救赎力量的中介,不如说是传递审美救赎力量的中介。王尔德在宗教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与困惑,乃是其宗教审美化诉求的必然结果。这种宗教审美化诉求根本上已经从信仰走向审美,所以它往往因缺乏恒定的价值支撑而步入困境。

(19)、应当注意的是,王尔德的基督观,直接受到法国学者勒南所著的《耶稣的一生》(1863)的影响。在该书中,勒南立足于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优美动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纯人类形象的耶稣,揭示了他高尚温柔的心灵中所蕴含的“那无穷的甜蜜、朦胧的诗情和普遍的魅力”。(26) 王尔德称《耶稣的一生》为“优美的第五福音书”,并对其中一些精粹的段落加以征引。正是在勒南所描绘的“人”的形象的基础上,王尔德洞见了基督生命的悲剧美和崇高美,通过与基督生命之间的交流,他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罪过脱去了丑陋,悲怆显出了美。”(6:135)正是从这个人性化和诗性化的耶稣形象中,他更加深入地领悟到艺术与人生的真谛,那就是内容与形式、灵魂与肉体的合而为一。在这里,基督已从传递上帝救赎力量的中介,变成了传递艺术审美的救赎力量的中介。

(20)、在王尔德的二儿子维维安(Vyvyan)写的关于他父亲的传记中,他回忆自己儿时,“(父亲)有时会趴在育婴室的地上,轮番装成狮子、狼、马,平时的斯文形象一扫而空⋯⋯玩累了时,他会让我们静静听他讲童话故事,讲冒险传说,他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

2、王尔德唯美主义

(1)、这种关键词转换的自身,预示着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发生了根本性蜕变。具体地说,以“欢愉”为中心的唯美主义理论虽然也蕴含着某些现代主义的审美元素,譬如对“感官”的推崇以及对文学功用的认识等,都与传统文学理论有所区别,但是不管怎么说,唯美主义理论还是应该划分到传统文学理论的范畴内。道理很简单,因为归根结底,该理论的根基建立在欢乐和愉悦的基础上,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精神基础还是有着质的区别。好在生性敏感、锐利的王尔德随着自身生活的变迁,很快意识到了唯美主义的局限性,随之用指向现代主义文学的关键词“痛苦”“悲哀”等取代了“欢乐”与“愉悦”,从而使其唯美主义理论终于迈进了现代主义的门槛,完成了从传统美学向现代主义美学的转换。这时的王尔德看待生活和人生的视角完全不同于过去。他说:“人们不应过于关注物质的、世俗的利益,创造非实用的东西就是创造伟大的东西。”(1)91显然,王尔德此时所清算的矛头指向的恰恰是其以往所倾心的东西——“物质的”享受、“世俗的”利益,即他认为凡是与这些东西相挂钩的创造都不是真正的创造,真正的伟大的创造都是与“非实用”的精神,即“痛苦”的精神联系在一起的。正如他说,与快乐、欢愉相比,悲哀、痛苦才是“人所能表现出的最高贵的情感,同时也是一切伟大艺术的典型和试金石”(1)言外之意,快乐与欢愉则是低一个等级的情感,与伟大的艺术之间还隔着一层。

(2)、“Ifyouwantaredrose,”saidtheTree,“youmustbuilditoutofmusicbymoonlight,andstainitwithyourownheart’s-blood. Youmustsingtomewithyourbreastagainstathorn. Allnightlongyoumustsingtome,andthethornmustpierceyourheart,andyourlife-bloodmustflowintomyveins,andbecomemine.”

(3)、美是柏拉图经常涉猎的一个话题。在他那里,美大致被分成了两重意思:一是真实存在着的物质之美。这种美四处都是,触目可见,譬如颜色的美、造型的美、形状的美。正如他所说的:“这个大地上,各种发荣滋长的事物,如树木、花草、果实之类,是成比例地比这里美丽的;山岳、石头也比我们的光滑、透明、颜色可爱。我们高度珍视的宝石,如翡翠、玛瑙、黄玉之类,都是那些石头的片段,那里的一切都跟宝石一样美,或者更加美。”这种美是一种具体可感的美,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总之,柏拉图是一个爱美并且善于发现、欣赏美的人。尽管他也觉得美是变幻莫测、难以确定的,但不管怎样,他认为美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二是美本身。

(4)、在一块草地的中央长着一棵美丽的玫瑰树,她看见那棵树后就朝它飞过去,落在一根小枝上。

(5)、需要说明的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所言的这些“乐”,也并非简单、轻薄的傻乐。既然它是一种文学思潮的产物,说明其主张背后必定会藏有某种深意。王尔德曾经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真实,而是复杂的美。”(2)336这意味着其语境中的“美”,即“快乐”“享乐”之美等绝非一种精神的单维度展开。相反,它往往是几种矛盾内涵的聚合体,这一点在王尔德的理论中也表现得非常突出。譬如当提到“优秀分子”这个概念时,王尔德给其所下的定义是“萎靡的享乐主义者”(2)3这样一来,就有如下问题的出现:在人们的传统伦理观念中,“优秀分子”从来都是特指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人。而在王尔德这里,所谓的“优秀分子”的内涵显然要晦涩得多。“享乐主义者”在传统伦理观念中,是好吃懒做的代名词,但由于该术语在王尔德的理论框架中就是唯美主义的代名词,因此说用其来比喻“优秀分子”,还算能自圆其说的话,那么当王尔德在“享乐主义者”的前面又缀上了一个“萎靡的”形容词,而且说当这些“优秀分子”——其实也就是“萎靡的”“优秀分子”彼此碰面时,都会心照不宣地在“纽扣洞里戴上凋谢的玫瑰花”(2)324为暗号时,又把问题复杂化了:不管是“萎靡的”还是“凋谢的”,在传统的文化审美观念里都代表着一种消极的情感或悲观的心理,可是在该处这两个词又分别连缀着代表愉悦、健康和美好的“享乐主义者”(优秀分子)和甜蜜爱情的“玫瑰花”。这样一来,两个原本完全对立的意义内涵经过王尔德的一番“组装”,便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优秀分子”的内在思想张力。当然,王尔德之所以能如此“组装”,并且“组装”后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即由唯美主义向现代主义转换的特殊时期,像“萎靡的”“凋谢的”这类词语都挣脱出了其原本内涵,而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与现代主义文学先驱——波德莱尔在当时所说的“忧郁的”这个词属于同一层面意义上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精神做标杆,“萎靡的”和“凋谢的”本意被重新建构了,转而变成了思想激进和社会精英的象征。这也是王尔德把“萎靡的享乐主义者”,命名成“一种新的享乐主义”,且断言说,这“正是我们这个世纪所需要的”一种主义(6)18的依据。

(6)、最后是享乐的态度,此特点在《年轻的国王》一文表现尤为明显,年轻的国王对“美”有一种近乎执着的崇拜——毕恭毕敬地跪在威尼斯伟大的画作前、出神地凝望希腊宝石、用嘴唇贴在古代雕像的大理石前额……但年轻的国王最终选择放弃奢华的加冕服饰,并得到上帝的亲自加冕,可以看出王尔德独具特色的享乐态度,即王尔德的享乐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享乐,而非代表财富的纯物质享乐,这种享乐态度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有关“艺术之美”的论断在童话作品中另一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7)、于是夜寓就朝那棵生长在学生窗下的玫瑰树飞去了。

(8)、在王尔德笔下,灵魂是一个多余之物、无用之物,代表着一个人所包含的七情六欲,里面包含着邪恶的东西。

(9)、      王尔德童话中的人物是美的代名词。在刻画外在美的同时,他更注重其内在心灵美的表现。但他的人物美是反传统的,并不是一般童话里所歌颂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他笔下美丽的、高高在上的主人公常常展现的是丑陋的灵魂(Jones,883),而丑陋或平凡的人物则通常表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如西班牙公主有着美丽的外表,内心却冷酷无情;磨坊主大休生活富足,却虚伪狡猾。相比之下,滑稽的小丑,相信爱情,他对爱的执着超越了生命和功利性,是心灵美的代表;农民汉斯虽然贫穷潦倒,但他的忠诚与善良无疑是道德美的体现。

(10)、AndwhentheMoonshoneintheheavenstheNightingaleflewtotheRose-tree,andsetherbreastagainstthethorn. Allnightlongshesangwithherbreastagainstthethorn,andthecoldcrystalMoonleaneddownandlistened. Allnightlongshesang,andthethornwentdeeperanddeeperintoherbreast,andherlife-bloodebbed23awayfromher.

(11)、“给我一朵红玫瑰,”她大声说,“我会为你唱我最甜美的歌。”

(12)、如今再读时,我感受到的是童话中如诗一样的语言,以及读懂了故事中现实与唯美、黑暗与理想这些对立面相互掺杂的场景。

(13)、看到一段王尔德的轶闻,上面写道:“那时还是夏天,是在城堡里吃茶的时候见到的。公爵夫人当时从一个大花瓶里拿出了一枝盛开的玫瑰花。她闻了一下玫瑰花的清香,就把花轮流往下传,花香馥郁,色彩艳丽,使每一个人都闻之销魂。当辗转传到了王尔德的手里时,阳光正好从窗子直射过来,花儿更显得分外娇艳,诗人猛烈地嗅着花香,但突然间,他将花瓣片片撕碎随手扔出了窗外!对他这种大不敬的举动,大厅里顿时激荡一股愤怒的情绪。王尔德面对人们的不满,说道:‘眼看一株玫瑰花行将凋谢,难道你们不感到太凄凉了吗?’人们顿时寂然无语。”

(14)、(13) J.T.Jones,Morality’sUglyImplicationsinOscarWilde’sFairyTales,J.StudiesinEnglishLiterature.51(2011)883-90

(15)、肉体的罪恶无足轻重,因为它们是该由医生治疗的病症,如果它们需要治疗的话,只有灵魂的罪恶是可耻的。

(16)、这番话给在圣栎树上自己巢中的夜莺听见了,她从绿叶丛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着。

(17)、爱,以欺骗自己开始,以欺骗别人结束,所谓浪漫。

(18)、就像童话故事的名字一样,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王子”。平素这位“王子”住在“无愁宫”里,有一大批“臣仆”簇拥着他,日子过得快乐无比,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身边的一切都非常美好。我的臣仆都叫我快乐王子。的确,如果欢愉就是快乐的话,那我真是快乐无比。”(8)再快乐的人也有死亡的那一天。当“王子”迎来了自己的死亡之日时,他又被人们做成了一尊金碧辉煌的雕像,矗立在那个城市的广场,天天接受着人们的敬仰。过去由于“王子”一直居住在皇宫里,对宫外的人与事一无所知;如今置身于广场上空,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那么多不快乐的人,他们既无饭吃,也无衣穿,过着悲惨不堪的生活。在生活中从未吃过苦的“王子”终于忍受不住了,他下定决心要帮助这些吃苦受难的人。于是,他把人们贴在他身上的片片黄金和镶嵌在其眼睛里的蓝宝石,还有宝剑上的红宝石,都一一地摘了下来,派遣一只燕子给那些不快乐的穷人送去。

(19)、无疑,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人。如果说浪漫主义是自然之子,那么,王尔德唯美主义中的人则是在其“纽扣洞里”总是带着一朵“凋谢的玫瑰花”的“萎靡的享乐主义者”。从这个角度说,一些研究者把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与世俗享乐主义联系到一起,似乎也有些道理。

(20)、百折不挠的决心若与科学法则相抵触,犹如江心补漏劳而无益——王尔德

3、王尔德唯美主义观

(1)、我们整天为他们劳作,他们的仓库里堆满金银,我们的孩子却不幸夭折,亲人的脸上苦出凶相。我们踩榨出葡萄汁,酿出的美酒却由别人享用;我们播下稻谷,碗里一无所有。我们锁链加身,尽管谁也看不见;我们都是奴隶,你却说我们是自由身。”

(2)、不要给女人忠告;决不要给女人任何她晚上不能穿戴的东西。

(3)、ButtheNightingale’svoicegrewfainter,andherlittlewingsbegantobeat,andafilmcameoverhereyes. Fainterandfaintergrewhersong,andshefeltsomethingchokingherinherthroat.

(4)、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戏剧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的主要代表。

(5)、裘德洛出演《王尔德的情人》,饰演王尔德的男友

(6)、王尔德活得不够长,否则萧伯纳能不能活得诺贝尔文学奖就不一定了。一般人印象中,他比萧伯纳年轻,因为大家看到的是王尔德帅气的照片,而萧伯纳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大胡子。其实王尔德比萧伯纳还大两岁,只是天妒英才,他的寿命几乎只有萧伯纳的一半。

(7)、如果正式皈依某种信仰或体系,或者错把只堪在星月无光之夜借宿一宵乃至度过几个小时的旅店当作定居的家园,那就会阻碍他的智力发展;他永远不会陷入这样的错误。(1:1译文有改动)

(8)、    在《渔夫和他的灵魂》里,渔夫爱上了小美人鱼,为了和小美人鱼生活在一起,他送走了自己的灵魂。故事本应该是幸福的结局,但故事发展并非这样。最终他被有抵挡住灵魂的诱惑,失去了小美人鱼,两人相拥而死。《少年国王》中的公主爱上了一位普通男子,却遭到国王的强烈反对。公主在生下少年国王后便遭到迫害,陪葬的还有那位普通男子。王尔德对爱与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他也忧虑地表示,“人类最愉快的感情——爱情,也受到黄金、伪善、利己主义、诡诈和卑鄙的怯懦所控制。这些东西时时刻刻威胁着爱,也威胁着人的生命本身。”因此,当唯美主义和现实残酷碰撞时,追求爱与美的渔夫和小美人鱼、公主和普通男子都只能以死亡结局。

(9)、Halliday和Hasan认为,“儿童叙事里使用了大量的并列连词and,是儿童文学结构上的标志”(234)。此外,And的使用频率之高不禁让人想到《圣经》,《圣经》中几乎每一段都采用了and来衔接。因此,and句式的使用使得王尔德的童话风格如《圣经》般简洁明快,易于理解,同时也和《圣经》的语言一样富有技巧和多变性。

(10)、这种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一方面推崇、张扬自我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这种感受又不是漫无边际的随便感受,而是有着严格的线路规定,即它的整个运行轨迹不能脱离“美”的氛围和“美”的境界。至于这种“美”,或者说与该“美”相关的氛围与境界到底是什么,王尔德借用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段话加以阐释与说明:“在那儿,就像一股清风从高地上带来健康一样,作为艺术之魂的美就呈现于感官之前。孩子们的灵魂不知不觉地,逐步被引向一个与知识和聪明相和谐的境界。这样一来,远在他知道原因之前,就会爱起美和善良,憎恶丑与邪恶。”(2)26-27这段不长的话至少表达了四层含义:(1)“美”这个概念在唯美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充当了艺术之魂的作用;(2)“美”的氛围和境界是通过自我的“感官”呈现或幻化出来的;(3)“美”的呈现或幻化是有方向性的,其终极目的指向的是“知识和聪明相和谐”的境界;(4)“美”具有熏陶和教诲人的作用,即凡是从小接受到这种美的教育的人,都会在热爱善良与美好的同时,天然地憎恨丑恶与邪恶。王尔德为了把这种美——能给人的整个身心带来轻松、愉悦、健康和智慧感受的“美”,与传统文学理论中的“美”,即真善美价值维度中的那个“美”区分开来,又特意地把其命名为“纯粹美”(2)7,并说这种美的身上有一种“以某种永恒的愉快来感动我们”(2)12的特性。

(11)、然而这时树大声叫夜莺把刺顶得更紧一些。“顶紧些,小夜莺,”树大叫着,“不然玫瑰还没有完成天就要亮了。”

(12)、具体地说,在王尔德那里,美大致可划分成两种形态:一种是表象、外在的装饰之美。在生活中,这种美主要表现为讲究个人的服饰、装扮;注重房屋中的装饰以及各式工艺品的摆设,譬如“挂锦的编织,玻璃的着色,陶制品,金属品,木制品的漂亮制作”等都是这种美的化身。甚至连他对自然界中花朵的取舍,也是根据其图案的形状来定夺的。王尔德平素酷爱百合花与向日葵,原因是这两种花“在英国是两种最完美的图案模型”。另一种是文学艺术中的美,这种美表现为纯形式与纯技巧。

(13)、“给我一朵红玫瑰,”她高声喊道,“我会为你唱我最甜美的歌。”

(14)、当爱情走到尽头,软弱者哭个不停,有效率的马上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而聪明的早就预备了下一个。

(15)、此后很长时期,他与天主教的关系变得疏远了。

(16)、当然,情书之外,《自深深处》这部作品是戏剧独白,也是自辩。从发现痛苦谈到发现慰藉,是他关于爱与恨、挂念、苦难和宽恕的哲学冥想。他最后的处境,的确与他钟爱的希腊式悲剧吻合。他无法抑制自己向浅薄靠拢,对轻浮的诱惑让步。同样,他也无法阻止爱人的背叛。命运发生逆转,就像他自己从声名鹊起到声名狼藉,也像他的童话中,乞丐变成了国王,宫殿坍塌成了废墟,被宠坏的孩子,最后只能吃猪草。

(17)、启蒙主义运动领袖狄德罗指出,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即现实美与理想美。王尔德借助唯美艺术形式表现的正是自己的唯美的理想。童话中为爱而献出生命与灵魂的渔夫等等这些唯美意象的牺牲,正是缘于追求比生命还珍贵的爱的唯美理想,意象刻画得越完美,其牺牲越显珍贵,这正是王尔德对爱既渴望又绝望的内心写照。

(18)、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魏斯兰街(WestlandRoad)21号,父亲是远近闻名的眼科和耳外科医生,写的《流行性眼病》是眼科最早的教科书。曾被委任为女王的常任眼科医生,并因此获得爵位,为这个家庭提供了优渥的生活环境。母亲则爱好文学,是位作家。

(19)、王尔德曾说:“没有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看到的事物是其真正的模样。如果他看到了,那么他就不再成其为艺术家。”这表明王尔德关心的并非是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表象,令他更为倾心的是眼睛所看不到的那一面。济慈是矗立在王尔德心目中的一座丰碑,他不但在文章中借用其话说:“我对大众毫无敬意,对现存的事物也是如此,我只尊敬永恒的存在,只关心对伟人的追思和美的原则”,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且还追加上一句:“我认为这是指导我们英国文艺复兴的原则。”忽视“大众”和“现存的事物”,肯定“永恒的存在”,认为艺术“涉及的是非现实的和不存在的事物”,这是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中一条值得留心的线索。 

(20)、1886年,王尔德与17岁的罗伯特·罗斯陷入同性恋。1891年,他又结识了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对他产生了超越理性的深沉激情。然而,基督教是禁绝同性恋的。《圣经》提到同性恋的篇幅不多,但每次提及都是谴责鞭挞。《旧约·利未记》有两段论到同性恋,都称之为“可憎的事”,甚至说“总要把他们治死,罪要归到他们身上。”在《新约·罗马书》中,使徒保罗将同性之爱称为“可羞耻的情欲”,因为它“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保罗还在《哥林多前书》中声称,“作孪童的”、“亲男色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基督教文化对同性恋的严厉制裁,一直是以《圣经》上的训诫为依据的。在整个中世纪,同性恋都受到压抑,教会法庭对同性恋者判处苦役或死刑。英国关于同性恋的法律与其他各国相比一直是最为严厉的,直到1861年,在量刑普遍放宽的情况下,对同性恋者的处罚才由死刑改为监禁。尼采认为,灵魂是依附于身体的,福柯也认为肉体是起源,是意愿、感情和思想的根本。若从这类身体性理论来分析,同性恋的色欲越界必然从另一个向度促使王尔德背离基督教。

4、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体现

(1)、文中的第二部分曾重点讨论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点就是“美”,并对“美”进行了总结与分类,不过却没有指出王尔德为何会萌生出这样的一个观念,或解释他有关“美”的观念到底是源于何处。有了上述这番论述作铺垫,就可说王尔德有关“美”的认识也都是从柏拉图那里借鉴过来的。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对柏拉图有关“美”的看法作一简略回顾。

(2)、这一事例可以充分说明王尔德在创作《道连•格雷的画像》时,就有着明确的创作理念(美的理念)和创作目的(愉悦的目的)。尽管还不能截然说王尔德是有意识地用该小说来实践和演绎唯美主义的艺术思想,但可以肯定的是,唯美主义作为一种美学观念已经在《道连•格雷的画像》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如他在其著名的论文《谎言的腐朽》中,曾把文学艺术家等同于谎言家一样。王尔德之所以要用“谎言家”来比拟“文学艺术家”,就是因为在他看来,“谎言家”的说谎是有目的性地说谎,即为的是“让人着迷,使人欣喜,给人娱乐”(2)3而这一目的也正应该是“文学艺术家”的目的,所以他说,文学批评“不应着眼于学术或学究式的空谈,而应着眼于给人愉悦”(7)显然,批评的首要功能主要体现在“愉悦”方面,至于理论上的论证和推演的博学则次之。

(3)、在美国,唯美主义旗手王尔德宣称“生活的秘密是艺术”,在监狱中,学会谦卑的王尔德承认“生活的秘密是受苦”。毕竟,不论男女,不论何种恋情,这种打击都过于致命。

(4)、(3)王尔德父母祖上均为宗教改革以后迁移到爱尔兰的英国安利甘宗新教徒,这个阶层与爱尔兰天主教徒相比虽然仅占少数,却由于在宗教和政治上忠于英国殖民势力,而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势。 

(5)、ThedaughteroftheProfessorwassittinginthedoorway30winding31bluesilkonareel,andherlittledogwaslyingatherfeet.

(6)、文体学是用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文体风格的学科,文学文体学是其中的一个研究范畴。文学文体学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是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桥梁,它集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申丹,84)文学文体学不是简单的语言学和文学的结合,而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借用语言学的方法和理论对文本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和对作者的语言技巧进行探讨,从总体上论述了关于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的文体特征,从语域、句法、音韵、修辞和意象等文体要素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以文体学为分析方法,考证各种文体要素在不同文学文本中的具体运用,从而更好地阐释文本的主题和内涵。(李里,33)

(7)、然而,艺术审美的救赎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相对的,因为审美原本就是主动赋予世界以意义而向世界索求意义的活动,这个意义因其并非世界的本然因素和构成而必然缺乏恒定性。《致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这封长信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写就的,从中甚至可以发现,王尔德在不断变换审美的和世俗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遭际。有时候他自命为一个为了爱、赎罪而殉道的圣徒,有时候他又满怀疑虑:“据说在旁观者看来,一切殉道的壮举都显得贱。十九世纪也不能免俗。”(6:155)根深蒂固的怀疑主义与不断变换的视角,使他总能够在殉道者——包括耶稣和他本人——的悲剧里发现荒诞与滑稽,这就使他很难真正追随耶稣基督而“获救”,哪怕“获救”仅仅意味着心灵的安宁。1897年5月,王尔德获释,他对自己狱中漫长的思悟做了如下总结:“我看待各种宗教,就像看待一所大学里的各个学院。罗马天主教是他们之中最伟大最浪漫的。”(27) 对此,我们不应感到意外,因为王尔德在宗教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与困惑,乃是其宗教审美化诉求的必然结果。

(8)、乔国强,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9)、王尔德所说的唯美主义的“美”和“欢愉”是以丰富、充足的物质基础为前提的,所以一旦抽空了这个前提,富丽堂皇的唯美主义大厦便会轰然倒塌。从这个层面上说,唯美主义其实是一种很难贯彻始终的文学观念——除非追随者们的个人生活和个人精神都始终处于意气风发的状态,否则难以保证不会发生转变。

(10)、不同于诗歌文体,小说文体的偏离程度没有那么高,且篇幅较长,因此需要分析者在大篇幅的语料中进行量上的研究,进而选出具有典型文体特征的片段进行分析。在1981年出版的《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一书中,Leech和Short提出了一个文体分析检查表(checklist),包含语音、词法、句法、修辞、语境和衔接等各个层面(75-80)。随后,Short在1996年的再版中对小说文体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小说文体还应关注两个层面:叙述视角和话语表达方式。

(11)、(6) OscarWilde, TheCompleteWorksofOscarWilde,Beijing,ChinaLiteraturePress,2000.

(12)、ButtheTreeshookitshead.

(13)、“Givemearedrose,”shecried,“andIwillsingyoumysweetestsong.”

(14)、从上面的这一总结中可以看出,在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话语体系中,“美本身”与“个别的艺术作品”是两个不可互相勾连的概念。它不是通过“个别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的,而是一个脱离具体艺术作品而独立存在的“美”;它指向和探究的是超越“对象本身”,也就是“个别的艺术作品”以外的那些事物。王尔德虽从未直言过“美”的内涵,但他曾用“美的土地”,就是“远离现实世界的土地”来暗喻“美”的这种超越性。显然,王尔德唯美主义中的“美”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美,其深层含义指向的是一种理念式的美。这种美与古希腊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关这一点在下文中论述。

(15)、至此,可能觉得王尔德与柏拉图又决裂了。柏拉图认为文学艺术与真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王德尔则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塑造或获得真理的途径。如此说来,就算王尔德在理论构架上继承了柏拉图的“二分法”,那理论内容也不可能是一样的。王尔德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在改造柏拉图某些观点的同时,又把柏拉图的某些有用观点吸收到他的理论中去,即有关“美”的问题。

(16)、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当灵魂恳求渔夫让它进入他的心时,灵魂却找不到什么地方可以进去。因为渔夫的这颗心被爱缠得太紧了。

(17)、王尔德用自己的想象编制了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然后与在童话世界中加入美好的主人公,开展一段美好的故事。

(18)、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出生在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是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19)、没有女人应该对她的年龄十分准确。这显得有些精于算计。

(20)、因其较系统的唯美主义理论、文学创作以及生活中极为个性的唯美作风,在某种意义上,王尔德已经被贴上了“唯美主义的符号”的标签,他的唯美主义观点主要内容有四:一是形式是艺术的最高法则,文学创作应注重形式的美,而非注重感情;二是“生活模仿艺术论”,王尔德认为生活模仿艺术,生活事实上是镜子,艺术却是现实,把艺术提升至一个极高的地位;三是无法超越道德的超道德性,王尔德在《自序》中写道,“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即文学除了审美功能外,无需有标准的道德规范;四是文学作品具有独立的个性,此个性有别于浪漫主义人性之个性,是独立于作者之外作品的个性,因此,批评家在批评文学作品时,无需独立自我纯客观批判,应加入批评家自己的思想。

5、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

(1)、只是爱情早已失宠,诗人便是刽子手。他们为它滥用笔墨,结果无人再信——而这并不令我感到惊讶。真正的爱是沉默,是痛苦。

(2)、渔夫对美人鱼的爱,是对纯美、纯肉体的爱。他想要过花一般的日子,也就是说,他想要回到人类无忧无虑、没有灵魂,或者说灵肉不分的那个时代。

(3)、这种语言的诗意化倾向是王尔德唯美主义观的外在流露,使王尔德童话透露出浓郁的诗情。五四时期,周作人先生认为王尔德童话是“纯粹是诗人之诗”。这种诗人的童话,不仅读起来漂亮,还增添了童话的美学意味。正是如此,王尔德童话比传统童话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间,有了超越传统童话的审美特质。

(4)、(10) M.A.K.Halliday,Hassan,CohesioninEnglish,London:Longman,19

(5)、(22)理查德·艾尔曼《王尔德: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见《王尔德全集》第四卷引言部分,第19页。 

(6)、王尔德所强调的唯美主义的纯粹之“美”,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难实现。实践者只要保持不断地向世人尽情展示与快乐、美好相关的东西就行。王尔德在这方面就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样板。他在生活中不但以“艺术世界的国王”(1)59自居,而且真的把日常生活过得像艺术一样浪漫。他之所以沦落为一名罪犯,也与其对所谓纯粹之美的追求有关——道格拉斯在他眼中就是“美”的象征。

(7)、于是夜莺给橡树唱起了歌,她的声音就像是银罐子里沸腾的水声。

(8)、其时,在经受了现代理性主义“祛魅”之后,天主教关于天国幸福和神圣救恩的许诺已变得苍白无力,王尔德对此亦不无认识,但他为什么还要考虑改宗呢?原因在于,新教在寻求救赎的形式方面,与原来的天主教存在着根本不同。新教虽然有很多派别,但他们的教义却有以下三个共同原则: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成为祭司,《圣经》具有最高权威。也就是说,新教强调信仰的个体性和内在化,反对天主教的华美仪式与隆重庆典,把所有借行圣事的力量来追求拯救的做法都当作迷信加以摈弃。如天主教的七项圣事,路德宗只保留了洗礼和圣餐两项,礼拜形式也更为简化。宗教改革带来了相互关联的两方面的后果:其新教救赎在摈弃天主教种种仪式的同时,也剥离了其中的审美因素;其新教伦理通过把禁欲主义渗透到日常行为之中,增强了与理性主义之间的亲和性。(7) 这两方面都是与审美精神相悖的。德国作家内贝尔(GerhardNebel)对新教改革的解审美化概括得十分精到:“路德摧毁了神话的金殿,代之以简陋的茅屋。谁爱美,谁就会像温克尔曼一样在宗教改革的伟大成就面前不寒而栗,并会逃到罗马⋯⋯”(8) 王尔德对新教的逃离和对罗马天主教的向往,应该就是出于这种“温克尔曼式的”痛苦,正如他本人所说,对于“审美的心灵”来说,天主教比新教更富于吸引力。(9) 而这种特别的吸引力,不是缘于天主教教义的威信,而是来自其教仪、法器与装饰等所激发的美感。这一点,在其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1890)中得到真切的反映。小说主人公道连·葛雷也有种天主教情结,甚至一度被风传加人了天主教。道连感到天主教那庄严肃穆的献祭“具有原始的质朴气息和它所要象征的人类悲剧的亘古的壮美”:

(9)、王尔德坚信艺术的独立生命和自身价值,反对艺术的功利性。在他的童话作品里,一切美丽的意象都超凡脱俗,更傲世独立,就像渔夫对自己“纯肉体”的爱情的坚守与执着,即使代价是失去灵魂。

(10)、来自敌人的成功可以忍,来自朋友的成功却不能忍。

(11)、王尔德在“反”唯美主义征程中的另一突出表现是,他把曾经所秉持的“新享乐主义”演变成了坚定的个人主义。在遭遇牢狱之灾前,王尔德很少提及“个人主义”这个词。这也是一种必然。个人主义,严格说来是现代主义意义层面上的个人主义,毕竟不是唯美主义文学理论的关键词。作为一个理论术语,个人主义出现在1827年。从时间上看,它基本上是属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交汇之处。但如果从文学思潮的角度着眼,它应该主要还是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这样划分的依据是,浪漫主义虽然也重视和张扬人的“个性”“自我”,但是这种重视和张扬,导向的往往是一种英雄主义式的自由与独立。也就是说,浪漫主义的“个性”“自我”始终是与讴歌光明、抨击黑暗,追寻一个理想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无疑,该处的“个性”与“自我”是一种放飞的“个性”与“自我”,即浪漫主义中的“个人”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正义和真理的存在,人只要活着就要为这个信念而奋斗。这显然与现代主义美学价值中的个人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个人主义,从把“个人”对英雄、对理想、对正义、对真理的膜拜,转向了对“个人”——真正的“个人”,而不是某种外在的价值理念的膜拜。这意味着所谓的个人主义,就是一切都要以“个人”的价值取向为中心,即无论是在社会政治还是社会经济和社会宗教中,都始终坚持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为上的原则。从这一意义上说,“新享乐主义”也具有“个人”至上的特征。这一点在其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表现得尤为鲜明。小说中的亨利勋爵是这样教训年轻而貌美的道连•格雷的:

(12)、(19)转引自RichardEllmann,OscarWilde,40 

(13)、你知道的比你认为知道的多,但比你想知道的少。----王尔德

(14)、ButtheOak-treeunderstood,andfeltsad,forhewasveryfondofthelittleNightingalewhohadbuilthernestinhisbranches.

(15)、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渔夫爱上了美人鱼绝美的肉体。渔夫对美人鱼的爱是纯肉体的爱。但是,拥有灵魂的渔夫却不能与美人鱼在一起,只有失去灵魂,才能与美人鱼终成眷属。于是,渔夫便抛弃了自己的灵魂。他那被抛弃的灵魂不断地诱惑他,以智慧的名义,以金钱的名义,以人间女儿的腿的名义。打鱼人抵制了前两次的诱惑,却难逃最后一劫。最终,渔夫与美人鱼的爱情在两人的死亡中也消亡了。

(16)、“为了一朵红玫瑰?”他们叫了起来。“真是好笑!”小蜥蜴说,他是个爱嘲讽别人的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17)、在牛津大学的读书阶段,正是王尔德初识唯美主义及其唯美主义思想奠基和形成时期。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唯美主义虽然崛起于英国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但是其理论的渊源却复杂和久远得多:远可上溯至柏拉图的哲学,其间又有康德的美学等做过渡,随后还有济慈、戈蒂埃等诗人的追随和发展。不过总体说来,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的,当属英国同时期的一些唯美主义理论家,如瓦尔特•佩特(WalterPater,1839—1894)、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等人所倡导并风靡一时的生活艺术化理论。

(18)、   奥斯卡•王尔德一生的创作思想比较复杂,在其唯美主义的激情中还夹杂着现代主义的精神意识。这种交叉和重合是时代造就或促成的,有其必然性。他出生于1854年,病逝于1900年,恰逢新旧两个世纪的转换之际和唯美主义向现代主义演化的过程之中。这就决定了身处夹缝而又以感性著称的王尔德在其创作思想体系中既有流行于19世纪的美学信条,也有即将到来的20世纪美学曙光的照耀与渗透。因此说,仅用唯美主义理论来阐释王尔德及其作品,会把其原本复杂、多样的创作思想、理论信条简单化。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在三个方面再作发掘和思考:王尔德唯美主义中的“美”的价值取向及与快乐、欢愉之间的关系,王尔德唯美主义中的文学艺术与阶级、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王尔德从唯美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基点之间的关系。

(19)、于是他便回到自己的屋子里,拿出满是尘土的大书,读了起来。

(20)、我们有时也会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因为不敢去想真正重要的事情,或者被无法表达的新奇感受搅得心烦,或者某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念头向我们的脑子发动突然袭击,逼迫我们屈服。

(1)、       基于此,本文将从词语、句法、修辞和叙事四个维度对王尔德的童话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欣赏其作品中的唯美风格和理解其作品的深层含义。

(2)、“Why,indeed?”saidaButterfly,whowasflutteringaboutafterasunbeam.

(3)、TheyoungStudentwasstilllyingonthegrass,whereshehadlefthim,andthetearswerenotyetdryinhisbeautifuleyes.

(4)、你的错误不是对生活所知太少,而是知道得太多了,你已把童年时期曙光中所拥有的精美花朵,纯洁的天真和希望快快乐乐地抛在后面了,你已经迅捷的奔跑着,经过了浪漫而进入了现实。

(5)、SotheNightingalepressedcloseragainstthethorn,andthethorntouchedherheart,andafiercepang26ofpainshotthroughher. Bitter,bitterwasthepain,andwilderandwildergrewhersong,forshesangoftheLovethatisperfectedbyDeath,oftheLovethatdiesnotinthetomb.

(6)、也就是说,基督是个人主义的最高表现。他爱、同情、悲悯、宽恕、牺牲、救赎、受难⋯⋯所有这些都出于真实自我的内在需求,善与美在他身上得到了最深沉、最完美的融合。于是,在这种基督式的人格理想之中,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实现了从美到善、再由善至美的链接与转化。

(7)、他又是一个很古怪的人,在那篇轶闻里他突然把一枝美丽的玫瑰撕碎了,大部分人肯定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会表现得很愤怒,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他很古怪。比如在《夜莺与玫瑰》里,为什么王尔德就非要安排故事里的那个夜莺为一个男人死去呢?为什么最后男人高高兴兴地向女人请求让她和他跳一支舞,女人却拒绝了呢?这样夜莺不就是白白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吗?最后男人和女人谁都不高兴。女人觉得男人把她想的地位太低,男人又觉得女人违背了诺言,本来答应如果他给她一枝红玫瑰,他就可以和她跳舞。我就一直不懂该怎么理解王尔德的思想。

(8)、唯美主义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腐败引起群众的不满

(9)、世界童话史上在王尔德之前可以在文学史上留下英名的,应该只有两个,即格林兄弟和安徒生。格林兄弟是民间文学的搜集者。安徒生虽然他开始了文人的独立创作,但早期的一些作品,仍然是对童话的简单搜集和改编。

(10)、透过窗户,他看见那些破晓的长手指正在摘取衰弱的繁星。

(11)、(16)转引自RichardEllmann,OscarWilde,3 

(12)、他喜欢跪在冷冰冰的大理石板上,看身穿硬邦邦的绣花法衣的神甫用苍白的手慢腾腾地揭开圣龛的帷幔,端起像盏琉璃灯似的嵌有宝石的圣餐匣,这时里面盛着的一块颜色泛白的硬面饼能叫人心悦诚服地相信那真是“天使的面包”。他也喜欢看神甫穿上基督受难时的装束,把象征圣体的饼掰入圣餐杯,并捶胸痛责自己的罪孽。神态庄重的男孩们穿着镶花边的猩红色衣服,把像一朵朵大金花似的冒烟的香炉不断摇动,让氤氲的炉烟在空气中散开,这对他也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吸引力。(1:1译文有改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