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十句顶级禅意短句精选146句文案

美词美句 2023-11-02 04:33:56
导读 佛教经典名句 1、佛教经典名句300句 (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21)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

佛教经典名句

1、佛教经典名句300句

(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21)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3)、10)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佛教经典语录60句最新:1)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4)、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5)、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7)、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8)、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9)、1在家菩萨应受善戒。彼应不杀,放舍刀杖,不杀一切诸众生等,不恼一切,常行慈心。彼应不盗,自财知足,于他财物不生希望,乃至草叶,不与不取。离彼邪淫,夫妻自足,不希他人。应离忘语,如说如作,不诳于他,先思而行。随所见闻,如实而说,宁舍身命,终不妄语。彼应离酒,不醉不乱,不自轻躁,亦不嘲哗。(郁伽长者会)--《大宝积经》

(10)、1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著,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佛遗教经》

(11)、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2)、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13)、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4)、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5)、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6)、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佛家妙语

(17)、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8)、佛在华严经里面说,集一千多像我们娑婆世界(地球)一样大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集一千多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世界种海,佛又说虚空有无量无数世界种海。现在科学用哈勃望远镜拍摄能`观测到像银河系一样大的星系超千亿。还没有佛说的大,现在科学也不得不证明佛在二千六百年前就揭示的真理。

(19)、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0)、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源自:《楞严经》

2、十句顶级禅意短句

(1)、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2)、3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4)、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净乐融融。

(5)、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6)、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大方广佛华严经》

(7)、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8)、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9)、15)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0)、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1)、1我们时时刻刻要想着“把一切的利益与好处给予别人,把一切的损失与失败由自己承担”。

(12)、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13)、3)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14)、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5)、三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6)、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7)、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8)、10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19)、四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20)、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3、佛教十大经典语录

(1)、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大方广佛华严经》

(2)、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3)、0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4)、0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5)、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6)、七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以己为洲,以己为依处,不以他人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他为依处。——源自:《南本大般涅盘经》

(8)、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9)、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0)、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1)、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佛家妙语

(12)、1不让别人起烦恼、自己也不起烦恼,这叫有修行了。

(13)、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14)、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5)、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16)、知见立知,即无名本。--《云关禅师语录卷之六》

(17)、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维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入菩萨智,令成熟解脱。虽与同止,心无所著。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菩萨虽在居家,作诸事业,未曾暂舍一切智心。--《大方广佛华严经》

(18)、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19)、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各因果相。——源自:《大智度论》

(20)、1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第七章)--《佛说四十二章经》

4、佛教经典名句400句

(1)、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2)、7)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1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4)、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四十二章经》

(5)、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6)、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7)、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8)、4)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9)、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0)、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1)、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12)、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源自:《华严经》

(13)、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源自:《杂阿含》

(14)、1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楞伽经卷四》

(15)、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6)、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17)、九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1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9)、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火福尽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20)、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5、佛教经典名句及出处

(1)、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3)、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4)、10好和坏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执着了,一切都是好的,坏的也会变好,如果执着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会变坏了。

(5)、1当我们发心为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而修持成佛的时候,自然消除了所有的业障;圆满了无量的福德。

(6)、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7)、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8)、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0)、11)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11)、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1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13)、1众生是累生累世的父母,我们怎能念父母的过错?

(1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5)、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16)、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17)、2)活着的气度是昂首挺胸,独立寒冬,面对漫天大雪,而巍然不动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于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18)、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9)、1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2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经》

(1)、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3)、七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5)、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涅盘寂静,是三是法印。——源自:《莲花面经》

(6)、若值无道,俎醢之酷,汤火之厄,终不释正从彼妖蛊也!——源自:《六度集经》

(7)、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8)、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禅净双修《四料简》)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11)、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2)、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3)、25)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14)、问曰:“人为何而活?”佛曰:“寻根。”问曰:“何谓之根?”佛曰:“不可说。”

(15)、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源自:《佛说华手经》

(16)、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7)、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18)、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9)、1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佛遗教经》

(20)、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2)、1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3)、10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4)、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5)、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西归直指》

(7)、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9)、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2)、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3)、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4)、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5)、2)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16)、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7)、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18)、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19)、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心经》

(20)、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4)、佛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

(5)、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6)、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