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博尔赫斯作品特点精选147句文案

美词美句 2023-11-01 04:32:48
导读 博尔赫斯作品 1、博尔赫斯作品在线阅读 (1)、除了诗歌之外,博尔赫斯最喜欢的写作体裁是虚构小说——一篇短篇故事或散文,其简短可以让他把脑中的想象浓缩成相应的意象和情境。...

博尔赫斯作品

1、博尔赫斯作品在线阅读

(1)、除了诗歌之外,博尔赫斯最喜欢的写作体裁是虚构小说——一篇短篇故事或散文,其简短可以让他把脑中的想象浓缩成相应的意象和情境。他早期的虚构小说都是些哲学性质的幻想,比如说他把整个宇宙比喻成一个井井有条但又无穷大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拒绝展现出自己的总体设计;或偶然性即必然性在里面所起的作用(这被比喻成由一群险恶的陪审团在背后操纵的彩票);或者他用一本小说来代表无尽的时间迷宫。他一直着迷的一个主题就是决斗,两个对手相互争夺霸权——博尔赫斯大多采用流氓或冒险者这样的人物,但是他也揶揄地写了一些神学家和上流社会女士们之间的争斗,甚至还写了两位伟大的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在瓜亚基尔厄瓜多尔共和国西南沿海河口的那次神秘的见面。决斗成了通过消灭对手来维护自己身份的这种渴望的比喻,尽管博尔赫斯经常在最后表明,胜利者自己最多也只是他的受害者的镜像。

(2)、1980年代,博尔赫斯在玛利亚·儿玉的陪同下去日本。那时,他的作品已经传到日本了。

(3)、我给你我写的书中所能包含的一切悟力、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气概或幽默。

(4)、从前,美国畅销书的扉页上总是摘录一两句莎士比亚。最近十年,我们发现,人们开始把博尔赫斯的句子作为点睛之笔。

(5)、陛下还真是温柔啊,是我的话就永远都不会忘记侮辱了自己的人。

(6)、新京报:在旅行途中,博尔赫斯展现了他博闻强识的惊人天赋,你对这些风土人情的感受与他相同吗?能否具体谈谈?

(7)、空间原来竟是从无中生出来的,这个离奇的想法是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早已习惯把空间看成是“无”。然而,物理学家则把空间看成是一种能伸缩的媒介,而不是空空如也的“无”。

(8)、今天,博尔赫斯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他是阿根廷作家中作品被译成外语种类最多的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哪位著名作家没读过博尔赫斯,没有哪本当代西班牙语文学作品不摘录几句博尔赫斯。我也相信,世界上每个语种的文学作品都曾提及博尔赫斯。

(9)、1919-1920年,全家移居西班⽛,创作诗歌《红⾊的旋律》以及短篇⼩说集《赌徒的纸牌》。

(10)、儿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诸多艺术形式如语言、绘画、写作等,实现了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传递内在的意涵,这是不同文化相互补足和成就的过程。这些不同的文化给养了博尔赫斯,他也用他的作品滋养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没有交流,就什么都不存在了。

(11)、题图:博尔赫斯,1969ByDianeArbusVia佳士得

(12)、题图:博尔赫斯,1921lateclaconcafe.blogia.com

(13)、Icangiveyoumyloneliness,mydarkness,thehungerofmyheart;Iamtryingtobribeyouwithuncertainty,withdanger,withdefeat

(14)、阿尔贝托·迪亚兹:很不幸,博尔赫斯也是一位在去世后更有影响力的作家。

(15)、在展览的开幕仪式上,博尔赫斯的遗孀玛丽亚·儿玉女士满怀感情地谈到了丈夫和这本《地图册》对自己的意义,她说:

(16)、不要,我不要——就算父亲和母亲不怨恨任何人,但那和我的怨恨毫无关系。

(17)、我不应该写那么多书。很抱歉我写了五六十本书,然而我发现那所有的书都包含在我的第一本书中。那是一本黯淡的书,写了很久了,名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出版于1923年。那是一本诗集,而我发现我的大部分小说都包含在其中,只不过它们是潜伏在那里。

(18)、Iofferyouexplanationsofyourself,theoriesaboutyourself,authenticandsurprisingnewsofyourself.

(19)、新京报:最后想问一个问题,希望这个问题不会太过笼统。除了对书的热爱这一特点,博尔赫斯奉之为人生哲学的是什么?

(20)、—ReadingandRereading—

2、博尔赫斯作品特点

(1)、空间能伸能缩,时间也能伸能缩。大爆炸代表着空间的创生,同样,也代表着时间的创生。空间和时间都不能存在于奇点之前。简单地讲就是,时间本身也是从大爆炸之时起始的。

(2)、这个过程前面的几个步骤和人类科学探索的步骤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步:是逃避还是坚持显示了博尔赫斯与崇信科学的人的分歧——对于笃信科学万能的人来说,他们会用进取的心态坚持;而对于相信神秘主义的博尔赫斯来说,在令人敬畏之物面前,他会选择停步。

(3)、腾讯文化:你怎么看待博尔赫斯未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事?

(4)、我不会止步,踏出的每一步都不会后悔,所以,我下令,只有你不能背叛我,不能离开我左右,绝对不能!

(5)、1970年代,博尔赫斯经常被美国的大学请去讲学,英文流利的他开始在美国引起关注,他的英文版作品也敲开了他通向世界的大门。1979年,博尔赫斯获得了西班牙语文学界最高奖——塞万提斯奖。此后,他的作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大规模翻译和出版。

(6)、如果抛弃了怨恨的话,那天之后的我就不存在了。

(7)、软弱的王,斜跳的象,残暴的 后,直行的车和狡诈的卒子 在黑白相间的道路上 寻求和展开它们全副武装的战斗。

(8)、儿玉:博尔赫斯基金会的精神是“博尔赫斯一直与我们同在”。基金会会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让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一步了解博尔赫斯及其作品;同时,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人们知道他一直都在,从未离开。至于那些尚未出版的作品,我也不知道之后是否会安排出版,那些都是他早期的写作。我觉得,应该不会安排那些作品出版了。

(9)、 现代诗/博尔赫斯       油画名称:永恒的记忆

(10)、要了解博尔赫斯令人心碎的矛盾一生,以及阅读他的作品,在这之前,或许我们不得不读一读埃德温•威廉森的《博尔赫斯大传》。在这部研究扎实的传记中,埃德温•威廉森深入研究此前不为人知或难以获取的资料,展示了博尔赫斯作为人的一面:

(11)、在短篇小说《沙之书》中,那本虚构的“沙之书”——《圣书》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象征着无穷无尽,小说的主题揭示了人类面对着无限时,进入了无所适从难以摆脱的真实困境。至此将我引进博尔赫斯的世界。博尔赫斯煞有介事地描述了一本“无限之书”。这本书像沙子一样无始无终,页与页之间总还有其他的页,无穷无尽。小说最出人意料的地方有两处:

(12)、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老虎的金黄》,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等。

(13)、后来再见到他,是我在中学的时候,我差点把他撞倒。我连连道歉,对不起,我没有看见你,我小的时候听过你的讲座。他问我,你工作了吗?我说,没有,我在读中学。他说,你想学古英语吗?我问,莎士比亚?他说,不是,更古老一点,六七世纪,盎格鲁·撒克逊。我说,那太难了,我学不会。他说,不是,不是,我是想问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学,我也不会。我说,那好啊。

(14)、儿玉:我们的感受不一样。这些城市博尔赫斯都走过,他在20岁左右时走过,但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他对我说,我给你当向导。后来,我发现他的记忆力非常好,他年轻时看过的景象和图片一直都还记得,比如我们在博物馆的时候,他会给我介绍,这幅画是谁画的,那幅画是谁画的。

(15)、水是我怀念你时留下的无用的泪----《另一个,同一个》令人诧异的是(我并不认为这点迄今已被人们所发现),各国推选的代表,其形象并不十分像这些国家。譬如,有人会想,英国应推约翰逊博士为代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选了莎士比亚,而莎士比亚(我们权且这么说)正是最不富有英国特色的英国作家。英国作家的特点是寓意含蓄,也就是意在不言中,而莎士比亚恰恰相反,他善于在比喻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倘若有人说莎士比亚是意大利人或犹太人,丝毫也不会令我们吃惊。----《博尔赫斯口述》

(16)、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另一次死亡》

(17)、所以清醒恐怕是另一场梦,梦见自己并没有做梦。而睡梦不过夜夜归来的死亡。

(18)、巴恩斯通×博尔赫斯西川译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他说,好的,我去你家上课吗?我说,不是,不是,我住酒店,我们去酒店上课。说完我就觉得好笑,邀请一个陌生人去酒店,他会不会觉得我有所企图。更好笑的是,那天他过来了,问我,我们是在客厅上课吧?我说,不不,我们去卧室上课。可以想象他的表情吧?卧室里,博尔赫斯已经坐在书桌前,准备好开始上课了。

(20)、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1899-1986)是世界知名的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也是公认的西班牙语文学、拉丁美洲文学脉络中里程碑式的人物。2019年,也是博尔赫斯诞辰120周年。

3、博尔赫斯作品推荐

(1)、阿尔贝托·迪亚兹:博尔赫斯喜欢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广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城——一个街区整齐划一的美丽城市。他的作品中,不断重复的是城里的SanTelmo、Balvanera、SanCristóbal和Montserrat四个区域。

(2)、腾讯文化:你认为博尔赫斯写作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他对世界文学有何贡献?

(3)、本文转载自九久读书人,内容摘选自《博尔赫斯大传》

(4)、假如我的确是一个诗人,我将认为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美丽的,甚至在某些看起来并不美丽的时刻。但是最终,记忆把这一切变得美丽。----《博尔赫斯谈话录》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博尔赫斯的经典诗句)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5)、儿玉: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Tobeanethicalperson)。

(6)、赵松,作家,文学评论家,著有《积木书》《抚顺故事集》《空隙》《最好的旅行》,新作有《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

(7)、在我研究的早期,我就发现了一篇故事中的一些成分很可能可以帮助我把表面上看起来不连贯的博尔赫斯的一生给连接起来。我开始怀疑,他坚持要对自己年轻时的作品加以修改或干脆销毁掉可能不是因为他对自己早期作品感到厌恶,而是因为他想掩盖住一些给他带来某种痛苦的事实。后来我搜集到了一些材料并从中发现他确实在自己二十多岁时经历了一次很不愉快的经历,甚至还因此想到过自杀,这几乎就毁掉了一位作家。博尔赫斯从来都没有直接地谈论过这段经历,但是事实表明这段经历在他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那次创伤他才停止写诗的,也正是因为那次经历他才发现了一种最后让他成名的写作。在博尔赫斯的著名短篇小说中,有一篇名为《小径分叉的花园》,故事中的一位人物问另一位说,“设一个谜底是‘棋’的谜语时,谜面惟一不准用的字是什么?”另一个人回答说,“‘棋’字。”同样,博尔赫斯从来都没有明确说出来的一个主题,不断地萦绕出现在他中年时期的作品中,并且以符号、象征和母题的形式出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只有到他终于找到了爱情之后他才把过去的阴魂驱赶走,实现了一种宁静感,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陪伴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二十年。

(8)、若抛下怨恨的话,那天之后的我就不存在了,那样就不是我了。

(9)、在他的想象中,那些多梦的夜晚是他可以藏身的又深又暗的水潭。

(10)、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igPTbL9B9G1wn6f1GAvCQ提取码:ZVSF 书名: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

(11)、新京报:作为博尔赫斯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可否谈谈你是如何保护和发扬博尔赫斯的文化遗产?能否介绍一下博尔赫斯基金会的工作情况?博尔赫斯有一些作品在他去世后被发掘出来,是否会陆续出版?

(12)、儿玉:博尔赫斯喜欢用英语写就的作品,也偏爱英国作者的写作。前面也提到过,他继承了祖母的书籍,其中很多是英文的,有关不同国家的哲学、宗教等等。他视盎格鲁·撒克逊文学高于一切,因为古老是一切的源头。

(13)、博尔赫斯小说中最大的两个主题:时间和空间,都由玄想而来,与之相对应的是镜子和迷宫,剖析这些意象的文字数不胜数,其实几句话就能讲清楚——时间,他在《永恒史》里以一根绳子为例:将绳子对折,再对折,对折无限次,绳子永不会消失,就像镜子,两面镜子放在你的前后,你能从镜中看到无限倒影,这就是时间。空间,《小径分叉的花园》:小径分叉又合拢,犹如迷宫,空间不是线性,而是叠形(也可以此理解“时间”)。时间不作用于空间,空间分解了时间,世界是虚无的,人是不“既在”的。所以,有了没有首页和尾页,任何一页只能看到一次,就像流动的沙子一样无限的“沙之书”;有了《环形废墟》中那个梦到自己创造了“亚当”,最后发现自己也是别人梦中之人的男子;有了我在南方梦见博尔赫斯,或许是博尔赫斯梦见了我。梦境中的他在寻找一把万古不毁的匕首、一面黄铜包框的镜子、一只牛头怪和一枚只有一面的奥丁圆盘。他戴着黄金面具站在一栋房屋蒙尘的落地玻璃窗后,观望这个面目模糊的世界。

(14)、1976年,博尔赫斯在印第安纳大学参加了一系列有关他的生平与创作的对话活动。1980年春,他作为帕登教授重返印第安纳,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他还访问了芝加哥、纽约和波士顿,一路上边走边谈。本书为这两次美国之行中接受访谈的记录结集,共十一篇对话,涉及博尔赫斯对时代、宗教、哲学、文学和写作的诸多观点。

(15)、《小径分岔的花园》讲述的是主人公余准是一个中国人,当时在一战期间他是德国派往英国的间谍,自己的同伴被逮捕,而自己也因此被追杀。主人公为了能够将情报传达给自己的上司,最终还杀死了汉学家。而小说也是围绕着他被逮捕之后,在监狱里面的供词作为故事的展述形式,相当精彩。虽然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自己被追杀,但是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他和汉学博士对于时空观念的探讨而展开的。因此让人觉得非常神奇。

(16)、1985年我们认识时,他是一个声音沙哑、脊背弯曲的老者。他的卧室里只有一个书架和一张简单的单人床,书架上没有一本自己的书。在他房间里,唯一的装饰品是一只挂在墙上的瓷老虎。

(17)、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营字造句,不和梦想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18)、阿尔贝托·迪亚兹:我们之前未出版过博尔赫斯选集,是因为博尔赫斯的遗产继承人玛利亚·儿玉不愿意,也不允许出他的选集。

(19)、我给你我已死去的先辈,人们用大理石纪念他们的幽灵:在布宜偌斯艾利斯边境阵亡的我父亲的父亲,两颗子弹穿了他的胸膛。蓄着胡子的他死去了,士兵们用牛皮裹起他的尸体;我母亲的祖父——时年二十四岁——在秘鲁率领三百名士兵冲锋,如今都成了消失的马背上的幽灵。

(20)、某部西部片中的人物说过:“你不吱一声,你模糊不清。”可当我回头看那本书时,我便在其中找到我自己,找到我未来的书。

4、博尔赫斯作品

(1)、他生前出版了很多作品,但稿酬都不高。1985年,在《密谋》出版后,我去他位于Maipú街994号的公寓送支票。这笔稿费是9000美金。收到支票,博尔赫斯一脸严肃地问我:“你确定没搞错吗?”我心里一惊——这是我第一次策划出书,合同已经和出版社谈完了,如果博尔赫斯嫌钱少反悔,局面会不可收拾。正担心着,博尔赫斯用颤颤抖抖的嗓音说:“这么多啊。以前的出版社从来没给我这么多。”

(2)、博尔赫斯的《地图册》从他和我的记忆中生出,好似一张被反复使用的草稿纸,由讲稿、笔记、亲身经历和一种微妙的情感组成。它之所以具有原创性,不在于描绘了一对周游世界的伴侣,而在于这两人年岁相差甚远,并且其中一个失去了视力,于是他们所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现实:在她的眼中,他是自少年时代起的探险伴侣,与她一同遨游在文学的世界中,通过学习外语,打开了通往秘密世界的大门;而他,则透过她惊讶的双眼,重新发现了这个世界,重拾了青年时代的理想。与她在一起,文字——生命——化作了一面棱镜,折射出独特而非凡的生活体验。

(3)、黑夜里的你,拥有看不见的世界,和清晰的自己。

(4)、1986年4⽉26⽇在⽇内⽡与其秘书玛丽亚·⼉⽟结婚。

(5)、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6)、阿尔贝托·迪亚兹:博尔赫斯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用精湛的语言技巧融合了激情和思辨,把纷繁的事情提炼到极简,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方式表述出来。

(7)、深入了解博尔赫斯的作品会发现,它背后那个从世界文学和哲学中广泛摄取养分的人,同时有着否认自身见多识广的谦逊品格。这是一次相当私人的馈飨。通过这些访谈,博尔赫斯似乎在告诉我们,访谈本身就是一个自知的时刻,一个悬停在时间长河中的时刻。--《纽约时报》

(8)、这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是整篇小说得以存在的支点。

(9)、一个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敌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另外时刻的敌人,但是不能成为一国之敌,不能与萤火虫、花园、流水、风儿为敌。----《小径分岔的花园》

(10)、我重新阅读了以上内容,不禁想到:不知道音乐会不会对音乐绝望,大理石会不会对大理石不屑;但我明白文学具有预言沉默的将来的功能,它会不断地汲取自身的美德,爱上自己的消解,向自己的结局求婚。 

(11)、就算如此,我也要去。全部的棋子都被夺走,棋盘上只剩下王,也绝对不会投降。

(12)、博尔赫斯的一生就是要寻找出作为博尔赫斯的意义是什么,也正是对命运的这样一种寻求给了我灵感,要给这么一位深奥难懂的作家写一部传记,而且这样的努力也是值得的。我花了九年的时间才感觉到他的这种潜藏的追寻——这比我预计的时间差不多多了一倍。这么长的时间内当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一直支撑着我坚持下来的话,甚至是在延长了这项计划的周期的情况下,那就是对新材料的发现——既有新的信息材料也有新的认识和发现——进一步点亮了博尔赫斯全部作品内部的自传的腹地。年代顺序成了打开所有大门的钥匙,因为只有理顺了他一生的经历,并尽可能地把这同他所有同期的作品联系起来,我们才可能发现作品中个人经历的轮廓,最后才能感受到他作品“深处心脏的跳动”。

(13)、我不希望这种比较被看作是颓废主义或者虚无主义,也无意于倡导疏忽与轻率,更不相信与庸俗的神秘魅力。我认为,有意识地取消几方面的风格嗜好(易使人走神的比喻、韵律、惊叹和夸张)能使我们更好地体味内容对作家的制约,而这就是一切。一句粗糙的语句和过分的精雕细琢一样,都无益于纯粹的文学。至于简洁,则无疑和书法或者正字法或者标点符号一样重要:最初的修辞规则和歌赋韵律事实上我们已经永远不可能知道。今天的文学经常出错的是过分强调语势。结论性的语言,炫示性的预言,天使式或者超人式的语言(唯从不、永远、安全、完美、完美无缺)来自于所有作家的商业化习惯。他们不知道多说一句和没有把话说全都是缺乏专业素质的表现。同样,一切泛泛之词和无谓的激情都会被读者看作是语言贫乏。作者的不当与疏忽会导致语言贬值,就像法文所经历的那样:Jesuisnavré变成了“我不去和你喝茶”。Ammier降到了“喜欢”。法语的夸张习惯充塞了它的文学:就连保罗·瓦莱里这样一位充满睿智的英雄,也拣起了拉方丹那易忘的和被忘的语句并盛赞它们(以攻击别人)是:“世上最美的诗句。”

(14)、小说集 :《恶棍列传》《小径分岔的花园》《虚构集》《布罗迪报告》《沙之书》《梦之书》《阿莱夫》《杜撰集》《莎士比亚的记忆》

(15)、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会变得淡薄,然而我并不想让时间来治愈我的痛苦,就算从痛苦中逃脱,忘记一切,得到的得也只是停滞,无法前进。

(16)、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博尔赫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耄耋之年炉火纯青的思想,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

(17)、本书收录了博尔赫斯在哈佛大学任职期间与理查德·伯金所作的著名访谈,他曾说,"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访谈中,他给出了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学作品的真知灼见,并谈到了现在常常为人忽略的诸多政治主张。而辞世前几日,博尔赫斯和好友莱库比曾进行过一次私密的访谈,涉及他的生活、爱以及对自己作品和国家的种种思考,也是真正意义上"最后的访谈"。这几次贯穿博尔赫斯写作生涯的访谈,为读者了解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文化巨擘打开窗口。

(18)、今年4月阿根廷书展,我们将会和玛利亚·儿玉女士共同参展。之后,我们会去法兰克福书展。6月14日博尔赫斯逝世整30周年时,我们会在博尔赫斯博物馆举办纪念活动。

(19)、科学能为寻找上帝提供一条更为切实的途径。我深信,只有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世界,从还原论和整体论的角度,从数学和诗的角度,通过各种力、场、粒子,通过善与恶,全方位地了解世界,我们才能最终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家——宇宙背后的意义。

(20)、在不久前举行的“博尔赫斯的地图册——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玛丽亚·儿玉旅行摄影巡回展”开幕仪式上,博尔赫斯的遗孀儿玉女士谈了旅行对博尔赫斯的意义:

5、博尔赫斯作品系列

(1)、在他们庄严的角落里,对弈者 移动着缓慢的棋子。棋盘 在黎明前把他们留在肃穆的 界限之内,两种色彩在那里互相仇恨。

(2)、丁尼生说过,假如我们能了解一朵花,我们就知道我们是些什么人,世界是什么了。他或许想说,事物不论多么细微,都涉及宇宙的历史及其无穷的因果关系。他或许想说,可见的世界每一个形象都是完整的,正如叔本华所说,每个人的意志都是完整的。神秘哲学家认为人是微观宇宙,是宇宙的一面象征性的镜子;按照丁尼生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如此。一切事物,甚至那枚令人难以容忍的扎伊尔。唯心主义者说,浮生着梦,生和梦严格说来是同一个词;我将从千百个表面现象归为一个表面现象,从一个极其复杂的梦归为一个十分简单的梦。别人也许会梦见我发了疯,而我却梦见扎伊尔,当世界上所有的人日日夜夜都在想扎伊尔,那么哪个是梦,哪个是现实,是世界还是扎伊尔?----《阿莱夫》假如你像个男子汉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像条狗似的被人绞死。

(3)、我不知道是我还是博尔赫斯写下了这些话。----《博尔赫斯与我》

(4)、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瘦弱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我拿什么才能留住你》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讲故事的女子。相传萨桑国国王因痛恨王后与人有似,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晨即杀掉。宰相之女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每夜讲故事,引起国王兴趣,免遭杀戮。她的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小径分岔的花园》

(5)、博尔赫斯放弃了他认为的小说现实主义的内在欺骗性,即小说家装作自己是用一面镜子去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而实际上他和读者一样,对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这一问题一无所知。把小说的人工加工痕迹掩盖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他相信——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想象世界,只要作者能够说服读者对其保持一定的“文学忠诚”,他就可以任意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博尔赫斯不仅摒弃了现实主义的种种框架约束,他还对小说在现代文学中所处的首要地位进行质疑。他对小说产生以前长期存在的讲故事的形式——像神话,史诗,寓言还有民间传说——非常感兴趣。同时他还对现今被小说挤到一边的那些二类文体也很青睐,比如说哥特幻想小说,冒险传奇,科幻小说,还有他最喜欢的侦探小说——他对侦探小说中精心设计的、“目的论的”情节非常崇拜。倒不是说他对某种文体类别有什么特别的依附。虚构故事的魅力是不可阻挡的,没有什么可以阻碍其发展,像书评、讣告、学术论文或一个脚注都可能受到讲故事的魔力的影响。他曾讲了句非常有名的话:甚至那些哲学和神学的东西也可以被看作是幻想文学的一支。

(6)、文学不能给你生气,但可以给你疗伤,文学让人内心更柔软有弹性,吃得起亏,容得下苦。因为所有文学作品都在讲一个故事人生是苦的

(7)、1899年8⽉24⽇,博尔赫斯出⽣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书⾹之家,从⼩沉浸在西班⽛⽂和英⽂的环境中,受家庭熏陶,⾃幼热爱读书写作,⾃幼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学才华。7岁时,他⽤英⽂缩写了⼀篇希腊神话,8岁,⽤西班⽛⽂写了⼀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9岁,进⼊学堂直接读四年级。

(8)、阿尔贝托·迪亚兹:许多拉美作家——无论哪个流派,无论持何种政治立场——都曾受博尔赫斯作品的影响。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和埃内斯托·萨瓦托、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都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如果未曾拜读博尔赫斯,就不会有自己后来的风格。

(9)、值此2019年上海书展期间,似乎所有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那场关于书的“旅行”,那么,何不从博尔赫斯这本薄薄的《地图册》开始,一起来一场精神之旅?

(10)、所以博尔赫斯一生的事业充满断层、后退和转折就不奇怪了。他为什么要掩藏自己年轻时的作品呢?他为什么会在三十岁的时候停止写诗了呢?为什么他在一九五二年停止写小说又转而开始写诗了呢?而且为什么当他后来再次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作品中没有了早期作品中抽象的、哲学的成分呢?如果有一条线索贯穿这些问题迷宫的话,那就是博尔赫斯坚信写作归根到底还是自传的一种形式。在他声名达到顶峰的时候,他曾向一位记者坦白说:

(11)、儿玉:这个问题就要问出版社了,兴许是因为加上照片造价太高。其实应该加上照片的,这样更合理、更便于理解。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够出版图文版。

(12)、在棋手们离开之后, 在时间将他们耗尽之后, 这仪式当然并不会终止。 这战火本是在东方点然的 如今它的剧场是全世界。 像那另一个游戏,它也是无穷无尽。

(13)、博尔赫斯在短篇《南方》中说,布宜诺斯艾利斯以里瓦达维亚大街为界,往北是文明,往南是野蛮。而他描述的这几个区域,都分布在他所谓的野蛮的南部。在博尔赫斯的时代,这些地方是移民的聚集地,有各国风格的建筑,有各种语言和文化,集合了贫穷和混乱。

(14)、“沙之书”是某种神秘之物,小说主人公“我”对待它的态度先是好奇,然后是钻研,然后发现对它了解得越多,则不了解的部分也越多,就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然后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再然后是恐惧,最后是逃避。

(15)、                        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

(16)、博尔赫斯的父母属于阿根廷的反对派,他的祖父辈是这个国家颇受尊敬的将军。青年时期的博尔赫斯软弱避世,无法抵御外在的欺侮,也无法解决内心的矛盾。剑经常出现在他布满鲜血的家族史里,最终,博尔赫斯以笔作剑,以此来保护自己。晚年,他搜罗自己所有早期著作,予以焚毁。

(17)、现在我们该为之付出代价了。我赐给你一面镜子和一个金面具;这里是第三件,也就是最后的一件礼物。」国王拿一把匕首放在诗人右手。----《镜子与面具》

(18)、秘鲁-西班牙作家略萨说:“博尔赫斯不仅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巨匠,而且还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创造大师。他给我们拉美文学才赢来了国际声誉,并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把小说和散文推向了一个极为崇高的境界。 

(19)、FervordeBuenosAires,1923

(20)、之后,我们会在咖啡馆见面,有一天他突然说,母亲说你还是个青少年,我不能一直这样带着你在外面,我应该带着你去我们家学习。就这样,我开始成为他家的常客。

(1)、阿尔贝托·迪亚兹:博尔赫斯真正的创作高峰,是1940年代到他完全失明的1955年以前。在这段时间,他的作品只在智利、乌拉圭等阿根廷的邻国出版。

(2)、他对阿根廷的眷恋,他政治主张的演变,他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以及内心的矛盾、欲望和执念,而正是这一切,塑造了他这个人和他的作品。这部权威传记,终于揭开了博尔赫斯身上的诸多谜团。埃德温对博尔赫斯的描绘引人入胜,令人心碎,彻底颠覆这位当代大师已经在世人心中形成的固有形象。

(3)、为了让这本书显得合情合理,作者设置了小说的其他附属情节:一个去过孟买的《圣经》推销员,交易的详细过程。

(4)、啊,上帝,即便我困在坚果壳里,我仍以为自己是无限空间的国王。《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他们会教导我们说,永恒是目前的静止,也就是哲学学派所说的时间凝固;但他们或任何别人对此并不理解,正如不理解无限广阔的地方是空间的凝固一样。----《阿莱夫》

(5)、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6)、我们会有所交集,也是因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学。我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听了一场讲座,那场讲座很有趣,人很多,地上都坐满了人。我当时很害羞,讲话音量也很小,我的问题在于:如果我都没办法在几个人面前讲话,又如何能够给很多人讲课?当我看到博尔赫斯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人比我还害羞,他讲话音量也很低,我对自己说,如果他能做到,我也可以。

(7)、阿根廷有传统,男子成年之际,父亲要为他安排一场“成人礼”。那天,眼疾还不严重的父亲把儿子叫到身边,问了他一个尴尬的问题:“你还是处男吗?”博尔赫斯低着头说:“是的。”父亲听了,点点头,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写着一个地名,让儿子去那里找一名妓女。“干什么?”博尔赫斯问。“进行一场‘性幽会’。”父亲轻描淡写地说。博尔赫斯将纸攥在手心,一言不发。那时他虽然已和一个名叫埃米莉的红头发女孩建立了初恋关系,但他连她的手都没碰过,在性方面,他是一张名副其实的白纸。成行那天,他打扮了一番,一路上在想同一个问题:假如那妓女是自己认识的人该怎么办?许多次他都想打退堂鼓,但父亲的警告回荡在耳边:你得像一个男人一样行事,最后他还是挪到了指定地点——一个广场上的一间公寓。晚霞的余晖将公寓表面涂上一层红色,博尔赫斯拖着脚步走上楼梯,妓女打开门让他进去。那是个长得并不难看的女孩,穿得花枝招展,薄色的白纱衣在窗外吹来的微风下轻轻拂动。房间里点着两支红色蜡烛,蜡烛旁有一瓶葡萄酒,调情的氛围恰到好处。但博尔赫斯却在那个暧昧的房间里迎来了一生中最尴尬的时刻,面对女孩精致的裸体,他想表现得像个男人,甚至像老虎一样征服对方,却因过于紧张,几分钟就草草了事。事后,女孩的脸上浮现一丝嘲笑的表情,博尔赫斯付过钱,逃一般离开了那栋公寓。

(8)、我从小就接受了那些丑陋的东西,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格格不入的事物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相互接受。

(9)、后来,博尔赫斯对我(以及所有的人)讲述了一个有关“南方”的故事:一位名叫达尔曼的阿根廷男子一天被一扇窗户的生锈铁条割破了额头,随后开始发高烧,被送进疗养院,经诊断,得了败血症。等他康复后,乘坐一辆火车朝南方而去,在一家饭店,被几个喝醉的小伙子挑衅。其中一个掏出匕首,大骂并要求和达尔曼决斗。达尔曼无路可退,只好和那人进行斗殴。这个故事收录在《杜撰集》中,那时博尔赫斯已成为一名作家,他在1956年补记中说:“《南方》也许是我最得意的故事。”故事来源于1938年他的真实经历,但故事内核并非一场简单的斗殴,那场斗殴可以不存在,故事的解读可以是这样的:达尔曼根本没离开那家疗养院,回南方只是他脑海中的一个梦,他在梦境中虚构了一场并未发生的远行和斗殴,最后“紧握他不善于使用的匕首,向平原走去。”我相信南方对于博尔赫斯具有特殊的含义,他一生都在解决离开南方与回到南方的纠结中。伴随他身体的成长,在他十五岁那年,第一次远行发生了,全家去欧洲大陆游览,因战争的爆发,最后逗留在日内瓦。博尔赫斯在那里听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万分憧憬革命和社会主义(后来转为虚无主义),在文学方面迷上德国的表现主义。那是1917年,一位名叫卡夫卡的文学爱好者在布拉格的一家保险公司还做着让他头疼的案头工作,和表现主义挨不上边。卡夫卡不会想到日内瓦有位异乡客今后会和自己站在现代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上,更不会想到2015年的某一天两人会相继出现在一个名叫赵雨的文学狂热徒笔下。他们做着各自的文学梦,以及上帝分派给他们的酸甜苦辣,此外,那一年他们都陷入了一场感情的困境,卡夫卡和第二位女友第二次解除婚约,博尔赫斯则临近十九岁生日,第一次和女性有了“接触”。

(10)、如今,大多数宇宙学家和天文学家都支持约在180亿年前确有天地创生的理论。当时,物质的宇宙在一场可怕的爆炸中产生了。大爆炸发生的最初那一刻,空间是无限收缩的,那一刻就代表着空间停止存在的时间边界。物理学家们把这边界称作奇点。

(11)、新京报:1986年6月14日,博尔赫斯在瑞士日内瓦因肺癌去世。为何没有选择回布宜诺斯艾利斯,而是待在了日内瓦呢?在这个“特殊时期”,有什么小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12)、脑海里正搜寻着似乎“听”到的关于博尔赫斯的这个人。

(13)、汪曾祺和沈从文一样,是那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自己独创的形式中达到艺术完美的惟一大师级中国小说家,其成就不亚于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博尔赫斯。他对白话文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文字干净而传神。

(14)、叔本华说一个人从出生的一刻起到死为止所能遭遇的一切都是由他本人事前决定的。因此,一切疏忽都经过深思熟虑,一切邂逅相遇都是事先约定,一切屈辱都是惩罚,一切失败都是神秘的胜利,一切死亡都是自尽。我们的不幸都是自找的想法是再好不过的宽慰;这种独特的神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隐秘的旨意,奇妙地把我们同神混为一谈。----《阿莱夫》

(15)、《小径分岔的花园》讲述的是主人公余准是一个中国人,当时在一战期间他是德国派往英国的间谍,自己的同伴被逮捕,而自己也因此被追杀。主人公为了能够将情报传达给自己的上司,最终还杀死了汉学家。而小说也是围绕着他被逮捕之后,在监狱里面的供词作为故事的展述形式,相当精彩。虽然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自己被追杀,但是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他和汉学博士对于时空观念的探讨而展开的。因此让人觉得非常神奇。

(16)、博尔赫斯早年是受到了叔本华还有柏拉图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唯心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也是深刻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小说里面经常会涉及到时空或者是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而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面也是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探讨,从而传达出自己的哲学思想。因此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他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

(17)、▌近日,腾讯文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对阿尔贝托·迪亚兹进行了专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18)、新京报:《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入门》和《地图册》你也有参与创作,包括与博尔赫斯一同翻译18世纪冰岛诗人斯诺里·斯图鲁松的诗歌。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些二位在合作过程中的故事?

(19)、这次“博尔赫斯的地图册——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玛丽亚·儿玉旅行摄影巡回展”,将展出超过130张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精彩照片,参观者能以只有博尔赫斯才能看到的全新方式来环游世界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呈现出这位杰出作家的丰富性:他活跃、放松、充满反思、令人尊重,同时也是一位怡人的伴侣。

(20)、我想一个作家始终被他写出的东西改变着。所以他开头写下的东西也许并不合他的心愿。但倘若他继续写下去,他将发现他总是想起那些东西。

(1)、早晨是辽阔的原野,白天有马的气息。对他来说,那是崭新的、有时甚至是酷烈的生活,但他的血液里早已带有这种生活的倾向,因为正如别的民族崇拜和预感到海洋一样,我们(也是引进这种象征的人)向往在马蹄下发出回响的无边无际的平原。奥塔洛拉临死前忽然明白:从第一天起,这帮人就出卖了他,把他判了死刑,让他得到女人、地位和胜利,因为他们把他当成死人一个,因为在班德拉眼里,他早就是釜底游鱼。----《阿莱夫》失眠是知道别人独睡时自己不该独醒,是渴望进入梦境而又不能成眠,是对活着和还将继续活下去的恐惧,是懵懵懂懂熬到天明。

(2)、卡夫卡的长篇都是没有写完的,但没有写完可能恰恰是卡夫卡的长篇所应有的结局,因为现代人的荒诞生活同样是未完成的,还在向未来延伸。

(3)、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时,我与理查德·伯金有过很多次愉快的交谈。事实上是自我坦白,坦白的程度更甚于那些我在孤独中怀着过度的忧虑和戒备写下的文字。沃尔特·惠特曼曾说:"连我自己对我真正的生活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

(4)、这个世界里没有什么规则,就算有,那也是由我创造的。

(5)、“我放弃在尘世中寻找作者,抬头望见一个图书管理员,懒散地,仅仅为了生计而维护着书籍和宇宙的秩序。”

(6)、1980年代后期,博尔赫斯在中国的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和马尔克斯、乔伊斯并称影响当时文坛的“三斯”。博尔赫斯的艺术观念和在小说叙事方式上的实践,直接影响到一批当时的先锋作家的创作,他们尝试在作品中做各种文本实验。其中,马原、残雪、余华、苏童、孙甘露、格非、莫言等作家,都曾公开表示受到博尔赫斯的影响。

(7)、1946⾄1955年,庇隆执政期间,博尔赫斯因反对庇隆,丢了图书馆的⼯作,被勒令去做家禽检查员。

(8)、腾讯文化:在博尔赫斯去世后的30年里,你一直参与博尔赫斯作品的出版。你如何评价博尔赫斯去世前后的影响力变化?

(9)、新京报:博尔赫斯有句话经常被中国人引用: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的名字和书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在这么多的文学作品中,他偏爱哪些作品呢?

(10)、这张照片实际是他电影中的一帧画面:扮演《南方》主人公的博尔赫斯一手持尖刀,一手拄拐杖要与人决斗——因为祖父是阿根廷独立战争的高级将领,博尔赫斯的身体里流淌着战斗的血液。他也欣赏阿根廷的高乔文化,而刀是高乔人随身必备之物。照片中,博尔赫斯走在荒野中,黑白对比强烈。

(11)、新京报·文化客厅采访了儿玉女士,她在博尔赫斯生前最后的岁月一直陪伴在其身边,不仅仅作为伴侣,更作为工作伙伴,见证了作家的所思所想。儿玉是博尔赫斯遗嘱的唯一执行人,她创立的博尔赫斯基金会,用半生时间为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奔走。

(12)、那些形体在其中扩展着严峻的 魔法:荷马式的车,轻捷的马 全副武装的后,终结的国王, 倾斜的象和入侵的卒子。

(13)、它们不知道是对弈者凶残的 手左右着它们的命运, 不知道有一种钻石般的精确 掌握着它们的意志和行程。

(14)、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1899—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均有重大影响。

(15)、博尔赫斯虽然出生于地球的另外一端,他却与中国建立了很深的渊源。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他多次提到中国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从庄子到《红楼梦》,博尔赫斯都有所涉猎。

(16)、儿玉:日内瓦对他而言就是他的青年时光,是幸福的代名词。他年轻时在这里自学德语,翻着词典读诗歌,觉得很快乐。在最后的“特殊时期”,他是在学习阿拉伯语。

(17)、晚年的博尔赫斯双⽬失明,但是依然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有:《迷宫》(1964)、《布罗迪报告》(1971)、《沙之书》(1975),《⽼虎的⾦黄》(1977)。

(18)、威利斯•巴恩斯通(WillisBarnstone),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生于缅因州刘易斯顿,先后就读于鲍都因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退休前为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于1975–1976年执教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984–1985年作为富布莱特教授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出版著作四十余种,曾获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奖、古根海姆基金会奖修金,两次获普利策奖提名。

(19)、近日,由阿根廷驻沪总领事馆联络,在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阿根廷驻华大使馆等部门的推动,上海静安区文化馆、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单位合力之下,“博尔赫斯的地图册——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玛丽亚·儿玉旅行摄影巡回展”上海静安区文化馆开幕。此次展览,特别邀请到博尔赫斯的遗孀玛丽亚·儿玉女士出席,这也是她首次来到中国上海。

(20)、博尔赫斯早年是受到了叔本华还有柏拉图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唯心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也是深刻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小说里面经常会涉及到时空或者是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而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面也是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探讨,从而传达出自己的哲学思想。因此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他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

(1)、现代诗/博尔赫斯                    网络配图

(2)、作者简介: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1899—1986年),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他擅长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轮回与停顿、梦境和现实的转换、幻想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连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时存在、象征和符号等神秘暗示的手法,打通了历史、现实、占星术、文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它们的疆界,带来一个神秘的、似有非存般的的独特世界。他的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

(3)、--博尔赫斯《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

(4)、本书是完全涵盖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整个一生和全部作品的第一部传记。作者深入研究此前不为人知或难以获取的资料,展示了博尔赫斯作为人的一面:他对阿根廷的眷恋,他政治主张的演变,他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以及内心的矛盾、欲望和执念,而正是这一切,塑造了他这个人和他的作品。这部权威传记,终于揭开了博尔赫斯身上的诸多谜团。作者对博尔赫斯的描绘引人入胜,令人心碎,彻底颠覆这位当代大师已经在世人心中形成的固有形象。

(5)、Iofferyoumyancestors,mydeadmen,theghoststhatlivingmenhavehonouredinmarble:myfather’sfatherkilledinthefrontierofBuenosAires,twobulletsthroughhislungs,beardedanddead,wrappedbyhissoldiersinthehideofacow;

(6)、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7)、爱上一个人就像是创造一种宗教,而那种宗教所信奉的神是靠不住的。但丁对贝雅特丽齐的感情达到了偶像崇拜的程度,这是无可反驳的事实,她有时嘲笑,有时忽视但丁,这些事实在《新生》里已有记载。有人主张那些事实是别的事实的象征。果真如此的话,我们更确信但丁不幸而迷信的爱情。贝雅特丽齐死后,但丁永远失去了她,为了缓解忧伤,便虚构了同她相遇的情节。我认为他在《神曲》中采取了三部曲的结构,目的就是把那次邂逅穿插进去。他想起了常常梦见遇到障碍的伤心情况。----《博尔赫斯口述》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