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简短精选93句文案

美词美句 2023-11-01 04:31:30
导读 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 1、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50字 (1)、红军长征时,董必武年纪已经年近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老年人了,在红军中更是年纪大的长者,但他硬是坚持跟...

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

1、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50字

(1)、红军长征时,董必武年纪已经年近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老年人了,在红军中更是年纪大的长者,但他硬是坚持跟随部队走了过来。

(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d人的传家宝。回顾我们d的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堪称勤俭节约的楷模。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政d,难以兴旺发达。

(3)、新中国成立后,朱德长期担任d和国家领导人,依然保持着简朴的作风。难得的两身较好的外衣,也只是参加重要国事活动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仍换上旧衣服。

(4)、但是,现在富裕的人越来越多,生活中自然出现了铺张浪费。其实,浪费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一种罪过,想想旧社会的苦日子,想想三年自然灾害给神州大地带来的饥荒,她们没有理由摆阔,没有理由花钱如流水,人们要做到节俭并不难,只要把钱花到刀口上,把有些能用的物品“废品利用”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做一个节俭的公民是完全能实现的,她在平时就把自己用过的旧本订起来,做草稿纸用,用过的旧书她都细心的包好书皮,送给邻居家的小弟弟,平时她还经常在小区里捡拾塑料瓶,无偿的送给废品收购站的老奶奶。

(5)、虽然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粮食是自家带来的,不需要花钱去买,但是也不必这么浪费它,这也是我们的父母头顶烈日,教材热土,花费心血种来的。如果这一切让父母看到,他们又会怎么想,除了痛惜之外,还有什么呢?

(6)、卫生纸、彩纸、白纸等,都是用树木做的,我国已经严重缺乏树了我们木,不得不向外国进口纸源。树木的作用可多了:挡住风沙;让人呼吸正常……没有了树木,我们就没法生存,人类就会灭绝。要节约用纸。

(7)、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和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8)、我们要节约,节约用水,用纸,也包括钱。要节约身旁任何能节约的东西,节约它们就等于珍惜生命,这些东西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9)、有一次,负责后勤的战士看到邓小平和刘伯承两位首长也像大家一样,穿着自己动手缝制的深一片浅一片的灰土布棉衣,实在不像样,就偷偷地给他们每人做了一套细灰布的棉衣,送到了首长的手中。但邓小平和刘伯承坚决地把棉衣退了回去,他们说,这不是对我们的爱护,而是要我们脱离群众。邓小平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支起了一台手摇纺车,亲自带头学习纺线。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就这样xx同学从小事做起,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被评为校园“勤俭节约美德少年”。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勤俭节约的事迹材料4向兰欣是上xx中心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她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她一直秉着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去做事。

(11)、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12)、在延安时期,董必武为了工作方便,只花一元钱买了一块旧怀表。这块怀表走得不很准,但董必武却一直用着,说:“反正快慢只要误差不超过半小时就行。”

(13)、“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4)、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

(15)、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约翰洛克菲勒投宿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16)、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17)、希望全体少先队员能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那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去践行,拾亿绿色、难忘的童年。

(18)、1954年,董必武率中国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政府送给中国代表团每个团员3000列弗,每个随员2000列弗作为零用钱。大家想用这些钱买点纪念品。董必武得知后严肃地说:“这些钱不能分给个人,要交给大使馆,为国家节省点外汇。我们这次出国已经花了国家很多钱。不要忘了我们革命刚胜利不久,经济还很困难,群众生活还很苦。我们d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现在我们执政了,更要廉洁奉公,把一切可以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到经济建设上去。”大家听后都同意把这批钱送给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他还不止一次教导身边工作的同志,用“是否把革命的需要看成是个人的需要,是否全不考虑个人得失”当作一把尺子,来检验自己是否确立了革命的人生观。董必武常常勉励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抓紧学习,希望他们每天都能抽时间读三至五页书。同时,还对他们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上要东西;不许假借自己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特殊化活动;不许接受礼物。

(19)、“赚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海淘沙”这句话是说花钱容易赚钱难。花钱是很容易,我也经常看到很多孩子逛超市的时候,给家长要这个要那个,要是家长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用耍赖的办法达到他们的目的。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钱都是大人辛辛苦苦赚来的,他们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还经常加班加点。也许当我们长大了,自己去努力赚钱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辛苦。可是我们为什么不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什么不从小处做起呢?这真的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20)、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

2、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简短

(1)、据史料记载:“及卒,如其所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已成为千古箴言,被后人奉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在学校上课时,她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遇到难题总会独立思考,实在不会就请教老师和同学。学校举行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与同学们一起为班级出黑板报、参加演讲比赛、绘画比赛、作文竞赛,运动场上的竞技,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义务劳动……哪一样都少不了她。同学们遇到困难,她上前去帮助她们,她是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周围的人有需要,她就会伸出援助之手。

(3)、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4)、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5)、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6)、1957年,董必武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组织安排他家住在北京钟鼓楼后一个昔日王府里,住房多,院子大,冬季单独烧锅炉取暖,很舒服,家人高兴。按照中央警卫规定,中央警卫局安排一个排住在那里担负警卫任务。董必武上班乘车,汽车要走很远的路。但过了不长时间,董必武却要求搬到当时中南海较为窄旧的房子去住。董必武的考虑是:原来的房子离最高法院很远,每天上班不方便,还需要很多人来回跑送文件,自己上班乘车要耗费不少汽油。到中南海住得是窄一些,但到高院上班,近了一半路程,也就节约了一半汽油,不用很多人来回跑送文件了,不用单独安排一个警卫排了,也不需要单独烧锅炉取暖了。他把这个想法和身边工作人员说后,身边工作人员深为董老的廉洁自律精神所感。他的子女也从中学到了他的好品格。

(7)、董贤煦听了董必武的话,安心在农村务农。1954年董贤煦家乡遭受水灾,他自己又生病了,想求董必武帮助,便于当年10月两次写信给董必武,要求通过董必武的关系得到一笔贷款。董必武生病,不能亲笔写回信,便于10月24日请秘书代笔写了回信,信中写道:

(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通过描写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在田里劳动,告诉我们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大家要倍加珍惜。古人尚且知道节约,可是我们现在呢?看看单位的食堂,不喜欢吃和吃不了的菜随手倒掉,大块的馒头随手扔掉,让人看着就觉得可惜;看看就餐的饭店,点了满桌的菜,吃不了多少,连包都不打倒成了正常现象;看看我们自己家里,也无时无刻不在浪费有些人家剩饭剩菜统统不留,有些人家硬一点的面食就进了垃圾箱……

(9)、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d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10)、后来,董必武调至中共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担任中共南方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当年生活十分艰苦,八路军办事处每个人的伙食费一个月只有3元法币。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看到这里的同志们吃得非常差,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伙食比延安还差。

(11)、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12)、毛泽东生活十分俭朴,力求节约。如他在北京所住院子里的路灯,从来不准通宵开灯,并且要求路灯关掉一半,省下电让工厂搞生产。毛泽东的烟瘾很大,但用过的烟盒都舍不得扔掉,而让警卫收集起来,到外面再买些散烟装进去,连火柴盒用完也是重复利用。抗美援朝期间,一次工作人员想给毛泽东翻修房屋时,也受到他的严厉批评而作罢。  

(13)、国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d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时代变了,社会发展了,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在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广大d员干部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坚持勤俭节约、拒绝铺张浪费,守好艰苦奋斗“传家宝”,永葆艰苦朴素的坚强阵地。

(14)、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龙袍,也叫“绨衣”,‘绨’在当时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就是这样的龙袍,汉文帝也一穿多年,破了,打个补丁再穿。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衣着不准长的下摆拖地。帐子、帷子全没刺绣、不带花边。

(15)、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16)、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勤俭节约的邓小平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17)、董必武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也很严格。他在西柏坡工作时,有一次到武安县冶陶镇参加会议。当地老百姓织的布很好。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拿出几匹布送给董必武的警卫员和秘书。董必武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让他们把布匹送了回去,并告诫他们,今后外出工作,不论是地方政府送的,还是老百姓送的东西,一律不能收。

(18)、在文帝死前,最后安排了一次节俭活动—他的丧事。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19)、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勤俭节约的周恩来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d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d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20)、毛泽东的衣着简朴,衣服更是补了又补。他在1949年接见民主人士时,还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只在开国大典时才定做了新制服,但他只有在开会和接见外宾等场合才穿。他的一双袜子穿了多年,导致袜筒经常滑落在脚踝上且容易露出补丁。工作人员在他会见外宾时,常常用“小心,家丑不可外扬”的暗语,提醒他坐下时要收腿,以免让人看见袜子上的补丁。  

3、老一辈的勤俭朴素的生活态度

(1)、1969年春天,董必武的小儿子董良翮高中毕业。当时董必武已经年近84岁了,按照规定,他的小儿子可以留在北京安排工作以便照顾董老,但董必武却坚决要求小儿子下乡插队。董良翮听爸爸的话,主动报名下乡,到晋县周头公社贺家寨大队插队落户。小儿子临行前,董必武专门和他谈话说:“你是革命的后代,要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和群众同甘共苦,决不能高人一等!”“你不能当特殊农民,要做一个普通农民。你要听老农的话,听队长的话。”董必武把自己的一条在战争中用了多年、打着补丁的旧毛巾送给小儿子,还专门给他题词,嘱咐他:到农村去要努力生产,要作一个好农民。董良翮到河北晋县农村去插队,一干就是8年,很少回北京。董良翮所在生产大队的同志到北京出差,董必武为了了解董良翮的情况,还把他们请到家里来,专门问董良翮在农村的缺点,以便对他及时帮助。他还对这些公社、大队干部说:“你们要帮助良翮,他还年轻,工作上要向你们学习,你们经验丰富,当他的老师,教育他在农村好好工作,参加农业劳动,让他还是当一位普通农民好。”董必武在给董良翮的信中一再嘱咐他努力生产,向农民学习。董良翮按照父亲的教导去做,在农村表现非常出色,于1970年12月加入共产d,不久又担任了生产大队d支部书记。董必武得知后,很高兴,但仍然写信告诫他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一得自矜”,二是不要“浅尝辄止”。董必武还想让董良翮的儿子长大了也到晋县农村去。他在给小孙子的诗中写有这样的诗句:“父母在晋县,农忙事田亩。望尔速长大,协作左右手。吾意亦云然,世为农人好。孙良颇茁壮,天逸符大造。”1975年初,董必武病重住院,董良翮回京照顾父亲,但董必武却说:“你是地方干部,农村工作忙,不能长期耽搁。我这里有人照顾,你还是回农村安心工作。”董良翮只得与父亲挥泪辞别。董必武临终前对于如何安排董良翮的事,专门对夫人何连芝说:“良翮是晋县的人,不是北京的人了。他的事要由晋县组织上去安排,我们不必多操心了。”

(2)、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d。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3)、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4)、二十多年周恩来坚持穿国产布衣、补丁衣,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进口是必须的,国外许多东西比我们先进嘛。但我作为总理,代表着中国人的脸孔,中国人的骨气。只要我们国家能生产的,我就要用国货。都不用国货怎么能发展民族工业?我们时时都要想着为发展民族工业多做贡献。”

(5)、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6)、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

(7)、在回来的路上,张书记说:“雷锋,你瞧,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就象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d把我们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底子还薄,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

(8)、由于生活费用少,重庆物价经常波动,八路军办事处的日常生活往往难以为继。为了节约用度,保证中共南方局的正常运转,组织决定由董必武兼管后勤方面的工作。董必武身负很多重任,工作千头万绪,每天都忙得很,但他对于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管理和监督得非常严。他自己带头勤俭节约,决不多花一分钱。他对办伙食的同志提出了一个要求:既要想尽办法改善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他亲自制定了一个机关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经济方面的开支要认真记账,每个月算一次账,决不能透支。办伙食的同志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做了。每个月的开支账,董必武都要核查。有一个月,董必武在核查月底伙食费账目时,发现多支出了6角钱。董必武因为这件事十分自责,他说:“我们d的经费,每一分钱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决不能浪费一分钱。”董必武提出自己要在机关大会上作检查,有同志劝道:“多开支6角钱,也不是你支出的,下次补回来就是了,就不要在大会上检查了。”董必武说:“我是分管后勤工作的,责任在我,正人先正己。”他坚持在大会上检查。他不仅在大会上检查了,还亲笔给d中央写了检讨信。1985年10月,邓颖超重返重庆,在会见抗战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时,和他们回忆起这件事,万分感慨地说:“那时为了六角钱董老都作检讨,现在有的人浪费国家资产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都不心疼呀!”

(9)、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10)、  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d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担任3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

(11)、“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在d的二十大到来之际,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的娄江娃带着我们一起走进老一辈革命家们的节俭故事,一起来学习先辈们那种勤俭节约的精神。

(12)、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3)、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14)、请你注意,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必须为人民服务,除了法律规定的职权外,任何人没有特权。在你思想中,对这点似乎还不很清楚。

(15)、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调他去做统战工作。做这个工作,是需要经常与国民d高级军官和上层人士打交道的。国民d高级军官和上层人士衣服光鲜,脚穿皮鞋或者马靴,吃饭七八个菜,有酒有肉,出入有卫兵前呼后拥,气派得很。董必武却只身穿打着补丁的旧军装,穿着补了又补的旧布鞋和他们打交道。他不卑不亢,有一种沉稳、大气的风度。谈完事,董必武起身就走,从不吃国民d上层高官的请,而是回去和同志们一起吃窝窝头就咸菜。有工作人员提出,董必武和国民d高官打交道,虽然衣着不与他们一样光鲜,但也应该穿八路军的新衣裳,不应该穿打补丁的衣服,这样显得我们太寒酸。董必武坚定地说:“共产d人和国民d比的是什么?是比谁革命,比谁真正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利益,比谁抗日坚决,比谁能得到人民群众拥护,而不是比谁阔气。现在延安条件艰苦,要想到前方战士,想到被日寇占领的地方人民逃荒要饭,不能多花一分钱。”

(16)、董必武的堂弟董贤煦在大革命时期在董必武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到崇阳县农村务农为生,和董必武失去了联系。按理说,他也是早期参加过革命的人,可以得到一些照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搞建设,各方面需要一些人参加工作。1951年初,董贤煦给董必武写信,要求董必武把他安排到北京工作。这年2月13日,董必武给这位堂弟回信如下:

(17)、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18)、当有人说他清廉、节俭过分时,周恩来对身边人说:“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分?我看不过分,前提是我们国家还一穷二白。……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再穷也不缺我几身新衣服……身为六七亿人口大国的总理,我怎样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表明我提倡什么。六七亿人口是应该提倡节俭,还是现在就不顾国情去追求享受?我更多考虑的是后者。”

(19)、弟努力生产、帮助政府收粮,均获成绩,得到奖励很好。农村在土改后需要建设的工作很多,乡村人民代表会议要开好,要组织乡村人民政府,政府要领导和组织农业和农副业的生产,要蓄水积肥,要耘草除虫,要植树蓄林,要组织好合作社……革命的目的是求得人民的解放,特别是劳动大众的解放。假使我上面写的许多事情在农村办不好,革命果实农民就不完全享受得到。

(20)、你现在农村居住,能识字,要好好地帮助当地人民完成上级所号召的任务。弟努(力)生产,可争取做一个模范。不要抛弃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目前来北京没有必要。我今年虽满六十五岁,还能为人民服务做些事。你努力生产,当地人民知道你、信服你,政府也信任你,到任何地方工作都一样。

4、古人革命时期勤俭节约小故事

(1)、最后,工作人员出面帮助康克清解释,说是为了参加活动时穿,朱德才勉强同意。

(2)、在给某工地运水泥时,车子上常撒落一些水泥。雷锋觉得这都是国家的财产,一点也不该浪费,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到每个车子上去打扫。不到两个月,就积攒了一千七八百斤水泥,也都交给了工地。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常说一句英国谚语“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的走廊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4)、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5)、据说曹操处处精打细算,在《世说新语·捷径》中就曾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为剩下一些几寸长的竹片考虑用场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曹操处处注意节约,对来之不易的物资一点也不肯浪费。

(6)、“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7)、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一生清正廉洁,为全d树立了一个真正共产d员的楷模。他留下许多清正廉洁的故事,仅记几件。

(8)、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

(9)、我们要立志做d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10)、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11)、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2)、曹操对当时人去世后厚葬之风颇为不满,曾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明令禁止厚葬,并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此后,他身体力行,努力为大家树立榜样。他为自己准备的送终衣服不过四箱,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一箱,吩咐临终时让人给他穿上当时季节所穿的衣服,又预先为自己选定了瘠薄的地方作为墓地。要求埋葬后不堆土、不栽树,不用金玉珠宝这些东西陪葬,这种崇尚薄葬的做法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13)、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但有的时候,过度的节约也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欧洲文艺中,不得不提荧幕上四大吝啬鬼的形象,其中最盛名的要属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生前处处算计,临死还不忘叫掐灯省油,真叫人欲罢不能!各位朋友,勤俭固好,但不必要的勤俭往往会造成人性上的缺陷,这是值得注意的。列宁的大衣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4)、董必武是中国共产d创始人之在d内资历是很老的,但他从来不摆“老资格”,不争地位、不争名誉。d组织让他干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他总以“配角”“跑龙套的”自居,一生任劳任怨。他总是用“人民公仆”“老黄牛”自勉,并按照“人民公仆”和“老黄牛”的标准,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董必武还曾把自己比作“一匹劣马”,对d给他的职务感到惭愧。他曾多次向组织提出请求,要求取消他的专车、专职秘书,很多事情他都自己做,身边的工作人员能够维持正常工作就行,要减到最少。

(15)、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吗,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是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要打包带回家。节约粮食应该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品质。

(16)、为了救你之急,在我生活费里拨二十万元(第一套人民币,约合第二套人民币20元——笔者注)给你用。这点当然不能解决你当前的困难,但我又有什么更多的力量来帮助你呢?请还是在互助组内多想点办法吧!

(17)、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18)、一次,雷锋把捡来的牙膏皮,卖了二元六角钱。他利用这些钱买了一打笔记本,亲自送给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勉励这他们说:“你们要刻苦努力,每个人都要争当三好学生生。”

(19)、钱在生活中很重要,买菜、买车、买房、出去玩……都需要钱。近两天,我们班发生了浪费钱、偷钱等现象。从家里偷了钱,父母不知道,就拿去小店胡乱买东西。有时碰见一个好友,还把钱送给人家,不只是一两元钱,大的要百元大钞!这事咋不落我头上?不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那样浪费钱,就也等于不珍惜父母的心血。要节约用钱。

(20)、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5、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100字

(1)、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d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徐特立的《粉笔诗》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2)、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3)、当学校倡议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时,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积攒很久的积蓄全都捐了出来。当老师问她为什么捐这么多时,她平静地说:“这么长时间来,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从心底里感激他们。现在,我也要献爱心,这些钱虽然不多,但它代表着我的心意。”生活给了她太多的不幸,她却从中磨练出了坚强乐观,有了这些她不再脆弱,这就是“勤劳节俭”美德好少年马润茁!勤俭节约的事迹材料2她叫xx,xx年10月2日出生,她有一个快乐的家庭,从一年级开始,她每天就自己穿衣服,洗漱干净,和小朋友一起上学,不用父母操心、代劳。

(4)、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复原的西花厅的展柜里还陈列着一件白衬衫。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总理要到气候炎热的印度访问,就在瑞士买了两件衬衣,每件衬衣都有备用的领子,他觉得很好,说道:“衬衣的领子、袖口最容易破,如果换上备用的,就可以接着穿了,我们应该借鉴。”    于是,周总理每次做衬衣时,都要求工作人员多买出几尺布,做出备用的领子和袖口。这样,周总理的衬衣一穿就是很多年。1963年,周总理出访亚非欧十四国前,又添置了几件衬衣,之后再也没有添置过,只是更换领子和袖口。    周总理访问埃及的时候,穿去的衬衣已经很旧了,经不起洗衣机的洗涤,就由当时中国驻埃及大使陈家康的夫人徐克立来洗。看到总理竟穿着如此破旧的衣服,徐克立心里非常难过。她边洗边生气,心想,为什么总理的衣服都穿成这个样子还不给换新的?徐克立带着洗好的衣服来到宾馆,抖开周总理的衣服,向卫士长成元功大动肝火:“你看看,这种旧衣服,连我们使馆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人再穿了,你们就让总理穿这样的衣服?太不像话了!我们要给总理做衣服!”成元功苦笑着说:“难道我们不想给总理做新衣服吗?可你能说服得了总理吗?”......

(5)、1964年董必武到武汉视察,5月8日去麻城重访他过去教学的地方。当地有一个农场生产龟山茶,有一点儿名气。农场领导同志请董必武去看看,还请他为这个茶叶题名。董必武没有推辞,题写了“龟山茶”三个字。临走时,这个农场工作人员送他两斤龟山茶,董必武马上叫秘书照价付款8元。农场领导说:“这是送给您的,不要钱!”董必武说:“我收下茶叶,是收下你们全场职工的心意,我必须照价付款,如果不收钱,我就不要茶了。”董必武走时坚决把钱留下。

(6)、我们的墨囊钢笔,大家可能以为是一次性的,里面的墨囊用完就没什么用了。可是我们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用注射器吸了墨水灌进去就能反复使用。我们平时用过的本子反面还可以当演草纸继续使用;我们的铅笔头可以插在废旧的中性笔管里继续使用……

(7)、朱德见了裁缝师傅,却讲起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道理:“衣服被子只要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候一件衣服得穿多少年!”

(8)、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9)、爱好书法的董必武经常写这样8个字“性习于俭,俭以养廉”。这8个字是董必武的自励,也体现了他一生俭朴的习惯。

(10)、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11)、在以后的日子里,向兰欣会以勤俭节约为自己的基本准则,对事事要求勤俭节约,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也感染身边的人同向兰欣一起打造一个“勤俭节约”社会。勤俭节约的事迹材料5他是xx中学高二五班的一名学生,他叫曹喜洋,他是一个勤俭节约,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男孩。

(12)、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13)、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