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谚语大全精选69句文案
农民二十四节气谚语
1、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及解释
(1)、春锄杂草少,夏锄棉苗好,秋锄如拾金,冬穿新棉袄。
(2)、解释: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
(3)、虽然不懂得播种季节,但到惊蛰时就必须“浸种”,“浸种”是谷种落田前的催芽过程。
(4)、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5)、这时的季节夜晚时间比白天时间长,白天时间短刚吃完早饭不久,煮午餐的时间又到了。
(6)、寒露是热与冷交替季节的开始,露水增多,气温比白露时更低。这个时候不能再赤脚下水了,也不能赤膊了。禾苗到了寒露即将枯萎,经不起寒风;人到了老年,体弱多病,就怕因贫困而生活艰难。
(7)、 过了腊天气长一杈杷。(过了腊月初白昼时间得更长)
(8)、在清明前就应该把水田整理好,清明后就应该把旱地作物(主要是豆类)整理好。
(9)、解释: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10)、解释: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11)、 在种植方面,要把握好时机。“头伏萝卜末伏菜(油菜),中伏种的好白菜”、“入伏十八天,种谷十八亩,打谷十八石”。这时复播种谷还会有好的收成。
(12)、二十四节气中有“夏至”与“冬至”的两至,“至”是“极”。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阳光几乎直射北回线。这时的白昼时最长,夜间亦最短。夏至过后,白天的时间慢慢就短了下来,有谚语说:“过了夏至节,一天短一线”和“夏至一过日渐短”的意思相同。
(13)、虽然不懂得播种季节,但到惊蛰时就必须“浸种”,“浸种”是谷种落田前的催芽过程。
(14)、 有史以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先祖,根据日月星辰的自转公转,依据江河湖海的潮起潮落,按照风霜雪雨的自然现象,遵循雹雾雷电的形成规律,研究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分析寒暑冷热的气候变化,发掘,梳理,总结,完善传播了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的农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产物。它世世代代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生态的良性循环,对人类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是人们生活的无价宝,是世代相传的传家宝,更是千金难买的宝中宝。
(15)、 惊蛰:“惊蛰宁,百事成”、“惊蛰动了土,倒冷四十五”。惊蛰时分如果刮大风尘土飞扬,节后多刮北风,会有沙尘暴,对果树开花结果和庄稼生长不利。
(16)、解释: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17)、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们又总结到:
(18)、“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
(19)、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20)、寓意:惊蛰刮起南风,天气还要转凉,应过些时日天气暖些再下地种田。
2、二十四节气农谚语大全
(1)、莳里锄头,胜过垩头(肥料。松土深一寸,等于上次粪。七月下雨斗量花。
(2)、三九不冷夏不收。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3)、进入小暑,即要数伏了。数伏时期,天气炎热,土壤中的水份很快被蒸发。所以为了防止干旱,保持水份,锄地应及早动手。在极为炎热的天气里,土壤中的水份顺着土壤毛细管被蒸发,锄地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不致水份蒸发掉,起到保墒作用,所以谚语强调锄地越早越好。
(4)、 初一初二不见月,咕哩咕咚多半月。(每个农历月的初一初二阴雨,多半个月都会是阴雨天气)
(5)、 九月九没雨看十三没雨半冬干。(农历九月初九和十三日不下雨,整个冬天都会少雨)
(6)、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民间谚语》
(7)、并且刮风较小,弱、轻、故有“风死下”一说。这时的农事活动,如春耕翻地,基本结束,所以说“牛打下洼”。人们已进入播种期,早田作物如玉米、黄豆等都可以入种,“种啥也不晚”。
(8)、清明种芋头,谷雨种姜是适当时节。如果谷雨时节不种田,到了大暑就没有收成。
(9)、立夏、小满: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多生;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10)、 二十四节气确立于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历法,是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实际经验的积累成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农事活动和区分气象物候的重要依据,它每个节气的记时记事,与我县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天气变化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密切联系。因此,有学者考证说,河东大地是二十四节气发端和形成的主要地域之一。
(11)、“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以阳历来看在第二年的1月20日或21日,此时太阳正好到达黄经300度。陕北历史上在这里年极端气温在零下30—25度。是为最冷的时期,滴水成冰,无怪谚语说“小寒大寒,滴水成团”。
(12)、 过了冬至,天气长一肋子。(白天开始变得更长)
(13)、寒露表示地面的气温更冰凉,将要结霜了,陕北平均气温在8—10度左右,已到秋收大忙时期,“寒露谷,倒一半”就是指谷子快要收割完。秋收大忙时间,要提早动快,不然就有“糜子迟收折头,谷子迟收风磨,豆子迟收炸裂,洋芋迟收冻坏”的减产劣势。
(14)、二十四节气源远流长,历经长时期的验证,成为我国唯一的一部历书,为人民的农事活动以及衣食住行做出巨大贡献。然则,时至今日,很多人,尤其在农村和土地打交道的年轻人,将这一农业法典丢掉了,或不够遵从了。我们重提二十四节气及有关谚语,是对这一非遗的敬畏和厚爱。
(15)、一粒两粒不上秤,千粒万粒就成斤。一穗落一粒,一亩拾一簸。
(16)、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7)、 寒露霜降是秋芒季节,既要收割碾打谷黍,又要搬运玉米、割豆子、摘棉花、收芝麻,农活虽然复杂,但要做到忙而不乱,注意技巧。“早割豆(不炸角),午摘花(少沾叶屑),摊开口袋收芝麻(不怕颗粒掉地里)”,做到颗粒归仓。
(18)、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此文惊醒无数中老年人,说得太对了
(19)、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吉)
(20)、寓意:到了惊蛰,就再也不能把牛圈在牛棚里,要到地里耕地做农活。也是用来表达惊蛰之后农耕开始的意思。
3、二十四节气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
(1)、解释: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2)、立春这天如果天气晴好,预示今年雨水调和,农民们耕田办田很方便,不太费劲。
(3)、 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麦吃腊月土,碾耱不松手”,通过碾耱,使虚土进入耧沟壕内的麦根周围,这样可以保墒保温防冻,促进分孽生长。
(4)、‘立冬雪花飞,一冬雪成堆’,是说立冬下雪,这个冬季雪水多。
(5)、解释: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6)、早秋凉飕飕,晚秋晒死牛(苏、桂、川) 秋来伏,热得哭(贵) 处暑节气气象谚语
(7)、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8)、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9)、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10)、20)八月有雨好种田,十月有雨麦墩盘,来年三月透地雨,穗足粒多保丰产。
(11)、谚语“数伏数凉哩,数九数热哩”。是指数伏到了三伏后,是为“伏尽立秋”时,天气自然会慢慢凉爽起来。同样数九到了九尽以后,即将要“立春”,天气又自然会慢慢地暖和起来。
(12)、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民间谚语》
(13)、解释: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必定很多。
(14)、以下民间谚语与所描述的节气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15)、寒露、霜降: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逢雷声菜价高。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夏雨淋透,霜期退后。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16)、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采桑娘子喜天晴,种田哥哥要雨天。
(17)、 一年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是华夏民族农耕文明最早的文化成果。它反映了冷暖寒暑的气候变化和季节特点,有力地指导农事活动促进农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
(18)、“谷雨下秧,立夏栽”,“谷雨麦怀胎”,“明清明,暗谷雨”,“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受干,后三天叫受淹”, “三月不碾场,打麦土里扬”。
(19)、清明种芋,谷雨种姜。谷雨无田莳,大暑无禾割。
(20)、‘立冬阴,一冬温’,是说如果立冬这一天是阴天,整个冬季会比较温暖,天气不会太寒冷。
4、农村24节气谚语
(1)、寓意:惊蛰时节地气通畅,是种大葱的好时节。
(2)、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3)、寒露脚不露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九月台,无人知;九月台,惨歪歪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鄂)
(4)、7)开花过密,适当疏掉,全部保留,空耗养料。
(5)、“雨打小满头,晒死老黄牛”,这是一条气候变化的谚语,阳历5月下旬雨水较多,亦是雨打小满头,到了6月间,就出现高温干旱的天气,故有“晒死老黄牛”的经验一说。天气的变化,雨水的多少,大多有着周期性的走向,所以如是的谚语都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小雪、大雪: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7)、立秋后吃葡萄的,都看看,别说我没告诉你哦!
(8)、从小雪开始经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就是立春之时。小雪到大雪是一个月,为“一月正”。冬至15天加上小寒大寒30天,计45天时“定打春”。
(9)、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