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体还有什么体精选123句文案
语录体是什么意思
1、语录体模板
(1)、当下文本通过转述手段保留了源文本语录体的语文体式——对话体式、记言体式。
(2)、有些造化看似从天而降,其实还是源自个人的修行。你总是遇上好人,必然是自己修到了春风化雨。
(3)、被迫去懂,或者苛求别人来懂,累人,也伤己。我的意思是,既然不愿懂,那就不必懂。
(4)、喜欢跟安静的人在一起的,必然也是安静的人。当然了,安静的人更愿意与自己厮守。所以,他们大都是孤独的。惟如此,才很好地解释了自我的安静,也惟空谷绝响,才丰富着自我的安静。
(5)、如果生活没有对你曾经犯下的错误做出惩罚,你要告诉自己,这是宽恕。
(6)、在这里,老子列举了三种“为”的方式,最好的“为”是“太上,下知有之”,民众只知道有君主,有统治者;次一级的是“亲而誉之”,民众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级的“为”是民众都惧怕他;最下等的的“为”,是民众怠慢他,轻侮他,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8)、日常生活语境(台历页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由于主题内容多涉治国理政、道德伦理、家国情怀、人生哲理,故“语录”在历史上被定位为权威、经典、正式的道德教条、醒世恒言,被奉为先师哲人语言智慧的化身。而在电子语境中“语录”权威、经典语义内容发生泛化,正式语体被消解,严肃的语言伦理转为追求寻常有趣甚至语言暴力,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自主化、私人化、平民化、情感化的话语:
(10)、“语录”是一种跨越古今中外的语言现象,通过“记录”“摘录”语体手段生成语体互文。从“语录”内部结构看,“语录”源文本与当下文本通过结构形式和语义内容互涉,生成特定的语文体式、文体体裁和语篇类型——“语录体”,并随不同交际意图的实施产生相应的风格变异。因此,要对“语录体”的生成与理解等作内部考察必然涉及话语交际主体和语体、文体、语篇、风格等领域。而历史形成的社会政治、科技、文化语境等交际领域又形成语录语体分化融合、文体流变、语篇生成、语言风格变异的外部动因。鉴于对“语录体”体制的理论阐释首先需要立足于语体基础,论文选取“语录体”的源起和语体分化与融合论域,从互文路径视角,考察了既源远流长又富现代活力的“语录体”语体分化与融合的外部条件和内在理据。
(11)、在世俗的生活里,你既要做好观众,还要懂得适当演戏。
(12)、没事的时候,就去大自然中走走,再繁复绚丽的自然景致,呈现出的也只会是简单。人群中去不得,多少看起来简单的人,也云波诡谲,显得纷繁复杂。
(13)、电视剧《人到四十》借用李长江这个角色,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这个德性,再不好过的生活,再难过的坎,你生过,硬过,最终,都得过。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第十三章)
(1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第二十三章)
(16)、《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17)、没有适当的愤怒,就会丧失对方对你的敬重;没有坚守的立场,对方就会在你的摇摆里觉得有机可乘。
(18)、孔子是《论语》 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 子路的率直鲁莽, 颜回的温雅贤良, 子贡的聪颖善辩, 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摘录语体”指“摘编某人著作,文章的片断,汇集成册”所形成的语录表述程式。如前所述,从“记录”生成手段到“摘录”生成手段,实现了语录语体的重大转型。两种手段的不同功效在于:1)记录生成相对客观,是一种直接言语行为:客观记录现场言说;摘录生成有主观性,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间接言语行为:言语转述行为;2)“记录”“摘录”过程虽然都有交际主体选择性注意的加入,但“记录”主体主要遵从主题制约下的记实原则,“摘录”主体则根据主题重构语境、确定录入内容;3)记言语体从口语到书面语,语体属性发生变化:已从语音符号系统转为文字符号系统;摘录语体从书面语到书面语,是同一符号系统中的符号迁移,语体属性无变化;4)“讲学、传教、论道”是记录语体主要的教学交际领域,摘录语体则是包括却不限于教学交际领域的广大社会交际领域。根据交际领域的社会功能变异,语录语体相应分化为各领域的分支语体。
(20)、舒展就是不别扭,不纠缠,不纠结,不跟自己过不去。
2、语录体还有什么体
(1)、精神庸俗,自会道德沦丧。人在精神天地里,如果只剩下了欲望崇拜,这天地就会变小,变暗,变萧索,甚至,要黑到没有一点星光。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第四)
(3)、羡慕那些有所见而不为所动的人。因为活得简单,就不会在多余的事情上纠缠。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就不再什么都想要。
(4)、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金忠明教授在他的《衡山夜话》序言中说的那样:“谈话类的文章也好,着作也好,在久远的历史中也是经常看到的,我想举两本教育类的经典着作,一是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是中国孔子的《论语》,这样一种谈话的方式可能比较容易使大家对教育产生一些生动的思想。”
(5)、当你喝不了冷饮,才开始怀念年轻时候那个生吃猛喝的胃;当你吹不了冷风,才开始羡慕当初那个冲冷水澡睡凉炕的身体;当你被欲望迷乱,陷于泥淖,才开始仰望起先那颗无边宁静的心。
(6)、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金忠明教授在他的《衡山夜话》序言中说的那样:“谈话类的文章也好,着作也好,在久远的历史中也是经常看到的,我想举两本教育类的经典着作,一是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是中国孔子的《论语》,这样一种谈话的方式可能比较容易使大家对教育产生一些生动的思想。”
(7)、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8)、平台使用图片除特别注明来源,均来自公版权网站
(9)、伏笔是在人生最流光溢彩的时刻埋下的,然后,在灰头土脸的时候,突然闪现,让你体味所有的寒凉。
(10)、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篇解读了《论语》之“论”——“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抑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是“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我们认为,孔子弟子门人“相与辑而论纂”的“论语”正是这“述经叙理”之“论”和“圣意”“仲尼微言”之语,包括1)孔子的言谈;2)孔子应答语;3)弟子门人与孔子交谈和相互交谈的话语。这就是《论语》记录的、日后成为“语录”经典的语文体式与要义。
(11)、*LongmanGuidetoShakespeareQuotations译为《朗文莎士比亚语录导读》。
(12)、文/马德 选自/《干净的生活,必然源自干净的圈子》
(13)、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
(14)、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而写成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在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中叙述事件、展开情节、交代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对话的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或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15)、一个人,无论身陷多深的喧闹,心也要朝向简单。因为,简单中才能找到你,才能找到快乐。
(16)、但不要因此而得寸进尺。或者说,你不能因此而欺负生活,给脸不要脸。生活不想以此纵容谁,只是想让所有人明白,谁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17)、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当前全民语言狂欢的交际需求,“语录”概念内涵外延历史性拓展,从至尊圣贤话语泛化为人人可以生产和发布的信息。而新媒体语境支持的“语录体”也通过语体的分化融合、文体流变、语篇意义多维整合呈现出现代修辞学、社会语言学意义上的类型特征。
(18)、话少比话多好。话多了,会让人烦,也会失去别人的尊重。再激愤,也不要说过头话。过头话容易伤人,也容易贻人口舌。话在出口的时候,最好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晚一分钟说出口,也许比早一分钟说出口听起来更稳妥。说话难听会被人记住,说话好听也会被人记住。也就是说,你的狰狞和柔和,会留在别人心底。
(19)、本文从社会交际领域出发,考察了“语录体”的源起与“记录”“摘录”互文手段的实现路径,描写解释了古今语录体分化融合的外部条件和内在理据。
(20)、学界从语言学、文献学、版本学、文学角度对“语录”“语录体”的研究,或集中于“语录”语言文字的特点,或关注作者、编者、注疏者、版本的历史真伪,或考论文体演变、社会伦理、文化价值等。而对“语录体”语言学视角的本体研究缺乏应有的关注,包括:对作为最早的言语交际体式——典型的对话体式和最原始的人际交流实录文本的示范意义;对“语录”通过语文体式历史分化融合实现的文体流变、风格变异;对“语录体”文体发展演变承上启下的功能作用;对“语录体”语篇生成理解的互文路径等,当然更缺少对“语录体”这种特殊语体生成机制与实践运用于现代修辞学、社会学意义上的考论。而当下社会语言生活中,网络流行语录不仅仅使古代“语录”的语义内容大大扩容,而且超越此前仅以口语、书面文字作为载体的传统制式,发展成为辅以音频、图表、影像等综合载体形式的多模态结构体。总之,“语录体”本体研究、运用研究视角亟待展开的诸多论题已经显示出进行专题研究、系统探索的广阔空间与实践意义。
3、语录体有哪些
(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2)、《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3)、人生悲凉感的产生,有时,倒不是你混得不如人,而是还没等到混得不如人,马上就有人不正眼看你。
(4)、向一条道上的人倾诉、哭笑,袒露你的本真。在三观不合的人那里,去坚持自己的孤独。
(5)、*确定构成“语录体”文学散文体裁和语言风格类型;
(6)、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7)、 文/马德 选自/《最深的恐惧是自己吓自己》
(8)、《论语》创建“语录体”语体体系的主要贡献为:
(9)、*Quotation,引用;引述;引文、引语、语录。
(10)、江蓝生主编、刘肇杰摘录的《禅宗语录一百则》选自唐宋年间的禅宗语录集,包括七十多位禅师的精彩对话及问答。源文本、当下文本语体均为语录体。以前六则的目录为例:
(11)、在一个人那里,他说得对的,你听了,他说得不对的,你从了。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对你为所欲为。
(12)、是的,人生,只有回不去的过去,没有过不去的当下。
(13)、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正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14)、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鸟鸣幽林,岚流云飞。不知道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一抹珍贵的清凉,是张狂的众生相中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
(15)、《孟子》由孟轲晚年和弟子共同编纂,是典型的对话体散文,以记言语体为主,多是孟珂与君王或同代学者交谈辩论的记录。《孟子》一书的结构程式、编纂体例均沿袭《论语》,但语文体式类型比《论语》更为丰富,且擅长辩论的孟子发展了论辩体。《论语》的文字庄重严谨、简约精辟、语气温婉,《孟子》则有许多长篇大论。阐述语势磅礴,逻辑严密,既尖锐机智又从容舒缓,直接影响后世论辩语体体式的形成。
(16)、唯我独大的人,是看不到自我的猥琐的,当然了,也不在乎别人猥琐。最大沦陷就在这里,因为什么都不在乎了,所以才什么也不是了。
(17)、“摘录语体”是根据交际意图按照选择性注意方式摘录的语录产品,生成路径通常是从书面语体到书面语体。生成方式表现为篇际互文生成,摘录的语录从一个语境进入另一个重构语境,在语篇的整体与整体或整体与部分间发生篇际互文关。其类型主要有:1)在同一符号系统中语录从一个/类语篇到另一个/类语篇。如从《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中摘选出《毛主席语录》;2)语录从一种文字符号系统进入另一种文字符号系统,如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汉语到外语/从外语到汉语。如:美国丹尼尔·B.贝克《权力语录》录入的近四千条语录,是作者从十四种英语/非英语的名言录和大量报刊中选出,汇集成册,译者王文斌、张文涛将之翻译成汉语。
(18)、“语录”是关于某人、某群体言论的记录或摘录。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在古代,“语录”是讲学、传教、论道等社会语言生活实践的言语产品,被打上圣贤宗师学说的标签,附上了儒、佛、道经典文化意义。由记录或摘录互涉方式所决定,“语录”的结构形式与语义内容通过互文路径衍化成特定的表述程式——“语录体”。
(19)、ThisthornDothtoourroseofyouthrightlybelong.
(20)、《论语》中还有大量标准的问答句,以记言体形式记录了孔子师徒间及徒弟门人间的对话。据我们统计,其中有240条近一半的语录为对话语录体,通过对话语境由不同交际主体进行对话构成的连贯话语,系统建构对话语录体相对稳定成熟的表述程式。
4、啥叫语录体
(1)、他们解放了自己的嘴巴,也渴望避开全世界的喧嚣。也许,在他们看来,清净是内心中的一种秩序,是个人王国的全部上层建筑。
(2)、*事后追忆需要根据长时记忆或短时记忆进行的编码行为;
(3)、“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第十章)
(4)、但不要因此而得寸进尺。或者说,你不能因此而欺负生活,给脸不要脸。生活不想以此纵容谁,只是想让所有人明白,谁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5)、以交际领域、语言材料与“记录”“摘录”语体手段为语篇互文的前提条件,梳理出“语录体”生成的互文路径:从口语体到书面语体的转型;从书面语体到书面语体的语体分化;综合口语体、书面语体,形成记言语体、摘录语体并用或综合使用的语体融合。
(6)、1960年,前苏联语言学家维诺格拉陀夫曾在《语言风格与风格学论文选择》一书中指出:“语体是社会所意识的、在功能上被制约的、内部相结合的、在某一全民的、全民族的语言范围内运用、选择、组合语言交际手段的方法总和”。从这段话中,精简掉前面长长的定语,可以浓缩为关键词“语言范围”“语言交际手段的方法总和”。可见语体是研究语言运用中语言的手段方法的概念。
(7)、论语编制而成,结束于战国前期。然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以下的弟子来用来记录生前的言行举止和规范弟子们的品德和行为举止的要求,而编制的书。在书中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文化,伦理思想,道德理念及教育原则等等,并且文章多于文言文出现,其篇章是非常的生动形象。并且语言也是非常的简洁,能够让人通俗易懂,并且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篇表达的意思。
(8)、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第八十一章)
(9)、再则,口语的运用,是交际的自然形态,本是语言运用的源头与基础。陈望道强调:“语辞就是普通所谓语言。语言是达意传情的标记,也就是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情达意可以用各种的标记”,“而最常用而又最有用的,却是一种听觉的标记,就是口头的语言。普通所谓语言,便是指这一种口头语言而言。”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也介绍了历史上早期“言文统一”的真实情形:“《尚书》底诏诰全是当时的白话,汉代的手诏,差不多亦是当时的白话。”“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分离,书面语成为今天人们常说的‘古文’”,至现代才出现“言文分离”。文天祥也曾评论唐学重“文辞”轻“言辞/语辞”之局限:“‘辞之义有二:发于言为言辞,发于文为文辞’,那么所谓古文辞之学还只做了一半。必待宋时道学盛行,兼重语录,提倡了言辞一体,才比唐学更进一步,包括了言辞之学。”陈望道对“顾亭林所谓‘从语录入门者多不善于修辞’”的偏见提出了批评。诸此,从各个方面说明了口语语体特征是言语表达的基本特征,更是源自日常交谈语录体的首要语体特征。
(10)、口语体式是“记言体”最重要的语体类型,语言文字质朴平实、清新自然、少雕琢修饰。这是因其所记录的对象——“某人或某群体的言语”本就源自古代简朴的原生态口语。由于属孔门师徒间言语的直接交流,从口语体式直录为书面语体式,言语体系也基本上保证了言说主体日常口语的形式表征和言说内容及共享知识、情感、态度的真实性、同质性。语言史上重“文辞”轻“语辞”,认为口语语辞简朴粗俗,平白浅直,语录体的言语表达因富口语特征,更是多被垢病。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就有“宋儒语录皆方言俗语,实为可厌,程朱尤甚,盖多出其门人传录之过。圣门言出,辞气当远鄙倍,今满纸里俗助辞,转益支离,息谓窃取禅宗,实亦下同市井”。殊不知,这恰为语录口语体的语体特征。朱熹语录本为充满艰深哲学思辨的表述,正因为门人以通俗的口语体记录,才使得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例如《朱子语录》卷十四“大学”篇弟子们以通俗的口语体式记录了朱子关于如何读、为何读“四书”的观点:
(11)、文言版《说文解字》:论,议也。从言,仑声。
(12)、上述这样的问答式将近20处,是对常见问题的回答。但是《道德经》中还有一类答案是间接的、隐藏式的,是老子就重大观点进行的论述和说明,比如他对其主要政治主张(也是修道主张)“无为”的论述,为了阐述清楚“无为”的特性、意义,他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描述了“道”的不同特性,比如实存意义的、作为天地万物之母的“道”,还有法则、规律意义上的,作为天地万物运行遵循的“道”等,并例举各种生活常见实物来喻道之“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特性。
(13)、人生悲凉感的产生,有时,倒不是你混得不如人,而是还没等到混得不如人,马上就有人不正眼看你。
(14)、慈悲不必属于哪种宗教,因为它自身就是宗教——爱的宗教,它是这个世界生生不灭的温暖和希望,也是人世的终极力量。但慈悲不是简单给予。也因此,真正的慈善,不是拿出富人的钱给了穷人,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让穷人的内心充满光亮。
(15)、*根据交谈方和记录方的信息焦点和注意性资源,对动态的会话过程进行有价值的信息选取,并对信息进行结构性的解析和合理性评估。
(16)、总之,记得民众说的那句话:“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就是对“自然”、“无为”思想、行为的最简洁、最接地气的回答。
(17)、王恒展、杨敏主编的“中国先贤语录口袋书”丛书从诸子散文中摘录诸子语录八种。丛书的生成启用了多重互文路径:1)从口语到书面语,由各诸子的门人弟子记录先师言谈语录,辑录成册;2)由丛书编辑根据交际意图从诸子散文中摘录出相关主题的语录集合;3)文言、白话、英文三相对照,通过语码转换方式从文言译成白话文,再译成英文。交际动因:翻译经典典籍,精选诸子思想精华,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18)、*教学语境:《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关于唐以后语录语体的历史发展,禇斌杰曾作概括说明:“唐代僧人讲佛,弟子往往直录其语,沿称‘语录’。如释道原纂集诸方语录成《景德传灯录》三十卷。”据学者统计,从唐到清,禅宗语录多达三百余种。201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禅宗语录辑要》“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四十八卷所辑中国禅宗‘五家七宗’的语录,兼及颂古、评唱等著作,共二十三种,一百二十四卷”。冯青在《朱熹语录文献语言研究》中介绍道:“同为教学产物的禅宗语录,传世的有很多,唐五代较为可靠的是敦煌写本《六祖壇经》《神会语录》及《祖堂集》,宋代有《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碧岩录》和《大慧书》等。”《六祖坛经》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集,由弟子法海等运用对话记言体,记录了佛教禅宗祖师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和启发门徒的言教。胡适认为“《坛经》的体裁便是白话语录的始祖”。此处“体裁”并非强调《坛经》的散文文体,而是强调其口语体特征。
(20)、作为集“语录体”大成的著作《论语》,内容上阐发经书叙说道理,形式上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论经释道过程之言语成品。而《论语》既是“门人追记”的论学语录,实现生产过程的记录语体必然有属于“语录体”自身的语文体式及所反映的类型化特征。据分析,《论语》语文体式大体可归纳为:1)口语体式;2)对话体式;3)记言体式。三种类型不仅在《论语》典籍中得以系统实现、协调统而且通过系统建构语录体相对稳定成熟的表述程式,形成了后世效仿的语录体语体体系。
5、语录体是体裁吗
(1)、人情美,让一个人的灵魂走向了高处,而诗情美,则让灵魂走向了远方。人生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就是灵魂的质量。肉体降生,只是交代了你来到这个世界。惟灵魂涅槃,才回答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也就是说,灵魂产生的是人生的意义。
(2)、作者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
(3)、《论语》语录源自师徒间教学语境中的“语”,区别于《尚书》公文上奏下启的“自述、自言”体例,创立记言表述程式的“问答”式对话语体。
(4)、彼此都不屑,是因为觉得彼此都不配。一个缺乏相互尊重的社会,人不是活在了物质里,就是活在了自我里。没有崇高的信仰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基本的道德约束也不够。
(5)、而且实际上,正如很多人都赞同的,越是学问精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因为这些高深的学者已将知识融汇贯通并且他们思维敏捷、文思清晰,于是就能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
(6)、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古今中外,在浩如烟海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作品中,这种用简洁语录体的表达方式写成的着作是很多的,它们也是有着极强生命力的。
(7)、强权是这么产生的,蛮横也是这么产生的。这个世间一切的居高临下,一切的欺辱,都是这么产生的。
(8)、“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9)、——核辐射研究权威,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授弗雷德·麦特勒认为,日本福岛核事故对灾民的心理影响非常严重。(《2011语录》2011:71)
(10)、“语录体”的语体融合主要指记录、摘录语体手段融合形成的融合语体。“语录体”的语体先分化后融合,反映了古今语录体随交际领域变迁、顺应语体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口语体到书面语体再到电子语录体,是语体分化循序渐进的自然认知顺序,而建立在电子语境中语体
(11)、其他诸如“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都是顺应自然,不以声教政令扰民、不以繁苛税法欺民的意思,这才是无为的本意。
(12)、↓摘录互文路径:源文本的语篇单元→当下文本的语篇整体
(13)、在一个人那里,他说得对的,你听了,他说得不对的,你从了。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对你为所欲为。
(14)、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多用以阐明全书的主旨及内容。
(15)、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古今中外,在浩如烟海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作品中,这种用简洁语录体的表达方式写成的着作是很多的,它们也是有着极强生命力的。
(16)、与对方相处了十年,基本上就可以对这个人盖棺定论。因为十年的时间,你看到了太多的真实。十年时间堆砌起来的每一个真实,就是这个人的原形。一个再能伪装的人,时间也会榨干他,让他形销骨立,剩下一堆本质。
(17)、《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18)、*摘录表述程式从有即时性的口语体、对话记言语体转化为有延时性的摘录语体。
(19)、但是“顺道而为”这个“度”怎么把握,什么样的“为”是“顺道”的,什么样的“为”是胡作乱为的,似乎文中并没交代,而这个答案就隐藏在文中,“顺道”与“悖道”的界限参照便是“自然”。
(20)、从衍化路径看,《论语》语录以文学性特征区分于《尚书》中的公文语体,从散文体裁中分化出来,自立门户,形成独白与对话体式兼具的“记言语体”。
(1)、*文汇出版社《新周刊》主编的1996-2017语录集系列。书名是“年度+语录”,选自报刊的新闻。以一年中的热点事件为题选取多模态语录体,“《2012语录》就从报刊新闻中选录1000条语录·1000幅人物肖像·1000个时代现场的图片”。
(2)、(全文及参考文献见《当代修辞学》2020年第4期,第63-79页。本期推文为节选摘录,略有删减和编辑)
(3)、在最悲惨的日子里,要相信世界的柔软。一者你的内心柔软,没有因为贫穷而生仇恨。二者是他人的柔软,总有人会念及自己的苦难,而心生慈悲。
(4)、《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5)、已有研究中,“语录”与“语录体”的概念意义往往不予区分。本文“语录”指口头或书面的言语成品实体;“语录体”兼具“语录实体”“语录文体”“语录语体”“语录风格”“语录体语篇”的概念意义。
(6)、*TrevorRGriffiths&TrevorAJoscelyne编著的LongmanGuidetoShakespeareQuotations(《朗文莎士比亚语录导读》)围绕38个戏剧主题6个诗歌主题摘录了莎士比亚语录2173条。如围绕戏剧主题All’sWellthatendswell摘录了34条语录,其中:
(7)、 文/马德 选自《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8)、“语录体”不再是圣人宗师、前贤权威的专属语体形式,而是属于社会个体或群体共享的信息体制。但凡认定为有影响力、有价值、有意义、表达语言智慧的任何话语,都可以冠以“语录”之名义。有时“语录”语义衍变走向极端,不但不与传统“语录”语义吻合,表达正向、积极的传统语义,反而因修饰语的社会价值批判反映了反向、消极的意义。这类“语录”的运用应该在讽刺语义的基础上发挥了否定修饰语限定意义的工具功能。如:
(9)、网络电子平台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自由的话语空间,权重位高之人也并非总是居于“语录”的话语核心,言说主体可以是在公共平台和自媒体上发布任何网页条目的任何人。既可以是代表国家机构团体的国家领导人、权威、名流、前辈,如人民出版社发布的“邓小平语录”“江泽民经典语录”“胡锦涛语录”“习近平治国理政精彩语录”;也可以是网民个体根据各自交际意图或创造、或记录、或摘录的私人定制、日常发布的话语。发布者可以是官衔级别最低的“班长”,还可以是呀呀学语的晚辈儿童。
(10)、“语录体”记言体的语文体式由“记录”或”摘录”某人、某群体言论的记录手段形成。
(11)、有时候,在乎这个世界越多,存在感就越少。在乎别人越多,活出自己就越难。更何况,曾经在乎过那么多,谁又在乎过你的在乎!
(12)、通过一面之交,就去推断一个人,对他人是不负责任的。由此推断,一见钟情地去爱一个人,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前者的危险是容易误了别人,后者的危险是容易误了自己。
(13)、陈望道在《发凡》中讨论了语言表达最基本的两种手段:一为“记述”,一为“表现”。他认为“记述的表达以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常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细周密地记录事物的形态、性质、组织等等”。方光涛也认为语体学是门“记述性”的科学,语体研究的目的是“在于发见表达手段和被表达的内容的关系”,以考察由交际功能分化而形成的功能变体。可见,记言手段宜描写解释“语录体”语体的本质属性。
(14)、从文本发生学的角度看,“语录”最初产生于孔子师徒之间“实录言语表达”的言语行为,故语录生产自始就不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上下两千余年,上至先秦诸子、禅宗宗师、程朱儒士等圣人贤者,下至徒子徒孙或后学通过记录言语并辑合成册的互动言语行为。故“语录”的生成是一种群治的言语行为,有人“说”,有人据实“记录整理”,将口语体转化为书面语体。而口语体式、对话体式是记录整理主要采用的语文体式,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表述程式,并体系化为相应的语录体。随着交际领域的变化,交际主体为适应不同语境又会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选用不同的载体形式,适时调整语体的表述程式来传情达意。这就推动了语录语体分化的产生。
(15)、语义泛化形成的语体融合更进一步则表现为语录线上即时生成。“记录”现场性与“摘录”延时性被打通,生产与发布也可同时进行。在线生成的维基语录就是记言语体、摘录语体交融并推动语录语义泛化的典型案例。网站“贝客牛人语录”(“牛人语录”)中的“语录”也是“全民参与文字创意活动现场生成”的产品。通过线上即时“发布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其规则为:第一步,点击“发布语录”相关链接,创造语录;第二步,发表心愿:勇敢地说出来!并同步到首页个人状态栏;第三步,曝光语录:邀请好友关注……这类语录将生成与发布过程合而为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大众语言狂欢的文化心理为基础生产的新型语录产品,充分显示了内在心理动因与外在技术条件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协调统一。
(16)、彼此都不屑,是因为觉得彼此都不配。一个缺乏相互尊重的社会,人不是活在了物质里,就是活在了自我里。没有崇高的信仰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基本的道德约束也不够。
(17)、在平淡的日子里,翻晒清词丽句。向每一个苦难和委屈的过往道歉,向三餐致敬。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对有些人说不,让所有的不值得滚远。然后,珍视日常,为平静的日子张灯结彩。谁说了也不算,我才是我的王。家是多美的宫殿,花草臣服。终生的侍卫是你,而且,只需你。
(18)、*Epigram,警句,机智的短诗,讽刺诗。
(19)、这种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是教育历史上的瑰宝,是永远洋溢着生命活力的着作。
(20)、《孔子语录》:仁义道德、修身养性、为政治国、学习教育、礼仪伦理、哲理情操
(1)、然而,回不去了。人生的好多东西,就这样回不去了。当你失去了这一切,你与生活,就只剩下了将就、妥协以及投降。
(2)、有时候,在乎这个世界越多,存在感就越少。在乎别人越多,活出自己就越难。更何况,曾经在乎过那么多,谁又在乎过你的在乎!
(3)、前溯并辨析“语录体”萌芽时期代表作《尚书》《老子》的语体表现,总结集语录体大成的《论语》中的语体体式:口语体式、对话体式、记言体式,归结出古代语录体的结构框架和表述程式,以此为考察后世语录体的理论范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