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徐志摩诗集包括精选134句文案

美词美句 2023-12-06 00:22:43
导读 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1、徐志摩诗歌有什么 (1)、此诗主要是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切感悟,诗人于其中表达了对爱与美的消逝的感叹,也透露出对这些美好情愫的眷...

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1、徐志摩诗歌有什么

(1)、此诗主要是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切感悟,诗人于其中表达了对爱与美的消逝的感叹,也透露出对这些美好情愫的眷顾之情。

(2)、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① 推荐思路:A是什么,B是什么,C是什么,A与B与C相互的关联

(4)、说到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这个板块最让学生忐忑。“老师教不来,学生不明白学什么。”这是一个通病。其主因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也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它还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的基于文本又超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因而这样的内容学生在学的时候思路是混乱的,行为是无所依的。以“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为例。在人教版教材中它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分为两课(“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以“与诗同行”为例,我们看看它是怎么要求的:

(5)、如《雪花的快乐》中三句“飞扬”的重复,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出轻松愉快的情调;《沙扬娜拉》一首中“道一声珍重”的连用,既写出了日本女郎的礼貌谦恭,又使人感到依依惜别之情;《再别康桥》中三句“轻轻的”,给人一种飘逸之感。这些都较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

(6)、——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7)、有人批评自由诗不成形、不成熟。这可能因为他们仍怀抱着崇高的诗人使命和传统的诗歌崇拜。

(8)、从中国古代诗歌节奏的发展变化看,上古时代,节奏比较简单、整齐;唐代以后,节奏变得丰富多彩、参差错落。原因是否因为乐器、乐曲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可以假设:先民敲击瓦罐、铜钟伴诵、伴唱时,节奏只能简单,整齐就是合拍。当丝竹管弦出现、外来音乐进入后,音乐旋律自然变得丰富多彩,歌词节奏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9)、(2)新月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应当说新诗艺术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开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论”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诗歌艺术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诗的美学标准,是对新诗发展问题的最早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10)、总而言之,学习四年级的统编教材,对比较为熟悉的人教版的教材,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套真正以生为本,致力于提升语文素养的教材;这是一套培养思维,有灵魂的教材;这是一套细致分步,有方法的教材!

(11)、⑤范文:《时代的航标——我为什么要投它一票》(一类上48)

(12)、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都可借鉴、运用。但试贴诗时代已经过去,谁也无法再创公认的诗词格律,谁也无法规范自由诗。诗体重建的趋势,不是増多诗体,而是诗体不受任何制约,自由发展。

(13)、程诗的内容与徐志摩的诗相似,极力对“爱”和“美”进行诠释,但相比较而言,程诗将更多内容放在了“凄美”上,在程杰的诗中,残缺的爱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拂晓》中写道:“可笑,谁让我空守荒村,谁让我祈祷明媚。明媚,我坚信会来的明媚,亦能把苍老赶跑,亦能把青春打碎。”

(14)、刘禹君,1996年出生于黑龙江。201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同年保送研究生并获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目前仍硕士在读,导师:徐默、盛天晔。现为江苏省书画院特聘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5)、马雅可夫斯基从强化内容角度,谈押韵的必要性:“没有韵脚……诗就会分散。韵脚使你回到上一行,回想起前一行,使叙述一个思想的所有诗行共同行动。”

(16)、1—5BBACC    6—10CAADA

(17)、(《新青年》)《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杂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刊物。1915年于上海创刊,曾用名《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倡导文化启蒙,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1921年中国共产d成立后,成为d的机关刊物,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6年终刊。

(18)、以《启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9)、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中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明哲的《美猴王》和《阿拉克涅》;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0)、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1937年10月,抗战爆发不久,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半月刊)创刊。《七月》发表各种题材的作品,以诗歌影响最大。与《七月》杂志联系密切,而又经常在《七月》发表诗歌的诗人,被称为七月诗派。属于这一诗派的诗人由胡风、鲁黎、绿园、曾卓、艾青、田间等。

2、徐志摩诗集包括

(1)、《忆菊》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花”和“如花的祖国”由衷的赞美。《太阳吟》着重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绪。在《孤雁》中,诗人自比为失群的孤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回国后创作的《洗衣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表现了他敢于藐视资本主义的正气和骨气,表现了“毫无奴颜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宝贵的性格。

(2)、⑥思路评析:《时代的航标——我为什么要投它一票》是一篇二元与三元相结合的文章,二元是指校训与时代航标的关联,而三元是指所选校训中三个词汇的关联。本文大致思路:“为公”身为校训和时代航标的意义,“为公”与“律己”、“乐群”二元关系,“律己”、“乐群”身为校训和时代航标的意义,“律己”、“乐群”的次二元关系。两层的逻辑递推结构,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社会国家,逻辑严谨,饱含家国情怀。

(3)、⑥思路评析:《中华“化”智慧》是一篇概念类作文,笔者的大致思路是:给中华“化”智慧下定义,分别阐释“化”的智慧的理论基础、精神源泉、外在体现,由下至上,由本质层层递推至外在表象,以《流浪地球》为案例在不同层次分别进行恰到好处的分析,最后发表对中华“化”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看法与展望。思考有深度,逻辑环环相扣,是很好的三环结构的范例。

(4)、大凡是喜欢徐志摩诗歌的人,估计没有不知道他的这首《“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有人说这首诗与《再别康桥》一样,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只要听到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5)、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6)、(2)众多的“零余者”形象。(3分)郁达夫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零余者”形象。《沉沦》中的他,《银灰色的死》中的君,《南迁》中的伊人,都是四处飘零,对于社会、人世是多余的人。他们是下层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才华也有理想(尽管这种理想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如对荣誉、爱情、金钱的追求),但国家贫弱,社会腐败,使他们在国外受到民族歧视,在国内找不到实现理想的地方。从个人境遇出发,他们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对下层人民表示同情,但脱离群众,缺乏行动的力量,因而感染上世纪末的颓废情绪。悲叹怨艾,沉沦声色,用变态的方式反抗现实,直至葬送自己。(2分)

(7)、翻阅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所有口语交际,我归纳了除了以下的表格:

(8)、目前,刘禹君还是一名中国美术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尽管她如此年轻,但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从2017年起至今已参与了不少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展览,是少见的突破固有的传统中国画的模式进行新工笔画创作的艺术家。许多专家、学者和艺术家都对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9)、1918年,22岁的徐志摩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0年又赴英国留学。在著名的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留学期间,特别是在剑桥生活的那一段时间,形成了他的思想体系——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民主政治观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所以,在他后来的生命旅途中,对康桥一直情有独钟。他认为,康桥是培育他思想的摇篮,只有在英国,才真正找回了自己的“性灵”。他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是徐志摩“最心爱的地方”,是他魂牵梦绕的“圣地”。在他的一生中,专门为康桥写的诗文有三个名篇:早期的诗《康桥再会吧》是热恋之际的留别;中期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久别后甜蜜的回忆;第三篇就是《再别康桥》。

(10)、单韵母:a(麻 o(波)e(歌)ê(皆)i(齐)-i(支)er(儿)ü(鱼)u(模)

(11)、还注意到,这首诗的标题用了引号,为什么?查找了半天资料却无解。于是读胡适的《追悼志摩》一文,突然看到这段话:

(12)、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3)、答:鲁迅小说独特的艺术创造和贡献具体表现在:

(14)、现代人也可以写古体词,你说的徐志摩,写的主要是近体诗歌,形式,内容相对要自由很多。

(15)、中国诗歌的基本节奏单位是“音步”,又称音组、音尺、音节、节拍,实质就是停顿。

(16)、这个故事跌宕起伏。情感变化的落差,前后对比形成张力。前三句描述了温馨甜美的情绪,后三句则是失望之余悲怆苦涩心情的体现。在“我是在梦中”的基调之上,诗旋律大致分为前半部的柔和、甜美、温馨,在梦里依洄的醉,温情的回味、清纯的甜美、不断升华的幸福,情调愉快明朗,而后半部却充满激愤、悲戚、痛不欲生,负心的抛弃,玉碎的爱心、黯淡的梦境,转入无限哀伤,情调迟重黯淡,这样委婉细腻的诗情显示一种流波式的韵律美。

(17)、此外,文学研究会作家在诗歌、散文、戏剧领域也卓有建树。最早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就是由文学研究会诗人主持的。瞿秋白的报告文学作品则开了现代报告文学的先河。瞿秋白在现代杂文史上也是卓有建树的作家。戏剧方面,文研会作家参与发起了“民众戏剧社”,创作了一些具有写实风格的社会问题剧。

(18)、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面貌:一种是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景营造一种幻觉和梦境的场面;另一种则是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至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其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

(19)、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20)、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3、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表现内容

(1)、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2)、徐志摩的散文感情炽烈、想象丰富、飘逸浪漫。《我所知道的康桥》、《想飞》、《巴黎鳞爪》等优美温馨,极有情致。

(3)、哈代热衷于音律和诗体形式,既吸收民间歌谣,又继承古典诗律。既擅用“抑抑扬”、“抑扬抑”等英诗较罕见的音步和希腊式的六音步、七音步长句,又自创哈代式的长短句。他认为:完全符合格律的并不是好诗,诗与建筑一样,在规律性中要有巧妙变化。

(4)、以上的方法策略都摘自统编教材口语交际中的泡泡。在对口语交际提要求的同时,这套教材为口语交际设计了贴心的小泡泡,每个小泡泡都对交际中表达或倾听的双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表述的合理以及倾听的高效。这样的教材编排更具有可操作性。学习这样的有方法指导的教材,作为学生,学路有迹可循了。

(5)、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6)、①推荐思路:A是什么,B是什么,A与B的关联,B与A的关联

(7)、正是这种结构表征了艺术家对当代社会中个体生命的某个侧面的感知与体悟,与此同时,刘禹君也完成了自己将传统国画进行当代转换的探索与尝试。

(8)、外国诗也是极讲究语言音乐性的,押韵居多。只是有的由于翻译原因,为照顾意思而牺牲音乐性,使读者误以为外国诗歌不押韵。

(9)、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古代文学”复习签到内容;

(10)、《再别康桥》这首抒情诗,怀着深深的爱恋与康桥诀别的依依深情,揉合着严酷的现实。生活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的道道伤痕,难忘的隐忧,抒发的是一种热情已退,理想已碎,欲追回而不能的情思。是一首爱恋而怀念之歌,又是一首凄婉而幻灭之歌。它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其三点:

(11)、老舍先生写于1935年的短篇小说,它采用日记体,以清新自然的笔墨写出了母女两代沦落为娼的悲剧故事,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它有如下艺术特色: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具有浓郁的主观抒情性;散文化结构;贯穿全文的“月牙儿”,起线索作用,在烘托环境氛围的同时,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命运。

(12)、最后,本次综合性学习时需要做这两个活动: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13)、这个故事十分凄美。六个诗节步步写来,每节前三句相同,仅第四句稍有变化。因此茅盾先生评价说,“全诗实在只有六句”。可当我们串连起六个小节中的第四个诗句,就读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她的温存,我的迷醉”→“甜美是梦里的光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在梦的悲哀里心碎!”→“黯淡是梦里的光辉”,那是爱情悲剧中男女主人公相识——相恋——相爱——分手的蒙太奇,画面悠长且感伤。

(14)、押韵的实质,是声音的重复、回环和呼应。只要实际发出的声音达到这种效果,就是押韵,而非必须符合某个韵部、某本韵书。因为,有的韵部归纳并不符合实际。

(15)、选择韵部时,既要充分考虑韵部的音响音色特点;更要考虑与诗歌内容关系最重要的词语,属于什么韵部。

(16)、刘禹君用她擅长的淡彩,在纸绢上勾勒出唯美又梦幻的画面,既有古意,又极具时代的先锋性,凸显出了她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

(17)、第依靠什么教学?人教版的教材每个单元之间呈现着一种主题式的教学,单元主题明确,导语优美,但是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究竟是什么?无论是学者、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仔细揣摩,有时难免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感。故而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在教材中体现出来。

(18)、复韵母:ai(开)ei(微)ao(豪)ou(侯)

(19)、闻一多在清华学习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由清华赴美学习美术,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1923年在国内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这部诗集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于艺术美的偏爱,而诗中的艺术美又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从这些追求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严肃的、认真执着的、开辟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0)、值得一提的是,数年前,刘禹君在念大学期间,就曾作为特邀青年艺术家,前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参与徐志摩诗歌艺术节的国际艺术联展。

4、徐志摩诗歌内容四个方面

(1)、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2)、本质原因分析。阐释过程中可以选择以下两种途径:其就事论事。把材料中的事掰开揉碎进行细致的分析,这种比较适合于笔者想不到合适的例子的时候;其就事说理。根据材料中的事引出其他相关的事例进行剖析,但一定要注意例子的相洽性,并且忌讳排比相同类型的例子,寻找的事例之间必须具有逻辑上的层次和关联性。

(3)、她曾获2019年衣恋优秀毕业创作奖学金、虚苑青年版画创作双年奖“优秀奖”;2018年“勇立潮头”浙江省第七届青年美展“优秀奖”、盛世钱塘·美好家园——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杭州市美术作品展“学术提名奖”;2017年第八届黄原书画奖学金“最高奖”;2015年-至今的中国美术学院一等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

(4)、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销声匿迹了。

(5)、连环韵:ABBA。又称抱韵。十四行诗常用。特点是具有跳跃、波动、回荡的音乐效果。

(6)、其中“一七辙”把“支”、“儿”、“齐”、“鱼”四韵合并为一辙,仅因有的韵部字数太少。并不符合语音实际,“一七辙”成了大杂烩。

(7)、周作人在文学革命中也是“风云人物”,《新青年》、《语丝》这几个社团(刊物)中,他都是中坚人物。他对新文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其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在小品散文创作上的成就,确立了周作人散文大家的地位。他的作品主要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永日集》等。他的前期散文可分为注重议论、批评的杂感和偏于叙事抒情的小品两类。其风格也分为“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二体。他的小品美文有如下特色: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恬淡从容。真率亲切;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8)、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

(9)、(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主要代表人物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事物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斥。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文形成了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大影响。

(10)、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更有深度

(11)、而从押韵角度看,全诗共六节,每节四行,韵式上严守末句押韵,声韵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我不知道风……”》中的韵字为“洄、醉、辉、悲、碎、辉”,属“平水韵”阴韵上平五微,宜表达低沉婉约的情感,恰好完美地配合了作者细腻隐微的情感表达。 

(12)、文学革命初期创作的不足与意义:文学革命初期的白话诗与小说基本上属于“过渡型”的层次,白话诗偏于说理写实,散文化倾向严重,小说还不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其贡献在于对封建文学传统的冲击以及在艺术方面的开拓与探索,这些都具有开风之先的历史意义。

(13)、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14)、从整体上说,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5)、(甲寅派)甲寅派是以章士钊为首的复古主义流派,得名于1914年创办于东京的《甲寅》杂志。他们反对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学,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方面来论证文言文的优越; 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攻击新文化运动。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随着段褀瑞政府的垮台很快败下阵来。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吿终。

(16)、郭沫若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为诗。”因为,一首诗是否成功,取决于其感情是否真挚、深刻。苏联作家爱伦堡认为:“我爱你”比“我很爱你”更是诗,因为前者真挚、不掺假。

(17)、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鸣属文学理论的范畴,是文学接受的最高阶段,是作者、作品与读者一种心灵的契合,从而体现作品的力度,使人的人格实现提升,而徐的诗的意境就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他的诗歌不单单是所谓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而更多的是渗进了一种强烈的抒情,其有很强的抒情感染力,读后韵味无穷。

(18)、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19)、④例题: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化”,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请根据上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20)、若是从纯粹的抒情诗角度看,这首诗更有它的审美价值。这样的诗超越现实世界的摹写,也超越理念的阐释,它追求词与词关系间产生的情感共鸣,最终以一个独立的艺术与美学的秩序呈现。这种抒写感情波澜的诗歌,可能更迫近诗歌的本质,推进中国新诗诗美的进展。

5、徐志摩诗集有什么

(1)、《海滨故人》的创作风格:①自叙传的写法;②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③感伤、哀怨、悲观的抒情。

(2)、2014年2月11日,90后作家、诗人程杰公开发文《呼唤第二轮新月》,正式标志消失了80年的新月诗派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在中国文坛

(3)、押韵与节奏有密切关系,押韵本身也是一种节奏。押韵能加强诗节奏,不但让诗动听,还将各诗行粘合成和谐、紧凑的整体,易诵易记。

(4)、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程大利先生则深受她作品的朴素与想象力的感染,他表示“当多数青年画家在依照程式画画,禹君却在画自己。”

(5)、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6)、最后,作者还善于把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心绪交织在同一场合,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2分)《围城》第三章写一次青年知识分子聚会,便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心理战,作者把讽刺形象的丑陋心灵,由隐到显,由暗到明,通过心理战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显示出钱钟书讽刺幽默的高超、犀利。(1分)

(7)、了解《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贡献。《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刊物。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是最早的白话诗作者。刘半农被誉为“平民诗人”。陈衡哲是最早的女小说家之一。《新青年》上的“随感录”专栏上,新文学倡导者们最先展露了战斗的风姿。《新潮》作家群也以关注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问题而著称。

(8)、有人认为中外诗歌史出现的“废韵”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但仍有不少诗人,不管“诗与非诗”的争论,只重“创造与非创造”的区别,在韵律与诗意的权衡中,坚定地选择诗意。他们追求:诗的内在音乐美。

(9)、冯至,沉钟社重要诗人,20年代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被鲁迅赞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昨日之歌》主要表现对青春、爱情的歌颂,对生命的沉思。情思缠绵,意象新颖,语言清新,颇多佳作。叙事诗是冯至20年代对中国新诗发展所作的独到贡献。《帏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等都堪称独步一时的代表作。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十四行集》的艺术视野相当开阔,思想认识更为深刻,诗人更加关注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人类、宇宙等根本问题。冯至的诗歌创作非常善于进行艺术的节 制,他常把内心的激情外化为客观的形象,在貌似“平”与“淡”中见出“烈”与“浓”。40年代,他出版了散文集《山水》。1943年写成了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

(10)、在今年的第七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第10期的「云上艺术展」中,我们将带领大家进入这位新生代艺术家的“异想世界”,感受她对于新工笔画的当代诠释。

(11)、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2)、(湖畔诗社)(湖畔诗人)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1921年左右开始写诗,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先后出版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诗歌》和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湖畔诗人是沐浴着五四精神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倾向,以抒情短诗为主,内容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或赞美友情、爱情的纯真。展现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朱自清称他们是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年轻人,爱情诗是他们对中国诗歌的主要贡献。

(13)、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14)、答: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倾向在小说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是郁达夫。他的小说有着如下鲜明的创作个性:

(15)、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16)、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笔淡彩,以精谨细腻的笔法,雅致明丽的设色,体现出一种高雅的审美趣味和对明晰的秩序结构的追求和认同。

(17)、“十三辙”中,各韵部发音方法不同,可抒发某种特定感情:

(18)、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曾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9)、康河艺术中心位于英国剑桥市。它隶属于剑桥康河出版社,坐落在一座十五世纪的文化遗产保护建筑中,毗邻剑桥大学菲兹威廉艺术博物馆与历史悠久的学术院系,定期举办展览、工作坊等活动,是剑桥市中心唯一的东方文化艺术空间。

(20)、程杰的诗中,处处可见闻一多所提倡的“建筑美”,大量的文字重复和排比段的运用推动诗歌的内容诠释和情感表达,如《如果别离》中“再见了再见不了的世界,再见了你,再见了我自己”这句诗里几个“再见”的巧妙运用。

(1)、②回国后的《茑萝行》、《采石矶》、《春风沉醉的晚上》;

(2)、徐志摩,“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徐志摩共有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3)、⑥思路评析:《学以成人》是二元关系类作文,笔者将“学”与“人”先后做了单方面及耦合阐释,文章整体思路大致是:人是什么?学对人的作用?学是什么?人对学的作用?由此“学”与“人”相互关联,一气呵成,给人读罢酣畅回环之感。

(4)、先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的美感。

(5)、从四年级上册到四年级下册,教材依托课标,把教学目标分解为许多细节,在教材中以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出来,并且这些语文要素也呈现出了由初级到高级,由低要求到高要求的一个排列顺序。

(6)、若再站高一点看,把文学体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类,只是人为的一种分类方法。其实,诗歌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7)、第怎么教?教授人教版教材,教师们往往需要对整个教材体系有一个自我规划,每一册、每个单元的课文需要教师进行较多的自我创造,而这创造既需扎根课标,又需落实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凭各的本事,各有各的方法,这就仿佛是给老师们一湾海峡,要求老师们把学生从这一头送到那一头,怎么送?并无规定,于是乎天上飞的,水上运的,海底潜的,纷繁复杂,但是一番辛苦后,并没有多少路是快捷方便的,反而好多人都走了折本路。

(8)、形成他抑郁的情怀,这种抑郁的情怀同他一贯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信仰结合起来,便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意蕴。

(9)、写于1922年的《湖畔儿语》透露出王统照小说创作向某种方向过渡的迹象。而1927年发表的《沉船》和《刀柄》代表了20年代后期王统照的艺术转向:从“问题小说”步入“乡土文学”。《山雨》是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出版于1933年。这部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朴实风格,展现了当时北方农村在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双重阴影下广阔的生活图景。王统照从20年代前到4O年代的创作中,对于象征的艺术手法,他始终未能释怀。在后期的创作中,他达到了写实与象征的较融洽的结合。

(10)、相较于人教版,统编版更加明确活动的步骤,在这样的活动提示指导下,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开展得好。学生学得有方向,学得有条不紊,学得实实在在。

(11)、当年李春波的《小芳》卖出200万盒。李春波的初始意图,想表达上山下山知青不能成形的爱情的伤感。但刚好遇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于是,城市知青留在农村的小芳,就成了农民工留在家乡的恋人,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寄托、抒情对象。

(12)、意境创造的成功,是与诗人独具匠心的构思分不开的。诗人以那挥手作别的片刻间感情的起伏流动为线索,将所见、所闻、所想几个为穿连缝缀成完整篇章。第一节先托出一个飘逸的诗人形象:轻轻而来,轻轻而去,轻柔地招手与“西天的云彩”作别。这里饱含着对母校的眷恋之情,也有作者心头不可名状的痛楚。第三两节,爱的潮水涌起,以视觉形象写康桥的美,抒发真诚深切的倾慕之情,甘心在她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第四节,是情思的回转与过渡,爱的潮头继续震荡,清潭里的虹影更会令人神往。然而,“浮藻”揉碎了“彩虹”。情思流转了:爱还在,理想却成了沉于心底的碎片,苦味的隐衷滋长了。第六节,理想与现实,追寻的虚境与眼前的现实形成了对流的漩涡:撑长篙,架轻舟,满载星辉,放歌追溯,在“青草更青处”饱享那幸福、甜蜜的快感,这是虚境。而现实呢,幻灭的情思成了主流;无法“追溯”,“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最后一节和开头一节相照应,是对诗人的形象的正面描写,貌似复唱,实已推移,深化,爱恋之情深潜心底,凄惘之情涨上心头:“招手”变成了“挥衣袖”,“作别”转为“不带走一片云彩”了。精心的构思助成了诗意的起伏回荡,创造出了活的、波动着的完整意境。

(13)、  此外还有一个老问题要提出,就是读诗的人为什么少,不是人们不需要诗歌,而是我们没有创造出读者喜欢的诗歌,当然我们不能只为了迎合大众,诗首先是自己的,但我们应该创作有一定审美品位的读者能读懂的诗歌。让小众诗歌最大化,诗歌绝对不是真正的小众化。明白,朴素,真诚是诗的最基本要素。而不是那些过于晦涩,过于口水,过于跳跃的所谓诗歌。

(14)、综上所述,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徐志摩在其中都起着主角的作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15)、首先,坚定不移的阴阳理论和对“变与不变”的深刻理解是“化”的智慧的理论基础。古人观天地日月四时之变,从而造“易”字,著《易经》。人们深刻理解到自然界中日月星辰朝夕交替是其变,而日复一日斗转星移,年复一年四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其不变,天地万物有其变,亦有其不变,人事道理亦然。所谓“福兮祸兮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祸福交替,命运多舛是其变,而人生多变,福祸相依的人生哲学是其不变。故而人们学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在福中警醒不至沉迷,在祸中亦不妄自菲薄,以希望与信念坚强地生存。

(16)、“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表现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及人生的深切关注,其缺撼之处在于审美价值较为薄弱。

(17)、“律己”、“乐群”是指明学习方法的明灯,更是时代蓬勃发展的东风。《劝学》曾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问是否能登峰造极,学习效果是否能事半功倍,学校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关键在于学习的方法和原则。

(18)、祝愿展览成功,期望看到刘禹君越来越多的佳作!

(19)、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20)、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2017岁末,诗人余光中去世,人们纷纷借他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来表达对他的怀念。近年来,《诗刊》杂志的发行量和阅读量都在持续增长。中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平均每天收到投稿2000件。最近一个月,见诸媒体的诗歌节就有20多个,其中以地域命名的有“上海市民诗歌节”“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节”等,以人名命名的有“屈原诗歌节”“李白诗歌节”“徐志摩诗歌节”等。一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一位90后,问到他的职业,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

(1)、答:《围城》是一部以旧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并进行辛辣而幽默的讽刺的作品。作者通过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触、把一个个读过书的知识分子的灵魂勾勒出来,进行辛辣的嘲讽,同时,对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1分)其讽刺文学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2)、一所学校需要校训,以明确学习目的,把握学习方法;一个时代需要航标,以瞄准未来方向,全速扬帆起航。我,一名高中生,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愿意为它投上一票:律己、乐群、为公!

(3)、徐志摩的诗歌在白话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之功,首先是在诗歌格律方面,很多都是值得现代诗人去借鉴和学习的,在一些方面,让后辈是无法企及的,在当时倡导诗歌的格律对于防止诗歌的散文化,寻求新诗歌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方面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还有他的诗歌的优美意境,唯美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美的遗产,他有才华,他的诗歌充满着性灵,但是他并不放纵自己的才华,他只是尽情的去展示,并且有节制,放开但又不放纵。他就是这样创造着美的遗产,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就这样如溪流般的不经意间已在你的胸膛里流成了河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的诗歌一定还能够继续流传下去,成为近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篇二)徐志摩的诗歌与其诗歌的艺术特色注重艺术技巧,创设意境,善于比喻。

(4)、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5)、意境是情与物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徐志摩善于抓住特定情景中刹那间闪现的意境,经过细心咀嚼品味,借助于比喻想象而转化为形象。仔细品味《再别康桥》你会感到景中有情,你会感到诗人心灵深处荡漾的感情的汁液,流贯于几个描写的康桥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形象之中,流贯于再别康桥的全过程。康桥——那娇艳而柔媚的“新娘”,动活于河边和潭上,倩影倒影,如光波里的彩虹,诗人变成了在水底拂摇的青荇,与之相伴。无情的现实,美人儿可望而不可即,只是“梦”里的艳影而已,而且“碎”了,沉了下去,无可追寻,只能“沉默”地“别离”。夏虫无语,笙箫悄悄。如此境界,缠绵而又烦腻,凄婉而不哀鸣。想象“寻梦”的情形,创造欢欣的虚境,又增加了意境曲折回荡的韵味。

(6)、  文贵天然真诚,为什么最近时常读到一些几岁孩子写的诗却为之所动,因为我们的世界已经被改造的太久了,淹没了一颗赤子之心,让我想到徐志摩的散文《海滩上种花》我们已经彻底失去了如小孩子一样在海边沙滩上种花却满怀欣喜与期盼的童心,试想一些满脑子里只是拉关系,跑奖,甚至在潜规则上下功夫,根本不顾诗歌文本质量,以诗歌为工具的所谓诗人怎么会写出清澈通透的诗呢?那只是文字鲜艳的裹尸布,只会让人觉得面目可憎。有一颗赤子之心,大量阅读的底蕴,敏感细腻的触觉以及对生活的深刻体悟,诗会自然流露。其实诗不是写出来的,它是不得不写的产物,好诗没有被写出来的,而是牵着作者的心喷涌出来,诗没有公式,生活,生命,人性就是题材。唯有朴素的真实的深情和与众不同的灵心一动。才会成就真正的诗人。

(7)、徐志摩是现代文学新诗史上屈指可数的以自己的艺术征服了读者的诗人。他是一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他在他的散文《迎上前去》中说:“我要的是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也就是说,他要表现发自内心深处的那样一种思想和感情。《再别康桥》正是以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诗人向往自由、民主、平等、友爱的“康桥”。诗人把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里,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在诗人的眼里,夕阳中的柳树,好像一个披着金色盛装的幸福的新娘,她的美丽的侧影,永在心头荡漾。康河是那样地清澈,是那样地温柔,在它的怀抱里,自己甘愿“做一条水草”。更美的是榆荫下那潭清泉,那里映着晚霞。像彩虹一样艳丽,此情此景自然地勾起作者对当年风华正茂的留学生活的回忆,唤醒诗人回忆起当年那些彩虹般美好的理想和梦想,仿佛它们原先沉淀在这潭清泉中,而现在全都翻映到记忆的屏幕上,以致此行成为未来“寻梦”似的。接着,诗里这样写道:

(8)、从总体上看,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情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文学研究会以其开阔兼容的创作风貌在20年代的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9)、另一个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物化程度已经深入到人的主体意识层面上,因此,作为社会一份子的个体很难在自身的主体内建立一种坚实的精神家园,外在的普世价值观在当代社会已经被不断质疑而不能形成个体的精神支柱,随之而来的是普遍的信任危机——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先前的联系纽带早已断裂崩塌,最基本的信任也荡然无存。

(10)、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11)、这说明,徐志摩到此时已经基本上放弃了对现实的关注,他的诗已经成为“性灵”的挣扎,成为“一刹那间灵感的触发”与“感情的跳跃”,成为单纯的、虚幻的歌,“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

(12)、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13)、(“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是指五四前后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良文学的“八事”。同年二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以“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主要目标,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这两篇文章成了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文学革命”主张立即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在“五四”文学革命中诞生的新文学,使中国文学从语言文字、文学体裁、表现手法到思想内容都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推进了中国文学现代化变革的进程,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4)、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的艺术特点: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