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精选96句文案

美词美句 2023-10-17 05:46:05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1、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理念 (1)、我认识几十位这样的教育能手。他们的教育素养从备课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是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1、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理念

(1)、我认识几十位这样的教育能手。他们的教育素养从备课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是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他们仔细地思索过教学大纲以后,就把教科书里有关的章节读一遍。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真正的教育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因此他不需要在课时计划里把要讲的新教材都写出来。他的课时计划里并不写叙述(演讲、讲解)的内容,而只写一些为了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所必要的关于课堂教育过程的细节的简短的纪事。教育工作的能手对于课堂上所学的自己那门科学的起码知识了解得如此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的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2)、•热恋中的人要彼此敞开心扉,如通常所说,互表衷肠,吐露自己的全部思想。在这里的隐讳不坦率的行为,是自私的一种表现。

(3)、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然而所有的人都要成为丈夫或妻子,成为父亲或母亲。

(4)、•用劳动来创造美的时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

(5)、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误。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玩耍中无意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爱的玫瑰花给碰断了。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学生,并竭力使这个闯祸的孩子触及灵魂,吸取教训。事后班上孩子们又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用心轮留看护,唯独斯捷帕没有获准参加这项集体活动。不久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也不那么淘气了。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想,这倒也好,说明自己的申斥对这个学生起了作用。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责这位学生的几周之后的一天发生了。这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还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这里,他准备把作业做完回家。当发现教室里只有老师和他俩人时,斯捷帕便觉得很窘,急忙准备回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这时斯捷帕表情迅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了下来,随后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很大。此时,他才明白了,这孩子对于责罚,心里是多么难受。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种疏远,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为孩子弄断花枝是无意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他这种意愿。对这种真诚的、儿童般的懊悔,报之于发泄怒气的教育影响,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当头一棒。

(6)、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与情感教育相提并论。他认为,所有在德育手段不能达到的精神世界,美育的手段都能触及它。听一支曲、看一幅画,能给人以“无言的”陶冶和感染,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进入精神世界。

(7)、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这一节,我的触动很大,我扪心自问:现在的我又该从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建议又该怎样落实在我的实际教学当中呢?

(9)、比如,学校里有一个很正直的十四岁男孩,他对好事坏事都很不敏感。一天他跟同学们在果园里听老爷爷讲英雄的故事,当讲到法西斯侵略家乡,老人保护果树的情节时,很多孩子都感到得流泪了,可这孩子却显出很迷茫的神情。苏霍姆林斯基觉得很奇怪,知道这孩子一定有心事。一天,他跟孩子一起劳动,他才了解到,孩子家里平常很会教训人的父亲,竟从集体农庄果园偷了好多树苗,并要求他不到外边去讲。一次,他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还责骂他、吓唬她。那孩子说:“我原来对我父母的每句话都坚信不疑,可现在,我不相信他们了,我想否定一切。老爷爷讲的那些故事我也不相信。"

(10)、在苏的观点中,他提出了“学习上的成就”概念。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认真体会这个概念的深层次的含义:学习上的成就,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定。而针对这样不同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冷嘲热讽。

(11)、书中表明,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30:50: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1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都是具体的,其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要让它们充分发展,就要提供良好的条件。

(1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设法让孩子有另外一种幸福观,这就是当孩子为别人做出牺牲时,也觉得幸福。甚至比别人更幸福,觉得“给”比“拿”的幸福更大。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总讲:“我的宝贝,我的心肝,你是我的一切,没有你我就无法活。你吃到嘴里比我吃到嘴里更香。”这些蠢事,就是让孩子心安理得地独占一切,甚至觉得,我的出生本身就给家里立了一大功,就给你们带来幸福,我是大功臣,我可以为所欲为。

(14)、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这正是做教师的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中的好习惯。

(15)、与道德教育紧密相连的是美育。他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从周围世界(自然界、艺术、人与人的关系)的美里,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从而在自己身上来确定这些美的品质。”

(16)、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和谐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他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

(17)、他说:“我们形成学生的某种品质,并不是单凭某种措施完成的,而是种种信念和实践的结合。因为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是由某个螺钉装配起来的,而是和谐教育的结果。”

(18)、对祖国、对劳动、对长者、对别人的关心,都应在孩子开始观察、开始认识、开始评价周围世界的时候就着手培养。

(19)、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要达到3项具体要求:

(20)、•要记住,现在对人来说,如同需要空气一样,需要细腻的感情,而思想的细腻,智力的丰富,是它的源泉。

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

(1)、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如果你教的是物理,那么你就应当对基本粒子有所了解,懂得一点场论,能够哪怕是粗略地设想出将来的能源发展的前景。教生物的教师则需要懂得遗传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熟悉生命起源的各种理论,知道细胞内部发生的生化过程。教育素养就是由此开始并在此建立起来的。可能会有人反驳说: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中学所学的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2)、大量阅读,与教师是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与学生,是培养兴趣,树立自信的绝佳方式。

(3)、打开书本,用墨香浸润心灵……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作为新入编的教师,只凭教育热情是不行的,还有很多需要学,为此我买了几本书,《给教师的建议》《一线带班》《低年级这样教》等,首先我先看了《给教师的建议》,分享一下自己感触深的句子。

(4)、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5)、•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6)、我国现在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青少年的思想有点混乱,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我们应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7)、他告诫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他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

(8)、联想到大教研中观摩佳佳老师的一节活动《小兔找太阳》,一节原本简单的语言课《小兔太阳》竟上成了一节综合活动,活动中包括语言、计算、科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与记忆力。当孩子说道月亮有时也是“圆圆的、红红的”这个现象时,她也应将月食这个现象应答自如。活动后还留给幼儿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太阳能热水去需要太阳”使整个活动有了延伸,有了新的知识点。能上出这样好的优质课离不开教师的实践经验,更离不开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才会在孩子提出疑虑的时候应答自如。

(9)、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10)、他强调,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

(11)、•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12)、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13)、(参考书目)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学》、《帕夫雷什中学》等。

(14)、启发式教育方法观出现在奴隶社会,在中国集中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苏格拉底为主要代表。

(15)、苏霍姆林斯基本人是一个非常模范的丈夫、非常模范的父亲。他十分推崇周围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他经常用村子里的外科医生尼古拉同妻子的关系来启发教育家长们。

(16)、更要慎重对待惩罚。他说:“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教师往往在运用这种手段时犯错误。有时教师认为极轻的惩罚,儿童却认为是极大的不公平。他说:“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17)、教师要相信学生,还要让学生自己相信自己。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说损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慎重地给学生打分。

(18)、       他主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既是个性的发展,又是全面的发展还是和谐的发展,也就是说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发展。他认为“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和谐统一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活动也是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主题展开的。他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不是靠一套专门臆想出来的措施所能实现的。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19)、例如,在教学完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后,就可以让学生走到室外,亲自去观察一下桂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发现。这种发现鼓舞了孩子们,他们也会变得好奇和活跃。

(20)、他告诫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他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

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

(1)、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2)、主要成就  两枚列宁勋章  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

(3)、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教育界最熟悉的名字,他虽离开我们已经34年,但他的教育思想一直在世界各国流传,至今仍发出耀眼的光芒。为什么他的教育思想能够常葆青春?就因为他的教育思想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他懂得儿童的心,能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灌浇儿童的心灵。

(4)、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5)、苏霍姆林斯基在很多著作中指出了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他认为,父母是孩子最亲爱的人,只有父母互敬互爱,尤其是父亲关心体贴母亲,孩子才会觉得世界上有真理,人间有美德,这种对人类的信念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所不可少的。

(6)、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与情感教育相提并论。他认为,所有在德育手段不能达到的精神世界,美育的手段都能触及它。听一支曲、看一幅画,能给人以“无言的”陶冶和感染,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进入精神世界。

(7)、36年的学校工作使我得出这样的信念:教小学儿童,首先就是教他们观察,教他们发现世界。

(8)、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努力的使学生发现学习的趣味进而享受学习。而“学习成就”又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找出学生擅长的地方,让其树立自信,进而拥有学习的尊严。在学习中取得的成就,是点燃孩子们梦想火种的最初的火苗,而我们必须努力地爱护这火苗。

(10)、什么叫和谐发展?他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和显示。”

(11)、•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12)、•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1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近二十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九岁起担任一个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去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教育改革,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苏联中央级和地方级的出版社,分别为他出版了两套多卷本的教育文集。他在苏联教育界的地位,不亚于过去的马卡连柯,而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成就,甚至比马卡连科还更丰富,更有现实意义。

(14)、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

(15)、他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识不是为了“储存”,而是为了“流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16)、•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17)、让他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点”,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索,获得学习思索的信心。阅读会打开思考的源头。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鼓励“后进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也可谓教育的一些成就罢!

(18)、教师要相信学生,还要让学生自己相信自己。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说损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慎重地给学生打分。

(19)、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建议教师主要从教师的个人思想动态、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去做等等。“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20)、我国现在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青少年的思想有点混乱,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我们应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简介

(1)、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是丰富而深刻的,他的教育理论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近几年,我只是翻阅学习了一些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上面,我也仅从品德教育方面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思想,恐怕是断章取义、挂一漏万。但我相信,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不无补益的。

(2)、学校的教学不是干巴巴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搬入另一个头脑,而是每时每刻在进行心灵接触。

(3)、●刘加凤薛新洪:研学旅行课程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4)、来源|《中国教育学刊》、白丁智库(baidingthink)、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5)、苏霍姆林斯基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他说:“每一个人,从童年时,特别是从青少年时起,应该理解自己精神生活完满、劳动愉快和创造的幸福。”

(6)、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7)、•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8)、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他提出,要防止教学与教育脱节,道德教育应渗透到教学中;道德教育也要有自己的独立大纲。

(9)、他的一生中有三十五年从事教育工作。在帕夫雷什中学他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践和创造性工作,使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成为闻名国内外的教育实验室。也就是在这里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他在三十五年辛勤实践的基础上写了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论文,一千多篇童话故事,现多已翻译出版。

(1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11)、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2)、他告诫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他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

(13)、当今推行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原因很多,有些是学校和教师无能为力的。但作为教师来讲,教育思想是否需要端正、教育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1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罚决不是什么严格要求,而是家长缺乏修养,束手无策的表现。

(15)、苏霍姆林斯基说,惩罚,尤其是体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打一次,自尊心就会减少一分。如果孩子变得麻木不仁、毫无自尊心,那就谈不上教育了。而在教育时,特别要重视自我教育,那就是不为了奖励而做好事,不背着人做坏事。没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就没有正常的教育效果。而体罚在损害孩子自尊心,消弱自我监督方面是尤为明显的。孩子认为我做了坏事,他打了我,帐已经抵消,就从自我责备中解脱出来了。而且越打越麻木,越没有自尊心,而没有自尊心就什么教育都谈不上了。

(16)、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17)、教育方法观是指人们在创造、设计和选择教育方法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论是何种教育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

(18)、他对惩罚的看法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他原则上承认惩罚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采用的,只要运用得当。到了晚年,他认为“绝对正常的教育是与惩罚无缘的”,因为靠惩罚就不会有自我教育,惩罚会使孩子从自我谴责中解脱出来。

(19)、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

(20)、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5、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理论

(1)、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2)、他还认为,劳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是变“我要”为“我给”的重要途径。要学会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难及分享劳动的成果,决不允许孩子只做一名消费者,只能“取”而不能“给”。

(3)、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4)、在听课和分析课的时候,我和教导主任把一些需要进行心理学和教育分析的问题记在单独的一页纸上(例如下面这些问题:积极的脑力劳动是怎样影响旧教材在记忆中的保持的;在决定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方式时怎样考虑到学生的神经系统类型;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和具体教材的兴趣;等等)。还有,校长、教导主任和负责课外活动的教师,我们也随时随地会碰到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问题。在学校生活的这个领域里,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果缺乏心理学知识,简直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交给班集体去讨论,而他的行为的哪些方面则不宜于在集体中讨论;在评定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怎样的教育机智,等)。我们每星期聚会两次,读自己写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笔记,并且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那些困难而复杂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提到校务委员会上进行讨论,而就个别问题我们还到科学研究中心去请教。 

(5)、孔子主张,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学生弄清他要弄清的道理,理清其思路,使之能表达清楚。孔子启发式的条件是“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则要另外选择其他的途径。因此,有人说他主张“叩则鸣,不叩则不鸣”,即学生问才作答,不问则不作答。

(6)、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7)、•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8)、•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9)、他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识不是为了“储存”,而是为了“流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10)、苏霍姆林斯基问他:“你具备做爸爸的条件吗?”

(11)、他还提出:“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就是使每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表现,这就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12)、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13)、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了他的导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说。

(14)、•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15)、因此,只有当劳动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需要时,它才能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应当让孩子从童年开始就领略到劳动的乐趣。在帕夫雷什中学,不同年龄儿童都选择了相应的劳动。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保健工作。

(16)、投稿邮箱:1340863327@qq.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