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评价胡适的话精选106句文案

美词美句 2023-10-17 05:20:34
导读 怎样评价胡适一生 1、胡适对自己的评价 (1)、1958年,蒋介石邀请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蒋介石上台“致训”的,结果讲话刚完,胡适站起来逐条批驳,对蒋介石将学术和政治挂...

怎样评价胡适一生

1、胡适对自己的评价

(1)、1958年,蒋介石邀请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蒋介石上台“致训”的,结果讲话刚完,胡适站起来逐条批驳,对蒋介石将学术和政治挂钩的论见,一顿批判,蒋介石怫然变色,气得全身发抖。

(2)、他也是提出戏剧改良的第一人,他所创作的《终身大事》,被人视为中国话剧的开山之作。

(3)、这句话意味着一种时代精神的变迁。从文革结束后的19到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200三十年来,我们的精神历程缓慢地然而是不可阻挡地发生着变化,比如,很简单,这种变化在某种意义上,就可以概括为从“鲁迅”到“胡适”。当然,这里的“胡鲁”都不仅是他们自己,而是某种精神的象征,他们原本就代表着不同的时代精神。问题是,今天,如果我们把“胡适”作为21世纪的文化选择,那么,由胡适所代表的精神坐标到底是什么呢?

(4)、赴美留学的时候,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胡适突然醒悟:嫖乃人间大恶,决定戒嫖!

(5)、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和谐”而努力,就是为“宽容”而努力,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宽容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更须要宽容的制度(不妨想想那种不宽容的制度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吧)。胡适和弘扬胡适的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胡适的一生,就是为制度宽容而努力的一生,尽管他直到去世都没有看到这种制度的到来。

(6)、1949年2月,胡适经上海准备离开大陆时,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请胡适吃徽州菜,并请在复旦任教的曹诚英作陪。席间,诚英劝胡适留在大陆,胡适只是微微一笑……这一别就是音书断绝,再无相逢之日……

(7)、然而白话文在推广之初,也并非是一帆风顺。有很多人就"看不惯"白话文,表示无法接受。胡适在北大任教,一次公开讲课中,他说白话文比古文简洁。有学生提出反驳。于是,胡适就出了一道题,就如何回绝行政院秘书一职草拟电文,学生用古文,胡适用白话文,看谁使用的字少。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用了十二个字。胡适给出的答案则只有五个字:"干不了,谢谢。"学生听了哑口无言。

(8)、提起胡适,人们往往会给他加上“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之类的桂冠;再细一点,我们会联想到他早年参与新文化运动,最早创作新诗,用心研究“红学”,晚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其实,胡适最初的人生“原点”是做大学老师。这个职业,他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干了三十多年,不间断的也有二十来年。对老师这个称谓,胡适是问心无愧的。如果用现代流传的网络投票方式票选“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相信,无论在哪个大学教书,他都会榜上有名。

(9)、“吾在上海时,亦尝叫局吃酒,彼时亦不知耻也。今誓不复为,并誓提倡禁嫖之论,以自忏悔,以自赎罪,记此以记吾悔。”

(10)、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在胡适看来,中国被传统政治文化统治了二千多年,个人被彻底扼杀,造成了中国的僵死和落后。

(11)、众所周知,胡适早年曾留学美国,师从于美国著名学者杜威门下,和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又是校友关系。胡适被蒋介石视为最佳人选。1938年,胡适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驻美国大使。

(12)、胡适不提倡东方圣人那种无为。人生在于奋斗,即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对前途有起码的乐观和自信。一步一步都可以踌躇满志,把每种进步都看成是巨大的希望,这正是胡适对于人生的乐观。

(13)、►1948年,在辞去北大校长的时候,胡适泪洒当场,失声痛哭,信誓旦旦的对师生说道,我虽在远,绝不忘掉北大。但自此一去,竟成永别!

(14)、有人还根据他留下的札记作了统计,59天打牌16次、喝酒14次、进戏园捧戏子19次、逛窑子嫖妓女10次。

(15)、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

(16)、本文选自《胡适的前半生: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1891-1927)》,邵建著,理想国,2013年5月出版。

(17)、胡适在高校执教,学生中有名的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此外,胡适还注意帮助同侪、提携后进。林语堂在其留学期间,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

(18)、胡适是20世纪的一个文化坐标,一种精神象征,一条思想脉络。即使放在2l世纪的今天,胡适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依然是普世意义上的一种价值选择。基于此,本著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胡适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胡适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19)、最著名的或许是蒋介石的那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20)、资助朋友留学生向来出手大方,是不求回报,有求必应,以至于家中经常财务紧张,捉襟见肘,妻子总是抱怨:帮助穷书生,他开起支票来活像一个百万富翁,待我,他就好像一个穷措大。

2、评价胡适的话

(1)、他既有别于鲁迅、钱玄同等留日派,也不同于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蒋廷黻、丁文江、梅光迪等英美同学。当然,他与后者的共识更多。胡适是个天赋异禀的奇葩。所以,不应该把胡适当做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来研究。

(2)、性温和,而气不可夺,他“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的风骨也多次让蒋介石当众难堪。

(3)、1915年秋,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他与韦莲司同赴纽约,一对异国情侣缠绵悱恻,琴瑟相合。短短的两年时间,胡适竟写给韦莲司一百多封“情书”。但即便如此,胡适同韦莲司的爱情也没修成正果。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胡适已与远在故乡的江冬秀订婚,他万万不敢违抗母命。二是那个时代美国种族歧视还非常严重,在美国白人眼中,华人的地位低下至极,韦莲司的母亲极力反对女儿的异国恋,更何况是成婚了……

(4)、至今为止,国际影响力第一人,至今欧美很多大学都有他的专门研究课程。

(5)、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正是胡适于民国八年(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

(6)、但胡适却把她引为红颜知己,说她“极能思想,读书甚多,高洁几近狂狷”,“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项背。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唯一人耳”。其实,我们能看出,韦莲司让胡适意识到,女性不应该是中国传统礼教塑造出来的没有灵魂的玩偶,而应该是活泼泼的、有思想的。韦莲司的重要性就在于,她向胡适展现了一个女人的美。

(7)、以为自己“对”,就不容别人“反对”,甚至还骂人。我们今天回看五有些东西实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了。我自己要问的是,在什么意义上,“能作散文之桐城巨子,能作骈文之选学名家”(钱玄同语)就要被骂为“谬种”和“妖孽”?新文化运动,其实是新文化运动者骂人在先,对方还没出阵,它就把未来敌手给“妖魔化”。有趣的是,钱氏不但骂以壮行色,还唯恐人家不骂,居然悬拟被骂者将“若何咒骂”。此公骂字当头,理直气壮,不就是认为自己“对”,自己正义在胸、真理在手吗?

(8)、年轻的时候,胡适因为表妹有了感情,准备和江冬秀闹离婚,太太一把菜刀,脸一横,把胡适吓的脸色惨白,发起脾气来,把胡适骂的脸青一阵紫一阵,自此也就断了离婚的念头!

(9)、有一句不知出处的评价:他(胡适)什么都没有完成,但却开创了一切。

(10)、任何人只要跟他做几分钟的交谈,就会心服口服。说他的聪明绝不只是教育和后天的产物,而只能说是天生的禀赋。胡适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压根儿就不具代表性。他既有别于鲁迅、钱玄同等留日派,也不同于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蒋廷黻、丁文江、梅光迪等英美同学。

(11)、这种个人主义的内核是个人的人格独立,个人的思想自由,个人的社会责任,——既敢于独立做事,敢于承担个人责任,又不怕权威,坚持真理。这种个人主义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

(12)、胡适贡献在哪里?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抑或是创办了新青年?其实这些都不是胡适最大的贡献,总结起来,按照学者张耀杰的说法,胡适有三大贡献,历史上无人可比,无人可替代。

(1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好老师的第一条永远是课教得棒。胡适性格外向,在美国留学时热心政治,曾当过世界学生会康奈尔大学分会主席,他组织国际学生进行美国总统模拟选举,发起成立政治研究会,多次主持国际学生会议;回国不久,又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各种论争,其口才是一等一的。周川一篇文章介绍:胡适很善于将深奥的内容讲得通俗易懂,同时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在哲学史课上,胡适用“贼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去偷东西”的故事引出“哲学”之概念;在“传统文学”课上,他用“衣料与裁缝”比喻材料与作者的关系;在文学史课上,他用“死”与“活”展示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分野。学生们对胡适的教学评价很高,有人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仅有许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擅长表达。”也有人说:“适之先生在校中开的课——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顾颉刚回忆:“上了胡适之先生半年哲学史课,觉他条理清楚,裁断有制,不肯贸然信从古人”,“很佩服他”。胡适晚年的门生唐德刚如此评价:“他的文章写得已经够好了,他讲的比写的还好”。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之所以征召胡适做驻美大使,除了他在美国知识界和官场的人脉,应该与其口才有很大的关联。

(14)、如张爱玲所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胡适那么帅那么有才,却与她相守一辈子,没有纳妾,又那么听话。

(15)、日记写了一篇又一篇,励志名言抄了一遍又一遍,结果烟瘾却越来越大!

(16)、从胡适故居中出来,正逢一间学校放学,我随意问路边的小学生胡适是谁,一连两次,谁知都望着我摇头不语。是不知道、还是有什么隐讳?我不解。真不知上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前辈乡贤的,这个不是生于上庄却是从徽州山道走出去的人哪,原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先知”。

(17)、舆论的把控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的,一旦舆论局面被打开,那么美国对华态度将发生空前变化。四年大使生涯,胡适尽心尽力,化身为一个伟大“中美关系开拓者”,促成了三件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贡献:

(18)、虽然果断拒绝了小女生徐芳的爱情,但在美国的胡适也没闲着,他与犹太女人洛维茨堕入爱河。洛维茨是胡适老师、美国大哲学家杜威的秘书。杜威虽然比洛维茨年长45岁,但其时已与洛维茨在谈恋爱。或许洛维茨嫌杜威过于老迈,或许胡适自身的魅力无与伦比,洛维茨与胡适相见恨晚,经常在一起喝茶、吃饭、看戏、聊天……而从胡适日记记载来看,胡适公务之外的时间,几乎都和洛维茨在一起。

(19)、至今为止,国际影响力第一人,至今欧美很多大学都有他的专门研究课程。

(20)、胡适先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完整记述在书中,甚至是那些并不光彩的部分,只是为了能引起能者贤人做传的风潮。他没有大师包袱,丝毫不怕被黑,把自己真实的小半生大方地留给后人做段子素材,真真是个好boy,对吧?

3、如何评价胡适

(1)、三件大事,随便一件,同时代的人都难以做到,胡适的贡献无可替代。虽然他也曾在特殊时代广受批评,然而无论是从他的人品、学识、还是历史贡献各方面评价,胡适都堪称近代以来“第一流的知识分子”。许多名人学者更是不吝赞誉:

(2)、但相比之下,耿云志说:“中国最不缺的是极端的力量,最缺的是胡适这种温和而坚定,自由而悲悯的力量。”

(3)、但从1913年到1962年胡适逝世,两人始终保持着恋爱关系。

(4)、紧接着,针对上述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钱接过话头:

(5)、从1914年到1961年,二人通信100多封。胡适逝世后的1965年,韦莲司无条件地把胡适写给她的所有书信,寄给了台北的江冬秀,作为研究胡适思想轨迹的第一手珍贵史料。为了安全起见,她还在岛上对所有信件进行了复印。

(6)、1914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胡适结识了青年女画家韦莲司,这是胡适赴美4年来第一次与青年女性接触。胡适评价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过了几天,胡适精心打扮了一番,走进了韦莲司的宿舍。这也是胡适第一次去女生宿舍。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刺激,呼吸都有些急促。而韦莲司对胡适也是一见钟情,两个人迅速堕入爱河……

(7)、江冬秀与韦莲司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江冬秀是传统的东方乡下女子,性情暴躁。而韦莲司是摩登的西方时髦女郎,漂亮妖娆,妩媚动人,才华横溢,画笔生辉,而且善解人意,凡事都讲道理。胡适不爱江冬秀,但却无可奈何地与其共度一生。胡适深爱韦莲司,但只能与她隔洋相望,鸿雁传书。韦莲司还为胡适终身未嫁……

(8)、每一个和他有关系的女人,都爱的死去活来,但是这个父母包办的婚姻却维系了一生!

(9)、1908年,胡适17岁,在上海就读中国公学,那时学校正闹风潮,于是他的学业不得顺遂;加上家里亲戚经商不利,变故频繁,这时他成为了一个心灰意冷、百无聊赖的少年。

(10)、在一个大雨的夜晚,胡适和一帮狐朋狗友在一家妓院里“打茶围”(和妓女喝酒闲聊),一直到深夜才离开。

(11)、1939年,胡适给韦莲司写成《临江仙》一词:“隔树溪声细碎,迎人鸟唱纷哗。共穿幽径趁溪斜。我和君拾葚,君替我簪花。更向水滨同坐,骄阳有树相遮。语深浑不管昏鸦。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胡适的诗写得文绉绉的,但深为西方女子的韦莲司却热情、大胆得多:“我整好了我们那个小得可怜的床……我想念你的身体,更想念你在此的点点滴滴。我中有你,这个我,渴望你中有我……”

(12)、二十多年前,我最早知道胡适这种谦谦君子居然也有婚外情,而女主角就是曹诚英。而后来才知道胡适的婚外情“内容”非常丰富,“人物”也很众多,而其用情最长、最专者真不是曹诚英,而是韦莲司,曹诚英最多只能屈居次席。而胡适同其他女子的感情也颇值得玩味……

(13)、美籍华裔学者唐德刚:孙中山先生和胡适之先生都是开这个五百年中西文化新运的旗手。如果濂洛关闽后继有人,他们都是一代媳妇,万代祖宗。

(14)、历史学家,文学家李敖:以他唱重头戏的地位,四十年来,竟把文史学风带到这种迂腐不堪的境地,脱不开乾嘉余孽的把戏,甩不开汉宋两学的对垒,竟还披着‘科学方法’的虎皮,领着‘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的补助,这是多么不相称的事!

(15)、1962年1月,胡适从台大医院出院。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开酒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南港区,胡适去世获得哀荣。 3月1日蒋介石前往祭吊,并亲书挽联一副:适之先生千古,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然后蒋在胡适去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16)、►胡适一生,把人看的很透,所以明白宽容的意义,对自由理解的也很透彻,所以他留名于史,却始终是一个人孤独的活着,如丧家之狗。

(17)、韦莲司一生唯一深爱的男人就是胡适,但她却从没想过占有他。她比胡适更要理智,她对胡太太非常敬重,也为胡适能有一个家而感到高兴。胡适曾经问韦莲司为何不结婚,韦莲司说:“我已经结婚了,与我相爱的人,在精神上。”此人正是胡适。

(18)、1962年2月24日晚7时10分,胡适在演讲中因心脏病发突然跌倒,不治逝世,中国近代以来最了不起的知识分子的一生画上了句号。胡适没能看到他的愿望成真,但台湾后来的成功转型应当离不开胡适当年的那些“绵薄之力”。

(19)、1933年,胡适再到芝加哥大学讲学。42岁的胡适与48岁的韦莲司感情达到高潮,他们的关系“超越了一般朋友的界限”。韦莲司在给胡适的信中说:“我整好了我们那个小得可怜的床……我想念你的身体,我更想念你在此的点点滴滴。我中有你,这个我,渴望着你中有我。”

(20)、不过这件事也有好的一面,经此事后他便感愧对父母,开始下定决心,不再放任自己,同年,他便考上了“庚子赔款官费留学”,赴美深造。

4、怎样评价胡适一生的人

(1)、赴美留学的时候,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胡适突然醒悟:嫖乃人间大恶,决定戒嫖!

(2)、不妨以粗线条勾勒一下这个运动的轮廓。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陈独秀嫌改良不够,又做了篇态度更激烈也更极端的《文学革命论》。人在纽约的胡适看了后,心中不安,便致信陈独秀:

(3)、其次,胡适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自胡适开创之后,又有一批哲学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人不断的在哲学思想上的精进,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征程,而且显示了胡适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的转换中所作的开创之功。

(4)、他说: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5)、没想到,1962年,胡适因心脏病骤然逝世。当时住在巴贝多岛上的韦莲司获悉此噩耗,悲痛不已。已经77岁高龄的韦莲司不能来参加葬礼,就委托胡适长子胡祖望献上了一个花篮,并跟胡祖望重提赞助出版胡适著作的事,可见她对胡适的学识和思想的仰慕了。

(6)、两人争论一生,但却让人明白一个道理「君子争,皆兵家国事,而于私情厚薄无关」。

(7)、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8)、胡适去世后,三十万人自发送葬。走在最前面的的江冬秀,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祖望啊,做人做到你爸爸这样不容易哟!”只这一句话,可谓是道尽了胡适的一生。

(9)、其实抛开天生多情这一点,胡适完全就是一个好男人的典范,在之后他还提出好男人的“三从四德”(咳咳,男生注意记笔记了!)

(10)、1923年4月,胡适到上海参加研究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的会议。休会期间,胡适到杭州游玩,并顺便看望了曹诚英。胡适在杭州游玩五天,诚英始终陪伴左右,临别时,胡适在赠诗中写道:“前天,伊却未免太绚烂了!我们只好在船篷阴处偷觑着,不敢正眼看伊了……”两个人的感情昭然若揭了。

(11)、然而,此后却屡屡破戒,照样吃花酒不断,还在日记中开脱找借口「去看看济南的窑子是个什么样子...」

(12)、7月16日胡适啊胡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然而

(13)、直到去世之前,胡适仍在给韦莲司写信,可见韦莲司在他心中的地位。奇怪的是,胡适对韦莲司的评价极高,而韦莲司的自我评价却极低。

(14)、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上面的“胡适打牌日记”是假的,有杜撰的成分。

(15)、1962年2月24日,一场庆祝酒会上。胡适发表即席演讲,不料讲到一半,突然心脏病猝发,倒地而亡。

(16)、但,尽管如此,胡适这个形象以及由它体现的宽容精神,是否成为这个时代的价值认同?没有,远远没有。即使在今天,在新文化运动已经翻过九十年的日历之后,我依然感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宽容依然是一种稀缺元素。

(17)、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

(18)、作为妻子,江冬秀知道丈夫与韦莲司的交往,但她的底线是不离婚,所以她对破坏她婚姻的曹诚英恨之入骨,而与韦莲司却能和平相处。甚至于,1953年,胡适夫妇同访美国,就是在韦莲司的寓所住了将近一个月。

(19)、韦莲司眼中的自己,“胸部扁平又不善于持家”,“头脑不清而且不得体”,“又丑又无风韵的女人”。按照韦莲司的自我描述,她根本不是那种令男人无法自拔的类型。

(20)、今天是胡适的生日,1891年12月17日,胡适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3岁时随母亲回祖籍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上庄村,进家塾读书。在此后的岁月里,这个“从徽州山道走出去的人”,逐渐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先知’”。

5、胡适一生中的七个女人

(1)、今天再说胡适,很难说出新意。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胡适,他说:如今还要读胡适,这是我们的悲哀。这话说得绝对——任何经典的东西自然是常读常新,但也间接说明了,这一百年来,我们在某些方面的固步不前。

(2)、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3)、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且曾经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4)、7月2日,“天热不能作事,打牌消遣。”(天又热了。)

(5)、其次,很多人其实对于生活中的胡适并不了解,在微博上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胡适打牌的趣事,胡适曾经写过很长时间的日记,但是连着好几天的日记都只有“打牌”两个字,而胡适终于有一天“醒悟”了,在日记中狠狠鞭笞了自己,希望自己不要再这么下去了,结果第二天的日记依然是只有“打牌”两个字,所以说胡适其实也是一个有小缺点的人。

(6)、“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于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这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7)、1951年5月,胡适给蒋介石写一长信,心中竟然直接劝蒋想想“国民d自由分化,分成几个独立的新政d”,而最重要的是“蒋先生先辞去国民d总裁”。1952年9月,胡适更是给蒋写了8页的长信,希望蒋及国民d要表明“民主政治必须建立在多个政d并立的基础”、“国民d应废止总裁制”、“国民d可以自由分化,成为独立的几个d”、“国民d诚心培植言论自由”。他甚至要求国民d、蒋介石公开“罪己”,“罪己的话不可单说给d员听,要说给全台人民听,给大陆上人民听”。

(8)、他们谈论的话题范围涵盖社会、政治、军事、文学、宗教、哲学等诸多方面。这时,他们二人发乎情而止乎礼,还没有发展到肌肤之亲,有的只是精神的抚慰与意志的交流。

(9)、胡适把这句话称之为“不可磨灭的格言”,进而申说:“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这里的容忍,就是容忍异己。

(10)、当时在民国有一个笑谈,提倡纲常伦理的康有为,却把女儿一嫁再嫁,一辈子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最后却接受了包办婚姻,娶了一位小脚太太!

(11)、1937年8月,胡适赴任驻美大使,徐芳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你这人待我是太冷淡……,我有时恨你、怨你;但末了还是爱你……。我最美的先生,你要再跟别人好,我可饶不了你。等你回来了,咱们再算账!你也许不爱听这些话……你不爱听也得听。你的芳就是这脾气。”

(12)、1910年,胡适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出国前,胡适就和江冬秀订下婚约。这是他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而胡适自幼由母亲养大,感念母亲艰辛,只想做一个听话的孝子。

(13)、“此等论调虽若过悍,然对于迂缪不化之选学妖孽与桐城谬种,实不能不以如此严厉面目加之。”

(14)、古人对老师有“经师”、“人师”之分,还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所谓“经师”就是学问高深的老师;所谓“人师”,就是人格可法的老师。胡适是个杰出的“经师”,同时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师”,他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始终不忘将健全高尚的人格传达给学生。胡适任北大文科研究所主任期间,不时在所里举行研究报告会,规则是研究生提出报告,研究所主任和导师进行点评。某次,一位韩姓研究生宣读了一篇有关隋唐之际佛学问题的报告,胡适第一个点评。讲到半路,这个韩姓同学说:“胡先生,你别再说下去了,你越说越外行了”,胡适没有生气,而是停下发言,改请佛教史权威、韩同学的导师汤用彤先生继续点评。点评会结束,胡适说:“以后举行报告会,最好让我们知道题目,以便略作准备,免得我这次对韩君的报告作错误批评一样啊!”胡适没有记恨这位学生,反而对他刮目相看,多次为其学业、生活提供帮助。胡适以这样的行为“间接”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如何正视自己的错误,应该怎样善待对自己提意见的人。还有一件事更能见出胡适对年轻人的宽容、大度。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北京大学学生罢课,要求国民d政府全面抗战。某天,反对罢课的周炳琳在北大一院门口与学生激烈辩论,胡适恰好从那里路过。胡适当时的想法是中国国力很弱,跟日本硬拼没有出路,最好是首先和谈,然而再暗暗地作抵抗的准备,以待时日。同时他觉得学生正当大好年华,关注政治没错,但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不要动不动罢课。胡适说了一句:“周院长,同他们辩论等于对牛弹琴。”这句话学生不爱听了,当即有学生反驳:“胡先生,你这是什么话!你说我们是牛,那么你就是狗,国民d的走狗。”听了这种明显有碍师尊的话,其时正担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和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的胡适一点也没有生气,诚恳解释说:“同学们,别误会,别误会,我是随便套用一句成语。”

(15)、1952年,因院系调整,曹诚英赴沈阳农学院任教授。1969年,退休后返回故乡绩溪,并于1973年病逝于上海。

(16)、回国前夕,一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学改良刍议》,使古老的中国发生了一场白话文运动,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语言革命,以致我们今天通行的语体都得拜那场运动之赐,胡适也由此奠定他在中国的影响。天下何人不识君,1920年代,胡适的影响达到了高峰,那个时代有个口头禅,居然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17)、15岁的胡适在上海读书时,就在《敬告中国女子》一文中说,女人要是不想做废物,一是要放足,二是要读书。而江冬秀当时即是小脚,大字也不识几个,自然不是胡适心中理想对象。但胡适这个洋博士最终娶得还是江冬秀这个小脚女人。而胡适在18岁时写的《论婚姻》,大肆鞭挞“下流的媒婆”和“瞎了眼的算命先生”。但他对自己的婚姻似乎无能为力。“就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吾力求迁就,以博母欢心。吾所以极力表示闺房之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胡适为讨母亲欢心,不惜牺牲个人幸福……

(18)、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19)、然而,此后却屡屡破戒,照样吃花酒不断,还在日记中开脱找借口「去看看济南的窑子是个什么样子...」

(20)、►胡适怕老婆是“出了名”的,自己也半开玩笑的加入了“PTT”(怕太太协会)。

(1)、晨往Robinson照相馆摄一小影。打牌。读美国短篇名著数种。

(2)、然而,胡适只能代表他个人,却无以代表《新青年》。上述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文化气度及其方式上,比例是1∶这样一个格局,表明新文化运动以陈、钱、鲁的方式为主导,胡适则注定要被边缘化。因此,那场新文化运动由胡适而陈独秀而钱玄同而鲁迅,就是从“平等讨论”到“不容匡正”到“骂”到“咒”。

(3)、这一段话,引发了世人极具画面感的猜想。他们到底有没有越过雷池呢?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但仅从这段文字来看,他们应该发生过什么。只是,韦莲司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全占有胡适;胡适更知道,爱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事业和学问,他只在不妨碍事业、学问和清名的前提下,才能暂时享受爱情。享受完了,他还是要回归事功学问的。

(4)、但其实这些看法似乎都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婚姻就像鞋子,只有穿在自己身上才知道合适不合适?而纵观胡、江的婚姻,其实是偶然之中有必然……

(5)、胡适与曹诚英在杭州相处了三个月后,回到北平,并向江冬秀“摊牌”。江冬秀拎着菜刀表示:“婚可以离,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我同你生的孩子不要了……”胡适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再也不敢再提离婚之事。并且只能将两人的爱情结晶打掉……

(6)、出国之前,胡适除了自己的母亲,没有和其他女性有过接触。谁曾想,已有婚约在身的胡适,偏偏爱上了美国大学教授的女儿韦莲司。韦莲司的父亲是耶鲁博士,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教授,她自己又是一个画家,这样的文化背景,对胡适有很强的吸引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