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分析精选77句文案

美词美句 2023-10-16 15:56:49
导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 1、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译本 (1)、托尔斯泰的一生是纯洁无暇的泉水,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则是地底深处喷涌而出的火焰,混杂着花岗岩、灰烬、硝烟和硫磺。...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

1、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译本

(1)、托尔斯泰的一生是纯洁无暇的泉水,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则是地底深处喷涌而出的火焰,混杂着花岗岩、灰烬、硝烟和硫磺。

(2)、如果让这些伟大作家们共处一室,我们便会惊奇地发现:总有一位额头如柏拉图宽阔、沟壑纵横的苍白男人孤独地蜷缩在黑暗最黑处,他的一只手里拿着赌桌上的砝码,一只手里紧紧地攥着十字架。

(3)、尽管他活在炼狱中,受困于贫穷、罪恶与疾病,但他赞美生活,并让别人也来赞美它。他爱人类,他的慈悲无远弗届,他的善良天性有着无穷力量。“别去审判任何人。谦逊的爱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的影响比暴力更大。只有主动的爱能带来信仰。爱人,不要嫌弃他们的罪恶,爱那些带着罪恶的人。像孩子和飞鸟般轻快地生活。”

(4)、标题配图为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IlyaYafimovichRepin)的油画

(5)、心理扭曲的北漂青年因为交不起房租,杀死包租婆老太,侥幸逃脱后在失足妇女的感化下自首——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6)、命运把他摆荡入高处,又将他拉回庸俗之辈中。因发表不当言论,陀氏涉嫌非法煽动叛乱,被判罚死刑。在临刑前,改判为四年监押和流放至西伯利亚服苦役。在狱中,他不断以文学艺术之名为自己申诉:“我感到悲伤的是,作家的使命在我们时代被某些阴暗的怀疑压缩了,审查官在一个作家甚至还没写任何东西时,就将作家视为政府的敌人,并怀着明显的偏见处理作者的手稿……”狱中对人生及艺术的思考,给了他另一部重要著作《死屋手记》重要灵感来源。

(7)、什么才是有趣的?当然是从事文学创作。然而,成为作家这个理想正如一个一戳就破的幻梦,实在无法给债台高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点儿帮助。还好他早就对这个幻梦认知清晰,他说“在我的灵魂中,有一种我所相信的火焰,尽管我不过于关心它会带来什么。”自信与自负的鸿沟仅有一步之遥,陀氏性格方面的缺陷不断加剧他与家人之间关系上的紧张,

(8)、186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白痴》。这部小说中,拿破仑和1812年的卫国战争是重要的背景题材。

(9)、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10)、《罪与罚》中出现的“C胡同”附近的干草市场

(11)、职业操盘手高杠杆场外投资,利用政策漏洞实现套利——果戈理《死魂灵》

(12)、坊间流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对待孩子很粗暴,比如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他上班回来打盹时轮流替他驱赶苍蝇,而且必须保持绝对安静。然而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传记的作家约瑟夫·弗兰克却认为《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父亲的原型并非作者本人的父亲。父子间的信件包括他们自己的言论都指向父子间的关系十分不错。

(13)、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14)、托尔斯泰的特点是极端固执,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通情达理。

(15)、1834年他进入 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 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6)、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描写带着一种狄更斯式的哀婉,特别是描写这位老汉护送自己受人尊敬、受过教育的孩子的灵车走向最后安息之地的场景。

(17)、对托尔斯泰来说,人类最大的罪恶就是对婚姻不忠。而另一边,我们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喃喃自责地说“我没法体面地活着”。

(18)、那边,在一个烟雾弥漫的角落里,在一间潮湿的,因为穷而用来作住房的小破屋里,有一个手艺人刚从梦中醒来。比方说,他整夜梦见昨天无意中剪坏的一双靴子,好像一个人就该梦见这种没价值的东西似的!……他的孩子们尖声哭叫,他的妻子在挨饿。不光是皮鞋匠有的时候早上起床是这样……小宝贝,就在这,在同一所房子里,在楼上或者楼下,一所金碧辉煌的宅子里,住着一个大阔佬,也许夜里他也梦见了这么一双靴子……另一种剪法,可是仍然是靴子,因为就我所指的这个字的意义来说,小宝贝,我们都有点像皮靴匠,我的亲人。……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人在大阔佬旁边,在他耳边悄悄地说:“得了吧,不要再想那些事了,不要光想着你自己,只为你自己一个人活着了。……你的孩子身体健康,你的妻子没有去要饭。瞧瞧你的周围吧,你就看不到有什么比你的靴子更高尚的东西值得关心吗?”

(19)、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军事工程绘图处”,对此工作他感到索然无味。他坚信自己“是一位诗人,而不是工程师”。翌年便呈准退役,专心致志于文学工作。他早期曾受感伤主义影响,但更醉心于浪漫主义,在工程学校写的两个悲剧片段,就是浪漫主义的习作(没有保留下来)。此时,即退役后,他翻译并发表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有的评论者认为,这意味着他转向现实主义。实际上,早在一八三八年八月九日他致兄长的信中,就谈到自己几乎读完巴尔扎克全部作品,赞叹“巴尔扎克伟大”,说他笔下的人物性格是“全世界的理智的产物”。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阅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是通过研究性格及其在“人的心灵”中的形成来研究“人和生活”。他的转向现实主义,是他醉心于学习巴尔扎克的结果,而翻译《欧也妮•葛朗台》只是其表现之一罢了。此后不久,他就写出了处女作《穷人》。

(20)、就在这一时期(1865-1869),在被读者误解、被债主骚扰、被至亲至爱者的离世弄得要崩溃的时候,他在孤独、贫困和病苦之中写出了《罪与罚》、《白痴》和《群魔》,甚至还计划写《卡拉马佐夫兄弟》

2、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分析

(1)、书信体因此已经成为夸张的浪漫主义感伤的表达形式,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它们的主人公是榜样式的人物。事实上,其中的社会性在于主人公道德和精神上的高尚同他们所生活的堕落的贵族特权世界的矛盾。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了同样的目的,用同样的形式来描写下层人民。

(2)、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我们也和前人一样,失掉了对时间的感觉。在描写一天里发生的事的时候,他能让我们如同度过千年万载。

(3)、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第一位将这样的材料应用于具体主题,而非仅仅写作生理学特写的自然派作家。“我常到别林斯基家做客,”他向米哈伊尔在1845年秋写道。“他对我很有好感,他视我为公众前的证明,佐证了他自己的观点。”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成功创作出别林斯基期待已久的作品。《穷人》在同时代的人中激起的波澜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别林斯基带给俄国文学的新方向。

(4)、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俄国文化处于一个激荡过渡的时代。庄严肃穆的浪漫主义正在衰亡,俄罗斯文学的果戈里时代——悲喜剧的现实主义和社会讽刺的时代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涤荡着以前的一切文化。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头脑中还充满了对莎士比亚和席勒剧中人的想象。然而,仅仅在几年后,陀氏已经把自己的文学榜样从普希金和席勒转移到了果戈里身上。

(5)、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 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 白痴》中, 梅什金公爵也患有癫痫,不得不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为之。

(6)、权贵富豪们对周围穷人遭遇的视而不见让杰符什金深为气愤,以至于他在恍惚中感到,他其实有一种误置了的自卑感。“走到最底层去,”他说,“然后再评价一个人毫无理由地放纵自己和忍受屈辱是不是正确。”

(7)、 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8)、他的每个角色身上都有英雄意志的矛盾冲突。他把叙述的艺术力量全都灌注到对话中,他的对话有多好,托尔斯泰的对话就有多糟。所有托尔斯泰的角色口气都差不多,如果我们不知道谁在说话,单纯从语言上没法区分那些对话的主人;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人物开口说第一个词我们就马上能知道是谁在说话。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压根不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些人物靠独特的言辞和语调就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读托尔斯泰的时候眼睛兼顾了耳朵的功能,而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耳朵则可以代替眼睛。

(9)、十九世纪,俄国文坛群星璀璨,其中就有中国读者熟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和诗人屠格涅夫(1818-1883)。1846年,25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口气发表了小说集《穷人》和中篇小说《双重人格》,令俄国文坛震撼。大名鼎鼎的文学批评家巴巴耶夫这样描述当时的景象: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受到文坛追捧,连一贯钳制创作自由的沙皇尼古拉一世,都觉得他的小说写得好。俄国文坛预言,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横空出世,所有作家都将黯然失色。陀思妥耶夫斯基出名后便应酬不断,甚至一些知名作家也邀请他前去做客,屠格涅夫也在其中。

(10)、又是序言……妈蛋,跳过序言直接看白痴!足足一千三百页,看来对白痴的剖析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恕我文学素养低,我看了两遍愣是没看出来这本书里谁是白痴,我以为最有可能是纳斯塔霞,其次可能是罗果仁,没想到后记里说梅施金公爵才是白痴……这下我糊涂了,要不我是白痴,要不那些评论家是白痴……不管谁是白痴,我觉得托斯陀耶夫斯基也有失误——书名和内容不符,不管谁是白痴,看起来他都过得挺体面,白痴哪里能有那么多钱?怎么看都是我比他们更白痴。想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

(11)、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任何事情上都和托尔斯泰截然相反,这算得上是他身上最特别的地方之一。

(12)、我不知道是否有一个准确的术语去指代这一形式上的、以强化主题为目的的仿拟。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果戈理的关系远不是一种对抗,而更像一位充满同情心的作家用自己的创作力将一部作品的形式重构,使其与内容更为和谐。《穷人》和《外套》都包含着果戈理风格的“笑声背后的眼泪”,但是它们的比例是不同的,笑声是果戈理的最高要求,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重视眼泪。

(13)、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

(14)、此后,他的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突转”——由顺境转入了逆境。

(15)、△别林斯基VissarionBelinsky(1811—1848),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

(16)、本书的译者也大都持严肃的态度。特别是负责翻译《作家日记》的张羽、张有福同志和《书信集》的朱逸森、郑文樾同志,由于这两书原著篇幅很大,而内容又多重复或无多意义之处,只能选译,他(她)们在翻译之前,先得研读全书,进行比较和筛选。而张羽同志还不厌其烦,在通读全集时对其中各篇文章逐一作了卡片(内容提要),然后通过对比,决定取舍。因此本全集中的《作家日记》和《书信集》虽系选本,基本上囊括全书的重要部分。

(17)、小说完成后发生的事是可以确定的。格里戈罗维奇深深被作品感动,他把作品拿给涅克拉索夫,这两位年轻的文学家都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落了泪。激动之中,他们凌晨四点冲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家表达自己的感受,那时彼得堡正值白夜,日光像白天一样。

(18)、《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恶魔斯梅尔加科夫因为坚强而憔悴,不论你怎么说,这是肉体的真实。这恶魔忏悔时说的话几乎和上面所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话如出一辙(12):

(19)、他那时的表现如同稻草人一样,他最后一颗扣子掉落,他试图去将其捡起,就好像一种辩白。感动于他如此明显的窘态,善心的将军自掏腰包给了他100卢布。当后者为了表达感谢而亲吻将军的手时,将军涨红了脸,屈尊和他平等地握了握手。

(20)、被迫与农民犯人朝夕相处,陀早期的观点受到了冲击和挑战。陀早期有关农民“更美好、更道德”的印象和信仰遭当头一棒,因为他在那里发现农民犯人残忍和野蛮,与卑劣的俄国政府的淫威毫无二致。“残暴与堕落”在过去的陀那里只属于农民犯人的长官们,但现实却大相径庭,他觉得“道德上无法忍受”,“这是我长途跋涉的终点,如今我入狱了!”。陀的信仰在撕毁中重塑,在舍斯托夫看来,《死屋手记》某些场景中仍回响着的人道主义音调,和后来他所宣扬的爱和宽恕的精神,不过是关于人的可怕真理之胆怯的掩饰,其全部力量连陀思妥耶夫斯基也不敢面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部包裹着喜剧外衣的作品《舅舅的梦》《斯捷潘奇科沃村》,表明他在勾勒伟大的新主题——“思想”与“心灵”的冲突——这种主题将以种种方式主宰他西伯利亚之后的全部创作。

3、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读后感

(1)、“一切都会过去的,唯有真理长存。”《作家日记》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问世,为陀氏带来广泛的赞誉。人们看到了这位艺术家的无限可能。

(2)、“只要我还能对自己说:‘我活着,尽管千辛万苦但我活着。我立在柱子上,但毕竟立着。不论有没有看到太阳,我都知道它是怎么回事。知道世上有太阳,这辈子就值了’,我就能承受一切苦难。”

(3)、第一页是序言。“……作品主要描绘生活在这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怜、矛盾、困苦和走投无路……以及在困苦条件下人性的光彩……”

(4)、然而,浪漫主义的幻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抹去的。《穷人》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并不像果戈里的小说那样充满了讽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他们的故事“令人心碎”。俄罗斯新旧生活冲突的家庭背景、童年对乡下宁静美好与穷苦破败的双重印象、基督教中的爱与牺牲以及从小对俄国及其历史的情感认同,这些经历以及伴随而来的反思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兼具浪漫主义的“天真”与“现实主义”的辛辣。

(5)、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也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

(6)、像你记得的那样,托尔斯泰是个节俭居家的人物,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个挥霍铺张、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7)、1881年1月26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后来者将会理解和赞赏他的伟大天才。他留给我们什么值得拾取的信息呢?

(8)、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

(9)、本文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作者约瑟夫·弗兰克耗费数十年,以小说式的文风撰写了陀式五卷本的恢弘传记,也描绘了19世纪俄罗斯的知识分子画卷。

(10)、就这样,他陷入一种形而上学的倦怠,感到非常无聊,永恒到最后可能变得非常琐细。比如说一个无人注意的村子里的土耳其澡堂,角落里满是发霉的蛛网,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试着去探索这些未知的东西。他的恶魔用实际行动在试着解释作者的观点。

(11)、佐西马神父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阿廖沙说:“生活会带给你许多不幸,但你会因此感受到幸福,你会因此赞美生活,并让别人也来赞美它。”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的秘密。听起来像是个悖论,但他从泥泞污秽和满是疾病与疯狂的世界里提取出甜蜜和光芒,欢喜与理性。

(12)、他们还有一个不同:托尔斯泰认为自己憎恶钱财,但钱财对他钟爱有加;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认爱财,可钱财却从他身边溜走。

(1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14)、在黑暗中看见最亮的光:文学史上那些失明作家 / 赵彦

(15)、第三部分(12~27)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16)、《穷人》作为对社会问题的一种控诉,是一个高度自觉的复杂的作品。在整个18世纪,书信体小说已经成为表达美德与理智的形式,比如理查德森的克拉丽莎·哈罗和卢梭的茱莉,抑或诗意和值得赞美的高贵的灵魂,比如歌德的维特,这些是高尚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17)、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同年果戈理发表《与友人书信选》,别林斯基撰写《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对其观点给予驳斥。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喜欢别林斯基这篇文章,并寻找到手抄本在小组上朗读。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的也愈发频繁。

(18)、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专家,醉心于病态心理和反常心理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清晰展现了四种心理,《穷人》展现的是“穷人”心理,也可以说是“可怜人”心理,发掘人性中的怯懦与无奈。

(19)、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他于之不屑的数学。与此同时,他还涉猎了莎士比亚、帕斯卡尔、维克多·雨果等人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涉猎颇广的他考试成绩优秀,于1841接受委任。同年完成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席勒影响的两部浪漫主义剧作,《玛丽·斯图亚特》、《鲍里斯·戈东诺夫》,但均失散。

(20)、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所言:“生活,用熟知一切的意志把唱颂歌的人打造成了殉难者。”

4、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故事梗概

(1)、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

(2)、以前的各种译本一般没有各个作品的详细题解(介绍作者的写作动机、构思、写作和修改过程,以及国内外评论界的反响等)和详细的注释(固然,这两者几乎是国内所有外国文学作品中译本的共同缺陷),不利于我国读者、研究工作者全面而深入地研讨、探索这位思想和创作极其复杂矛盾的大作家,诚为一大憾事。本次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

(3)、“老人好像没有感觉到恶劣的天气,哭着从大车的这一边跑到那一边。他那破旧的礼服的前襟随风飘扬,像是一对翅膀。那些书从每个衣袋里突露出来;他两手拿着一本大书,紧紧地抓住。……那些书不断地从他的衣袋里掉到污泥里去。有人叫住他,告诉他丢了东西,他就捡起来,又赶快去追灵柩。”

(4)、我一边看,一边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是伟大的大作家,字字句句都写到我心里去了!就是后记里那些评述的专家倍儿烦人,分析得乱七八糟,动不动就什么社会的黑暗,什么人性的回归……哪有这些东西?好好的书都给读歪了!

(5)、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6)、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好始终是文学。在幼时,他就间接直接地接触到俄国文学和西欧文学。现在在学校里,于夜阑人静之际,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西欧文学,同时开始写作。

(7)、一看标题就知道是本好书。我一直想知道那些把我叫做白痴的白痴自己有多白痴!

(8)、由于陀氏把将哲学术语和都市俚语一口气裹进他啰嗦复杂的语言漩涡中,情感的传递往往需要借助于喘不过气来的阅读效率,他的幽默感也显得神经质和歇斯底里。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算不上愉快的体验,但抬头,人们总会看见一个明朗的世界。以至于到今日,总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他的灵柩,都来歌颂他的伟大与深刻。

(9)、运用了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10)、“我发誓,尽管在我们充满不幸的、最苦的日子当中,”他向瓦尔瓦拉说,“我瞧着您,瞧着您的穷困,又瞧着我自己,瞧着我的卑贱无能,我心里悲痛得要死,虽然如此,我向您发誓,这一百卢布对我来说还不算宝贵,宝贵的倒是承蒙大人亲自握我这么一根麦秆、一个醉鬼的卑贱的手。”将军不仅感受到了杰符什金经济上的窘境,更发现了他维护自尊的渴望——这使将军在施舍的同时,避免了再一次侮辱。

(11)、在他这些非凡的作品中,道德-心灵的冲突随处可见,人的个性摇摆在“神性”与“魔性”之间。《罪与罚》的主人公是一个被意识形态驱使的杀人凶手,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对彼得堡的贫民窟生活深深打动人心的社会现实主义描写以及他在描写尖锐的道德冲突时经常表现出来的对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与对当时盛行的激进思想的道德-哲学基础的抨击结合起来。在《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内心的冲突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的重点,“他在为人类的利益而犯罪的意图与拒绝杀人害命的道德良知之间左右为难。”《白痴》中这种冲突以更加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

(12)、如我们在《死屋手记》中所见,在西伯利亚服苦役的四年对他意义非凡。书中描绘了罪犯如英国公立学校学童般的举止,一点不像恶棍,也不像遭遇逆境不幸的人。这段可怕的岁月过去后,他又当了三年列兵,并被升为军官。因为社会主义者倾向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抛弃了这个立场。他只是因为自己天性想要搞懂什么事情最难、最惨、最困苦可怖,才会去参加那种社团。在囚禁期间,他的癫痫症状更为显著,以惊人的频率复发,但当神圣的疾病降临时,他会体验到一种崇高快活的宗教启示,这会照亮他剩下的生命。

(13)、然而,由于这种感伤主义的书信体小说在传统上被认为是用来描写受过良好教育和具备高尚情感的人物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做是艺术上的巨大冒险。用这样感伤主义的形式来描写一位老抄写员同不受尊敬的女佣人之间最终破产的爱情故事,违背了当时已经接受的叙述原则,但我们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己的做法非常自觉。

(14)、他编过一份叫《当代》(Vremya)(5)的杂志,小有成绩,有一笔稳定的收入。但在没收到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这份刊物就因为发表一篇关于波兰的其实无伤大雅的文章而被审查人员封禁。他百折不挠又冒险编了《时代》(Epocha)这不仅招来了政府的怒火,也引起文学界的不满。他的兄弟米哈伊尔、最亲密的朋友格里戈维耶夫(7)和他第一任妻子玛利亚都在这段时间去世了。

(15)、《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他凭借这部小说在俄国文坛闪亮全场,引发“新的果戈理”的赞誉。穷人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在来来回回的信件中,男女主人公的困境有增无减,希望的微光渐渐暗淡,他们也从落寞走向绝望。

(16)、当他孩子死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完全忘了自己。他爱肉身的孩子,但不是因肉体而爱他,而是因为灵魂,因为那独立、永恒且不可替代的个体人格。

(17)、陀思妥耶夫斯基创新地使用了书信体的形式,正如维诺格拉多夫所说,一反当时对彼得堡小公务员肖像描写的文学传统。这一传统,可上溯至19世纪30年代,将人物仅仅作为对滑稽故事讽刺描写的材料,而直到1842年,人们才意识到如此流行的文学风尚对小公务员是多么不公平。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