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词美句 > 内容

精选135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名段(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经典段落)

美词美句 2024-02-06 00:37:00
导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黄段 1、不能承受的的生命之轻 (1)、永恒轮回和牧歌式生活都表现为一次次重复,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牧歌是伊甸园般的,没有冲突,没有变故,只是一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黄段

1、不能承受的的生命之轻

(1)、永恒轮回和牧歌式生活都表现为一次次重复,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牧歌是伊甸园般的,没有冲突,没有变故,只是一次次温馨重复的爱。而永恒轮回是沉重的,它负载着历史上一次次血腥的大事件,如希特勒一次次上台,法国大革命永远地重演,这想必对许多历史爱好者来言是件可怕的事情。

(2)、出于同情爱一个人,并非真的爱他。(P23)没有比同情心更重的了。

(3)、虽然我读两遍了小说,但是总感觉自己还没有读透。可能作者本身就是在乱发议论,冒充深沉,自以为是哲学家,想说点人生道理却说得一滩糊涂,或者作者根本没有说透什么,所以我看不透。也可能我还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思辨能力去理解作者。

(4)、昆德拉痛恶人类的媚俗,但也清醒地指出“媚俗”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境况,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血脉相通的,是无法根治的。任何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便难免媚俗,便必定媚俗,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媚俗者。昆德拉的认为,活着,就应该生活在真实中,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应该愚蠢的把唯一的生命献给所谓的事业,不应该让生命受任何一项事业的束缚。至于理由是:生命只有一次,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的最佳方式便是顺应生命自身的需求,实际上生命不被任何外在的事务所奴役。理由相同而结论则相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托马斯,原本是一位出色的外科医生,外科曾是他的事业。可为了特丽莎这样一个偶然闯到他生活中的女子,她放弃了这个事业并落到了社会最底层。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托马斯没有更多的权衡和计较,他感到自己“非如此不可”,于是便这样做了。

(5)、在“布拉格之春”运动的前夕,Tomas写了一篇讽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d的文章并被报社刊登,政府希望他签署一份撤回声明,以此来保住共产d的颜面。然而内政部的人在tomas这里吃了闭门羹,Tomas将撤回声明揉成纸团。

(6)、在国内度过了艰难的7年,同时也沉寂了7年。1975年,昆德拉携妻子流亡法国并定居,后来加入法国国籍。1984年,昆德拉在法国发表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的叙述背景,定位在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革命失败前后,正是昆德拉在祖国被禁言被迫害的最艰难的时期。

(7)、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a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8)、 这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很多人都雄心壮志地拿起,不到半小时又长叹一口气放下。

(9)、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人生意义的这个话题上,提供了一份深邃且有意义的答卷。

(10)、全人手翻译,15分钟的时间,希望楼主接纳!《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名的句子她蜷缩在车厢的一角,那只沉重的行李箱放在头顶上方,卡列宁蹲在她的脚旁。她想起跟母亲住在一起时曾工作过的那家小酒店的厨师。那家伙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动不动就在她屁股上打一下,还不止一次地当着众人的面提出要和她睡觉。真奇怪,她想到的竟是他。对她来说,他代表着她所厌恶的一切。但是现在,她只有一个念头,找到他,然后对他说:“你说想和我睡觉,好!我来了。”

(11)、  09《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这是本老书了,但尤记得年少时同学们都偷偷议论和传阅时的情景。

(12)、到外科撑了二十几天后,我转到了血液科,因为没有床位,我被安排住在病房外的小阳台上,受尽了医生护士对我的冷漠,没有人理我,问病情也不理,感觉就如猪狗一般扔在一旁任由我自生自灭(后来分析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确诊,没有办法交流病情,也治不下去,而且比起其他病人化疗的费用,尽管我花费了十几万元,这点住院费、检查费算不了什么,在他们眼里我就纯属占用医疗资源吧)。

(13)、也许,这正是人生的悲剧所在。我们的“向上精神”本源于愚昧,我们的“进取心”来自无知,而盲目的进取心又至少给了人生一个“重量”的感觉,使人生似乎有了“意义”和“满足”,正如在“三岔驿,十字路”上“扬扬拥盖来”的得意之人。但实际上,盲目的动力最终只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盲目的自我,看起来似乎幸福,却是本质上的空洞。特别是,当“追求”本身都值得怀疑时,人生便会陷入彻底的空虚中,失去任何“重”压的人生之“轻”,使一切的满足感荡然无存,自我便无法再支撑了。人生的命运都是如此无奈,如此令人愤怒。

(14)、如果一定要说特蕾莎上彼得山不是梦境,而是亲身经历的话,从纯文本的角度来看也还说得过去。但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而已,特蕾莎下山之后,心灰意冷认为托马斯要杀她,于是经历了人生中的唯一一次外遇。这一次外遇使她陷入困境,她几乎对陌生人产生爱情,也被警察局可能的威胁苦苦折磨。特蕾莎的精神变化是本书中间部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解释这一情感波动,我们还是要从彼得山说起:

(15)、在物理实验课上,任何一个中学生都能验证科学假设的准确性。但是,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16)、医生说要树立信心,试用新药应该有希望。要先做个PET-CT看一下病灶分布、大小。做了PET-CT后,心存侥幸又忐忑不安,等待结果的那两天,不想让家人、朋友担心,我强装镇定,其实就像等待死刑判决书一样。

(17)、或许只是因为无条件的依赖吧,这个小姑娘因为一面之缘就只身来到布拉格,萍水相逢,她却将一生的幸福都压在了这个男人身上。与之相比,Sabina的前卫和洒脱、调侃式的玩世不恭都黯然失色了。

(18)、(P5)这句话很好验证了第一世界的存在都是虚无的。→“同情”这个词一般会引发蔑视,他指的是一种出于次要地位的情感,同爱情没有瓜葛。

(19)、第二次看门诊,医生说我不是哮喘,应是支气管炎,于是,我遵医嘱定时定量吃了一个疗程的支气管炎药,但毫无效果,疼痛还不断加剧、咳嗽不止、呼吸困难,让我实在支撑不下去。

(20)、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名段

(1)、康妮真的就是一个不守妇道、不知检点的愚蠢或荒唐或下贱女人吗?

(2)、天上有宝,日月星辰;人间有宝,丰乳肥臀。完全被尺度惊吓到是沖着简短好读的不良目的借来的《十日谈》和《假面的自白》,一本欧洲偷情史,一本日式意意淫记。

(3)、在《黄金时代》中,虽然书中充斥着大量的性描写,但陈清扬与王二之间却是一场与性无关的爱。

(4)、这是最早颠覆了小蜗的三观和世界的世界名著,一个女人红杏出墙的故事。

(5)、提前来到日内瓦的Sabina也在这里遇到了新的情人Franz,一个已经结婚的大学教授。Franz对Sabina有一种奇妙的感受,觉得她是自己一直在追寻的挚爱。然而他并不像Tomas一样喜欢Sabina爷爷的礼帽,觉得那种东西出现在情爱场合是一种非常荒诞的存在。于是,Sabina认定Franz是不理解自己的,自己的灵魂伴侣只有Tomas一人。

(6)、萨比娜: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美就隐藏在五一节游行的场景背后。要发现美,就必须把那场景击破。

(7)、托马斯就产生于einmalistkeinmal这句话,特蕾莎则产生于肚子咕噜咕噜叫的那一刻。

(8)、同样的困惑在法国散文家蒙田心中也同样存在,但他反对虚无主义,提倡人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他在《蒙田笔记》中认为:“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本身违背了生存的意义。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不是任何外物的影响。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我们的生命是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占据、约束心灵,心灵就会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就会丧失自己。即使在闲逸时,也不能让灵魂丧失目标,要不然,最终会导致无数妖魔、怪物,无次序、无目的,一个个接踵而来。”

(9)、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10)、披头士乐队创作的歌曲《NorwegianWood》:

(11)、啊哈,就是这个头戴礼帽的女人。鉴于他俩相处的镜头都有点非常特别的黄暴所以此处无图(捂脸笑嘻嘻)。Sabina的男士黑色礼帽是父亲的遗物,也是爷爷的遗物,总之是家里的一个传家宝。然后Sabina和Tomas共同的爱好就是让这顶礼帽参与到他们的XX中,是不是特别重口味。不过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荡妇的贞洁和贞女的放荡都是尤为可贵的,所以当这种古板传统的东西成为一个情妇的标记之时,这个女人也就具有了独特的、长盛不衰的魅力。这种魅力让Tomas沉醉在她的温柔乡中舍不得离去,然而即便是成功如Sabina也会有自己的遗憾——

(12)、但是回到布拉格后,不得不费些时间来处理一些实际琐事。为此她的行程一推再推。

(13)、2016年2月,我开始持续咳嗽,喉咙嘶哑,一直以为是小感冒,完全不以为意。3月我带队到县城工作,长期在刚装修的封闭地点办公,环境非常不好。

(14)、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远离大地和大地上的生命,人也就是半个真实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P5)我觉得尼采的永恒轮回说是100%正确的,而且确实在我们的存在中最沉重的。

(15)、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16)、(P37)我觉得这句话肯定GH最能理解(假设他的关于他和LL的事情的解释是真的)。之前我一直不太相信他的解释,觉得不可能,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大概信了60%。

(17)、所以晴雯怼袭人时说:“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18)、《白鹿原》开篇这句话,拥有让人过目不忘的魔法,人物、情节、时间的重新整合,在简短的概括中充满张力。由于“情色”,小说当年申报茅盾文学奖、初版时,用的都是删减版。

(19)、弗兰茨是一个生命之重人物。他是大学教授,在萨比娜看来,他聪明,懂她的画。他善良、正直、英俊。弗兰茨有着安稳的生活和自己的小家庭,他生命中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就是被一位哲学家写信嘲讽;但弗兰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想要追寻历史伟大进军的脚步,追求轰轰烈烈的冒险人生,结识萨比娜使他得以背叛自己原来的生活。弗兰茨的重是对历史的崇尚,对内心政治理想的固守,最终他在一次去柬埔寨的游行途中,被当地的恶人杀死。

(20)、2017年9月1日,我到广州复查,当时我发起了低烧,腹部的疼痛与发病时的感觉神似,我自认为是又复发了,心中充满了绝望。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经典段落

(1)、Tomas依然改不了偷腥的习惯,Teresa也忍受不了万事依赖他的感觉,留下一张字条便乘火车回到了布拉格。

(2)、于是小猪戴着黑领带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小猪的内心是懵逼的。

(3)、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有了幸福感和满足感,也许,这已经足够了,何必在乎其终极意义上的得与失呢?

(4)、本书主要讲述了外科医生托马斯和妻子特蕾莎,情人萨比娜三个人之间的情爱故事,并通过三个人物之间不同的情爱观念,揭示了关于二元对立的轻与重、灵与肉、媚俗与背叛、永恒轮回与田园牧歌等一系列具有哲学意味的人生命题。因此这本书,不是简单的情爱小说,而是被奉为一本哲学经典。

(5)、然后他们就真的结婚了,还请一位拿小猪当宠物的老朋友当了证婚人。

(6)、我们身边的人生,那些为着庸俗的目的而挣扎的平庸的生命,为了“功名”,为了“金钱”,为了“娇妻”,为了“儿孙”,终生忙碌,义无返顾,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空幻,一切是一场“空”!

(7)、“为了不出错我要问一句。这是您自己的意愿吗?”这是男人的问题。 “是的。当然是,这是我自己的意愿。”这是特蕾莎第一次的回答。 “不!这不是我的意愿。”这是特蕾莎即将被枪击中之时,改口反悔的回答。我们前面说过,这一段情节描写具有明显的性暗示,特蕾莎也曾想在被陌生人侵犯之前说出同样的话:“不!这不是我的意愿。”山上的一切景物,包括行刑者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温柔。而第四章第十九节中,特蕾莎出轨后独自呆着,这时她渴望“他用一种温柔而认真的声音跟她说话”,她就会紧紧抱住他,她会陷入爱情。显然,用梦境来解释彼得山前后的这一部分情节合适得多:梦境中的行刑者是性侵犯者,他被特蕾莎关于温柔的渴望给美化了。我们将两人的对话稍加改动,结论就跃然而出。

(8)、父母急疯了,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留住我,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是最好最优秀的女儿。而我却异常冷静,我只想早点解脱,我望着窗外,很想跳下去,就觉得那样会好受点,早一点解脱。对我来说,每多活一刻对我都是负担,我宁愿早点下地狱!

(9)、来稿必须原创首发,勿一稿多投。首次投稿者请注明姓名,并附本人照片一张及文字简介。作品体裁不限,以不超过二千字为宜。稿件一般10日内没收到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不同意者请预先声明。作品应具时代感,题材新颖有创意、内容积极向上。当平台开通赞赏通道时,作者在同一篇文章赞赏低于20元,不予发放稿酬。同一篇文章.赞赏超过20元(含20元)按作者40%,主播30%发放稿酬,另30%作为平台维护费。

(10)、        本意: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11)、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贝多芬的一首乐曲、车站的一次死亡)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制在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地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12)、若法国大革命永远地重演,法国的史书就不会那么以罗伯斯庇尔为荣了。正因为史书上谈及的是一桩不会重现的往事,血腥的岁月于是化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不再让人惧怕。一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和一位反复轮回、不断来砍法国人头颅的罗伯斯庇尔之间,有着无限的差别。

(13)、虽然有过这一次云雨情,后来又被王夫人抬举,但却一直没有过明路,只是王夫人一人默认的罢了。

(1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英语书名:《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纽约时报》曾评论该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

(15)、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提出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他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光明;优雅,温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极的。轻为积极,重为消极。昆德拉却认为这种二分法很幼稚,认为“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然后他追问“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

(16)、佛家就是要寻求所谓的“解脱”,永恒轮回不能逃避,但精神可以随时间而无限延伸。存在就是唯一真实的,为什么远离大地就变成半个真实存在了?没懂。

(17)、而这帝国和帝王,不过是一群无用文人的自嗨与意淫。@小涛涛《废都》可以说是一本流行甚广的小黄书久闻其名,直到去年才一睹真容其实可以说所有称得上名著的小黄书都是真情真性的写照生活中必然有性和爱,但真正的名著不会汲汲于单纯的描述不可描述的,而是通过这个描写来刻画人性、揭示真理!

(18)、在消沉和无望之后,康妮听了丈夫话,为生下下一代,决定找个情人,但与第一个情人的几番亲密接触,并没有将她从一潭死水的生活中拉出来。

(19)、通房丫头是最低级别的妾。说白了,通房丫头是经过女主人同意,可以和男主人发生性关系却没有妾的名分的丫头,其实就是主人的性工具,但没有任何名分,而且也一辈子难登大雅之堂。

(20)、可是Teresa说不出那个迫使她离开的里悠,只是哭泣着说,我们可以到乡下去,去过平静安宁的生活。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es muss sein

(1)、她仍然没有让Tomas产生于女人共眠的欲望,Tomas从来不会在任何一个女人家过夜,也不会带女人回家过夜,总之他就是不喜欢睡觉的时候旁边有别人。在影片的原著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其实Tomas是离过婚的,他在前妻那里受了刺激所以从此害怕女人也不敢接受自己的儿子。不过既然导演在整部电影里都没有提及前妻和儿子,我们就拿Tomas当一个风流成性的单身汉好了。

(2)、人的生活就象作曲。各人为美感所导引,把一件件偶发事件(贝多芬的音乐,火车下的死亡)转换为音乐动机,然后,这个动机在各人生活的乐曲中取得一个永恒的位置。

(3)、是的,我们知道,黑暗终究会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我们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但是,当下的痛苦是这样的令人窒息,现实的重负压得人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很多人往往等不到黎明,等不到春天,就永远沉寂在黑夜与冬季了!

(4)、        由于对人类生存的这种看法令人沮丧,昆德拉便从这第一个想法转移到了另外一种观点:“如果说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可以在这份负担下展现出它全部的灿烂轻盈”。

(5)、“生命对于我太沉重了,而对于你却是那么轻。我不能承受这生命之轻,我不够坚强。在布拉格,我只需要你的爱,在瑞士,我什么都得靠着你。如果你抛弃我,我该怎么办呢。”

(6)、1958年,昆德拉发表作品《玩笑》,该书出版为他带来了世界级的声誉。1968年8月,苏联共产d入侵捷克,《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因此遭受迫害,所有作品从这个被占领的国家的书店和图书馆消失。之所以要提到昆德拉的早期作品《玩笑》这本书和“苏联入侵捷克”这一政治事件,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捷克社会,正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7)、中国作家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认为:既然人的“追求”和追求后的“满足”都是一种空虚,那么,“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永远源泉。人的一辈子应该考虑如何怎样真正的活着,而不是谋划如何发展;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尽情享受,而不是去奋发劳动;应养精蓄锐以备他日之不测,而不是发挥自己的精力。

(8)、我不敢照镜子,实在受不了,对我这么一个爱美的人来说,没了头发就像小鸟折了翅膀。没有勇气接受我变成另外一个人,我不敢看我自己,我紧紧的闭着双眼,只有泪水往下流。如果说,每隔21天的8程化疗,给人还有喘息的机会,那么在移植仓里的日子就如死尸般一天天的腐烂,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肉体。

(9)、(P196)这句话的前一句话“。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经典语句译英"Cemeteriesareakindofvanityfairthatmadeofstonesometimes,Thepeopleincemetery,theywerenotawakeafterdiedbuttheybecomecrazier.Because,theywerestillshowingofftheirillustriousstuffsontheirgraves."

(10)、这次读得很慢,下意识地追随着旧日的足迹,字里行间的思索代替了情节的追寻。尤其是开篇的第二段,整本书的灵魂,是每次打开书都会反复咀嚼,并陷入良久沉思的。

(11)、前两者是易于理解的,都出于对托马斯不忠行为的嫉妒,感到其他女人的威胁。作者详细着笔的是游泳池和棺材的两个梦境。

(12)、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13)、“兄弟呀,姐真想把你那个牛儿割下来揣到怀里,啥时间想亲了就亲。”

(14)、还记得他们婚礼上的证婚人和他的小猪吗?现在小猪已经长成了大猪,依旧戴着红领带。在乡下的日子是清苦又快乐的,Tomas由一个脑科专家变成了农夫,却对眼下的生活甘之如饴。

(15)、最初,我选择到省内最权威的医院检查。第一次,医生诊断我是哮喘,说这病不能断根,就要这样咳一辈子,当时我的心里是不能接受的(那时哪能知道如果只是哮喘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吃了一个疗程的哮喘药,不见好转,反而加重。

(16)、这首《好了歌》,寓意是“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它暗含了西方悲观哲学家们持久的坚持:存在即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

(17)、托马斯所经历的是爱与性的分离。他一方面炙烈地爱着妻子特蕾莎,一方面却不能遏制地不断与其他女人发生性关系。

(18)、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9)、就是这个“坦荡而性欲强”,是她的原罪。毕竟之前的糟粕是:女人十五六岁就应该嫁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一生就该生儿育女侍奉公婆,直到死,不能有任何自我意识和情欲需求,以赢得一块贞节牌坊。 所以陈忠实要写一个“坦荡而性欲强”的田小娥,他不再束手束脚,放开胆子,向诸多他所怀疑的、所欲打破的旧物发起进攻。 而对于书中关于性的描写,他有两个原则:不回避,撕开写(要彻底揭开封建道德的黑幕);不作诱饵(不作刻意引起读者注意的工具)。

(20)、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流(也许是一种密码信息交流),还是一种审美活动,一种想象游戏,这一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梦是一种证明,想象或梦见不曾发生的东西,是人内心最深层的需求之一。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经典

(1)、萨比娜的画: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2)、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3)、 1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的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 书中的三位主人公,托马斯、特蕾莎,以及托马斯的情人萨比娜,每人都经历了一个可以说是残酷无情的自我审视及自我否定的过程。

(4)、@虫虫不在家《挪威的森林》我看完了也没d得有太大问题,直到借完了半个班的同学传阅回来之后某些部分有明显的手油污印……

(5)、有时候,就是给你选择,那选择又是何等的艰难?电影《苏菲的选择》中,苏菲右手抱着女儿、左手牵着儿子瑟瑟踯躅在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队伍里,当纳粹军官责令苏菲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必须马上送往焚化炉时候,儿子还是女儿?这种活生生将人撕扯成两半的痛苦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6)、这真是一本不可不看不折不扣的小黄书。渡边淳一对性爱的描写很细腻,细腻到极致。

(7)、就算看懂了也不一定是好事,书中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不是这个年龄该去思考的。35岁以上的可以看一下。

(8)、→在一切入侵和占领之下,掩藏着一种更为普遍的恶。这种恶的表现,便是结队游行的人们挥舞手臂,异口同声的呼喊同一口号,读后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评•经典语句摘录及读后感》。

(9)、有些地方简直写得莫名其妙的(用莫名其妙这个词,我是下了很大决心,因为一用这词,就意味我没有读书“品味”)。比如小说中,特别写到斯大林儿子之死,并由此讨论粪便和上帝关系、粪便和尊严关系等等、最后得出生命其实空虚,也因此强烈讽刺了斯大林。最后一章,就专门写一条狗的死亡,该章就叫卡列宁的微笑。卡列宁是谁?是托马斯和特雷莎的宠物狗。那么卡列宁的微笑意思就是狗的微笑。这章写得非常好,没有看过那个作者写一条临死的狗,写得如此出色,把人心写得如此脆弱。但是也没有人写狗写得如此高深。

(10)、但是该小说目的不是讲故事,故事只是一个载体,小说好像由许多“哲思散文”组成。作者在书中,一章接着一章大发议论,发表哲学高见。就是这些高见影响了故事的流畅性,也加深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和高度。不过,这些高见倒是合乎我胃口,我只是不喜欢小说写得如此艰深抽象。所以我在此好心提醒,没有一定人生阅历又不喜欢思辨的人不要看这本书,看了也白看,因为你看不懂。

(11)、弗兰茨信奉伟大的进军,希望看到人们团结到一起,看似有媚俗的倾向,但第六章第十四节中,作者明确表示弗兰茨不是一个媚俗的人。他对于伟大进军的追寻,不是出于对某一主义或学说的轻信,完全是出于内心浮现的美好幻想,或者是对萨比娜那种自由的效仿。事实上,弗兰茨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也有很多不满,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弗兰茨善良得无可救药,他最后的结局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12)、        如果将这种“不确定性”放在文学的尺度上来看,实际上代表了20世纪小说的精神,与19世纪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文学形成对比。吴晓东认为,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代表的20世纪的小说是一种与复杂的、模糊的世界本身相吻合的文学形式,它承认世界的不确定性,也无心给出答案。这看起来像是一种倒退,但更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进一步的反思和澄清。

(13)、第二次看这本小说了。第一次看得有点快,觉得小说其实不好看。第二次看得稍微慢点,还是觉得小说不好看。小说就是小说,是讲故事的,把一个故事讲得好听就是好小说。

(14)、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唬的忙退出手来,问是怎么了。

(15)、筑开兄嘱我为其“大千春韵”油画展作序。一片真情,难以推诿。但筑开兄社会知名度颇高,在众多的朋友面前,无论人品、书品、画品,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为其画展作序,着实我耽心难表其衷。好在筑开兄善解人意,专门为我选择了一些背景资料,说是供廖老师写序参考。在筑开面前,“老师”实在当不起,他又年长我些许,是我从内心崇敬的兄长。 翻开不足百字他随手写的简历,映入眼帘的是:黄筑开,画者、行者、作者……短短的一行字,竟一下子击中了我的中枢神经,思绪如野马行空,又犹如醍醐灌顶。我突然醒悟,只有对生命顶礼膜拜的人,只有经历过大悲喜、大磨难的智者,才能如此淡定,连用画者,行者,作者这般朴实无华的词语,如此真实地评价自己。更何况,他患有严重的尿毒症,而且到了晚期,一个星期要透析两到三次。其中的痛苦与忍耐自不必细说。 

(16)、上官鲁氏被逼无奈到处借种,生下了八个女儿,一个儿子。但上官鲁氏和她的儿女们,都逃不过那个环境下的苦难,她的女儿们最后一个个死于苦难,儿子也软弱无能,甚至心理变态,是个窝囊的“恋乳癖”。

(17)、(P110)小学时候,我妈逼我看三国,我就觉得凡是敢于背叛的人(是主动背叛而不是迫于形势)都一定能成功。至少他们有敢于投向未知的勇气和信心。

(18)、我可以说发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19)、用当前流行的话说:婚后认识了今生挚爱,该不该离婚? 关于性描写,劳伦斯曾写道“我总是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一样事情,就是把性关系描写得健康宝贵,而不是羞耻丢人。这部小说是我在这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我觉得它像裸体本身一样美丽,一样温柔,一样脆弱。”@秋天凉了

(20)、        背叛即对固有价值的消解,对既定意义的解构。人生而处于一套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之中:对亲人的依傍,对故土的眷念,对友谊的诚挚,对爱情的忠贞,对社会、历史责任的承担。这一切像地心吸引力一样使人的行为有所依托,但有时会以戏剧性的方式让人经受选择和决定的考验,它们这时就成了负担,令人感到不堪其重。轻,则是层层消解之后无重力吸引或牵制的感觉,它既可能产生自由不拘的快感,又可能产生无所依凭的空虚和恐惧。

(1)、    这本书述说的历史并不远,三十五年前,大概就是我们父辈小的时候。我们家是老北京,从小听着家人的故事,怀着对那个时代北京社会和市民生活的朦胧的认识,我捧起这本书来分外亲切。平淡浅近、京味儿十足的语言,一点都不复杂但非常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那背后真实的、触摸得到的北京市井生活,让这本书整体显得非常接地气,因而可读性极强。

(2)、但可惜的是,弗兰茨所看重的历史,并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他认为伟大悲剧的布拉格之春就是一场帝国主义侵略,柬埔寨之行完全是一场没来由的闹剧,他本人也因此丧命。爱情当然是美好的,但特蕾莎赋予了爱情超过其本身价值的意义,甚至想过把身体打发走,只让灵魂与托马斯在一起,这无疑是让爱成为自己的负担,让自己成为托马斯的负担,这太重了。夜中不停的噩梦,从安定的苏黎世不辞而别返回布拉格,都是生命之重给特蕾莎留下的烙痕。不妨说,人为地赋予事情超过本质的意义就是加重生活。

(3)、不尽然。虽然萨比娜曾因弗兰茨感动不已,在去阿姆斯特丹的列车上,她几乎大脑一发热,对弗兰茨说“别放开我,把我留在你身边,让我做你的奴隶”;而弗兰茨更是甘愿为萨比娜离婚,直到死前,他眼前浮现的仍是萨比娜的身影,但萨比娜与弗兰茨并不相互理解,两人之间的不解之词几乎可以编成一部字典。与其说弗兰茨对萨比娜的感情是爱恋,倒不如说是崇拜。

(4)、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

(5)、对一个群体进行思想统治的人,比发动战争的人恐怖很多。→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

(6)、尤其是书中的女主,田小娥,一个一生都在于命运对抗,坦荡而性欲强的女人。

(7)、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8)、先介绍下作者米兰昆德拉,捷克裔法国作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他从小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广泛阅读过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的他,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在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独白》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从此便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确立重要地位。但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并且作者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在环境的压迫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以及《被叛卖的遗嘱》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9)、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

(10)、我想起了《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

(11)、好友告诉Teresa她可能被拍成情色影片的事实后,Teresa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决定离开布拉格。可是她和Tomas的护照都被拿走了,除了布拉格他们无处可去。

(12)、        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关系故事,而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13)、“爱之者甘之如饴。厌之者摇头不已。始爱终弃者自感棋高一着昨非今是。王二的读者,没有中间状态。”

(14)、可是婚姻并不能改变Tomas的风流本性,他仍然会时不时和别的女人睡觉,每次都被Teresa发现。Teresa在泳池里看着岸上的女人在锻炼,恍惚间又变成了戴着墨镜的Tomas在一群裸女间巡视玩味(画面黄暴里悠不约)。

(15)、荷尔蒙旺盛时,哪本小黄书,曾让你欲罢不能?进阶老司机后,哪本小黄书,让你读懂生命的荒诞与无奈?

(16)、2016年5月24日,我住进了市里的呼吸内科的病房。三天后,我开始发烧,下午8度,吃了退药降下了,不到两小时就窜至7度。从这天之后,每天持续高烧39度以上,我进入发烧--药物退烧--发烧的循环,真正的恶梦开始了。我迅速住进了省内那家最有权威的医院,一直到7月底出院。

(17)、今天对于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不仅仅是立夏,更是我重生的日子--从2016年5月,开始痛苦的漫漫求医路,到2017年5月5日,在移植仓里接受回输干细胞(自体移植)。直至今日,我的身体恢复得不错,生活回到正常轨道,如果我不说,谁也不会觉得我曾是一名淋巴瘤患者。

(18)、 渡边淳一的作品,欲望是壳,核心是社会关系。大部分情节都大同小异,他最喜欢写婚外恋加自杀,不是一个人去死,就是两个人都死,且性爱部分的渲染也越来越夸张。

(19)、@水月村上春树的好多书都有情色描写,但开始看他的书时我已经是老司机了。哈哈。比如《挪威的森林》《1Q84》《海边的卡夫卡》等等,不过村上春树厉害的地方就是同样的情色内容,你写就是小黄书,他写就是透过情色看隐喻的名著。

(20)、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米兰 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这是作者给出的相当准确的说法。我们日常交谈中的媚俗,指的是追求低俗,昆德拉所说的媚俗与此不同。一定要找一个相近词的话,语义最接近的是“自以为是”。媚俗是盲目信任某种价值标准,并认为达到这一标准就实现了自身价值。举些例子,双手背后气场凌人的官员是媚俗者,大金链子胸口纹身的社会流氓是媚俗者,宝马大奔纸醉金迷的暴发户是媚俗者,盲目崇拜希特勒的d卫军、崇拜天皇的日本军是媚俗者。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如此强大而牛逼,我们身边绝不缺少这种人。

(2)、书一共分7部,1轻与重,2灵与肉,3不解之词,4灵与肉,5轻与重,6伟大的进军,7卡列宁的微笑。(不要怀疑标题确实重复了。)

(3)、有时候,我情愿看些能消磨时间而且有趣的不大用脑子的小说,精神之欢喜,好过思辨之无聊。看类似于这样的小说,人容易变得神经兮兮,自以为是深沉,看透人生,其实只不过看了本怪小说而已。

(4)、在忙碌与闲暇之间,在束缚与自由之间,在辛劳所得与不劳而获之间,在坚守责任与推卸责任之间,人们往往避“重”就“轻”,趋“利”避“害”,倾向后者,而逃避前者。但试想一下,太多的闲暇是否就是空虚,人们究竟是要工作时的忙碌还是退休后的闲暇?无限的自由就是灵魂的无所依托,如同断线的风筝四处飘零;不劳而获的人,对待财富乃至对待人生往往流于轻狂、浮躁,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辛勤所得,才懂得珍惜;逃避责任的人,看似一身轻松、了无牵挂,以为这样就可以走得更快,但不曾想到不被牵挂、不被需要无异于被亲人、朋友、战友、同事遗弃。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最终还是会比惯于推卸责任的人走的更远。

(5)、赋予我们的行为以意义的,我们往往对其全然不知。

(6)、托马斯,是布拉格的一位外科医生,因为出诊到一个小镇,邂逅了一位旅馆的服务生特蕾莎。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蕾莎,继而两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并不意味着结束。在托马斯的内心深处,他不愿成为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平淡地去生活、去爱。婚后,特蕾莎对托马斯又爱又恨,她深深地爱着他,但又忍受着他喜好其他女人的癖好;托马斯对她虽然是一直的爱着的,但又抑制不住自己去幽会其他女人。他用很不负责任且不得已的方式向他的情人们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给自己自由。可是,当他感受到所谓的自由时,却体会到了失去责任的“轻”,很快变得空虚难耐,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是何等重要!

(7)、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8)、只有当迫害者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P131)我看过不少对美的解释,米大爷的这个版本还是最精辟的。

(9)、如何理解Es muss sein和Einmal ist keynmal?

(10)、托马斯微笑并挥手鼓励特蕾莎,要她到彼得山上去。特蕾莎认为自己不能违抗托马斯,尽管她很累了,还是即刻出发。为什么特蕾莎如此遵从?因为她相信自己是忠诚不渝的,忠贞是她自己的唯一武器,在第四章第二十一节里,她认为两人的爱情是建立在她自己忠贞的绝对信念之上的。因此,特蕾莎几乎是强迫症般的坚持着爱情中的从属地位。

(11)、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12)、@李娜失乐园,当时闺蜜给看的,你懂那种趴在被子里偷偷看书看的脸红心跳,全身发烧嘛,跪了跪了。

(13)、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中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14)、不过这次回到布拉格,Tomas的护照被苏联士兵收走,这意味着他们以后哪儿都去不了了。

(1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提议去了乡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