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名言 > 内容

精选139句孟子名言及出处(孟子名言出处翻译)

名人名言 2024-01-15 14:30:57
导读 孟子的名言出处 1、孟子的名言出处有哪些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15)君仁...

孟子的名言出处

1、孟子的名言出处有哪些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6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8)、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0)、反思:孟夫子的这句教育名言被国人严重误读了!在很多人眼里,高分生就是“英才”。于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重金抢夺高分生成为公开的秘密。可悲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进入学校,便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创造力,渐渐丧失远大理想。难怪有人戏谑地说,我们的教育是“得天下英才而愚昧之”。

(1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3)、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16)、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17)、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18)、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而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19)、字子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0)、(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孟子名言及出处

(1)、(3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反思:教师,尤其是名师,名在学识、情操、道德、人格,而非金钱权位、功名利禄。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为人师者若具备了这些高尚的理想人格,校园才会成为真正的净土,才会成为影响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继而优化社会风气。

(3)、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4)、选自《孟子·离娄下》。(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译文)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8)、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0)、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13)、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4)、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它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去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1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孔孟之道,一直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必须重视内在修养的提升,才能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到无忧无惧。孟子则详细解释了这种内在力量,他称之为“浩然之气”。下面我们分享《孟子》的十句名言,感悟一下什么是“浩然之气”:

(18)、(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9)、(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3、孟子名言出处翻译

(1)、行为有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者,都要反过来要求自身做得更加完善。只有自己做得正,天下才会向你倾心。

(2)、(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8)、出自《孟子·尽心》。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节制欲望,做到清心寡欲。

(9)、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

(12)、(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13)、出自《孟子·万章下》。金声而玉振之:指奏乐时以钟声起音而以磬声收尾。所谓集大成,就如同奏乐,从敲钟起音,以击磬收尾。敲钟起音是有条理地开始,击磬收尾是有条理地结束。孟子认为孔子是“集大成”的人。也就是说,智慧的思想家、英明的政治家应该是“集大成”的人。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5)、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7)、出自《孟子·万章上》。不怀恨于心,也不留有怨气。

(18)、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9)、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2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孟子名言出处及所表达的理论观点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4)、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5)、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6)、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7)、选自《孟子·离娄下》。(译文)孟子说:经常背后说人家缺点,招来了后患怎么办?

(8)、整句话解释为,如果自己身体不想要的结果或精神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

(9)、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10)、《百家姓》(全文注音+音频+视频+姓氏来源)

(11)、《百家姓》(全文注音+音频+视频+姓氏来源)

(12)、(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4)、出自《孟子·尽心上》。如果不把坑填平,水是不会向前流的;君子励志于洞悉圣人之道,没有一定的成就,是不能达到圣人的境地。

(15)、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孟子“不肯干”与“不能干”的区别,孟子回答,“挟太山以超北海”,这个说“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搔痒)”,说“做不到”是不愿意去做。

(16)、(译文)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是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1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19)、(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孟子名言五十句

(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命奋斗的精神。那么处在忧患之中,自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样,有理想,有毅力,有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决不会走向死亡的坟墓。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5)、(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7)、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1)、反思:学校教育的最大失败在于没有培养出高尚思想的社会公民,而是造就了大批汲汲于名利的人。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大环境有关,更与教育者甚至文化精英阶层的“功利”观念密切相关。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品学兼优的人才,而不只是赚钱的机器。孟子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他把“明人伦”作为教育之首要,真是一针见血。

(12)、原典大意:贤人是自己先弄明白了再去让别人明白,现在的人却是自己稀里糊涂便企图让人明白。

(13)、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果想要使得天下天平,当今天下,除了我还有谁呢?

(14)、(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1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8)、(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9)、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0)、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点评:每当在遭受磨难与坎坷的时候,就很容易让人想起这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忧患为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并且这种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3)、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5)、(3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8)、(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9)、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0)、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1)、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4)、(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5)、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16)、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7)、高尚人物,是没有失去其婴儿时期的纯洁与诚恳的人。

(18)、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9)、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浩生不害问孟子说:“乐正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孟子回答说:“他是一个善人,也是一个可信的人。”

(20)、(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有什么特长,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什么是“浩然之气”。

(2)、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3)、出自《孟子·尽心下》。在和平之年能够积累财富,等到了荒年便不会有所窘迫,平时能够注意道德修养,在乱世中也不会感到迷惑。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8)、(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9)、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0)、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2)、(译文) (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13)、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去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子女,进而去爱护全天下的孩童。如果能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就是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社会,也迈出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1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5)、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7)、出自《孟子·离娄上》。(译文)孟子说:“有意想不到的赞誉,有苛求完美的诽谤。”

(18)、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