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虚心求教的成语精选101句文案
形容虚心求教的成语
1、虚心求教的古语
(1)、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2)、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3)、谦恭虚己: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4)、(执经叩问)——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5)、这虽然是个私人美术馆,但馆内艺术品的价值足与罗浮宫分庭抗礼,所以会有那么严密的保全系统。
(6)、执经叩问: 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7)、(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8)、(枕戈以待):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9)、5不愧下学 (bùkuìxiàxué)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10)、(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11)、(谦受益,满招损):谦:谦逊,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12)、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13)、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4)、矜才使气:矜:自夸;使气:意气用事。倚仗自己的才能,使意气,不谦虚。
(15)、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16)、(谦卑自牧):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17)、(反义词)同心协力众寡不敌和衷共济自甘雌伏齐心协力
(18)、(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19)、(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百凡从事。”
(20)、(大智若愚)——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2、形容虚心求教的成语
(1)、(出处):《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
(2)、(枕戈击楫):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
(3)、(延颈鹤望):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4)、(寝寐求贤):寝寐:躺在床上睡觉;贤:有才华的人。睡觉做梦都想着寻找有才华的人。比喻思贤若渴,求才心切。
(5)、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6)、(近义) 不矜不伐 谦虚谨慎 功成不居
(7)、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太平)御览》第三卷;因事有阙(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8)、(近义词)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和衷共济鼎足而立平起平坐
(9)、一天一个成语各位亲,我们是不是该修炼一下自己说话的能力。有些人不喜欢的圆滑世故长袖善舞,在古代竟然还是一种美德
(10)、(一瓶不响,半瓶晃荡):瓶中装满水晃不响,装半瓶水时一晃就响。比喻充实的人谦虚寡言,而浅薄的人偏偏爱显示夸耀自己。
(11)、(近义词):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12)、功成不居: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13)、7虚怀若谷 (xūhuáiruògǔ)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4)、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15)、(造句):为人应该谦恭虚己,切莫骄傲自大。
(16)、(谦恭虚己):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17)、 (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8)、铁头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虽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但是老师也提醒他不要什么问题都问别人。
(19)、 (示例):每个人都应有~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移樽就教(yízūnjiùjiào) (解释):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20)、(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形容人虚心求教
(1)、(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3)、(成语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4)、4不耻下问 (bùchǐxià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不耻下问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6)、虚船触舟:没有载人的空船碰撞了别人的船,虽是气量小的人也不会生气。比喻虚心可以远祸。
(7)、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三声),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8)、(贵人贱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9)、(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10)、(出自):《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11)、(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12)、虚而不淈:淈:穷竭。原比喻天地为风箱,愈空虚愈不穷竭,愈推拉愈多排风。多比喻愈虚心求知,知识就越丰富。
(13)、3手不释卷 (shǒubùshìjuàn)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4)、 皓首犹贪学,谦虚德益丰。 潜神无朕际,悟物不言中。
(15)、释义: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16)、“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说,不认为向下级或者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一件可耻的事,形容虚心求教。宝贝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做到虚心求教,成为更加优秀的人哦~好啦,今晚的故事就是这样,宝贝们如果有想说的话,欢迎在下方给小太阳人哥哥留言哦~明晚18点,精彩继续,同一时间咱们不见不散!
(17)、谦卑自牧: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18)、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19)、(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20)、耻:以⋯⋯为耻。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常用于虚心求教者。
4、虚心求教的名言或诗句
(1)、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虚怀若谷、移樽就教、有问必答、不愧下学
(2)、谦以下士: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3)、(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4)、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
(5)、一天一个成语17——运筹帷幄(西汉)刘邦的”攻心计“
(6)、(语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7)、纳善如流:纳:采纳,接受;善:好的建议和意见。形容虚心接受别人的好建议好意见,像水顺流而下一样自然顺畅。
(8)、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9)、(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10)、大家都没想到平日看似娇弱的女生,在拔河赛中居然能和男生队分庭抗礼,形成激烈的拉锯战。
(11)、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耻下问、勤学好问、兢兢业业
(12)、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13)、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14)、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15)、必恭必敬: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
(16)、他纵横商场数十年,晚年想退休享福,但唯一的独子却不愿接手,甚至还另起炉灶与他分庭抗礼。
(17)、来源:本节目所有权归平谷区亲子阅读协会所有
(18)、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下,地位比自己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指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
(19)、(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20)、(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5、形容虚心求教的成语有哪些
(1)、(出处):《后汉书·王堂传》:“自是委诚求当,不复妄言辞教,郡内称治。”
(2)、(谦躬下士):犹言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3)、虚一而静:指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4)、(解释):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5)、(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谦恭虚己: 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7)、(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9)、(闻过则喜)——过:过失、错误;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10)、一天一个成语25——弹冠相庆冠读一声,多为贬义,以后用成语可不敢乱用哦
(11)、(造句):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执经叩问、不耻下问。
(12)、(拼音): zhí jīng kòu wèn
(13)、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
(14)、(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
(16)、 (示例):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不愧下学(bùkuìxiàxué) (解释):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17)、和蔼近人: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18)、(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9)、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20)、一天一个成语26——倾国倾城(西汉)美人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才可描述其美貌
(1)、(谦光自抑):谦光:谦虚退让的风度。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能够谦虚退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