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有关谦虚的名言精选64句文案
老子关于谦虚的名言
1、老子说谦虚
(1)、(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2)、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3)、(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4)、白话译文: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5)、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黑格尔)
(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傲慢的性格只会偶尔伤害你,而傲慢的表情却会使你不断受到伤害(狄德罗)
(8)、祸能够生福,而福也能够生祸。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9)、(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10)、事物发展到非常强力的状态之后,势必逆反,因为物极必反,所以不管不顾地将强力推行到底,一定是「不道」的行为,这种「不道」的行为就一定会很快衰亡、灭亡。
(11)、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原苏联·茨巴尔。
(12)、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13)、一力破十会,一白遮百丑。高手之所以若拙,是因为他们实力足够强大,所以才有底气。需要技巧么?需要。但在实力面前,技巧的作用就显得非常渺小了。老老实实积累自己的实力,比什么都重要。
(14)、(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5)、(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16)、 形容低调有实力的成语 形容低调有实力的诗句
(17)、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麽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巴甫洛夫)
(18)、要以礼待人——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也应该怎样的对人。
(19)、(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20)、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2、孔子说有关谦虚的名言
(1)、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斯宾诺莎)
(2)、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3)、这里借用老子《道德经》中“谷神不死”的“谷”来比喻人的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广,以形容人十分谦虚。即所谓的“虚怀若谷”也。盖:“谷”者,“虚”也。“虚”者观念应用于人生则含有“谦虚”的意思,亦含有“深藏”的意思。老子于第四十五章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因此,老子教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成语“大智若愚”即源于老子的“大巧若拙”。一言以蔽之,其教会在教人谦虚。老子——这位伟大的长者,诲人不倦,于《道德经》中反复强调为人处世要谦虚。譬如,“光而不耀”、“不自是”,等等,这些都是在教人要谦虚,并指出:人若骄傲,必将“自遗其咎”,即自取祸患。谦虚者,“不盈”也,“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正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让人不断进步。
(4)、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
(5)、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6)、知雄守雌,是最为恰切、稳妥地对全面情况进行把握。老子不仅提倡「守雌」,关键更在于「知雄」。「知雄」不是仗势欺人或「得理不让人」,而是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守雌」不是被动地「任人欺凌」,而是处后、守柔、含藏、内敛。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因还不能行动,或需要待机而动。这才是真正的知雄守雌。
(7)、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冯雪峰)
(8)、静下心来,守住宁静,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发现规律的存在。
(9)、谦虚谨慎和不谋私利,是人们所赞扬的美德,却也为人们所忽略。--莫洛亚
(10)、释义: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11)、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牛顿
(12)、白话译文:遇到人都显得浑浑噩噩的,才干不外露。
(13)、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卢梭)
(14)、就后者而言,旨在教人有包容心。夫有气量者,方可包容一些或容纳一切。老子在四十九章中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又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其旨在教人以博大胸怀去包容或容纳“不善者”和“不信者”。如此,便可使人人向善,使人人守信。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无数事实证明,人又多大的包容就有多大的力量。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
(15)、雷锋: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6)、老子的高级智慧,是玄妙的,但又非常朴实和实在;是反常的,但又道出了宇宙和事物的真谛;是看似矛盾的,但又融洽无碍。老子说他的话看起来既容易理解,也容易实行;但要真正理解和实行,又是非常不容易的。人们一直在试图揭示老子学说的深刻奥妙,但老子一开始就预测说,懂得他的人,可能是稀少的。如果有人真正能够遵循他的话而行动,那是难能可贵的。最后让我们用《道德经》四十一章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解读老子高级智慧的旅程:
(17)、(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18)、五 “简省”和“清静”的统治:“自然”与“无为”
(19)、而福能生祸的原因,就是当人在居安的时候,不能够思危,而且还放纵自己奢侈逸乐的念头,言行举止骄傲懈怠,尤其多有处事轻率、态度傲慢,甚至欺侮别人的情形发生。
(20)、(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3、老子关于谦虚的名言名句
(1)、(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2)、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3)、「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祸福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减变化,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到的。
(4)、10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5)、不露圭角 ( bù lù guī jiǎo )
(6)、(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7)、(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8)、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9)、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1)、(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12)、狂妄者,群众之敌;骄横者,集体之敌(蒙古族)
(13)、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做出正确的解释。——高尔基
(14)、当自我不被考虑到时,便没有骄傲或谦卑的余地。--休谟
(15)、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6)、老子所说的知足,不是满足现状,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对烦恼的麻木和对矛盾的逃避,而是承认人的时间、精力、智慧和机遇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欲望,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17)、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负的权利(迪斯累利)
(18)、一个不为自己的过失感到羞耻的人,将会一错再错。
(19)、《道德经》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20)、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4、老子谦卑
(1)、老子的说法使我们联想到了孔子的养生论。鲁哀公曾咨询孔子说,是仁爱的人长寿呢,还是有智慧的人长寿。孔子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他先是讲述了咎由自取的死于非命的三种情形:一是无节制的生活;二是触犯刑律;三是自不量力的争斗。但仁人智士都是长寿的,因为他们都能够选择合理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孔子家语•五仪》记载了孔子的这番回答:“哀公问于孔子曰:‘仁者寿乎?智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宜乎!”孔子这里讲述的长寿之道,与老子主张的适度和节制的生活方式是一致的。圣人是老子赞美的理想人格,圣人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其中就有不走极端、不奢侈和不过分的美德──“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老子的人生三个妙方(“三宝”)之一是“节俭”,它不是墨家提倡的清苦生活,更不是佛教托钵僧的苦行主义,它是相对于奢侈生活而要求的一种有节制的“简单”的生活。生活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复杂的生活往往加重了生命的负担。关键是把握住生活的奥秘,能够体验“味无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八十章)的境界。
(2)、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3)、(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4)、出处:战国 老子《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