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伤感好句 > 内容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介绍精选62句文案

伤感好句 2023-12-26 03:32:29
导读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1、茨威格认为的伟大人物 (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何作用? (3)、据电视台的报道,这支...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1、茨威格认为的伟大人物

(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何作用?

(3)、据电视台的报道,这支盲人登山队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经有好几位上了岁数的盲人,在风雪弥漫的夜间宿营,一觉睡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不幸将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于是,组织者便决定后撤,将登山计划放置到未来更合适的机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以后再进行。一些走得兴起的盲人登山队员不免有些失望,最后,他们还是想开了。无论如何,他们开始了行程,尽管离峰巅还远,但是终究迈出了第一步,是结结实实在安第斯山上的一步,是纸面上的计划化为现实的一步。他们对记者说:“山永远在,我们还会来的。”

(4)、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5)、(本文发表于《语文建设》2018年第9期)

(6)、摄取细小的动作。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作者描写了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的情景,描写了他心中美好的往事及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尤其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地写下“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体现他直面死亡,于细微处见精神,呈现出斯科特他们坚定、执着、勇于为事业献身的硬汉形象。

(7)、攀登安第斯山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为什么这群盲人要攀登这座山呢?

(8)、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9)、1月27日,星期六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寻找路径是一件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儿,那将会很有好处。要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英里,我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10)、这个问题文中也没有答案。《斯科特日记》里也一直说“如果那里的油料也短缺的话,那可真是太糟糕了”“如果油料继续缺乏下去,我们的希望就很渺茫了”,可见斯科特也只是知道“油料短缺”的事实,而没有掌握为什么煤油会越来越少。在他生命最后一刻写下的绝命书里,他说:“是情况发生了逆转,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只有顺从天命”,这里的“情况发生了逆转”不仅是罕见的暴风雪天气,更重要的是油料的神秘短缺。或许,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都无法探究油料短缺的内在原因。

(11)、《伟大的悲剧》故事发展脉络清晰,重要情节十分突出。作者舍弃了许多外在的材料,把他的笔触始终定格在人物的内在层面上去展开。

(12)、那真是一次悲壮之旅,走出每一步路,度过每一分钟,完全以生命为代价。任何人看到这个画面,都不由地肃然起敬。

(13)、“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从斯科特矛 盾的句子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14)、岁暮逢春惜聚短,星火燎原知路长——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三天活动纪实

(15)、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在前往极点的途中只要遵循罗盘的指引,而现在他们还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绝对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在那里储存着他们的食物、衣服和凝聚着热量的几加仑煤油。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况且他们体内已缺乏那种初来时的充沛精力,因为那时候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

(16)、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17)、第二个是当他们得知已经不会再出现奇迹时,作者写道:“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此处的“骄傲”也是作者对三个人在面对死亡时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的评判。很明显,“骄傲”不能理解为“狂妄自大”或“鲁莽”,而是应该理解为“无所畏惧”“平静”等,这一点可以从“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看出来。

(18)、结合文段思考,“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

(19)、第二段写到挪威国旗时说:“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明明是挪威人先到达了南极点,作者为什么要用“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等这些带有贬义色彩的词?

(20)、《伟大的悲剧》故事发展脉络清晰,重要情节十分突出。作者舍弃了许多外在的材料,把他的笔触始终定格在人物的内在层面上去展开,借鉴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斯科特等的英雄形象,而且强烈地表现了作家主体的丰富感情、深刻思想和高尚人格。

2、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介绍

(1)、《伟大的悲剧》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作。

(2)、茨威格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之这个时代的弃儿,最终以自杀抗议屠杀,以此作为与那个世纪最后一搏,在充满血腥与罪恶的二十世纪奏出了一曲绝响,留给后人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哀惋。

(3)、经典名著导读之《西游记》导读活动记录揭开新课标的面纱

(4)、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5)、今天位于南极地区的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以他和他的竞争者命名的。

(6)、(2)贮藏  呼啸  跚跚来迟  鲁莽大胆  (跚跚—姗姗)

(7)、师:所以,同学们,这是基于他的性格,基于探险者的人物特征,作者进行了一些艺术的加工。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好的传记要写好细节,这样就增加了传记文学的生动性。同时,刚才有位同学又说,文章中又加入了很多的日记中的东西。这又是为了表现这个传记的——

(8)、  郭跃辉,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原中山纪念中学语文教师,现为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第三届中山市市级骨干教师,中山市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中山市高中语文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主持中山市重点课题1项,参与省市级课题3项。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教学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文章80余篇。

(9)、他出征到过印度,征服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10)、今天,在南极极点有一个科考站,它是以人类最早征服南极的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的名字命名的。在那场世纪壮举中,斯科特一行因对南极恶劣天气估计不足,没能第一个到达,最后以悲剧告终,但是人们还是把他作为英雄和阿蒙森的名字并列在了一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这篇小说丝毫没有“塑造英雄”的意思,开篇就写了他们面对竞争失败的尴尬,挪威人已经先期到达,还不无揶揄地委托他们回去给挪威国王报个喜信儿!一系列厄运接踵而来,直到最后,一个都没能活着回来,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些零星遗物和斯科特一本日记,正是这本日记让人们知道了在那70多个随时都可能死去的日子里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生死磨难和灵魂拷问!斯科特不动声色的笔触,从头至尾有种让你不由自主扪心自问的震撼。

(11)、茨威格依据斯科特的日记等资料,在面对这一困境时,显然也无法给出满意的答复。他只能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渲染油料短缺带来斯科特一行的身体影响和心理影响,特别是心理影响,这一点可以从“新的痛苦和失望”“感到可怕的绝望”“已不再抱任何希望”“新的绝望”等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看出。实际上,油桶里的煤油原本是充足的,但焊锡材料在超低温下变成了粉末,从而导致了煤油的“神秘”流失。这一点也是作者的“盲点”,毕竟他不是具有专业的现代化学知识的科学家。

(12)、《儒林外史》25回::"几句话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

(13)、(关键词)作者视角价值悲剧心理剖析细节解释

(14)、这些书信是十分奇妙的。面对死神,这些信里没有一丝一毫渺小的哀伤,字里行间似乎吹进了这没人居住的天空的水晶般澄澈的空气。信是写给几个人的,却是说给全人类听的。它们是写给一个时代的,但又是万古长存的。

(15)、《伟大的悲剧》是犹太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著作之该作品通过描写斯科特一行人勇敢探索南极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却发现由阿蒙森为首的挪威探险队已经先于他们到达此地了,这让他们丧失了信心和来时的雄心壮志,最终因缺水,缺食物又缺热能而冻死在雪地里的事,赞扬了斯科特一行人为了祖国荣誉的不惜献身的精神和批判了发现他们自己已不再成功时的悲观。本文是一篇传记文,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17)、结合第④段思考,为什么说“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

(18)、《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造的一篇传记。该传记节选自1927年出版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

(19)、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0)、《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再拜谢曰:&#x先生所教,乃肺腑至言,寡人恨闻之不早。&#x"

3、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是什么

(1)、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艾米丽•狄金森)

(2)、在这里,作者是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示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的探险行动带给人的精神价值及科研贡献,并不因为第一第二的差别而产生大的差别,他们同样也是英雄。事实上,作者本人也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作者为斯科特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也十分佩服其行为。

(3)、这些直截了当的议论,是作者行文时实在无法压制自己感情的表现,使人想起报告文学的表达手法。

(4)、斯科特团队的失败是注定的,朱晓群老师通过对斯科特团队与阿蒙森团队的对比,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斯科特悲剧的根源。

(5)、积累的语言,交流的魅力——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记录·邱娇

(6)、1910年6月1日,他们离开了英国。那几天,盎格鲁——撒克逊岛国阳光灿烂,芳草如茵,鲜花烂漫。温暖明媚的太阳高挂在晴朗无雾的世界上空。海岸线渐渐消失的时候,他们异常激动,深知此次告别温暖,告别太阳,一去经年,有些人或许将永不返回。但是,船头飘扬着英国国旗,想到这一世界的标志也一起前往被征服的地球上唯一尚无主人的地带,他们心中深感安慰。

(7)、D.历经千辛万苦的南水北调焦作段主渠道进入全线充水试验阶段。

(8)、示例:仅仅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人生要有目标,要有一个奋斗方向,要不懈地去奋斗,争取实现梦想。“山永远在”意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会再有奋斗、争取了。

(9)、从价值选择来看,作为成功者的阿蒙森不符合茨威格选择传主的标准,相反,作为“失败者”的斯科特虽然是第二名到达者,但他随后在与极寒、暴风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们五个人面对死亡时的大无畏的勇气,更带有悲壮的色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与大自然搏斗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更值得大书特书。胜利者的价值是一种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不一定具有审美和情感价值,而失败者们的悲剧才具有感染人、打动人的独特力量,从而具备了书写的价值。正如有论者认为:“这些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保持着崇高精神的‘失败者’,大多是时代的‘超人’,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在抗争,甚至不惜毁灭自我来展现其创造力,他们虽败犹荣。”(2)因此,那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挪威国旗,不仅是斯科特的“主观印象”,同时也是作者独特的价值审视下的话语表述。

(10)、(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议论、抒情)

(11)、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12)、这句话是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来写的,表达了斯科特在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一说法。

(13)、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诗人家,剧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14)、       伟大的悲剧中“伟大”和“悲剧”矛盾吗?

(15)、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16)、如果说创作是感性的想象与不充的话,那么“解释”就是理性的评判与分析。评论者指出:“解释不只是一种文本追求和指向,解释走到了前台,事实化入到背景,解释成了其传记文本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分析与解释的强调,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传记中‘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5)这一点在本文中也有体现,我们可以举两个细节例子来说明。

(17)、学生在阅读课文前两段时,时常会有如下疑问:

(18)、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斯科特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们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们的心灵经受住了考验,从而变得无比高尚。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就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照应了题目。

(19)、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的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阅遍纷纭终淡然,披尽黄沙始到金——工作室迎接市中期评估小记

4、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1)、写奥茨走向死亡,其他人不敢劝阻,这和上文他们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否矛盾?为什么?

(2)、学习了《伟大的悲剧》后,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说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