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名言 > 内容

康德星空名言德语原句精选147句文案

名人名言 2023-10-24 05:00:27
导读 康德星空名言原句 1、康德关于星空和道德律令 (1)、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自由,并不是你有权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有权利想不干什么。 (3)、...

康德星空名言原句

1、康德关于星空和道德律令

(1)、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自由,并不是你有权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有权利想不干什么。

(3)、用法:适用于描述人生、生活、心路历程等主题。

(4)、(译注)世上好的东西大多数都不坚固牢靠,彩云绚烂却容易飘散,琉璃明丽但质脆易碎。琉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体材料,常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6)、当诗人忙完公事,在暮色之中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赶回家门时,只见茅舍中亮着灯光,孩子正在琅琅有声地诵读着诗文。此时此刻,诗人不禁涌起一股喜悦和欣慰的心潮,并很快由感性的激动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吟出了“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的诗句。诗人对读书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兴趣,这不是偶然的。他本人便是由苦读而中进士,再擢探花使的。在封建社会,读书无疑是仕途阶进,飞黄腾达的最佳途径。《荀子·儒效》说得很明白:“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为学乎”;后人更进一步把这种观点具体化、庸俗化,认为黄金屋、颜如玉、稻粱菽统统都可以从书本中获得。翁承赞的读书观,未必不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包含有这种传统思想意识在内。

(7)、适用于平淡等,“唯造平淡难”,可以单独做题目。

(8)、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9)、此处用的是引用法,即引用诗句或者名言来作为标题。如表达品行出众易被妒忌可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表示少年意气风发可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在使用引用法时,需明白所引用诗句的确切意思,并且在行文中需要对引用的诗句进行阐述。

(10)、出处清·孙枝蔚《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释义是不遭遇阴雨,怎能知道明月的美好呢!

(11)、“我们所确信深知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们终究会死去。”作为死亡,似乎是从看到其他事物的消亡中得到的经验。然而这个命题确是一个必然的命题。然而或许会有人说,类似于以诺那样的人到底存不存在什么的吧,所以终究这还是一个所谓“还没有发现例外”的经验判断吧。

(12)、“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出处:《判断力批判》

(13)、69位哲学家+350期音频课 +16大篇章 +250张逻辑图

(14)、康德出身比较贫寒,没有雍容富贵的家庭背景,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家里兄弟姐妹很多,童年时便失去了母亲。他16岁时考入哥尼斯堡大学,而后父亲也去世了。经济的拮据状况让康德走上了家庭教师之路,他32岁时重回大学校园当起大学老师。那时,康德为了挣到更多的课时费以补贴家用,接了很多的课程,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什么课都讲。这期间康德博览群书,拓宽了知识面,也为他后面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15)、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这是中国不少父母的真实写照。后代延续和苟活,具有动物进化的意义,但作为人仅有此追求未免太不像人样子。生孩子只为奴隶主作添头,这样的父母不配说爱自己的孩子。

(16)、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认识能力受到激发而行动,如果这不是由于对象激动我们的感官,一方面由自己造成表象,另一方面使我们的知性行动运作起来,对这些表象加以比较,把它们联结起来或者分离开来,并这样把感性印象的原始材料加工成叫做经验的对象的知识,那又是由于什么呢?因此在时间上,我们没有任何知识先行于经验,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7)、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18)、秦始皇: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你诀世一去,良将劲弩不见当初豪气,金城千里尽失昔日威严。万世霸业,竟从内里崩溃,千古功过,任由世人评说。

(19)、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

(20)、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伊索

2、康德星空名言德语原句

(1)、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

(2)、第三个问题是人可以期望什么,这是《判断力批判》要解决的。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是什么,以及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究竟是怎样的?通过对人的审美和情感的探讨,去找寻人类未来的期望和愿景。

(3)、“助跑器”的用法亦同理。因此,此标题模版的空格可以填写目标与有关达成该目标的方法或者助力。

(4)、俞大猷(1504-1580),字志甫,别号虚江,晋江(今属福建)人,熟知兵法,有文武才。嘉靖中举武士,官福建总兵,都督同知等。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转战于江浙闽粤赣,战功赫赫。谥武襄。有《正气堂集》。俞大猷的诗慷慨激昂,刚健有力,此诗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试看:大丈夫如果不以四海为家,抛妇别雏,远离家园,又怎能造福百姓,报效国家?

(5)、万用逻辑句,可用于各种通过不同方法,达成同一目的,尤其在:

(6)、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康德

(7)、原句:回望XX所走过的路程,有利于我们停下来整理一下沉重的行囊,(毫不足惜地扔掉YY的劣根,)把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ZZ精神带上路去,让一脉相承的热血,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下去。

(8)、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康德

(9)、世界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10)、孙膑: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

(11)、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12)、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13)、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14)、适用主题:事物的基础,人的决心,初心的力量,发展的依靠。

(15)、“漂流瓶”是中世纪人们穿越广阔大海进行交流的有限手段之如果我们发散思维来看,“漂流瓶”还可以装着“诚信”、“品德”等等,而大海可以是历史的大海,变化的洪流。这样一来,文章的内容则可以写社会的“诚信”最终流向何方,有没有消失等等。

(16)、(译注)吟咏出一句五言诗,用尽了一生的心血。

(17)、(译注)自己用清澄的秋水把眼睛擦洗明亮,一生都不受古人欺骗。双眼自将秋水洗:这句是说读古人书要独立思考、判断,不可全信书中所说。

(18)、适用主题:名利金钱,发展过火的事物,浮躁风气。

(19)、意思是: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20)、(译注)泾溪中石头多,水流急,十分危险,过往的人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所以一年到头也没听说有谁落水。倒是那水流平稳,没有石头的地方,常常听说有人溺水。

3、康德的星空和道德材料作文

(1)、在康德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休谟,另一个是卢梭。休谟打破了他对理性主义独断论的迷梦,而卢梭启迪了康德对自由的向往。

(2)、1612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什么样? 

(3)、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杜威

(4)、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5)、谭嗣同: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一百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

(6)、普遍的行为法则——“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后来康德又对此准则做了一点延伸,即“你的行动,应该把行为准则通过你的意志变为普遍的自然规律。”这一经过变化了的定言命令,在突出行为准则需具备普遍性的同时,强调了如何实现准则向法则转变的关键在于人自身的意志,法则体现着对意志的命令,准则则体现着意志的选择,那么当我们回忆起定言命令表达着的是自身即为意图目的,而不是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时,我们知道了与这个道德律令相关联的意志就只能是我们的善良意志了。因为“善良意志,并不因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并不因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善,而仅是由于意愿而善,它是自在的善。”

(7)、1628   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8)、三样东西助于缓解生命的劳累:希望,微笑和睡眠。

(9)、理性的批判最终必然导致科学,与此相反,理性不经批判的独断应用则会导向无根据的、人们可以用同样明显的截然相反的主张与之对立的主张,从而导致怀疑论。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0)、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11)、周亚夫年老,他的儿子私下定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被人以造反的名义告发。汉景帝将周亚夫交给廷尉治罪。廷尉问:“你是想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说:“你这样订购兵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周亚夫顿时无话可说,随后开始绝食,五天后吐血而死。

(12)、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就叫作感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3)、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康德

(14)、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16)、Twothingsfillthemindwithever-increasingwonderandawe,themoreoftenandthemoreintenselythemindofthoughtisdrawntothem:thestarryheavensabovemeandthemorallawwithinme.

(17)、自杀是可恶的,因为上帝禁止这样做;上帝禁止自杀,因为这样做是可恶的。

(18)、(译注)纵然生得一副好长相,原来肚子里什么学问也没有。皮囊:外表,长相。佛家称人的躯体为臭皮囊。草莽:丛生的杂草,喻废物。

(19)、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20)、时间的无限性无非意味着:时间一切确定的长短都惟有通过对惟一的作为基础的一个时间的限制才是可能的。因此,时间这一源始的表象必须不受限制地被给予。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4、康德关于星空

(1)、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2)、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3)、适用于不断攀登,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等。出处明·刘基《登白云绝顶》,意思是想把数千里之外的大地尽收眼底,必须登上盘旋曲折的高峻山峰。

(4)、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5)、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6)、时间不是以某种方式从经验抽象出的经验性概念。因为如果时间的表象不先天地作为基础,则同时或者相继都甚至不会进入知觉。惟有以时间的表象为前提条件,人们才能表象:一些东西存在于同一个时间中(同时)或者存在于不同的时间中(相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7)、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她把我们的一颗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住着我们的欲望,期盼,挣扎和所有的爱恨嗔怒,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左岸是梦境,右岸是生活。(辛夷坞)

(8)、原诗选自于明朝俞大猷的《秋日山行》: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9)、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康德

(10)、选自明代周立勋的《饮酒》: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倘生羲皇前,所谈意何如?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我愿常饮酒,不复知其余。

(11)、适用于写文章要遵从我心;不受他人束缚,敢于跳出来等。

(12)、(出处)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13)、(但这类句子的篇幅切忌超过1/3,否则像鸡汤)

(14)、鲁迅: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你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15)、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也断送了赵国的大好江山。

(16)、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

(17)、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18)、版本2:“Two things fill the heart with renewed and increasing awe and reverence the more often and the more steadily that they are meditated on:the starry skie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inside me.”

(19)、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康德

(20)、原句:一个人可以掩饰和伪装自己的行为动机,却无法掩饰和伪装自己的XXXX。

5、康德的星空是什么意思

(1)、俞伯牙、钟子期:双手,木琴,一段旋律;高山,流水,一世传奇。艰难地跋涉于七弦之上,十指轻敲心灵之门,生命因之共鸣。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着知己的音韵。

(2)、(译注)写诗时反复吟诵,待选定一个字,已经捻断了好几根胡须。捻(狀犻ǎ狀):用手指搓。茎:根。

(3)、“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实践理性批判》)

(4)、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6)、智慧可以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智慧是达芬奇式的智慧,无所不包。达芬奇画过画,教过数学,研究过人体解剖,设计过不用手纸的全自动抽水马桶。另外一种智慧是集中式的智慧,比如那个写《时间简史》的教授。他全身上下,只有两个手指能动,只明白时间隧道和宇宙黑洞。(冯唐)

(7)、人是什么?在康德看来,这个问题被划分为三个小问题:人能够知道什么?人应该做什么?人可以期望什么?

(8)、适用于志向,自信,自强等。原诗是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

(9)、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10)、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知事物的事例不胜枚举。

(11)、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一现实:历史乃是万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动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茨威格

(12)、1609  从孩子的表现看父母的缺点,请家长们对号入座,震惊了很多人!

(13)、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14)、(译注)为求一个字用得妥帖,可以忍耐大半夜的寒冷。稳:稳妥。

(15)、用法:适用于各类主题,主题鲜明,方向明确。

(16)、分析:适用于倒二或倒一段的总结,尤其适用于近些年爱考的时代精神等时政相关主题。

(17)、职业尽管不同,但天才的品德并无分别。——巴尔扎克

(18)、用法:适用于描述一个道理或者叙述一个事件带来的感悟等等,通常表达的情感较为含蓄,道理意味深远。

(19)、(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读书或做其他事情,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不轻信盲从,不受人愚弄欺骗。[例]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这样便大大减少了受骗上的机会,使人生少走许多弯路。“双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王梓坤《科海泛舟》)

(20)、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1)、1622   孩子,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你……

(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3)、(70)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最后一个很应景,这就是我常说的我手写我心)

(4)、他关注头顶上的星空,这是从自然的维度来说的,这里的自然不仅仅指大自然,而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对世界的认识等。康德关注自然的规律,讨论自然的法则问题。

(5)、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我一想起来便心生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6)、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野夫)

(7)、适用于学习,知行合一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担心自足而不学习,担心学习了不去实践。原诗选自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8)、(译注)只应该耐守寂寞,回家乡闭门隐居吧。

(9)、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的亲疏引起的。

(10)、适用见意思,出处清·屈绍隆《赠朱士稚》,意思是英雄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成就功名!

(11)、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12)、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13)、适用于熟能生巧,练习,勤习苦练等,出处唐·储光羲《江南曲》其意思是惯在湖边居住,船小不怕风浪。

(14)、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

(15)、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16)、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

(17)、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18)、刘禅:“乐不思蜀”,简单的词语竟有如此神力,让一个帝王的名字腐朽。后来人不曾想过,如果不能忘却痛苦,世上还怎会有乐观和幸福?帝王也是凡人,习惯了仰视的人们或许不能容忍贵族的平凡。古往今来,天灾人祸,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有些时候,忘却才能催人奋进。

(19)、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但命令本身如果是有条件的,就是说,如果它们不是把意志绝对地作为意志来规定,而只是考虑到某种被欲求的结果来规定,即如果只是些假言命令,那么它们虽然是实践的规范,却绝不是实践的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20)、文章华国,诗礼传家。读书,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未曾舍弃的文明传统,可在现代社会中,读书似乎成为少数人的独特爱好,所谓的“阅读危机”也频频见诸报端。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引导下,读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慢慢回归主流。

(1)、适用于常常练习,诗歌的好处,文艺的好处等。

(2)、1900年7月16日,八国联军威逼天津之际,慈禧太后曾下达两道谕旨,要大臣去找一位“深通佛法”、“有六甲神兵”的五台山神僧来解救国难,还真找到了。最后这位神僧拿着一把青龙刀,带着一部《春秋》,骑着赤兔马,威风赫赫地上阵,还没来得及冲锋,就中了一炮,当场死亡,他骑的那匹赤兔马反而活着跑回来了。

(3)、“你看到我的快乐,像庄子看到了鱼,你不是庄子,我不是鱼。”

(4)、(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引顾文炜《苦吟》

(5)、选自明代于谦的《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头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6)、AA华国,BB传家。CC,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未曾舍弃的文明传统,可在现代社会中,CC似乎成为少数人的独特爱好,所谓的“CC危机”也频频见诸报端。(但值得欣慰的是,在DD的多方引导下,CC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慢慢回归主流。)

(7)、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8)、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康德

(9)、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10)、这就是康德的非凡之处!他不同于以往的哲学家。以往的哲学家是在搞思辨的、技术性的学术,是在玩儿一种复杂的智力游戏,通过缜密的论证得出一个观点,并深深享受着逻辑和文字游戏带来的快感。

(11)、“我们所确信深知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们终究会死去。”作为死亡,似乎是从看到其他事物的消亡中得到的经验。然而这个命题确是一个必然的命题。然而或许会有人说,类似于以诺那样的人到底存不存在什么的吧,所以终究这还是一个所谓“还没有发现例外”的经验判断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2)、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爱比克泰德

(13)、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

(14)、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15)、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SinceIhavealreadyembarkedonthispath,then,nothingshouldpreventmetogodownthisroad.

(16)、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龙应台

(17)、被败坏的道德践踏了的法律还有何意义?——贺拉斯

(18)、思维无直观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9)、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20)、第二种用法是用于人。什么人?遇到什么困难?核心品质是什么?

(1)、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传承。

(2)、(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3)、1627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4)、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史铁生)

(5)、自从乐府诗《行路难》出现以后,世人多借此“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乐府古题要解》)。鲍照说:“男儿身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拟行路难》);李白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归去来。”唐代诗人聂夷中却不这样认识。他在《行路难》中唱道:“莫言行路难,……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这两句诗意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事在人为”、“没有走不通的路”的意思。将其视为格言、警语也能讲得过去。格言饱含哲理。《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命运不通称之为“穷”。穷则思变,要干,要突破。这不就是聂夷中诗的绝好注脚吗?要干,要有出路,“全在人”。“全在人”三字,重如千钧。人是“出处”、“路通塞”的前提,“全”是关键。一个“全”字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间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被勇于攀登的英雄好汉踩在脚下,即使是穷途末路,只要艰难地走下去,莫听“行路难,归去来”的呼唤,就会有出处,就会成为坦途。只有那些懦夫才在岔道口徘徊不前,感到路难行,去不得,途不通。

(6)、“归去来兮”意思为“回去吧”,可以引申为回归。此标题为拟人,填写的主题可以为“诚信”、“传统文化”等,表达“诚信”回归,文化回归等主题思想。

(7)、(63)以下几句相似,适用于认真地态度,不苟的精神,工匠精神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